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1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2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3页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文艳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123-01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增强求知欲,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质疑、释疑,培养学习兴趣青少年学生富于想象,好奇心强,喜欢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大脑思维。先培养他们在字、词、句方面的质疑。有了质疑就会产生读书释疑的兴趣。教师上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这样学生就有了竞争意识,从而调动了他们

2、的学习积极性。二、培养成功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而 兴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成功。” 成功对于形成,巩固和发展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如回答不得要领,教师不要挖苦、批评,而要循循善诱。当他圆满回答后,就应给以表扬。当中,差学生能流利的朗读,背诵某篇课文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使“厌学”变成“乐学”。三、创造意境,诱导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喜欢那些文字优美的文章,对于那些内容平实的课文都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语文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找出引导学

3、生入境的途径。如教杨朔的散文香山红叶,可以引导学生背诵诗人杜牧借红叶吟秋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并展出教学挂图,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从远望、近视、俯瞰、仰望四个角度有顺序的欣赏美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受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四、设置悬念,增强学习兴趣写文章讲究“凤头”,一节课的开讲也要有个“凤头”。在讲课过程中,教师精心设置悬念,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提高学生追根问底兴趣。例如,教第二次考试一课,陈伊玲第一次考试时音色灿烂,惊动了四座,第二次考试时声音发涩,豪无光彩,引起人们的猜测。教师利用学生急于弄清两次考试声音悬殊原因的好奇心。利用学

4、生急于弄清两次考试声音悬殊原因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悬念朗读,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效果。五、加强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中学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东凑西拼,绞尽脑汁,无法下笔。因而作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作为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从负担中解放出来。让负担转化为乐趣和享受。培养学生提高作文兴趣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坚持每天练笔,写日记、写感想、写摘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通过观察积累素材安排实习写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传统教育展览,庆祝校园文化节、开运动会等。让学生及时写报道、写随感,使作文教学

5、与社会实踐活动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向电台、报刊投稿。如稿件被采纳,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予以鼓励,让学生在收获的快乐之中更加喜爱作文。六、发挥电教优势调动学习兴趣心理学表明:听、说、读、写结合,感知效果最佳。由于知觉的整体性,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感知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文言文,学生从语言到内容都很难理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我是这样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唐代作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上课后首先用简朴的语言叙述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播放本文的配乐朗读录音。那婉转的琴声配合抑扬顿挫的朗读,似导游带领学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米”“伐竹取道”来到“四面竹树环合,水尤清冽”的小石潭。仿佛看到谭边“青树翠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情景。使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进入美妙的意境。为了解决翻译的难点,运用投影片,反复演示,使学生理解古汉语语法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词的特点。最后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提高了翻译文言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