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蚕虫草人工培养研究1_第1页
柞蚕蚕虫草人工培养研究1_第2页
柞蚕蚕虫草人工培养研究1_第3页
柞蚕蚕虫草人工培养研究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柞蚕虫草人工培育研究孟楠,李亚洁,李学军,温志新,石理鑫,米锐,孙永欣(辽宇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大连116024)摘要:选用感染力强、生产性能优良的蛹虫草菌种对柞蚕五龄幼虫接种试验,同时 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通过采用不同接种方法,进行柞蚕蚕虫草的人工培育研究, 并培育出了优良的蚕虫草。关键词:柞蚕虫草 培养寄主冬虫夏草(co rdyces sinensco)是最著名的虫生真菌,但因其生活环境特殊,目 前不能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蛹虫草,在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和医疗保健功效等方面, 都和冬虫夏草相似,但不像冬虫夏草那样需要特殊生存环境和专一寄主。作为冬虫夏 草的代用品,目前蛹虫草的研究开

2、发主要有发酵菌丝体、米饭子实体和蚕蛹虫草三个方 而2o我们在成功进行发酵培养、米饭培养和蚕蛹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了以5龄柞蚕为 寄主培育蚕虫草的研究,以期找到新的寄主和最佳接种方式。而蚕幼虫较蛹所需时间短, 节省劳动力,成本低,可取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蚕业发展开拓一个新的领域。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1.1 五龄柞蚕 购自辽宁庄河山区。1.1.2 菌种 蚕的生命力旺盛,对虫草菌的抵抗力很强。培养蚕虫草的第一个 关键,是获得对蚕感染力强且生产性能优良的虫草菌株(l1)。我所多年来致力于对北 虫草菌的研究,在反复筛选的基础上进行驯化,获得对蚕有良好感染力的菌株。该菌株 菌丝生长吒盛,见光

3、转色较快,栽培周期较短,子座较粗长,产量较高。以下各项试验 研究所用菌种,皆为该菌株。1.2 方法1.2.1 菌种研究1.2.1.1 培养基筛选 本试验设4种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 g,葡萄糖 20 g, mgso.o. 5 g, kh p04 1 . 5g, vbomg,琼脂 20 g;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作者简介:孟楠(1980-),女,辽宁沈阳人,研究实习员,联系方式mail: mona0408 发表刊物:辽宁农业科学2009年2期 第63页 mgso.o. 5 g, ki1 po4 1.5g,蛋白腺 20g, vbomg,琼脂 20

4、 g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 mgso 40. 5 g, kh p04 1 . 5g,牛肉膏 20g, vbomg,琼脂 20 g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 mgso 40. 5 g, kh po4 1 5g,酵母粉 20g, vbomg,琼脂 20 g 以上均为 1 000ml 的用 量,制作方法和接种操作均同普通培养基1.2.1.2 菌种筛选菌种是蚕虫草生长好坏的重要因素,我所除了精心筛选的 菌种l1以外,还获得从冰峪沟野生出土的菌种ml,在对柞蚕蛹虫草的培养试验屮效果 不错,为获得更优秀的柞蚕虫草,我们对l1与ml菌种进行比较l1菌种接种50头, ml菌种接种5

5、0头。穿刺蚕体接种,在同种培养条件下培养,出草后观察。1.2.2 接种研究1.2. 2.1 接种方法 我们选择5龄桑蚕作寄主,一方面柞蚕在5龄时体大肥 硕,所得蚕虫草也大;另一方面此时的蚕还未吐丝,占体重40 %左右的丝腺蛋白成为虫 草菌的营养,所得蚕虫草的营养和活性成分最高。但5龄大蚕抗病力很强,很难接种 感染虫草菌。我们试验了多种方法,以解决这一难题。液体菌种喷洒蚕体;液体菌 种喷洒柞树叶喂蚕;液体菌种喷洒蚕体加柞树叶;固体菌种接触蚕体;液体菌 种注射蚕体(2007/头,针头平行体表);液体菌种穿刺蚕体;1.2. 2. 2蚕体消毒处理 接种方法采用菌液注射于穿刺,蚕体消毒采用75%洒精,工

6、 具注射针头消毒釆用酒精灯灼烧。2 结果与讨论2.1适宜培养基从表1可以看出,以配方为最好,虫草菌萌发最早,菌丝最旺盛,转色最快, 颜色最深,其次为配方和配方。配方最差,说明配方中营养成分不如其他 配方适合虫草菌,而该配方是最普通的虫草菌配方。配方中有高含量的蛋白腺,它正 好满足虫草菌的营养需要。配方中动物蛋白较配方太过多,故而造成徒长;配方 虽无动物蛋口,但效果也较好,说明虫草菌并非一定要动物源营养成分,酵母中也 存在有于虫草菌生长的因子。表1 母种培养基接种虫草菌后的表现光照转色颜色培养基接种后菌丝生长情况编号 2 d7 d15 d未萌发 全部萌发 萌发萌发 旺盛 较旺盛不旺盛 很旺盛满管

7、 旺盛未满色色 齟转d8d色 6 第转第色色色黄红黄萌发较旺盛旺盛未满 第4 d转色 橙黄色注:光照从第10 d开始,采用日光灯人壬光照,每天12 ho2. 2适宜菌种筛选从表2可以看出驯化菌种l1菌丝生长旺盛,见光转色较快,栽培周期较短;野生 菌种ml见光转色较慢,栽培周期较长,但经7d后子座较l1粗长,产量也较高,生长 较旺盛说明野生菌株还有待驯化后可以变成生长力较强,适应栽培环境的好菌株。表2蚕接种两种菌种后的各h表现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情况光照转色成草后虫草状态7d15d30d40dl1萌发全部萌发很吒盛停止生 长15d转色菌丝长2. 5cm一3.5cm 直径2mm左右 橙黄ml未萌发萌

8、发全部萌发很旺盛30d转色菌丝长3cm-4.5cm 直径 3n)m-4mm 橙红2. 3最佳接种方法接种感染是人工培育蚕虫草的难题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接触感染方法和 几未成功,说明大蚕对蛹虫草菌的抗侵染力很强。我们做过试验,蛹虫草菌对小蚕2 龄的接触染率很高,说明大蚕体表的抗侵染能力远高于小蚕。给食感染方法和 效果也不好,喷到柞叶的菌种被蚕吃进体内后,很少感染,可能与蚕的消化液呈强碱 性,抑制甚至杀死了蛹虫草菌有关。注射效果较好,主要是要掌握好注射剂量和针头进 入的深浅,避开消化液。穿刺效果仅次于注射的。这是因为穿刺也是将菌种直接带入蚕 体内,避开了难感染的体表和抑制菌种的消化液。表3不同接种方法的蚕感染情况接种方法试验蚕数败血病蚕数未感染蚕数感染后硬化(头)(头)(头)蚕数(头)喷洒蚕体200200喷洒柞叶201181喷蚕体加柞叶200191固体菌种接触200200注射液体菌种201046穿刺液体菌种207752.4蚕虫草的形态经培育的蚕虫草,子实体丛生,45天左右可成熟,见图1,我所培育的蛹虫草见图2o图1图23 结语利用柞蚕幼虫培育蚕虫草,可达到批量生产的规模。选用优良的菌种是成功培育蚕 虫草的关键,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保证了菌种生长条件,采用液体菌注射的方法对于五龄 大蚕效果最佳,感染便化时间短,而穿刺接种效果也较好,但硬化时间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