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_第1页
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_第2页
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_第3页
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_第4页
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摘要:在国家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 也使乡镇财政的利益格局和收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特 别是经济薄弱乡镇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加剧,平衡难度加 大。经济薄弱乡镇要想逐步改变财政困难局面,在财源建 设工作中有所突破,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地制宜,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以效益目标为最终取向,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吸附作用,优 化环境,夯实基础,不断培植经济和财源的增长点。 关键词:乡镇财源;开源节流;镇域经济一、乡镇财源建设现状和特点从收入结构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发展 拉动

2、收入增长。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的带动,部分主体税 种仍然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工业财源的主导地位日益稳固。 随着乡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很 大提高。另外,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工业税源的提高 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财源的 又一增长点。二、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乡镇财源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主观方面观念僵化, “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许多乡镇领导在财源建 设上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缺乏沉下心思,扎实做好财 源建设服务工作的决心。乡镇要将工作重点由盲目上新项 目转移到整治环境、扶优壮强和优化资源配置上,突出搞 好政策引导、科技、信息、资金、流通等方面服务,千方

3、 百计为培植财源做好基础工作。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 引进了一些创税企业,为财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大部分 企业规模比较小,税源结构单一,存在着创税少、支柱财 源少的问题。其次,农业基础薄弱、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等问 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 效的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最后,新兴财源少、后续财源 匮乏和财政监管力度不强等问题。财源建设要建立长期的 稳定的财源,才能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强化财源 建设,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其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 继续强化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巩固壮大主导财源,积极培 植新兴后续财源,进一步加

4、大财政监管的力度等。三、加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一)强化工业兴财,全力培育工业支柱财源1. 坚持树立工业财源是第一财源观念。继农业税取消 后,工商税收成为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确立工 业主导地位,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加快发展、及早脱困的 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加快培植规模企业,也是做大财政“蛋糕”的主要途径,发展工业也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 要渠道。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工业作为支柱财源的地位都 不会动摇。2. 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效益和扩大地方经济总量。 要想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工业税源经济的比重,就必须 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不断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 积极引进项目,利用内资,启动民资

5、,吸引外资;在引进 外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味靠减免税吸引外资的做 法,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加大投入,高起点、高 标准地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打造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 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让外地项目、企业在本地落户,生根 开花,以做大做优本地经济这块“蛋糕”,扩张本地的经济 总量。同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3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自主创新。乡镇要加大对本地 科技含量高、利润空间大、带动面广的龙头骨干企业的扶 持力度,稳固其对乡镇财源的支撑作用,要利用现有的产 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 化,推进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及新品开发,使企 业能始终

6、占据技术"制高点”,从而尽可能多的占领销售市 场空间,有效实现产值和利润的转换,并以此形成新税收 增长点。(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财源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特产税取消和农业 税免征后,乡镇财政从农业产品收入中直接获取的农税收 入的缺失,并不表示农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的完全丧失。相 反,随着商品农业、创税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和农产 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加长,农 业对财政的间接贡献率会越来越高。因此,仍须大力发展 商品农业经济,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逐步提高次生农业 经济的含税成份。1.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在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基础上

7、,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的比 重,同时,要树立“农、林、渔”并举的大农业的观念, 扩大鱼、虾、蟹等养殖、特色林果和苗木花卉种植等在农 业内部结构中的比重,通过优化布局,合理安排经济作物 (如油菜、棉花、烟叶等)和粮食种植的比例,提高优良 品种和种套养模式的比例,加快农业内部结构高速的步伐, 变行政推动为利益驱动,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 特产品收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2.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化 经营,积极发展创稅农业。应根据我市乡镇的地理、资源 等区位条件,选准农业特色产品,着重培养农业经济亮点, 围绕市场的需求,发展区域性支柱农业,逐步形成农特产 品的生产基础,

8、进行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如大量种 植蔬菜、油菜、莲藕等。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要 逐步增强对当地农特产品的深度加工能力,提高农特产品 的自身品质,接长产业链条,提高其附加值,着力打造品 牌,使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如对新鲜蔬菜脱水等进行脱 水加工,对水产品鱼、虾、蟹进行加工、对莲藕提取淀粉 等加工;从而提高其附加值。以产业优势为基础,特色产 品为支撑,国内外市场为依托,建立一批集贸、工、农于 一体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 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提高农业的综合 效益。同时,通过农特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道路, 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农产品的

9、创税环节和创税层次, 提高特色农业的含税成份,增强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业 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环境、 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物质保障。乡镇财政要以项目农业为 抓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有限的建设性预算资金向土地整治、 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等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倾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 生态环境,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三)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所需投资少,劳动力需求大,对财政的贡献 率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第三产业

10、在三产 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其交纳的营业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 要税种,在地方财源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加快第三 产业发展,既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培植地方财源 的需要。1 搞活土地经营,利用土地生财。稳步推进农村“三 大合作”改革。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组织化程度为 目标,加强农民专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加大土地 流转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向拥有资金、技术、 项目、市场的能人大户集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和效益。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四荒”地,通过转让、租赁、拍卖等 形式,实现其增值,从而增加财政收入。2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 一要大力发展综合性商品市场,

11、二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 色的水产品、脱水蔬菜等专业性商品市场,三要大力发展 生产资料市场。3. 结合“五城同创”这一契机,大搞农田村网绿化建 设。林业已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潜 力之一的新兴财源。另外,要进一步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 值高的交通运输、信息咨询、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文化 娱乐等行业,促进第三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使其 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四)不断优化财政管理体制1健全内部制度,规范理财行为。一要着重抓好完善 财政所内部岗位责任制,确保财政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要求。二要内部检查监督机制, 认真做好检查、汇审记录,

12、及时发现财政业务处理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三要完善财政所内部牵制制 度,内部人员分工要根据不相容原理设计岗位,保证做到 账、钱、物、票据四分开。2强化财政的支出管理。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 支出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从紧度日的原则,严格控制一切 非生产性支出,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 量不花,必须花的钱也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少花,从而加大 对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 深化服务层次。在财源建设上,作为财政部门既要 重视资金扶持,还要讲究政策引导。要通过定制科学的产 业政策、税收政策、引资政策、贴息政策和信息服务等手 段,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或项目大力发 展,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增强财政政策指导,并通过 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经济薄弱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 作,只有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 总体目标,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 舍地抓下去,才能真正取得更好的成绩。广大农村基层干 部应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