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_第1页
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_第2页
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_第3页
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_第4页
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颈椎骨折脱位侧块内固定的治疗与展望【关键词】颈椎侧块;内固定;颈椎骨折脱位半个多世纪以来,手术治疗颈椎病在适用范围、手术技术、手 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期才由法国学者 首先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用以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随着 脊柱内固定技术和基础解剖学研究领域的飞速提高,该内固定方法已 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颈椎骨折脱位和退变患者的治疗1 ,其相关 的解剖学、内固定技术、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现就相关内容阐述如下。1颈椎侧块的解剖结构与固定特点1. 1颈椎侧块的

2、解剖结构特点:颈椎侧块是颈椎锥体结构所特 有的名称和部位,位于椎体的后外两侧,形状为长矩形,可将其横行 平分为三等份,其上1 /3向头侧突出为上关节突,为隐匿部分,中1 /3为侧块的实体部分,下1/3向尾侧突出为下关节突,手术操作中 我们只能看到中1 /3和下1 /3,故将其中、下1/3称为“可视侧块”, 上下小关节突依次将各侧块连接在一起构成多个相互平行的骨性柱 状体,为颈椎的稳定性提供了基本保证,周围有颈髓、椎动脉、颈神 经等重要组织2 。pait和mefiy等于1999年3 研究(欧洲人 体样本)认为侧块横径为14. 3 mm左右,纵径为15. 3 mm左右;并依 据椎动脉及神经根的走行

3、将侧块分成内上、内下、外上及外下4个象 限,椎动脉投影走行于内上至内下,神经根投影走行于内上至外下。 特别提出只有外上象限是安全区,因无神经、血管通过可进行内固定 手术。国内学者章庆俊等2003年4 研究报道认为国人颈椎侧块的 斜径为10. 57 mm左右,其倾斜角为51.4°左右,后表面中心点距稚 动脉的距离为140mm左右,由此可见椎动脉和颈神经根与侧块关系 最为密切,而横突孔可代表椎动脉的位置,c3, 6横突孔的平均横径 为5.2 mm左右,侧块后方中点至横突孔后壁的垂直距离男性为 10.4-12.2 mm,女性为9.3-10.8 mm; xu等5 研究认为侧块后 方中点至横突

4、孔外缘的连线与矢状面的夹角在c35为向内侧成角; 在c6为向侧成角,由此可见进钉时c6的外倾角应较c35稍大为 宜。颈神经根走行于椎间孔的下部,侧块后方中点距硬脊膜的平均距 离为9. 2 mm,距上位及下位神经根的距离分别为5. 7 mm、5. 5mm,由 此可见自侧块后方中点进钉并向外上方倾斜是安全的,ebraheim等6研究发现颈神经后支的走向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形成一定夹角, 在c7最小角度为23.5° ,c5最大为29.8° ,c3为23.7° ,由此可见 进钉时要有合适的角度以免伤及颈神经后支7。1.2颈椎侧块内固定要点:根据侧块的四象限分法可确定侧块螺钉的

5、安全打入,国内外学者据此设计了多种进钉方法,主要包括 魏亦兵等8认为侧块背面中心内侧lmni处是安全的入钉点,横 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c3-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 和矢状轴成外偏512。,颈椎侧块螺钉置入时保持外倾15。以上不 会损伤椎动脉,同时入钉点略偏向内侧时可增加钉道的长度。尹庆 水等9 认为改良magerl法进钉点选在可视侧块中点1 2 mm处,进 钉深度13. 2-16. 4mm,进钉角度分别为矢状面45。,水平面29。距动脉和神经根的距离分别为4. e 1.9 mmo徐波等10认为进 针角度外斜15。35。,斜15。时克氏针尖端可在外上安全区穿透 关节突前方骨皮质,可

6、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神经根。lindsey法11:进钉点位于侧块背面中心,外斜10。,垂直于侧块进钉,进 钉深度为113157 mm; magerl法:进钉点为侧块背间中心内上2. 5 mm,外斜25。,上斜50。,进钉深度为13. 8 16. 0 mm。an法: 进钉点为侧块背面中心内侧lmm,外斜30° ,上斜16. 5° ,进钉深 度为718 mm; ©anderson法:进钉点为侧块背面中心内侧lmm,外 斜约10。,上斜35。,进钉深度17mm。以上各种进钉方法,只要操 作熟练、规范,均可顺利打入颈椎侧块螺钉。1.3生物力学测定:mihara等通过体外实验

7、发现,颈椎侧块 钢板的强度在屈曲时增加60% 12,过屈时则完全无固定能力,同 时旋转稳定性也明显优于钢丝。研究表明其钉道较长者生物力学强度 明显强于较短者。seybold通过比较不同种类螺钉的抗拔出强度,发 现穿透双层骨皮质时较单层骨皮质具有较大的抗拔出力,较单层皮 质骨强20%,且直径3.5 mm的皮质骨螺钉的力学性能及抗拔出强度 最大。侧块钢板固定时,首尾两侧的螺钉容易脱出,故是固定的最薄 弱环节,穿透双层骨皮质与单层骨皮质在抗拔出强度方面差别无统计 学意义13l1. 4临床适应症:根据脊柱的三维稳定原理和三柱理论,侧块 螺钉通过钢板固定小关节突,重建了下颈椎后中柱的稳定性。侧块钢 板螺

8、钉内固定技术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脊柱功能活动 锻炼,为创伤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本内 固定装置可根据创伤需求,随意调节固定长度、阶段,也可同时进行 椎管成形和减压,与椎弓根螺钉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强的特 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4, 1l其适应症原则为凡由于各种创 伤导致的下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性破坏,只要其侧块结构保持完整, 均可采用该技术进行固定。适应证为:颈脊髓前、后柱损伤,需行 前、后路联合减压者;上下颈椎同时损伤需行枕颈融合及下颈椎 固定者;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和绞锁等导致的颈椎创伤性失稳证; 先天性颈椎疾病的颈椎损伤患者需行后路减压并重建脊柱稳定

9、性 者;颈椎退行性变及颈椎肿瘤需广泛切除及内固定并发症如松动、 断钉、脱出及异物反应需再手术者。lowery等指出后路再手术的融 合率为94%,较前路的45% 76%明显增高。党耕町等16指出寰 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 强的三维固定。国内刘峰与田纪伟等17, 18 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 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显示侧块内固定对颈椎伤 病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临床疗效满意。目前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为下 颈椎骨折脱位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1.5并发症: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技术发 展较晩虽相对较成熟,但仍存在一系列并发症如:脊髓损伤、椎动

10、脉 损伤、神经根损伤、关节面和关节突的副损伤以及螺钉松动、脱出、 钢板断裂、异物反应等仍可发生。其总体发生率kockro报告为03. 8%不等19 是今后研究改进的方向。2计算机虚拟技术在颈椎侧块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展 望随现代高动能创伤的增加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日趋频繁,颈椎创 伤呈明显增加趋势,故颈椎的骨折、脱位等已很常见,且易产生脊髓 损伤而致高位截瘫,虽其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但手术治疗率已经 明显提高,并取得良好效果。早年的治疗以颅骨牵引、支具、石膏外 固定及钢丝内固定为主。近年来产生了如roy-cami le法、mager 1法 等多种内固定方法,且所用钢板由roy-camile钢板逐步改

11、进为axis 钢板,使结构更合理,应用更方便。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000年一种神经 外科虚拟现实计划系统已经进行临床试用。该系统可将mri、ct、血 管造影等多种图像融合,用于指导神经外科的复杂手术,该系统还 可以迅速提供实时的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显示。随着虚拟技术和可视 化人体技术20, 21的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可明显提高颈椎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并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参考文献】1 heller jg, silcox d, sutter 1 in ce. comp 1icationsof posterior ce

12、rvicalp lating j sp ine, 1995, 20: 2442-24482贾卫斗,白桂有,杨博贵.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椎 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4 (12): 932-933.3 p a i t tg, almef iy 0, boop fa, et al ins ide and outs ide technique forposterior occip itocervical sp ine instrumentation and stabi 1 ization: p re21iminary results j neurosurg, 199

13、9, 90: 1-4.4章庆俊,罗卓刑,李明全,等.颈椎侧块的应用解剖及其在 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的意义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 志,2003, 21 (1): 19-21.the cervical nerve roots on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cervical sp ine j sp ine, 1995, 20: 2267- 2271.6 ebraheim na, haman st, xu r, et al.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dor2sal ramus of the superior articular p rocess

14、 of the lateral mass j . sp ine, 1998,23: 1968 - 1971.7袁文,王新伟,贾连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探 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 16 ( 5 ): 325-329.8 魏亦兵,周建伟,张志玉,等.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性的解 剖学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 21 (1):97-98.9 尹庆水,张余,刘景发,等.axis系统治疗下颈椎不稳的 解剖与临床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 11 (1):16-18.10 徐波,金大地.下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j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 (5):279-28

15、2.11 lindsey rw, miclau t, posterior lateralmass p latefix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 j south orthopassoc, 2000, 9: 36-40.12 mihara h, cheng bc,david sm, et al.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cervical fixation j sp ine, 2001, 26 (15): 1662-1665.13 seybold ea,belter ja, criscitiello aa, et al.

16、 characteristics ofunicortical and bicortical lateral mass screws in the cervical sp ine j . sp ine, 1999,24 (22): 2397-2401.14 昌耘冰,尹庆水,夏虹,等.应用axis侧块钢板螺钉内固 定系统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骨与关节损伤杂 志, 2003, 18 (10): 654-656.15 赵孔波,李季,穆卫东,等axis侧块钢板治疗下颈稚骨 折脱位26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 14 (6): 119-121.16 党耕町,王超,阎明,等.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植骨融合 术的临床初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3,13 (1):7-9.17 刘峰,张佐伦,秦德安,等.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 (23、24):197-199.18 田纪伟,李家顺,贾连顺,等.侧块固定在颈椎伤病中的 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 9 (2):137139.19 koc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