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与朱元思书注释“漂荡”一词探析 周旬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一课中,开头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根据课下注释的注解,“从流飘荡”一句翻译为“(乘船)随着江流漂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既然是“船随江流”,此处“飘荡”一词中的“飘”字是否该理解为“漂”的通假字?如果不是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境,作者吴均是不是故意使用“飘荡”?如果作者故意使用“飘荡”,课下注释解释为“漂荡”是不是不符合原作意境?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一、现代汉语中应为“漂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飘”字的解释
2、为:动词,随风摇动或飞扬。形容腿部发软,走路不稳。轻浮;不踏实。姓。而“飘荡”一词有两种解释:随风飘动。漂泊。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注解字典用的是“漂”而不是“飘”。那么,我们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漂”字的解释: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浮在液体表面顺着液体或风吹动的方向移动。例句:远远漂过来一只小船。再看“漂荡”的两种解释:随波漂动:小船在水中漂荡。漂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我们发现,此处“漂荡”的第二种解释与“飘荡”的第二种解释同一词义,均解释为“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均用了“漂”字,均与“水”关联。根据课文意,小船随水流“pio”浮移动,显然,取“漂”字准确。水为液体,船停留在
3、液体表面不下沉,顺着液体或风吹的方向移动,且“漂荡”第一个解释的例句就是“小船在水中漂荡”。由此看来,根据现代汉语词意和用词习惯,的确应该用“漂荡”。学生也正是因为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漂荡”和“飘荡”的解释,才会提出质疑。另外,2002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也明确了“漂泊”“漂流”是推荐使用的规范词形,而“飘泊”“飘流”属于不规范词形。如此看来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的翻译是用字规范的。原版古文“飘荡”是否作通假字处理暂且不论,仅就课下的现代汉语注解来看,“(船)随水流pio浮移动”用“漂”字比“飘”字更符合现代汉语词意和用词习惯
4、,也更加规范。作为学生学习语言规范的范本,教科书在课下的现代汉语注解中,使用了符合规范的词形,起到了示范作用。二、课下注释应明确标注通假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明确了原文中“飘荡”一词的课下注释使用了现代汉语中的规范字“漂”,翻译成“漂荡”,是符合现代汉语用词习惯的。那么在原文中,“飘荡”一词中的“飘”字是否应该理解为“漂”的通假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将“飘”解释为“回风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注解:“飘,回风也。回者、般旋而起之风。庄子所谓羊角。司马云:风曲上行若羊角也。释天云:回风为飘。匪风毛传同。按何人斯传曰:飘风,暴起之风。依文为义,故不云回风。”从许慎的解释和段玉裁的注解来看,“飘”字
5、与“风”有关,而与水无关。再来看说文解字中的“漂”字,解释为“浮也”。说文解字注注解:“漂,浮也。谓浮于水也。郑风:风其漂女。毛曰:漂犹吹也。按上章言吹。因吹而浮、故曰犹吹。凡言犹之例视此。漂潎、水中击絮也。庄子曰洴澼。”从这两处解释看,“漂”字与水有关,且与“吹”有关,浮于水,有风吹才是“漂”。再来看与朱元思书原文,作者吴均写道“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字面上来看,作者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沿途欣赏两岸的奇山异水,的确是在“浮于水”“有风吹”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漂”字而非“飘”字。当然,字义和词义是在发展的,是不是发展到后来,“飘”字有了“漂”的意思,所以在水上浮可以用“飘”呢?恰恰相反,在字义
6、的发展过程中,是“漂”字兼有了“飘”的字义。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早一个时期的作品前汉·杨恽传写道“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此句中“漂然”通作“飘然”,“漂”字兼有了“飘”的字义,这在康熙字典中有明确的词条加以记载。再往前追溯,在诗经·郑风中有“风其漂女”一句,毛诗传中也有“漂,犹吹也”的记载,也就是说,早在西周初期,“漂”字就兼有了“飘”字“吹”的词义。也就是说,“漂”字的词义范围更大,不僅包含了“在水上浮”的含义,还有“风”“吹”的含义,而“飘”仅仅只有“风”“吹”的含义。在梳理了“漂”“飘”二字在历史上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我们来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对“飘”的解释
7、:旋风,大风。吹。飘动,飞扬。落。四项解释均仅限于与“风”“吹”两个含义有关。再看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对“漂”字的解释:浮。动摇。同“飘”,吹。“漂染”高远的样子。pio。漂洗。这五项解释不仅与“水”有关,且包含了“飘”字“吹”的含义。回到课文中来,作者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道“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他乘船从富阳到桐庐游山玩水,是非常明确的在水上行船,没有任何歧义的在“水上”“漂浮”,此种情况应该使用“漂荡”确凿无疑。课文注释应该将“飘荡”一词明确的标注为“通假”。三、语境中更应该用“漂荡”从用字和用词的角度来看,使用“漂荡”无疑是正确的。但有些所谓的权威在解释课文中使用的“飘荡”一词
8、时,通常会联系文中“任意东西”一句,强调“飘”字带来的随心所欲的境界,并强调“飘荡”比“漂荡”更符合语境。真是这样吗?谈到语境,就必须先来看看语境的概念。关于语境概念,有种种说法。狭义的语境又称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广义的语境指言语交际环境,即与具体的言语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语境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动态性、传递性和创生性等特征。我们在理解“飘荡”一词时联系的是上下文“任意东西”一句,所以,此处我们仅就上下文语境进行讨论。先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其上文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根据教参上的翻译,此句译为“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
9、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此处晴空与远山融为一色,皆为“青青”。再看下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一句,还是根据教参的翻译,此句译为“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言下之意,江水也为“青绿”色。也就是说此时作者眼前的“天、山、水”共色,互为交融。想来也不难理解,向远处伸展的连绵群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青青山色越来越远,越来越淡,与越远越低的晴空终于融为一体,清澈的江水倒映着碧空群山,谁还能说得清,是山绿还是水绿呢?作者乘坐的小船行舟江上,满眼间到处是青青翠翠,碧绿清澈的江水中是朵朵白云,亦是绵绵青山,这到底是在水上还是在天上?由此,有的教师会顺势引导,既然分不清是天还是水,到底还是用“飘荡”来的妙,小船随风而动,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这里,还请特别注意,“飘荡”的词义只是随风摇动,如果只是将“天、水、山”融为一体理解为仿佛没了“水”的存在,只是在“天空中”任意的飘荡,当然是用“飘荡”好。但这种理解,完全抛弃了“水”的存在。作者吴均的“任意东西”是只在天空中吗?当然不是。吴均的“任意东西”纵贯天地,既是在秀美的富春江上,亦是在晴空中,还在群山间。前文已经论证过,“漂”字既可以是在水上,又包含了“风吹”。显而易见,在上文的语境中,还是使用“漂荡”更准确。综上所述,与朱元思书一文中“飘荡”一词应该理解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308-2025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 高功能计算项目按期交付承诺书(5篇)
- 走进大自然:春游体验作文7篇
- 2025年智慧物流物流物联网设备集成方案全景案例分析认证考核试卷
- 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岗位晋升考试DeFi去中心化金融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农业行业乡村振兴农村大气污染防治认证考核试卷
- 2025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学校基建经费使用绩效水平考核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重点解析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学案1:4 1 电磁振荡
- 《数字故事培训》课件
- 中班科学教案可乐加盐
- 花卉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2024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练习9练习九》教学课件
- 晋升现实表现材料范文四篇
- 综测《中国近代史纲要》1-300 单选题附有答案
- 2024至2030年天津市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HSK标准教程5上-课件-L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