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发展历程_第1页
三一发展历程_第2页
三一发展历程_第3页
三一发展历程_第4页
三一发展历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三一发展历程及三大核心竞争力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三一集团是产生梦想和实现梦想和地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 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展时期,“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高考制度的恢复, 改变了三 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命运,也催生了日后三一这个被人称颂的工程机械王国。 做改革试验田1983 年,中国处于波澜壮阔的转型前夜。 27 岁的梁稳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兵器工业部所 属的洪源机械厂工作。 那个时代, 凤毛麟角的大学生是稀有人才, 改革初期的新思想深刻影响着 一批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人,他们敢想、敢闯。洪源机械厂是当时一家令人羡慕的大型国有企业,但有着那个时代所有国企一样体制僵化 的弊病。

2、“与其医治一个有病的细胞, 不如创造一个新的细胞。 ”梁稳根意识到在国有企业进行 改革的难度之大,唯一可以选择的路,就是自己创办一个企业,为改革开放做一个摸索。此时,经济体制改革掀起浪潮。中国大地上,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思想潮涌,三一创始 人再也按捺不住了。 1986 年,四个年轻人毅然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 他们甚至丢弃了能够确保口粮的城市户口, 净身回到了农村。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 使一些 物资开始市场化。顶着众多的猜测与不理解,四个年轻人开始自己创业。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只 能摸着石头过河,他们贩过羊、做过酒、卖过玻璃纤维,但都失败了。这并没有挫伤他们的锐气,

3、 改革的环境中一切都可以反复探索。 看准市场, 他们最终把创业 的突破口定在特种焊接材料上。 梁稳根的底气从来没有这么足过, 因为四人中有三人是学材料专 业的,干的是老本行,这块“石头”摸得稳当! 1989 年,四人用借来的 6 万元钱,成立了涟源 茅塘焊接材料厂,点燃了创业的第一灶炉火。这,就是三一集团的前身。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第一个产品 HL105 铜基焊料终于生产出来了,并填补了省内 的一项空白。当年 9 月,梁稳根收到了第一笔货款9000 元。四人欣喜若狂,紧紧地抱成一团,热泪盈眶。 双进战略大转移为使三一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并大展拳脚。 放下家里一亿多元的摊子, 梁稳

4、根与 后来加盟的向文波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市场调研。九十年代初,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工程机械的民族品牌寥若晨星。心生苍凉之后, 梁稳根“产业报国”的激情彻底迸发。 与此同时, 他透视到方兴未艾的现代化建设为工程机械行 业提供的广阔前景。 1994 年,梁稳根果断地做出“双进”战略转移决策,进入中心城市长 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从此,三一以自主创新为利剑,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前进,“创建一流 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蓝图逐渐清晰地铺展开来。1994 年,三一重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此后,国产第一台 37 米混凝土输送泵车、 世界第一台全

5、液压平地机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陆续在 三一诞生。凭借新产品、新技术,三一逐渐在工程机械国外品牌林立的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并发起了一场挑战国外品牌的民族工业捍卫战。 此后,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乾坤倒转, 中国品牌与国外 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当初的 10%与 90%,变为 90%与 10%。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三一没有就此停住前进的脚步, 他就像一个急于表达自己、 证明自己实力的年轻人, 寻找着 实现腾飞的突破口。此时,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总体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市场的大门已经敞开, 国家资本市 场的大环境趋好。 而在三一所处的工程机械行业, 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施行、 西部大开发以及 全面

6、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景象。2003 年 7 月 3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梁稳根敲响了三一重工挂牌上市的锣声,三一重工 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企上市公司。对于企业而言, 上市就像一个分水岭, 成为三一再创业的开始。 梁稳根勉励公司高管发扬“艰 苦奋斗再创业”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创辉煌。随后,三一重工以责任之企,顶着各种舆论的压力, 在争议中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全流 通的完美两级跳, 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 市场最鼎盛的时期, 三一市值曾一度飙升至 600 多亿元, 树立起资本市场的风向标。 独特模式进军海外“如果没有国际化, 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 ”

7、梁稳根曾话语严肃地告诫自己的员工。 在三一集团的中期规划中, 2012 年要实现销售 1000 亿,而海外市场必须占到一半以上。在国家“引进来、 走出去”政策的支持下, 2001 年 11 月 18 日,三一重工与世界 500 强 美国迪尔公司正式签定合作经销协议。2002年8月,4台三一 PQ190平地机分别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进军国际市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目前,三一成立了 30 个海外营销子公司,业务覆 盖全球 150 个国家。不满足于仅将销售环节延伸至世界各地,三一开始尝试在海外建设研发生产基地。 2006 年、 2007 年三一先后在印度和美国投资 6000 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研发

8、制造基地。 2008 年,全球性金 融危机下, 国际市场依然处于蛰伏期, 三一却选择在此刻迈出了其成长道路上最具挑战性的一 步 1 亿欧元投资德国建厂。这笔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被外界看做 “全球经济危机中一个希望的信号。”2006 年三一出口突破一亿美元。 2008 年三一海外销售近 5 亿美元。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 称,三一是湖南企业走向世界的一个典型, 让湖南“走出去”战略出现了新的特点, 站在了新的 起点。而 2012 年 1 月三一重工成功收购全球最大的混凝土制造商普茨迈斯特公司,龙象共舞让 三一重工的全球化步伐跨越了一大步。千亿目标开启新征程时间从 1983 年

9、走到了 2009 年,三一自主创新 , 探索民企的发展之路,就如“愚公移山”的 歌曲中唱到,“开路难啦,行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时间的表盘上, 有目共睹的是: 2006 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 81.1 亿;2007 年,135 亿;2008 年,209 亿。尽管遭遇金融危机, 2009 年三一集团预计仍将实现销售 300 亿。 三一的中期发展目 标是, 2012 年销售突破 1000 亿,争取进入世界 500 强。三一集团之所以在短短时间里造就行业奇迹,源于其三大核心竞争力的齐头并进,在制造、 研发和服务三大模块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制造领域,随着“ SP三一生产方式”在制造核心能力建

10、设的规划中正式提出,一场以精益思想为指导的深层次制造变革在加速进行。 在三一内部已有一 种共识,学习型组织善于获取、创造,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 己的行为,不断改善,从而获得成功。三一高层率先垂范,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目前,在三一,无论是高管还 是普通员工,随时都要做好参加学习和考试的准备,考试不过关还会受到重罚。 在三一办公楼的电梯间,你会读到韩愈的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 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意蕴深长。全员学习使三一的制造变革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全员参与的特点起重机事业部可以说是三一精益制造变革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里曾出现总经 理砸不合格起重机挡板的事情。 而随

11、着制造变革的推进, 起重机事业部率先建立 第一条精益生产流水线。 员工自主参与改善, 使车间每天都会出现让人惊喜的变 化。就在最近,起重机车间内,首条由一线员工设计制作的焊接流水线,被当作 精益制造变革的重大成果进行推介。 有客户在参观了起重机生产线后, 形象地形 容“这是流动的风景”。 也正因此, 起重机产品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成为集团 增长最快的事业部。如今三一起重机进入了国内品牌三甲之列。随着制造变革的推进, 三一的工艺装备、 标准化作业程度以及过程质量保证 能力大幅提升,生产组织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生产过程中,过量生产、库存、制 造不良品、等待、搬运、加工以及动作等任何形式的浪费不断被

12、消除。这种以精益思想为指导, 以持续改善为手段的制造变革, 更是带来了效率的 提升和经营业绩的增长。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逆境中,三一集团 2009 年逆市 上扬,销售收入实现 46%的增长,达 306 亿元。资源整合贯穿国际化创新国际市场虽然仍处于蛰伏期,三一集团却选择在此刻迈出了其成长道路 上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步。 2010 年 2 月 22 日,三一重工与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 州签订“2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建设工程机械制造基地”的投资意向备忘录。 这是 三一继在印度、美国、德国投资建厂后,进军国际市场的第四站,也是目前公司 最大金额的一笔海外投资。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预计 , 三一将在今年 3 月

13、份完成巴西基地征地选址,明 年上半年投产。建成后,主要生产挖掘机、履带吊、汽车起重机。这些产品除了 在巴西内销, 也将出口到南美市场。 前 5 年的营业额预期达 5 亿美元, 十年后将 达 20 亿美元。如此,三一在亚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的战略布局雏形初显。 加上今后将在非洲设厂,三一的海外五大基地就将全部完成。业内人士认为,单刀直入的海外投资是三一不同于其它工程机械企业的扩张 方式,三一善于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到异国他乡整合别人的优势资源, 用国际化的 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化。 这一独特的国际化路径有效回避了文化、 产能刚性和劳 动法等方面的陷阱。制造之外,研发领域更是三一投入的重中之重。 三

14、一集团自创立 以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 每年坚持不小于销售额 5%的研发投入, 秉承 “一切 源于创新 ”的理念,着眼于前沿技术和未来产品的研发,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公司按照 “专业化布局,一体多地分布 ”的思路,在美国乔治亚州、德国北威州、印度马 哈拉斯特拉邦、巴西圣保罗以及中国的长沙、北京、上海、昆山、沈阳等地建立起 31 个研 究院、 221 个产品研究所,依托以 PDM 系统为核心的研发信息化集成体系,实现全球研发 数据集中管理、安全共享,支持全球 24 小时的协同研发活动。截至 2011年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10059名,博士、硕士 40%以上,外籍专家 100 余 名。

15、先后建成 3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2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 4 个省级技术中心、 1 个国家认可实验室、 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和 1 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形成集群化的创新平台体系,助力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公司拥有工程机械远程监控服务与故障诊断实验室、 液压实验室, 机电液控与仿真试验 室、柴油机实验室、泵车臂架疲劳(寿命)试验室、焊接实验室、强度(应力)实验室、耐 磨材料实验室、汽车底盘全自动检测线等9 大试验检测中心及 58 个企业级实验室,正在规划建设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研发试验中心。公司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合

16、作,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 “中南大 学三一研究院 ”,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 “SANY-HUST 先进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 ”,并与清华 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 长安大学等 40 余所高校开展了联合技术攻关, 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华中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公司先后主持和参与了 56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 修订工作。 承担了“工程机械远程监 控与维护 ”等国家 863计划项目 6 项,其他国家级科技项目 20余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 新能力建设专项 1 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 100 余项。截至 2011年底,累计申请中国专利 4141件,其中发明专利 1440件,

17、 PCT 国际专利申 请 189 件,海外专利 65 件。已获授权专利 2211 件,海外授权 10 件,居行业首位。2001 年以来,公司累计获得各级科技奖励 100 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40 余项。集团总工程师易小刚荣获中国科协首届 “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是湖南省和 工程机械行业唯一获奖者。 “三一重工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获 2010 年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实现工程机械行业和湖南省 “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类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也是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励。同样, 服务也是三一集团的的一张王牌,在业界有口皆碑。 三一秉承“一切为了 客户

18、,创造客户价值”的服务理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用一流的速度、一流的技能、一流的态 度实现“超越客户期望,超越行业标准”的服务目标。 通过标准化、差异化、超值化的服务来降低 客户的心理成本和使用成本,最终提高客户的过渡价值、赢利能力和购买能力,从而提升三一服务品牌竞 争力,引领行业服务新潮流。三一敢作出这样的 服务承诺 ,服务工程师 24 小时待命;接到客户需求后 2 小时内到达现场,并在 1 天内将故障问题全处理。故障未处理完毕,服务工程师不能离开现场,离开现场 需客户许可。 服务网点密布全球各地, 目前三一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与地区设有分公司,各事业部在国内 各省市均设有分公司,在二级城市设有办事处。三一在全球各地设有配件仓库,形成了总部仓库、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