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集束干预策略_第1页
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集束干预策略_第2页
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集束干预策略_第3页
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集束干预策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原因分析与集束干预策略曾旭芬(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静脉治 疗专科组310016)【摘要】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回顾2012 年8月前未采用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45例,选择2012 年8月后开展集束干预策略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患者52例,比较集束干预 前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发牛率。结果 集束干预前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 率为24.4%,集束干预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降至11.5%。结论 实施集束干 预策略能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的发牛。【关键词】耐高压注射

2、型picc堵管导管插入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 (2014) 05-0219-02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在完成静脉治疗的同时,能满足监测中心静脉压、高压注射造影剂及 多通道叠加给药的需求,美国早在2004年就开始使用1-2o但是耐高压注射型 picc由于其管径较传统picc导管狭窄,故导管堵管发牛率较传统picc高。我院 于2011年7月至2011年:l0月为icu患者留置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 45例,发 牛堵管例,堵管发牛率为24.4

3、%。针对堵管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 针对性的集束干预策略,2012年2月至2012年5月,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成功 为icu患者留置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 52例,发牛堵管6例,堵管发牛率降至 11.5%o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icu成功置入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45 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7.25岁;导管留置吋间为580天;其中心 内科5例,肿瘤科8例,脑外科13例,消化内科6例,普外科9例,血液科1 例,神经内科3例;发生堵管11例,堵管发生率为24.4%o 2012年2月至2012 年5月在icu成功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

4、52例,男32例,女20例,平均 年龄69.15岁;导管留置吋间为牛85天;其中心内科5例,肿瘤科7例,脑外 科15例,消化内科5例,普外科13例,血液科3例,神经内科4例;发生堵管 6例,堵管发生率降至11.5%。2、堵管原因分析2.1血凝性堵管:(1) 用药速度慢导致堵管:据统计,icu患者90%以上有持续小剂量微泵 注入的药物治疗,平均为4-6ml/hr,在用药过程中,导管内易产生负压,使血液 中的有形成分返流至导管内,导致血液凝集,从而发生堵管。(2) 自身疾病原因导致堵管:icu患者中,有98%为气切患者,咳嗽咳痰 多,尤其在进行吸痰操作吋,胸腔压力增大,从而导致静脉压力增大,血液进

5、入 导管腔而发生堵管。(3) 导管本身性质及维护导致堵管:双腔抗压导管为前端开口,在未及时 接液体或冲封管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血液易返流至导管内,从而发生堵管。2.2药物性堵管:icu患者使用伊曲康呻,两性霉素b,丙伯酚等浓度高、分子大的药物比较 多,如给药前后未执行规范的冲封管操作或未使用专用溶媒进行冲封管,使药物 沉积在导管内,易引起管腔变窄、阻塞,发生堵管。2.3机械性堵管:icu患者病情危重,自主活动少,导管易受压;如固定时形成锐角,导管打 折,均可导致导管发生不同程度堵塞。3、制定并实施堵管集束干预策略集束干预策略(bundles of care)的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

6、护 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3。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集束干预策 略主要是针对icu患者执行j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来减少和预防耐高 压注射型picc堵管4。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集束干预策略包括以下内容。3.1对于临床上需要使用持续小剂量微泵注入的药物,在不影响药效及征得 主管医师同意的情况下,在使用这类药物吋,接生理盐水10ml/hr微泵同吋输入 (排除与生理盐水发生配伍禁忌的药物),以达到15ml/hr的输注压力,来避免 堵管。3.2避免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由同一导管同吋输入。3.3正确执行冲封管,进行抽血、输血或输注其他粘滞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 生理盐

7、水进行冲管后再接其他输液,严格执行“acl”导管维护程序5。3.4对于前端开口的导管,在药物不能及吋接上的情况下,请及吋冲封管, 接肝素帽。3.5规范床边护士的培训。包括对导管的认识,正确地评估导管、维护导管, 观察导管并发症、宣教置管侧上肢正确活动等。4、小结耐高压注射型picc在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尤其适用于icu患者。通过对耐 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集束的制定和执行,能有效降低耐高压注射型picc堵管发 生率,使导管达到其预期留置时间,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参考文献1严云丽,左杰,孙学珍,等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 158-159.2金向红,赵林芳耐高压注射型picc推注造影剂的临床应用经验卩中华临 床营养杂志,2012,20(1): 52-53.3陈永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97199.4汤文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