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_第1页
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_第2页
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_第3页
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_第4页
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析行政法原则的地位走出法源学说之迷雾和洪(铁道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53)摘 要行政法原则乃是我国行政法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建部分,但是在目前 行者法学体系和行政法制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行政法原则的理论和实践却并不深 入,只停留在一个理论指导的空泛表层。因此,将就行政法原则进行具体讨论, 阐述行政法原则在其理论指导与具体实践环节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行政法原则地位作者简介和洪(1975),男,河南周口人,硕-上,铁道警察学院讲师,教研室 主任,研究方向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 (2013) 06-0026-02一、行政法学中的“原则亦

2、法论”和“单一法源论”的阐述(-)行政法学中的“原则亦法论”在国内目前的法学教材中,对于行政法原则的具体表述主要有两大类。 其中一类我们称之为“实然说”,它认为行政法原则是知道行政法制定、修改以 及废除的基木准则或说原理。而另一类,我们则称之为“应然说”,它认为行政 法原则是任何行政法规都必须遵循贯彻的指导思想与基木准则。而此两类表述观 点统一的认识,在于它们都认为行政法原则是某种规则的基础和指引,在行政法 领域具有指引性的重要地位。所谓的“原则亦法论”,是指上是将行政法原则跳出基木的指导思想定 义,将其认作形同于法律规则一样具有实际限制作用的重要法则。然而当我们将 行政法原则放在“原则亦法论

3、”中观察时,行政法原则将不仅仅具有基础性的统 率指导只用,而且在实际发挥影响作用的过程中,行政法原则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二) 行政法学中的“单一法源论”不同于“原则亦法论”,在“单一法源论”中,行政法原则则不具备一 定的法律效力,而只是作为促使行政法正式制定、修改以及废除的理论指导源头。 根据多数研究学者对于行政法原则的定义,他们只承认行政法原则是行政法所存 在的源头,是一种基础性成文条例。由于我国所推广的行政法教材,一直非常明确、肯定地告诉读者我国并 不承认不成文的原则、习惯、惯例和司法判例、法律学说、比较法等为行政法之 存在形式或表现形式。因而行政法原则就作为行政法存在的成文性证明而

4、存在。(三) “原则亦法论”与“单一法源论”的统一与对立不同于“原则亦法论”的观点,在“单一法源论”中,行政法原则是不 具有实际的法律效力的,它必须依托行政法的存在而产生作用,而另一方面,行 政法也正是因为行政法原则的成文性规定而得以存在。因而,“原则亦法论”与 “单一法源论”的对立之处就在于,前者承认行政法原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法律 效力,而后者则认为行政法原则是不存在法律效力的,只有行政法本身才具有法 律执行力。但是,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观点理论,其实也具有其统一之处。“原则亦 法论”与“单一法源论”同吋肯定了行政法原则是行政法开展制定、修改、废除 等行为的基本理论指导。也就是说,两种理论都认为

5、行政法得以正常实施,就必 须借助于完整完善的行政法原则的存在。二、行政法六大原则中的为民服务理念首先,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主要内容包 括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展开的行政工作不得违背现行法律,同时 行政机关担负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法规的义务;第二,行政机关所实施 的行政措施必须有明确的立法性规定授权。(-)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主要含义是政府的行政措施应当以 理性为基础,禁止行政主体的随意妄为、不科学性和武断。合理行政体现在规范 的行政理性上,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公平、公证原则。第二,比例原则。 行

6、政机关应该尽量避免行政措施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侵害,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也 需要尽量将侵害降低在最低限度和最小范围内,两者应当处于合适的比例。第三, 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三)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原则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行政公开 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进 行行政管理时应当公开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第二,公众参与原则,即行政 机关作岀重要规定或决定吋应当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尤其是一些决定可能不利 于行政相对人,对于他们的陈述和申辩要一一听取。第三,回避原则,行政机关 相关人员与行政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则应冋避。(四)高效便民原则:高效便民原则包括

7、行政效率原则和便利当事人原 则。行政效率原则既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也要遵循法定吋限。便利当事人原则 则要在行政管理中替相对人着想,方便人民群众。(五)诚实守信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包括行政信息真实原则、信赖保护 原则、兑现行政允诺原则。行政信息真实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该真实、 可靠、准确。二是由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修改或废止,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冋或更改原有行政许可。三是由于原有行政许可的更改或撤 冋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相应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六)权责统一原则:权责统一原则包括行政效能原则和责任行政原则。 行政效能原则指行政机关在依法履行法律授予

8、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 时,其执法手段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政令的有效。从上述六大原则中的权责统一、高效便民等,我们都能够看到,之所以 设立行政法原则,就是为了能够指导行政法与宪法一同协作,为保护人民根本的 权益而执法为公。而对于行政法的各大原则来说,彼此也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六 大原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其目的则统一是为民众更好地提高行政法法 律服务。三、阐述行政法原则的现实地位(-)行政法原则是指导行政法规则建立的关键行政法领域中的统一秩序的构建主要就依赖于行政法原则的指导。一方 面,行政法原则要指导行政法领域中基本规则的简历,另一方面,行政法原则在 其具体指导过程中,必须

9、保障其指引方向是能够切实地表达法的根本价值的。总 体上看,我们可以认为法制精神主要包含了宪法精神和行政法制理念,而这二者 都汇集到了行政法基本原则这里,通过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引导、规则构建和 持续修正作用,行政法规则才得以最终建立。(二)行政法原则是连接宪法与行政法的纽带从宪法的角度来看,所谓宪法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实质上就是 行政法原则。因为行政法原则在引导行政法实施的过程中一直所传达的即是宪法 精神,只是将基本的宪法内容与行政法进行了规范化结合。我们可以说,行政法 基本原则是对宪法精神和行政法领域一种理论总结,同时也连接了宪法和行政法 的具体实施过程,使其二者相互连接,相互作用。(

10、三)行政法原则是行政法体系中的主要凝结力所在在整体行政法体系的构建中,所涉及的是方方面面的人与事,其中的规 范性文件数量就极其庞大,而行政法原则则恰好成为了凝结行政法整体体系构建 的关键所在。行政法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整合了不同行政法律 制度原本迥异的价值,使行政法领域中的所有法律制度保持一致的价值规范,从 而将不同的行政法法律制度紧紧地凝结在了一起。(四)行政法原则是司法审查的最后“防线”在司法审查过程中,法律原则的适用与个案正义的实现往往是密不可分 的。而行政法领域中无法可依的状况一般都远超过其他部门法领域,而这则是基 于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与不周延性,为此为了使用纷繁复杂的社

11、会现实案例,行 政法必须保持相当程度的灵活性,而这就要求了行政法基本原则涵括面的增加。 在一般司法审查中,当行政法官在现有法律的依据中找不到理论指导的话,往往 就会寻求于开放性的行政法原则,也就是说,行政法原则往往在此情境之下成为 了司法审查中的最后一张王牌。以在著名的“田永诉北科大案”为了,法官对“正 当程序原则”的适用就是一个明显的引用行政法原则的例子。四、结语在具体的法律应用中,行政法在其运作过程中往往会同吋牵涉到来自于 环境、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关系,而这就必然牵涉到以行政手段还是以其他手段 进行控制的问题,同吋也影响着行政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价值取向问题。在行 政法运作的初期,人们往往

12、会选择通过外力的作用控制行政权,比如通过行政监 督、通过司法审查等,但是在现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外力控制已经逐渐失效,行 政权的行使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行政权的自我控制。而行政法原则以及行政法原则 的表现则使行政法运作尽可能通过自我控制而主动实现,如依法行政原则、行政 合理性原则、行政效率原则就可以在行政法的运作过程中校正相关的不正当行政 行为。主要参考文献:1.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北京:中国人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56.2 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ft,1998:51.3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研究m冲国政法人学出版社,2001.4 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m冲国方正出版

13、社,2004:26.(责任编辑:常山客)the 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to walk out of the mist of the origin of lawshe hongabstract: the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admi nistrative jurisprude nee system. however, the un d erst a nding of prese nt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ee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jurisprudenee practice inchina still stays at the theoretical s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