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_第1页
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_第2页
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_第3页
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_第4页
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铝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铝在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广泛,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家用餐具、炊具、门窗,无一没有铝的身影,因此,铝及其化合物学问作为高中化学的重点、高考的热点是无可厚非的;下面就铝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谈一些建议,期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启发;一、运用位构性之间的关系熟悉铝的性质结构、位置和性质间的关系始终是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的重中之重,深刻懂得和娴熟应用三者间的关系,会使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3 个电子;依据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故铝在周期表第三周期, 第 a 族;最

2、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强仍原性,在肯定条件下能与某些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如非金属单质中的o2、cl 2、s、br 2 、i2 等;与氧化物h2o;与 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 溶液;与酸hcl 溶液、 h 2so4 溶液的反应;与某些盐的反应,如金 属活动性铝后边的金属离子均能发生置换反应;位置与性质的关系亲密;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的左边,左邻金属镁,上邻金属铍,下邻金属钙,右邻非金属硅,故铝主要表现金属性,又表现肯定的非金属性,即金属铝既能与naoh 溶液反应,又能与强酸溶液反应;铝的氧化物(al 2o3)和氢氧化物aloh 3均表现为两性;二、

3、明确一条主线,一个思想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要明确一条主线,即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 盐;对于铝元素来说, 其学问主线详细表现为:al al 2o3al oh 3alcl 3 、al 2so4 3、kalso 42 等;主线上的各学问点所包含的内容是物质的存在、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在学习时莫忘“结构打算性质,性质打算用途”这一思想;三、突出两个重点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 三氧化二铝的两性三氧化二铝具有两性,主要表现在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al 2o3+6h+=2al3+3h 2o al 2o3+2oh=2alo 2 +

4、h 2o2 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 3+3h + =al 3+3h 2oaloh 3+oh-=alo 2 +2h 2o四、突破三个难点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铝第一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al+6h 2o=2aloh 3+3h 2aloh 3+naoh=naalo 2+2h 2o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2.标出铝于水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3.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在水中存在以下电离平稳:al 3+3oh aloh+-3h +alo 2 +h 2o碱式电离酸式电离学习

5、必备欢迎下载当 aloh 3 与强碱溶液接触时,强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氢氧化铝电离出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使电离平稳向酸式电离的方向移动,氢氧化铝溶解;加入强酸溶液时,强酸中的氢离子与氢氧化铝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使电离平稳向碱式电离的方向移动,氢氧化铝逐步溶解;五、明白一个特性常温下,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均能产生钝化现象;原理是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在金属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挡内部金属与酸连续反应;即钝化是铝与酸发生了氧化仍原反应;解除钝化的方法是加热或稀释酸;六、构建一个学问网络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学问网络主要表达在aloh 3 的两性,可表示为:上述转化关系涉及多个化

6、学反应,其中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由同学们自己精确表达出来;七、把握几种类型题的解法1考查铝的性质的应用3例 1某无色透亮溶液,可能由h+、ba2+ 、mg2+、oh 、 so 2 、 cl 、co332 、 no 离子中的如干离子组合而成,它能与铝作用,且只有氢气产生,请填写以下空白:( 1)如原溶液呈明显的碱性,就除 oh 外,溶液中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2)如原溶液呈明显的酸性,就除 h+外,溶液中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 铝与强酸(非氧化性酸)溶液和强碱溶液都可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2al+6h + 2al 3+3h2 , 2al+2oh+2

7、h2o 2alo2 +3h2;如原溶液呈明显碱性,第一h+不行能大量存在;由于mgoh 2 难溶于水,所以mg 2+不行能大量共存;依据电中性原理,溶液中肯定有ba2+存在;而so32 和 co2 不能存在,3因 为 ba 2+ 与 so32 和 co2 反应生成难溶物baso、baco3;所以,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333存的离子为ba2+、cl 、no ;如原溶液明显呈酸性,第一oh不能大量存在;其次是弱酸根离子so32 和 co 2不3能大量存在,由于发生反应so32+2h+so2+ h2o,2h+ co 32 co2 + h2o; no 3 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性,与铝反应不生成h2,仍原

8、产物为氮的氧化物(nox),故不行3能 有 no 离子存在;所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为ba2+、mg 2+、cl ;2考查 al 2o3 和 aloh 3 的两性及相关运算例 2试验室如何从含有少量的sio2 和 fe2o3 杂质的 al 2o3 混合物中提取纯洁的al 2o3?解析: 组成混合物的三种物质中, sio2 为酸性氧化物, fe2o3 为碱性氧化物, al 2o3 为两性氧化物;依据它们的性质差异可除去杂质,得到纯洁的al 2o3 ;除杂过程可用图示法表示如下:说明:第步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很关键,在此不能加入强酸,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同时,步骤也说明白用氯

9、化铝制氢氧化铝时,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不能加强碱;例 3将 0.5 mol/l 100 ml alcl3 溶液, 跟 50 ml 某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相混合, 得到 1.56 g aloh 3 沉淀,就烧碱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alcl 3 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有如下两种情形: alcl 3 溶液过量或恰好反应时, 只发生反应 alcl 3+3naoh aloh 3 +3nacl ; naoh 溶液过量时, 除发生上述反应外, 仍有反应 aloh 3+ naoh naalo 2+2h 2o;解答此题时要留意分析题中得到 aloh 3 沉淀的物质的量是否为最

10、大值,否就应分步争论; 3nalcl 3= 0.5 mol/l × 100× 10l=0.05 mol1.56gnaloh 3=0.02mol78g/mol由此可知,解题应分两种情形争论;( 1)当 naoh 不足时alcl 3+3naohaloh 3+3nacl 3 mol78 gnnaoh maloh 3 m aloh 3 3mol1.56g3molnnaoh=0.06mol78g78gcnaoh=nnaoh0.06mol31.2mol/lv naoh aq5010l( 2)当 naoh 过量时alcl 3+3naohaloh 3+3nacl 1 mol3 mol78

11、gnalcl 3n1naohmaloh 3n1naoh 3mol78gnalcl 3 1molnalcl 3 3mol78g0.5mol/l1mol0.5mol/l10010010 3 l310l0.15molmaloh 31mol1mol3.9galoh 3+naoh naalo 2+2h 2o78g1 mol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9-1.56gn2naohn2naoh=3.91.56g78g1mol0.03mol两步消耗naoh 总物质的量为n1naoh+ n2naoh 0.15 mol+0.03 mol=0.18 molcnaoh=n naoh0.18mol33.6mol/lv naoh

12、aq5010l3考查al 与 aloh 3 性质的综合应用例 4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时加入或生成的水,以及生成沉淀j 时的其他产物均已略去);请填写以下空白:( 1)物质是, f 是, j 是;(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 h+d j 的离子方程式为;( 4)水溶液蒸干、灼烧所得的产物是;解析: 此题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以及产物之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试题涉及电解、水解、氧化仍原、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学问,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切入点,氯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考查推理才能、学科内综合性才能的试题;依据 2nacl + 2h 2o2naoh + h 2 + cl 2,可推知为cl 2,c 为 h2,a 为 naoh , 为 hcl ;由 +, +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