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_第1页
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_第2页
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_第3页
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俗文化的关系    王静 董华摘 要:云南金平县瑶族历来喜爱白银且有佩戴银饰的传统,佩戴银饰在当地的婚俗文化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当地瑶族人的三观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平瑶族婚姻习俗和所佩戴银饰的传统充满好奇。本文就此对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当地婚俗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阐述了二者关系并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关键词:瑶族;银饰;婚俗文化一、金平县瑶族的历史渊源金平县全称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南部。有国家级开放口岸金水河,邻近越南和老挝。边境线长达502公里,居云南第二。金平县世居着苗族

2、、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等9个民族。截止2016年,金平县所辖4个镇、9个乡。据史料记载,金平县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民族。自唐宋起,古籍文献中有关瑶族的记载就不断出现,解放前的瑶为反犬旁“猺”,明显带有歧视色彩,解放后各民族平等将“猺”改为“瑶”。关于金平县瑶族源流有“山越”、“长沙蛮”、“武夷蛮”、“五溪蛮”等四种说法,皆以地名命名。据考证,金平县瑶族不是世代定居在金平县,而是在明淸时期陆续由南京、广东、广西及江、浙一带迁徙而来。他们迁徙至此以山为家,以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度日,大多数瑶族以游牧为主,地种到哪里,家就迁到哪里。如今的金平县瑶族结

3、束了居无定所,迁徙频繁的生活状态,以定居山上,安居乐业为主,生活稳定,自给自足。二、金平县瑶族婚姻习俗新中国成立前,瑶族婚姻大多为族内婚姻,瑶族传统婚姻缔结方式主要有娶妻和招郎两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缔结婚姻,其家庭均为一夫一妻制。族约规定瑶族女子一般不嫁其他民族,除非其他民族的男子到家里上门,男子一般只与本民族同一支系的女子结婚。有的父母还严禁子女与距本村较远的男女青年往来,导致通婚地域范围狭窄。解放前,瑶族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父母包办的婚姻,女方往往幼时就被许配他人,父母双亡的由兄嫂、叔伯做主。偶尔有自由恋爱的婚姻,也只在本支系内通婚,通婚范围较窄,同姓氏5代外方可结婚。新中国成立后,贯彻执

4、行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关系得到了改善,加上经济文化的交流,瑶族婚姻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打破了通婚不仅限于族内婚姻的范围,与其他民族互不通婚的习俗已成历史。金平县瑶族较盛行媒妁订婚,即婚姻由媒妁、父母商定,要经过求婚合命、议婚、订婚、过门、拜堂成亲等过程。前提是:一要子女愿意;二要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在合盆书中配对成吉,反之难以成婚。若双方同意此门婚事,即可进行订婚。订婚席间正式商定接亲时间、礼金数额及交纳时间、婚宴天数、酒份、猪腿、银饰等相关事项。婚约定立后,姑娘在家挑花刺绣,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商定的银饰等彩礼。由此可见瑶族男女青年婚姻虽以媒妁婚约为主,但也有自主择偶的权力,最终决定权取决于他们自己

5、,这为稳定的婚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三、金平县瑶族银饰与婚姻习俗关系在瑶族人的世界观中,神灵世界有一个中心与人间的机构共同协作规定了秩序,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使个人通过财产-白银与这个中心发生很好的适应关系,拥有白银的多少就是拥有财产的象征。他们力图用白银在神灵世界建立个人的地位和功勋。据瑶族族约规定:瑶族人在结婚、供奉祖先等一些重要仪式中必须要投入一定的白银,以表达瑶族人对现实世界和神灵世界的重视。他们认为金钱是人类或者神灵世界取得成功的要谛,所以要努力构筑用金钱购买神灵世界的桥梁。由此可见,白银是瑶族人财富的理想形式。在金平县,瑶族女子到了十五、六岁便可戴银制饰品在身上,表示自己已经长成大人,进

6、入了爱情生活时期。男子到了十五、六岁穿银扣上衣并经过“度戒”,代表进入了爱情生活阶段,也意味着青年男女取得了参加社交活动的资格。男女双方享有社交活动的权利后,可自由恋爱,一旦双方同意此门婚事,即可进行订婚。订婚后男方就要准备结婚所送女方的一整套银饰。在当地瑶族的观念中,谁家富有不富有,嫁的好不好就看头上的银制头链有几股,少的3股左右,富的12股左右,头链的股数是富有的标志和婚嫁好坏的象征。出嫁时每个女孩都要有完整的一套银饰,一套银饰包括:头链、耳环、脖圈、吊链、胸排扣、手镯等,这一套银饰会伴随其一生。金平县瑶族人们喜爱戴银还因它具有象征身份、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三个特征。在瑶族,女性出嫁后必须

7、要剃掉头发,戴起一个红色的尖尖的帽子,在帽子外面戴上一圈银制头链,代表已婚的身份。头链的单双代表婆家想要生男生女的心愿,单数代表男性,双数代表女性。其次银具有药用价值。俗话说:“人养银”,身体好的人戴银会越戴越亮,反之,银可能很快就会发黑,这是因为身体差的人体内毒素较多,毒素会使银饰变黑。因此佩戴银饰,不仅美观,而且还可以感知身体健康与否,同时也可以将毒素排出体内,深得瑶族人们喜爱。再次银具有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银的货币功能逐渐衰退,经济价值突显。由于金平县地处云南省的东南部,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藏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银的开采成本相对较低,开采量大,银以银饰品的形式进入商品市场,流通范围广,经济价值高,这为金平县瑶族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新的财富增加的方式。综上所述,白银和佩戴银饰与金平县瑶族人的婚姻、生活密不可分。银是当地人精神寄托与婚俗文化的载体,戴银、收藏白银对于金平县瑶族百姓来说,不仅是件富足的事情还是他们沟通神灵世界的象征,同時他们也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