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必然_第1页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必然_第2页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必然_第3页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必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改革及发展的必然    鲁晓翠摘要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前进,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农业低效,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第三产业发展受到牵制等。因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解决产品过剩问题,成为当务之急,也是众多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关键词城市化 经济发展 改革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不少经济学家曾对城市化进行定义,如库兹涅茨曾将城市化定义为“城市和乡村之

2、间的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即城市化的进程。”虽然各种对城市化的定义表述不一,但其基本涵义无外乎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的演进,即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二是人口的迁移,即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三是人的观念及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转变。因此可以说城市化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从建设部最近在贵阳召开的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投融资高级论坛会上获悉,自1998年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近几年每年都保持了1.5至2.2个百分点的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0.53

3、%。与此同时,我国城市数量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3个增加到662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已达46个。城市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70%。近几年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城市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已从以前的不足1%上升到4.2%,实际完成投资额达4882亿元,都是建国以来最高的。 据了解,近几年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促进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以来,国家在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投入的国债资金

4、为722亿元,带动地方财政等相关资金的投入达2500亿元。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加快,也对我国近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起了一定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采取特许经营权转让、发行企业债券等办法,将有盈利的城建项目推向市场,盘活存量,吸引民间投资,都取得了明显效果。2003年我国城市建设项目中,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自筹资金的比重已达33%,外资投入占2%,企业债券占0.4%,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在我国,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大约为1500万。而新增1500万城市人口,相应的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又需新投入1200多亿元,对市场的拉动直接而且明显。新形势下随着国民经

5、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有如下几点。1.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提高城市化建设质量。这里的合理规划、科学布局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小城市、城镇以及新建城市、城镇上,因我国人多地少,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科学合理编制各地区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化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布局上,要在大城市周围着眼于人口与产业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沿海经济开发区,主要完善中心小城镇的功能,对其中已经形成较大规模、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镇,适时引导其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县人民政府驻地及部分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都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同时,我们要引导城市群的发展

6、,发挥城市间的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建设质量上,要坚持梯度发展、循序渐进的方针,防止一哄而上。 2.不断加强户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投资体制方面的改革。城市化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要有一系列的体制配套改革。第一,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中国的户籍制度的缺陷和不足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急需改革,否则将阻碍整个经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只有城市为农村居民敞开大门,中国的城市化才能真正走向规范发展的轨道。随着向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与保障方面的差别将消除,物资供应、就业将实现市场化,入伍、就学实行公平竞争,中国居民将真正摆脱户

7、口的束缚,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就目前来看,我国逐渐放开户籍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不会出现大的社会问题。第二,完善改革土地使用制度。进行城市化建设必须解决农村和城市的土地使用问题。农民肯定不能携带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要素进城,因而可按照“明确所有权、确保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采用协议出让或转让、公开拍卖或租用等方式进行流转,允许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促进土地的规模经营。既可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又可卸掉进城农民的包袱。 3.大力培养城市化过程中所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尽管在我国某些大中城市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高,但全国的总体受水平、受教育程度是偏低的。因而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人才的匮乏,特别是小城市管理人才和各种规划、技术人才的短缺,据 199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在小城镇 16岁以上的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只占 5.8%,比城市低 3.8个百分点。截止 1998年底,平均每个小城镇从事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只有 1.7人。人才的匮乏不利于小城镇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要在大力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同时,应鼓励这些人才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去管理、规划,使其转变观念,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为我国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和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