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_第1页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_第2页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护理体会刘永芳王景莉(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其治疗作用是通过激发人体阳气,提高机 体抵抗力,达到控制疾病发作的目的。方法 用姜汁将定喘膏药末,调成干糊状, 置于贴膜中心部位,贴膏分别贴在患者大椎,双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 痰多加天突,胸闷加膻中),每年从小暑开始,每710天贴一次,根据患者的 耐受程度调整。每次贴48h, 3次为一疗程,每年可贴23个疗程。结论 三 伏天中药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缩短病程.有 效预防和减轻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关键词】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疗法 支气管哮喘【

2、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 (2012) 13-0278-02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城市较 高,因其缠绵难愈,容易转入慢性阶段,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巨大负 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治疗往往只是缓解各种症状而不能彻底根治。 近年来我科采用“冬病夏治”特色疗法,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 夏养阳”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 木组患者均为2009

3、年7月2010年7月我 院老年病科、呼吸科住院患者,60例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880 岁,平均6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0年,平均18年;1.2治疗方法 局部穴位用75%酒精皮肤消毒,用姜汁将定喘膏(白芥 子、地龙、甘遂、黄苓、防风,等组成)药末,调成干糊状,置于6cm×7cm 纱布中心部位,分别贴在患者大椎,双肺俞、双心俞、双脾俞、双肾俞,痰多加 天突,胸闷加膻中。每年从小暑开始,每710天贴一次,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 调整。每次贴24h,贴敷期间哮喘发作,应给予抗炎、平喘等综合治疗。2治疗结果2.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 准拟

4、定:显效为一年内哮喘发作次数≤l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一年 内发作两次,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一年内发作三次或三次以上。2.2治疗结果 本组60例,临床治愈13例(21.6%),显效28例(46 .6%), 有效15例(25%),无效4例(6.6%),总有效率93.2%。3调护3.1治疗前观察:患者是否属于阴虚火旺者、两岁以下儿童、孕妇、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 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均不可贴敷。3.2治疗时观察:患者可无感觉,或有皮肤麻木、温、热、痒、针刺、 疼痛等感觉,如感觉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及吋取下药物,用清水

5、冲洗局部,切 不要搓、抓、挠,也不要用其他洗浴用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忌运 动过量,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3.3治疗后观察:若贴敷部位出现水泡,千万不用紧张。中医认为,艾 灸或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水泡,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会更强。般对小的水 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湿润烧伤膏以减轻不适感。若出现大 的水泡,应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涂金黄散,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 膏。3.4饮食:慎食肉桂、花椒、大料、小茴香、狗肉、羊肉、新鲜桂圆、 荔枝等辛燥之品,忌人量服用寒凉饮品和寒冷食物,慎食人量肥甘滋腻之品、冷 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洒、少抽烟。4体会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

6、,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 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 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扶助正气,调节 机体机能,抗御外邪侵袭而抑制哮喘发作的诱因。我们根据内经“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秋 冬养阴”的理论,按照“冬病夏治”的原则,以经络丿揄穴理论 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采用夏季(以三伏天为最佳)穴位贴敷定喘膏的方法对哮 喘缓解期患者进行防治,采用肺俞、膈俞、心俞这些背俞穴。肺俞可宣肺理气, 既可散肺中留伏的寒邪,又可补益肺气;心俞可调理气血;脾俞可健脾化痰。外敷药物均为祛痰理气、散寒逐饮之品,方中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 温中散寒,入肺经,利膈宽胸而化痰饮;细辛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元胡行气活血, 使气行而水行;甘遂攻逐水饮,以鲜姜为引,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 作用。而防治时间选在夏季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这段吋间人体阳气最旺盛,气血 充盈,经脉之气流畅,人体阳气得天气阳相助,有助于辛温、通经、逐瘀之药与 经络共同作用,外祛痰邪,内扶正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