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_第1页
2022年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_第2页
2022年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_第3页
2022年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_第4页
2022年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 1 :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判指标(试行)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法1 、公共财政才能( 1)人均可支配财政收入水平(%)2与所在市(县、区)平均值比较:110% , 0 分,每高10% 加 0.5 分,直至满分2 分2 、能耗情形( 2)单位 gdp 能耗2与所在省(区、市)平均值比较:比值1 时 0 分,比值为 1 时 0.5 分,比值每减0.1 加 0.5 分,直至满分2 分-6-一、社会经济进展水平3 、吸纳就业才能( 3)吸纳外来务工人员的才能(%)2暂住人口与镇区户籍人口相比,比值为1 时,2 分,比值每减 0.1 扣减 0.5 分,扣完为止( 10 分)4 、社会保证( 4

2、)社会保证掩盖率( %)2100% 时 2 分,每降低 10% 扣 0.5 分,扣完为止5 、特色产业( 5)本地主导产业有特色、 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并符合循环经济进展理念( 6)镇总体规划在有效期内, 并得到较好落2优良 ,2 分一般 ,1 分较差 ,0 分有总体规划, 但其他6 、规划编制完善度实,规划编制与实施有良好的公众参加机制2优良, 2 分一般, 1 分方面较差, 0 分; 无总体规划, 一票拒绝二、规划建设治理( 7)镇区掌握性具体规划掩盖率2100% ,2 分60-80% , 1 分60% , 0 分( 8)绿色低碳重点镇建设整体实施方案1有, 1 分-无, 0 分水平(

3、 20 分)7 、治理机构与效能8 、建设治理制度( 9)设立规划建设治理办公室、站(所),并配备专职规划建设治理人员,基本无违章2建筑( 10 )制订规划建设治理方法,城建档案、物业治理、环境卫生、绿化、镇容秩序、道2路治理、防灾等治理制度健全机构人员齐全且基本无违章建筑 ,2 分7 项具备 ,2 分机构或人员不齐全,1 分4 项具备 ,1 分既无机构也无人员或明显存在违章建筑,0 分3 项以下0 分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法9 、上级政府支持程度( 11 )县级政府对创建绿色低碳重点镇责任明确,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进行了工作部署,并落实了资金补助部署明确4分工合理并落实了资金补助 ,4 分部

4、署明确并落实了资金补助 ,3 分部署明确分工合理但未落实补助资金 ,1 分无部署, 一票否 决( 12 )居住小区和街道:无私搭乱建现象1优秀 ,1 分良好,0.5 分一般 ,0 分10 、镇容镇貌11 、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13 )卫生保洁:无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无乱泼、乱贴、乱画等行为,无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污现象( 14 )商业店铺:无违规设摊、占道经营现象;灯箱、广告、招牌、霓虹灯、门楼装璜、门面装饰等设置符合建设治理要求( 15 )交通与停车治理:建成区交通安全治理有序,车辆停靠治理规范( 16 )现状建成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人)2优秀 ,2 分良好 ,1分一般 ,0 分2

5、优秀 ,2 分良好 ,1分一般 ,0 分2优秀 ,2 分良好 ,1分一般 ,0 分2120120-140 1402 分1 分0 分三、建设用地集约性( 10 分)12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注:无工业园区此项不评分)13 、行政办公设施节省度( 17 )工业园区平均建筑密度10.5,1 分0.3-0.5,0.5分<0.3一票拒绝( 18 )工业园区平均道路面积比例(%)125%,1分20-25%,0.5分25%,0分( 19 )工业园区平均绿地率(%)120%,1分20-30%,0.5分30%,0分( 20 )集中政府机关办公楼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 人)218,2 分 18,0

6、分,一票拒绝( 21 )院落式行政办公区平均建筑密度20.3,2 分0.2-0.3,1分<0.2 ,一票拒绝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法14 、道路用地相宜度( 22 )主干路红线宽度(米)1宽度 40,1 分15 、镇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宽度 40-60,0.5 分宽度 60,0 分指数 ( 23 )年 api 小于或等于 100 的天数(天)1300,1分240,0.5分<240,0分16 、镇域地表水环境质量( 24 )镇辖区水类及以上水体比例(%)150%,1分30-50%,0.5分<30%,0分17 、镇区环境噪声平均值( 25 )镇区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1 56

7、,1 分56-60,0.5分60,0 分18 、工矿企业污染治理( 26 )仔细贯彻执行环境爱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 27 )近三年无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故1无,1 分稍微,0.5 分严峻 ,0 分1无,1 分-有,一票拒绝四、资源环19 、节能建筑( 28 )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建筑)采纳节能技术( 29 )新建建筑执行国家节能或绿色建筑标33 项设施全采纳,3 分两项均有有 1 项采纳 , 1 分有一项无,0 分无境 保 护 与节能减排1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并实施1 分( 30 )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0.5 分0 分

8、(26 分)20 、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可再生能源,且可再生能源使用户数合计占镇区总户数的15% 以上33 项及以上3 分1-2 项,1 分无或使用规模不达标,0 分21 、节水与水资源再生( 31 )非居民用水全面实行定额方案用水治理1是, 1 分-否,0 分( 32 )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190%,1分80-90%,0.5分<80%,0分( 33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率(%)110%,1分 10,0.5 分无, 0 分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法( 34 )镇区污水管网掩盖率(%)290% , ,2 分80-90%,1分<80%,0分22 、生活污水处理与排放( 35 )污水处理率

9、( %)280% , ,2 分60-80%,1分<60%,0分( 36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100%1是, 1 分否, 0 分( 37 )镇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形1收费价格大于 直接处理成本, 收取率可实现 保本微利, 1 分收费价格大于直接处理成本,收取率无法实现收支平稳, 0.5 分收费价格小于直接处理成本, 0 分( 38 )镇区生活垃圾收集率(%)290%,2分70-90%,1分<70%,0分23 、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 39 )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80%,2分60-80%,1分<60%,0分( 40 )镇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比例( %)( 41 )

10、建成区道路网密度相宜,且主次干路间距合理115%,1分0-15%,0.5分无,0 分2优秀 ,2 分一般 ,1 分较差 ,0 分五、基础设施与园林绿化( 18 分)24 、建成区道路交通25 、供水系统( 42 )非机动车出行安全便利2良好 ,2 分一般 ,1 分较差 ,0 分( 43 )道路设施完善, 路面及照明设施完好,雨箅、井盖、盲道等设施建设爱护完好2优秀 ,2 分良好 ,1 分一般 ,0 分( 44 )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1是,1 分-否,0 分95% ,有备用( 45 )居民和公共设施供水保证率(%)2水源 ,2 分90-95%,1分<90%,0分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

11、法26 、排水系统( 46 )新镇区建成区实施雨污分流,老镇区有雨污分流改造方案2是,2 分-否,0 分( 47 )雨水收集排放系统有效运行,镇区防2洪功能完善无水患现象 ,2 分有部分水患 ,1 分雨季水患严峻 ,0 分( 48 )建成区绿化掩盖率( %)135%,1分-否, 0 分27 、园林绿化( 49 )建成区街头绿地占公共绿地比例( %)250%,2分25-50%,1分<25%,0分( 50 )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米/ 人)212,2 分8-12,1分<8,0 分28 、建成区住房情形( 51 )建成区危房比例( %)15%,1 分5-15%,0.5分15%,0分六

12、、公共服务水平( 9 分)29 、训练设施30 、医疗设施( 52 )建成区中学校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农村一般中学校校建设标准要求,且教学质量好、能够为周边同学供应优质训练资源( 53 )公立乡镇医院至少1 所,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要求,且 能够发挥基层卫生网点作用,能够满意居民 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54 )建成区至少拥有集中便民集贸市场12优秀 ,2 分基本达标 ,1 分较差 ,0 分2优秀, 2 分基本达标, 1 分较差 ,0 分31 、商业(集贸市场) 设施32 、公共文体消遣设施座,且市场治理规范2优秀, 2 分一般 ,1 分较差 ,0 分( 55 )公共文化设

13、施至少1 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场(所)、影剧院等14 项都有 ,1 分1-3 项,0.5 分全无 ,0 分33 、公共厕所( 56 )建成区公共厕所设置合理1合理 ,1 分一般,0.5 分无,0 分类型项目指标总分评分方法( 57 )辖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妥当爱护与治理1良好 ,1 分一般,0.5 分较差 ,0 分34 、历史文化遗产爱护( 58 )已评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评定为国家级并制定 历史文化名镇爱护规划好,实施成效2历史文化名镇,,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实施成效一般 ,1 分较差 ,0 分七、历史文化爱护与特色建设( 7 分)且实施效好2 分( 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