紧扣课标探究识字(教师论文)_第1页
紧扣课标探究识字(教师论文)_第2页
紧扣课标探究识字(教师论文)_第3页
紧扣课标探究识字(教师论文)_第4页
紧扣课标探究识字(教师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紧扣课标探究识字阿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 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 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新课标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课上,老师创设 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 影、多媒体、表演等,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下, 老师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 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在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老 师还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方式识 字,逐步培养独立识字能力。一、主动探索,掌握汉字

2、的构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 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 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 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 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1. 加一加就是把两个或几个已经学过的熟字,拼凑在一起,成为新字。 如:木+寸=村;月+土=肚。2. 减一减与加一加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 如:松一木=公;童一里=立。3. 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访, 换“言字旁”为“草

3、字头”,就成“芳”;换“言字旁”为“单人旁”, 就成“仿”。4. 说一说就是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字的意思。如“信”字,一学生说: “'信'就是有一个人,他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寄出去。”形和义 结合在一起,说得多棒啊!5 演一演“看、着”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 助其他同学分辨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孙悟空把手放在眼 睛(目)上就是'看'。”并做出模仿动作非常形象,学生一下了 就记住了。再问“着”字,已有不少学生把两个手指伸到头上去了。6.画一画汉字源于图画,一些看似平常的字,稍加一点工,就会变得生 动有趣。如“休”字,学生先画一棵树,又在左

4、边画上了一个人, 边画边说:“一个人走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小学低年级处于学习的“扶床学步阶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老师采用了丰富多 彩、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会生字。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巧妙突破字形难点。1. 编口决,编儿歌,编顺口溜。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将“够”字的组成部分“句”与“多”颠倒 顺序。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只要说一句话,就够多的了。”短短 的一句话,却包含三个关键字“句” “够” “多”,“句”在“多”字 前面。记住上面这句话,“够”字便不会写错了。2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

5、的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 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采”字时,老师边 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伸岀一只手,到树上采果子。”3. 猜字谜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 也可以和学生一道编字谜。如“其”:“横起两块柴,竖起两块柴, 老二跳进去,老八跳岀来。”4. 求异同巧识字。学生之所以容易写别字,是因为这些字有相同之处,可采用同 中求异识记法识记生字。“有水是清,有言是请,有目是睛,有日 天晴。”5. 在比较中识字。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平时总有一些同学把“颗”和“棵”互 相混淆。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比较 字形:“颗”和“棵

6、”的部首不同,“棵”是“木字旁”,“颗”是“页 字旁”。然后,重点从字义上帮助学生理解。“颗”字,多用于颗粒 状的东西,如:一颗黄豆、一颗汗珠等。“棵”多用于植物,女2 一棵树、一棵草。6. 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老师在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 和一些棉球,用水调好各种颜料,用蹑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 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老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放 在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又让几个学生将几 个棉球染成黄色、紫色、蓝色。之后,告诉学生:棉球浸到红、绿 等水中,由白变成红、绿等颜色,这就叫“染”。大家看这个字的 下半部分。“木”表示一种植物,它能

7、榨岀使物体着色的颜料:“v ” 表示制成染料还需要加上适量的水(师指“染”字的左上角,)把 要染的东西放进这有颜色的液体中,经过多次浸、晒,东西就着色 了,这个“九”就是表示多次的意思。这样,在愉快的实验中,学 生理解了 “染”字左上方的三点水、右上方的“九”的来历,悟出 了下方“木字底”的理据。于是“染字随着这个有趣的实验,深深 地扎在学生的脑海中,既准确地感知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7. 采用直观手段。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语言、动作进行教 学。如“鸟”(丿)是嘴,()是头(、)是眼睛,()是身子,(一) 是脚。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鸟”的音、形、义。教师只有把“象形”“会意”

8、“指事”等构字方法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 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 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里血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过程才会变得比较轻松。”阅读课外书,巩固识字。一年级新生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老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 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 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四、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要开辟语文学习渠道,不要把学生束缚 在教室这个小天地里,要走出课堂,社会是学生识字的广阔空间。在丰富多彩

9、的现实生活中,汉字到处都有,随处可见,给孩子提供 了很多机会。1.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 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课程表、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 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2. 利用电教媒体识字。电视节冃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学 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信息。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注意 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如此,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出 现的字,不断地看,不断地听,不断地问,在不知不觉中,陌生的 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口己认识的字。3. 利用商业资源识字。生活在商业化的信息社会里的学生,每天都要面临铺天盖地的 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学生利用家长带他们上街、旅游、活动 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