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384)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等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规律2、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应用、贯通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获得探索经验。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习惯。教学准备:计算器、作业纸、课件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1、观察比较: 13791 1314师:积变化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怎么想的?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131
2、4 的积是不是等于182. 2、初步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 2. 3、观察比较: 13791 13791 3971328师:猜一猜现在的积可能会怎么变?你是怎么想的?4、师:在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是原来的积乘3;另一个因数乘4,积就是原来的积乘4。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猜想吗?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举例验证。【评析】首先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积是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了。 接着进一步通过三组题的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初步猜想, 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现在的积
3、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提出猜想,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猜想是要验证的,所以字体、然转入下一个教学板块举例验证。教学中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二、举例验证1、出示表格。因数因数猜想的积实际的积猜想与实际符合猜想与实际不符合师:请同学们先想出两个因数,算出它们的积,如果数据过大,不能口算,我们怎么办?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师:对,要学会运用先进的工具,算出积并写在“实际的积”一栏中。师:现在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任意乘一个数,根据猜想,积灰发生怎样的变化?写
4、出算式,算出猜想的积。师:运用因数乘因数的方法算出实际的积。师:猜想的积于实际的积符合吗?师:在表格中“猜想与实际符合”一栏中画“”,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这一题中是正确的。师:借助这张表格,我们还可以举例验证。将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任意乘一个数,根据猜想,积会怎样变?写在“猜想的积”这一栏中,再算出实际的积。比较猜想的积与实际的积是否符合。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再举一些例子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你们身边有一张和屏幕上一样的表格。请大家像刚才那样,借助表格,想猜想再验证。2、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完成表格的填写。3、展示学生验证猜想的过程。师:在验证过程中,用计算器的同学请举手,为什么用呢?师:
5、这位同学展示的是猜想与实际符合的例子,其他同学举的例子都符合刚才的猜想吗?师:我们班三十几位同学列举了近八十道算式,猜想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符合,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如果时间允许,同学们还能举出多少个例子来验证我们的猜想。4、揭示规律。师:通过验证,发现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它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积的变化规律” 。师:同学们相互间说说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师:哪位同学能将“积的变化规律”说给大家听听。师:同学们,我们共同探索了“积的变化规律”,现在我们综合运用规律练习几道题,有信心吗?【评析】先由师生共同举例完成表格的填写,而表格的填写实质是研究的基本范式:先举出一个样本(一道乘法等式),改
6、变其中的条件(一个因数乘几),观察结果(积)的变化与猜想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全体同学独立举例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规范求真的意识和品质,并注意提示学生在数据较大的情况下运用计算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三、综合运用1、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137283836 (1)137(2819)3836()(2) (13764)28 3836()(3)137(28)3836426 (4)137563836()学生独立完成。评讲时关注反馈结果,了解学生理解规律的情况。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4 页 - - - - - - - - -2、师: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还能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请同学们运用规律,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246144 715105 1148912 2460 2115 1142424006 745 22883、师:同学们能熟练运用规律,这儿有一组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题目。想试试吗?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思考” 726 ( 10)( 15)()5808 【评析】从猜想规律到验证规律,再到运用规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综合运用板块的习题设计由浅入深,有顺向有逆向,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符号,多层次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四、练习贯通师:同学们已经能
8、理解规律,熟练运用规律。我们今天发现的“积的变化规律”和以前学过的乘法运算律还有联系相通之处呢。23369 23(34)() 4 师:括号里填什么数?怎么想的?23(34)() 4 师:括号里填什么算式?运用什么运算律将这两道算式组成了等式?师:你能发现乘法结合律与积的变化规律之间相通之处吗?先独立观察思考,在小组交流。一个因另一个原来的积乘 4 数不变因数乘 4 23 (34)( 233) 4(69) 4 乘法结合律师:多奇妙啊!数学知识原来是有联系的,同学们能发现新旧知识减联系相通的地方,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由猜想到验证,探索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 现在的积等
9、于原来的积乘几,同时感受到只时间有很多相通之处。师: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根据167112,你能知道4814 的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吗?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研究。【评析】 此处设计教师沟通了积的变化规律与乘法结合律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内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在的统一性。【总评】此教学设计有三个精彩和独创之处:一是摆正了计算器运用于规律探索之间的关系。教材单独编排一个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如果理解偏差或处理不当会把计算器的运用过多凸显来,本节课以“积的变化规律”为课题,其实质是突出主题,即规律的探索,而计算器只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遇到较大数据时的辅助工具。二是建构了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教学框架。本课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即提出猜想、举例验证、综合运用、联系贯通。学生探究的过程借助表格填写呈现出来,教师对教材中的表格进行了独具匠心的优化设计。三是沟通了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本课设计一方面弥补了教材的不足,增设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方案
- 厂房项目全周期管理方案
- 房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方案
- 5万千瓦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生态补偿与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 病房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医院院区改扩建项目技术方案
- 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5年修订)
- 物理竞赛热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 亚洲物理竞赛热力学过程试题及答案
- MH 5006-2015民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规范
- FZT 62011.2-2016 布艺类产品 第2部分:餐用纺织品
- (正式版)SHT 3078-2024 立式圆筒形料仓工程设计规范
- 收银标准化培训课件
- 高血压与气温的关系
- 微积分课件反常积分
- 棉纱仓库管理制度
-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对比分析
-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
- 《同人作品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 口腔科学第九章口腔颌面部感染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