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结构特征及其形成的文化地理背景杨东升摘要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分布及形态结构,是苗族历史文化和生境适应的综合反映,殛含着苗族文化与生境适 应的历史解码。通过苗族古村落结构特征形成的文化地理背景分析,可以解译矜东南苗族的历史与文化,解译 砂东南苗族古村落生境适应的文化变迁。关键词矜东南;苗族古村落;形态结构;文化变迁中图分类号:c9505: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1 )04-0030-05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苗族服饰形成与演化研究”(批准号:1ojd85)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杨东升(1962),男,苗族,贵州凯里人,贵州凯里学院
2、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 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贵州凯里556011苗族在长期的历史迁徙中,在传承自己文化 的同时,不断适应生境,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古村落 文化。苗族古村落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和独 特的结构是苗族历史文化和生境适应的缩影。他 承载着远古苗族先民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宗教 习俗以及生境适应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像一 部厚重的历史画卷,不断地展示苗族的历史与文 化,演绎苗族生境适应的文化变迁。通过苗族古 村落分布及形态结构形成的文化地理背景分析, 我们能够深刻解译蕴含在古村落中苗族的历史与 文化以及村落文化的生境适应。黔东南是苗族人口最集中,苗族风情最
3、浓郁, 苗族文化最典型,苗族古村落最独特的地区。本 文讨论的正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行政区域 内,苗族古村落特征及其形成的文化地理背景。一、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结构特征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多以宗族或家族聚族而 居,村落大多分布于*山腰,少部分分布于河谷, 具有“一山一岭一村落”的分布特点。古村落一般 “所在多险处”,有的分布在陡峻的斜坡;有的分布 于贴壁凌崖的半山台地;有的则隐密于深山雾罩 中。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形态既有山间团状,也有 河谷带状,但更多的是半山簇状形态。景观上,村 落建筑依山就势,贴壁凌空,鳞次栉比;村落房屋 木质建材,树皮小瓦,古香古朴;村落内部古树参 天,百鸟栖息;村落巷道,纵横交错
4、,石级蜿蜒;村 落周边,层层梯田,小桥流水。山、树、井、田、房、院、坪、渠、塘、路、桥等村落 要素,构架了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特殊的村落网络 结构,其中山、树、井、田、坪是苗族古村落安居立 寨,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要索。山,是苗族古村落建村立寨的基址,取薪造田 的依托。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大多位于山麓和山顶 等距的山腰上,一般依山傍水,坐北面南,后与林 木葱郁山坡相连,前为山麓坝子。树,不仅是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的重要组成内 容,也是最彰显的村落景观之一。古村落村头寨 尾,古树林立。张扬的枫树,参天的杉木,挺拔的 松柏簇拥着苗族古村落。树间早晚,百鸟会聚,竞 相争鸣。树下小凳供人休憩、纳凉。井,是苗族古村落
5、生产生活的源泉。古村落 选址离不开井,黔东南苗族自古就有“无井不成 村,无田难立寨”的古训c井多分布于村落的中 央,两旁或山麓,无论天干下雨,泉水充盈,清澈可 口,冬暖夏凉,是苗族古村落安居立寨的重要条件 之一o田,是苗族古村落赖以生存的物质来源,是古 村落建村立寨的根本。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的田主 要分布于寨前山麓坝子和左右两侧。坝子田依势 舒展,平整开阔。村落两侧则为层层梯田,形状细 长,按等高线平行排列。房,是苗族古村落的主体内容。黔东南苗族 古村落的房,多为木质结构,分平房和吊脚楼两大 类。平房和吊脚楼均为杭连排柱,人字架结构,一 般为四排三间或六排五间正房,中间为大堂屋。 平房若为五排四
6、间,则第四间顶梁必矮于其中三 间正房,俗称“三髙一矮”。平房常建于地势较缓、 地基较宽较干燥的地方,一般为两层,底层住人。 吊脚楼多为三层,底层堆放杂物和饲养牲畜,中间 一层住人,顶层为粮仓和卧室。吊脚楼又分为普 通吊脚楼和吊脚半边楼两类,普通吊脚楼多建在 地势低平、地面潮湿的地方,而吊脚半边楼则建在 斜坡上下两级台基上,半边楼立于上基,半边楼立 于下基,形成吊脚半边楼。古村落房屋前后一般 栽有桃、李、杏、板栗、核桃等果树和毛竹、凤尾竹 等竹类植物。院,是多数平房房前的院坝,一般用于晒谷或 种菜,常以竹篱或围墙将房屋和院坝一同围住,留 一出口,设小门楼进岀。院中养狗看家护院,夜闭 小门楼即可安
7、睡。吊脚楼一般无院坝,常在底层 搭一平台,作晒台之用。坪,又名芦笙场或鼓场,是苗族古村落祭祀、 歌舞和娱乐的场所。黔东南多数苗族古村落均有 一块几亩至十几亩的坪。坪中一般铺有一定造型 的鹅卵石图案,有的坪则为天然河沙坝或草坪。 古村落每年择日在坪上举行盛大歌舞,会聚八方 来客,共同祭祀、或喜庆丰年,联络情感。渠,是贯穿村落的人工水渠,主要用于灌溉、 洗涤、牲畜饮水和防火。沟渠视引水量大小,一般 宽深0.5米至1米。穿寨沟渠的沟墙和沟底,一 般均用石块砌成。渠水引自村落后山或较远的沟 谷,自然流动,水质清澈。塘,是苗族古村落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与 引水沟渠相连,主要分布于村落上、中、下位置,有
8、 的也分布于寨边,是古村落防火、灌溉的储蓄水源 和牛鸭洗戏的主要场所。路,是苗族古村落居民往来的通道,分村落主 道、岔道和村外通道。古村落一般有纵横主道二 三条。纵向主道,石级而上;横向主道,水平延伸。 岔道是主道分支通向各户的小道,迂回曲折,遵循 通便原则。无论主道岔道,均用石块或鹅卵石砌 铺,路面干净整洁,无风卷尘土,雨泥路滑。村外 通道离村较近的路段,一般也用石块砌铺。桥,是苗族古村落道路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是苗族古村落道路的延伸和连续。可以说在能力 允许的范围内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的路,遇水逢沟 必架桥。桥有石桥和木桥之分,石桥上常建有风 雨楼,俗称风雨桥。无风雨楼的桥,桥头一般栽有 休
9、憩树,树下安有石凳或木凳,供路人休憩;如遇 岔口,常立指路碑,指示导行路人。村落是自然、历史、社会和文化综合作用的产 物,是民族文化的实物载体。他反映了一定历史 时期,特定地理环境下民族的人地关系、社会文化 和经济基础。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结构特征,是苗 族历史文化和山地环境结合的产物,是黔东南苗 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价值 取向和生境适应的集中体现。二、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是苗族古村落形成发展 的文化基础。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结构特征是苗族 历史文化的反映,村落分布及形态结构呈现岀文 化继承性和历史选择性的特点。(一)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是南北村落文化
10、的遗存 自古以来,由于南北气候差异,中国村落存在 南北两大文化系统。北方气候干燥,冬季严寒,穴 居是北方主要的村落形态和结构;南方气候温暖 湿润,地表湿度大,巢居则为南方村落形态结构的 主要形式。(晋)张华博物志云:“南越巢居,北 朔穴居,避寒暑也”。项峻始学篇也指岀:“今 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居,古遗俗也”。在村落发 展上,北方干燥严寒的气候,村落文化经历了穴 居、半穴居和地平居的发展历程;南方气候温湿多 雨,村落文化由巢居逐渐发展成为干栏居,并成为 南方村落文化的主体。黔东南苗族是南北两大村 落文化兼而有之的民族,这是苗族的历史决定的。苗族源于炎黄时代的蚩尤九黎部落。九黎部 落曾“生活在山
11、东南部、江苏北部以及山西、河北、 河南的黄河流域也是黄河文明的伟大创造 者”20)。涿鹿战败后,退居“左彭蠡,右洞庭” 广大江淮地区,“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 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正是苗族先民退居 江淮流域的记载。退居江淮流域的苗族先民,尧舜禹时期发展成为较大的部落联盟“三苗”集团。 夏商周时期,成为“南蛮"或“荆蛮”的主体。春秋 秦汉,由于历代王朝的进一步征讨,苗族先民迁至 武陵五溪地区,形成“武陵蛮”和“五溪蛮”。同时 部分“武陵蛮”和“五溪蛮”沿清水江、都机江而 上,进入贵州黔东南oc2hp1°-n)苗族先民由北而南、由东而西的历史迁徙,一 直影响着黔东南
12、苗族村落文化的发展。在历史迁 徙中,黔东南苗族先民在传承北方村落文化的同 时,在南迁西进过程中,不断适应生境,形成了南 北两大村落文化兼而有之的黔东南苗族古村落。黔东南苗族村落发展经历了北方地平居和南 方干栏居的村落文化变迁。从现今黔东南苗族古 村落中,我们仍能找到北方地平居和南方干栏居 的文化遗存。黔东南苗族的平房就源于北方地平 居文化系统,而吊脚楼则是苗族先民南迁,进入长 江流域后,在适应生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屈于南 方干栏居文化系统。如黔东南凯里市湾水岩寨古 村落平房就是北方地平居文化;中国最大的苗族 古村落贵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吊脚半边楼 则是北方平房和南方干栏居两大村落文化结合的
13、产物。普通吊脚楼建则完全是南方巢居、干栏居 文化。由此看来,“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起源于我 国古代穴居'文化系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二)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分布是苗族历史的选择 黔东南苗族古村落聚族而居、半山居住是苗 族生存的社会需要,是苗族历史的必然选择。苗 族先民从蚩尤时代到新中国成立,由于历代王朝 的征讨,长时间、远距离的迁徙从来没有停止过。 苗族先民每次被征讨之后,由于伤亡、被俘,饥饿 和疾病,人口越来越少;由于恐惧、逃徙和避难,生 境越来越差。为了民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迁徙 后的苗族先民不得不聚族而居,以增进族群感情 和牢固血缘关系,从而获得对外足够的力量。
14、苗 族先民半山居住,“所在皆险处”或隐密深山,目的 是为了逃避、防范和冇效抵御外来的侵扰。此外, 苗族先民在历史迁徙中,沿途河谷平坦之地、肥沃 之野,已为当地土著或先入民族所占据。苗族先 民为求得安身之所,不得不半山屠住,这也是造成 苗族山居和与其他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又一历 史原因。坪,作为黔东南苗族古村落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苗族历史的必然选择。苗族是一 个十分热爱歎舞的民族,黔东車索有“百节之乡”、 “歌舞海洋”的美誉,仅境内苗族的“传统节日集会 有200多个”。哄历史上,坪作为苗族祭祀和歌 舞的主要场所,其意义已不再局限于祭祀和欢乐 本身,而是赋予了祭祀、歌舞更神圣的使命。苗族
15、 被征讨迁徙的历史,要求苗族内部必须具有足够 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苗族在坪上集会、祭祀、举行 盛大歌舞,目的是为了联络八方情感,增进族际团 结和友谊,从而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 聚力的目的。咸丰五年(公元1855)农历三月十 五日,黔东南苗族张秀眉借苗族“姊妹节”之机,在 掌梅你“议榔”誓师,开始了震惊朝野,持续18年 之久的反清咸同苗族大起义这是苗族 歌舞集会作用的最好例证。新中国成立后,作为 苗族祭祀和歌舞的坪,其功能才真正回归本位。路、桥既是苗族迁徙,跋山涉水、跨沟过隙的 客观要求,也是苗族历史的选择。在历史迁徙中, 一方面,征讨迁徙带来苗族人口的锐减,使苗族产 生了对人口繁衍的强
16、烈要求;另一方面,迁徙中跋 山涉水,跨沟过隙,则预示着生存的希望,生命的 延续。路、桥是跋山涉水,跨沟过隙的依托,是生 命延续的纽带,賦予了苗族生命特殊的意义。于 是路、桥便成为生命延续,种族繁衍的象征,进而 形成苗族原生的路、桥文化。.这种原生的路、桥文 化与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巫教相结合, 便具有了灵性,变成了能给当今苗族带來子孙繁 衍和延年益寿的文化认同。这就是今天苗族把 路、桥称为“保命路”、“求子桥”的真正原因。山于路、桥赋予了苗族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苗 族的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苗族古村落的 路、桥,是家族或个人自力铺设和修建的。每年农 历二月二人们都要修桥补路,祭路祭桥
17、,求子求 福 <=路、桥文化的生命意义,经过衍生,不断派生 岀山坳上种棵风景树,树荫下架上木凳、石凳供人 憩息;在荒郊野外有岔路的地方安指路碑导行路 人,能给苗族带来子孙安康、延年益寿的文化内 涵。这就是苗族古村落及其周边,石级小路、小桥 流水、风景树和指路碑随处可见的原因。路、桥文 化已成为当今苗族社会的道德行为。(三)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是苗族文化的反映苗族长期迁徙的历史产生的对子孙繁衍的强 烈渴望,苗族长期落后的经济孕育的“万物有灵”、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通过巫术和物化 形式,表现于村落的建造过程和定格于村落的各 种建筑中。苗族的村落建造充满着宗教色彩,表达着苗 族的历史与
18、文化。在村落建造中,苗族通过巫师 巫术,实现人神情感交流和意愿表达,通过房屋建 筑实现苗族文化的外在展示。如苗族在择基定 向、筑基动土时,要请巫师点香化烛,祭拜土地神; 平房中柱必须是枫木;顶梁必须是杉木;作为中柱 和顶梁的树必须笔直挺拔,枝繁叶茂,顶尖不折。 中柱砍伐要先于树下点香化纸祭拜山神和树神, 求得许恕等等。整个房屋建造过程充满着宗教色 彩。中柱和顶梁必须笔直挺拔,枝繁叶茂,顶尖不 折,意含着苗族居家风顺,健康长寿,子孙繁衍的 文化要求。苗族造房喜用枫树,无疑与苗族枫树 图腾有关,它不仅包含了远古蚩尤枫木桎梏的造 化,也包含了苗族古歌枫树蝴蝶妈妈生蛋造化 人间万物的文化内涵。苗族建房
19、中,对山神、地神 和树神的祭拜,是苗族原始宗教“万物有灵”的具 体表现。立房和上梁是苗族造房过程中比较郑重的事 项。立房上梁时,要请巫师、房族和亲朋好友前来 帮忙。姑姑、舅舅“赶”猪抬米前来庆贺。表示造 房是家族、亲属共同完成的,这是原始氏族和部族 文化的遗俗。苗族古村落房屋一般为三间或五间正房,中 间为大堂屋。若是四间或六间,则左边最后一间 的顶梁必低于其他正房的顶梁,以示正房为单数。 苗族对单数正房的喜好,源于苗族对自然数的崇 拜。在苗族的观念里,1,3,5,7,9为单数(奇数) 或称阳数,2,4,6,8为双数(偶数)或称阴数,“奇 数代表男性,偶数代表女性”。苗族造房喜用阳 数,以阳数为
20、正房,是对居家人丁兴旺的期盼。苗族古村落屋脊中央的宝顶,苗语称“谷”或 “冈”,是蝴蝶的简称。“冈”意指在“蝴蝶妈妈”的 庇护下子孙繁衍。屋脊两端的翘顶,是苗族牛崇 拜的象征,是神力护家的彰显。苗族屋檐外钉的 横条波纹滴水线,则表示今天安居勿忘祖先水乡 故土。古代苗族有以燕子为图腾的柳氏族,每年农 历二月中上旬的卯日,家家户户打磁耙,安巢板, 过燕子节;农历四五月,敞堂屋让燕子筑巢。虽然 今天的苗族已不再过燕子节,但安巢板的习俗在许多苗族古村落中仍然流行,这是柳氏燕子图腾 的遗俗。:苗族在村落建造中,通过巫术和物化的形式, 强烈表达了苗族对子孙繁衍、生命延续和图腾崇 拜的心理需求,展示了苗族独
21、特的历史与文化。 子孙繁衍是征讨、迁徙造成人口锐减提出的现实 要求,而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则是凝聚民族心理、 增强族群认同、获得族群力量的客观要求。三、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黔东南位于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 带,面积30 337.1平方公里,地势西髙东低,海拔 最髙2179米,最低137米。境内山峦起伏,重崖 叠峰,沟壑纵横,斜坡陡峭,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 1000 1 600毫米,但日照时短,年均仅1200小 时,垂直地带性明显。境内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森 林覆盖率达62. 78% ,有8个原始植被保护区和自 然保护区,有各类植物2
22、000多种,种子植物中国 特有属24属,占全国特有属的11.7%。世界旅 游组织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称黔东南为 “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1992年国际 旅游年会将黔东南列为世界“返璞归真,重返大自 然”十大旅游景区之一。黔东南丰富的降水,沟壑 纵横的地貌,茂密森林植被为苗族古村落的分布 和建造提供了自然地理条件。(一)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分布及形态结构是对 环境的选择,如果说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影响着苗族古村落 的形成,那么,自然生态环境则直接影响着苗族古 村落的形成和发展。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分布及形 态结构是对黔东南生境的选择。黔东南耕地十分稀少。村落建造必然带来居 址与耕地的矛盾,为了节
23、省更多的耕地,养育更多 的人口,黔东南苗族古村落不得不选择半山居住。 此外,黔东南丰富的降水不时引发山洪,为了排水 和预防洪灾,苗族古村落也不得不选择半山居住。'古村落选择泉水、河水丰富的地方居住,主要 是为了保证村落的入畜饮水、洗涤、灌溉和防火安 全。为了弥补地表水的不足,井、渠、塘在古村落 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黔东南苗族古村落的重 要组成内容。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房屋建造选用枫木、杉木 和松木,除枫木与苗族的图腾有关外,造房选用杉 木和松木,主要与黔东南杉木和松木分布较广有 关。杉木成林周期短、耐朽、高大,是苗族吊脚楼 等高层建筑的主要用材;松成林快,木材坚硬,多 用于平房建造。苗族
24、古村落造房就地取材是生境 选择的表现。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房屋盖顶常用杉皮和茅草,现 虽已大多改用小青瓦,但杉皮和茅草盖顶,在现今苗 族古村落中仍然存在。茅草盖顶是古代南北村落房 屋常见的形式,而杉皮盖顶则是古代长江流域建筑的 遗俗,这是南方杉林广布、树大皮宽、轻便耐朽的原因 所致,是苗族先民的生境选择的表现。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树木簇拥,古树参天,是村落 半山居住的选择。半山居住,坡地陡峻,易于滑坡。 古村落茂密的林木,参天的古树,其盘根错节的发达 根系,有利于缚石固土,防止居境滑坡,保证村落安 全。同时还能净化空气,供人休憩,利于健康。半山居住的苗族古村落,选择居境与林木茂密的 后山相连,不仅利于
25、村落取薪用材、防止滑坡和水土 流失,还便于人们上山打猎,补充肉食。财卜,当村落 受到侵扰时,人们还能迅速逃离和隐藏。(二)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形态结构是对环境的 适应在斜坡上安居立寨,建屋造房,苗族不得不将 斜坡凿成上下两级台基,建造吊脚半边楼,以降低 上下两台基后壁的垂直高度,减少后壁滑坡和崩 塌带来的危险。黔东南苗族古村落吊脚半边楼, 是坡地安居立寨的生境适应。为适应黔东南的气候环境,黔东南苗族古村 落房屋只能坐北面南、依山就势、层叠交错,以利 于人们通风采光、凉衣晒谷、消暑散热和吸收新鲜 空气,同时,还利于人们开阔视野,陶冶悄操。苗族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早在“三 苗”时期,就已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作为“三苗” 文化遗迹的屈家岭文化,就发现了“500多平方米 烧土内拌入了密结成层的稻谷壳。经科学鉴定, 这些稻谷属粳稻品种”。(pr地处江湖平原的 “三苗”,经营的是平原稻作文化。苗族先民西迁 黔东南山地后,由于环境变迁,为适应黔东南山地 环境,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2025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秋招笔试英语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来宾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娄底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建设银行2025鄂尔多斯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伦理争议
- 交通银行2025荆州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动力分析
- 农业银行2025贺州市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2025清远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邮储银行2025兰州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 装修电工施工方案(3篇)
- esg考试试卷问题及答案
- 村医依法执业培训课件
- 外科面试题目及答案
- 翻越您的浪浪山新学期开学第一课+课件
- 医院反恐知识培训课件
- 《不懂就问》教学课件
- 重症肺炎的体位管理
- 2025年干粉砂浆添加剂市场需求分析
- 2025年食堂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