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肋片散热分析计算传热学课程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储建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计算传热学程序设计 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龚波 学 号:08123217 专业班级:热能与动力工程082班 指导教师:黄善波 2011年 7 月 5 日 1 设计题目&
2、#160; 在工程实际中,往往需要增加(对流)传热量,应用比较广泛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增加换热面积,即采用肋片在材料消耗量增加较少的条件下能较多地增大换热面积。在一些换热设备中,肋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制冷装置的冷凝器、散热器、空气加热器等等。 1.1 设计题目 某等截面圆柱形直肋,设肋端是绝热的。试分析在一定的金属消耗量下,为使肋片的散热量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肋片尺寸,并分析肋片的材料、表面传热系数对该尺寸的影响。 1.2 已知参数 为了求得数值结果和利用结果进行分析,现给定题目相关已知量,包
3、括肋片材料导热系数=k(T)=400(1+0.0035T),肋基温度Tw=95,肋表度黑度=0.80,周围空气温度Tf=20,环境辐射温度Ts=15,肋表面空气的表面换热系数hc=8W/(m2)。 2 物理与数学模型 2.1 物理模型 发生在肋片的导热过程严格地说是多维的。如图1所示,暴露于恒温流体的圆柱肋片(肋高为L,直径为D)。由于圆柱直肋各处受热均匀,再加上肋片通常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系数比较大,可以想象肋片内温度将仅沿肋高方向发生明显变化,再直径方向上变化相比很小。因此,假设该圆柱直肋在同一截面上温度相同,则该问题可转化为等截面直肋一维稳
4、态导热问题。 t/dx=0 图1 圆柱肋片物理模型图 2.2 数学模型 1 以肋基为坐标原点,圆柱肋片厚度方向为坐标正方向,建立坐标系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物理模型,则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可描述如下: A dædTö44 hc(T-Tf)+esb(T-Ts)ù=0 çl÷-Uéëûdxèdxø&
5、#160; (1-a) 左右两侧相应的边界条件分别是第一类边界条件和第二类边界条件,分别描述如下: 左边界 T 右边界 x=0 =Tw (1-b) dTdx x=L =0 (1-c ) 图2 圆柱肋片数学模型图 3 数值处理与程序设计 3.1数学模型无量纲化
6、60;为了使数值计算结果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将上述数学模型无量纲化。为此定义 x= xL q=, T-TfTw-Tf (2) 控制方程无量纲化后,方程整理为 ì dq1dkædqöULï +-´íhcq+esb(Tw-Tfç÷2 kdqèdxøAlïdx
7、60;î 2 2 2 ) 3 éæTfêçq+ Tw-Tfêçëè öæT s ÷-ç÷çT-T føèw 4 ö÷
8、7;ø 4 ùüï úý=0 (3) úïûþ 2 定义 kd= 1dkkdq ,SLx= ULA ,Bic= hcL lo , NR= e
9、sb(Tw-T lo ) f 3 L qf=, TfTw-Tf qs=, TsTw-Tf (4) 将上述定义带入式(3)中,整理得: SLxædqö +k-Bicq+NRé(q+qf dç÷2êëkèdx
10、8;dxdq 2 2 ) 4 4 -qsù=0 (5-a)úû 左边界 q 右边界 dqdx x=1 x=0 =1 (5-b) =0 (5-c)
11、;3.2 试射法的形式 令 q=y1, dqdx =dy1dx =y2 (6) 则有试射法形式模型 dy1dx dy2dx =-kdy2+ 2 =y2 (7-a) SLxk Bicy1+NRé(y1+qf êë )&
12、#160; 4 4 -qsù (7-b) úû 左边界 P1y1+Q1y=2 W 1 (7-c) 其中,P1=1,Q1=0,W1=1 右边界 P2y1+Q2y=2 W 2 (7-d) 其中,P2=0,Q2=1,W2=0 3.3 程序编写 圆柱直肋一维
13、稳态导热数学模型是二阶常微分两点边值问题,可以采用试射法求解。其基本思想是将边值问题转换为初值问题求解。 3 3.3.1 设计特点 在主程序外设置全局变量,为使在调用各子程序时,不会因实参与形参的作用范围而无法编译、运行程序。 在主程序头部,对参数赋值,对体积和肋高赋值应注意范围和两者的关联性。此处赋值V=0.00002m3,L=0.5m,保证程序结果为最大传热量,而且保证了足够的计算空间又不至于过分浪费系统资源。 利用循环实现计算最
14、大传热量的过程,首先调用肋高函数得到按线性规律递减的肋高,再调用shoot函数计算相应肋高时的肋基温度梯度,调用热量函数求解热量Qg,输出各个肋高下的肋基温度梯度和热量,为了便于了解热量随肋高的变化关系。比较各肋高下的热量值,将最大热量值对应下标保留。然后,输出最大热量Qmax和相应的肋高LGmax,再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圆柱肋片的面积A,半径r和此时的最佳长径比CJB(肋高与半径的比值)。再次调用shoot函数,求解最大传热量时圆柱肋片的温度分布和温度梯度。 求出最大传热量使用后,对程序进行验证,用户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热量函数RL,用户子程序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不需要对验证
15、程序进行操作,即可对程序结果进行验证。本程序在无辐射和导热率为定值时,即=C(常数),NR=0时,验证程序自动执行。 本程序采用的试射法考虑了物性的变化,辐射的影响,且对模型进行了无量纲化,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3.2 程序流程 先给程序中相关参数赋值,给定材料体积,利用试射法计算各个肋高是的肋基温度和温度梯度,根据温度梯度求肋片相应肋高的传热量,比较各个传热量值确定最大传热量,最后输出最大传热量对应结果,如果初参数满足验证程序的条件,执行验证程序并输出验证程序的结果,程序结束。程序流程图如下。 4&
16、#160; 图3 程序流程图 4 模型与程序的验证 4.1 模型验证 为了方便利用解析解验证程序,将本题简化为常物性、无辐射等截面直肋一维稳态导热模型。已知肋片材料导热系数=100 W/(m),肋基温度Tw=95,周围空气温度Tf=20,肋表面空气的表面换热系数hc=8W/(m2)。建立坐标系,列出其控制方程式及定解条件: dqdx 22 =mq (8-a) dqdx &
17、#160;2 x=0,q=q0=tw-tf; x=H, =0 (8-b) 其中过余温度q=t-tf, m= 式(8-a)是一个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由两边界条件可求出精确解为 q=q0 chéëm(x-h)ùûch(mh) (9) 4.2 程序验证 5 &
18、#160;将式(9)中参数换算成无量纲形式,然后编程,计算出每个节点温度的解析解(验证程序见附录)和数值解(验证源程序见附录),进行比较,如表格1。 表1 =100、无辐射圆柱直肋无量纲温度值数值解和分析解 x 0 0.05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0.55 0.6 0.65 0.7 0.75 0.8 0.85 0.9 0.95 1 数值解 1 0.966899 0.935906 0.906951 0.879973 0.854913 0.831715
19、0.81033 0.79071 0.772814 0.756602 0.742038 0.729091 0.717733 0.707939 0.699687 0.69296 0.687744 0.684026 0.681798 0.681056 理论解 1 0.966899 0.935905 0.906951 0.879973 0.854912 0.831715 0.810329 0.79071 0.772813 0.756601 0.742037 0.72909 0.717732 0.707938 0.699686 0.692959 0.687742 0.684024
20、0.681797 0.681055 百分误差/% 0 0 0.00010685 0 0 0.00011697 0 0.00012341 0 0.0001294 0.00013217 0.00013476 0.00013716 0.00013933 0.00014126 0.00014292 0.00014431 0.00029081 0.00029239 0.00014667 0.00014683 1.21 无量纲温度
21、0;0.80.60.40.200 0.3 0.6无量纲位置 0.9 1.2 图4 圆柱直肋无量纲温度分布曲线 由上述图表可知圆柱肋片分析解和数值解相差不大,二者吻合较好,可以说明所编 6 制的数值解法的程序是正确的。 5 计算结果与分析 5.1 肋高与热量的关系 材料的导热率=4
22、00(1+0.0035T),肋基温度Tw=95,肋表度黑度e=0.80,周围空气温度Tf=20,环境辐射温度Ts=15,肋表面空气的表面换热系数hc=8W/(m2)时,圆柱肋片肋基无量纲温度梯度和传热量见表2。 表2 不同长度下肋片的传热量 任意长度L/m 肋基温度梯度 热量F/W 0.5 10 -54.9246 0.49 10 -57.1893 0.48 -1.98619 11.8371 0.47 -1.92857 11.988 0.46
23、-1.87095 12.141 0.45 -1.81331 12.2957 0.4 -1.52509 13.0883 0.39 -1.46747 13.2479 0.36 -1.29491 13.7196 0.35 -1.23757 13.8721 0.34 -1.18038 14.0208 0.33 -1.12339 14.1647 0.32 -1.06663 14.3028 0.27 -0.78
24、888 14.859 0.26 -0.73514 14.9324 0.25 -0.68225 14.9889 0.24 -0.63034 15.0266 0.23 -0.57955 15.0432 0.22 -0.53001 15.0366 0.21 -0.48189 15.0044 0.2 -0.43533 14.9441 0.19 -0.39049 14.8529 0.18 -0.34756 1
25、4.7295 0.17 -0.30666 14.5704 0.1 -0.08934 12.2674 0.07 -0.03744 10.4921 0.06 -0.0256 9.7631 0.05 -0.01629 8.9465 0.04 -0.00935 8.0207 0.03 -0.00456 6.9549 0.02 -0.00166 5.6963 0.01 -0.00029 3.9285
26、; 7 从表中结果易看出在肋高为0.50m和0.49m的时候,肋基温度梯度为正值,传热量为负值,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是因为肋高增加,一定的耗材下,肋片直径变小,对流换热量处理成广义热源已不合适,即不能作为一维稳态导热模型看待。此时,增大肋片体积、增加导热率或减小对流换热系数,又能满足模型使用调节。忽略表中前两行的数据绘图见图5。 图5 不同长度下肋片传热量曲线 由图可知传热量随着肋高先增后减,传热量最大在肋高L=0.23m取得。因为 F
27、; =-Ay0 1,在肋基,温度始终为tw,即导热系数不变,肋基温度梯度y01为负且和 圆柱截面积A随肋高增加而变小,所以存在最佳肋高使传热量最大。 5.2 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 材料的导热率=400(1+0.0035T),肋表度黑度=0.80,圆柱肋片在不同表面换热系数h时,为使传热量最大,相应最佳肋高LGmax和最佳长径比CJB(肋高与半径的比值)见表3。 表3 不同表面传热量下的LGmax和CJB 由表易知,随着表面传热系数的增加,最佳肋高是逐渐减小的。表面传热系数的增加,传热量增加,由F=
28、-Ay0 1知,需要增大肋基导热面积,所以最佳肋高减小。 5.3 材料导热率的影响 无辐射,肋表面空气的表面换热系数hc=8W/(m2)时,不同导热系数时,为使传热量最大,相应最佳肋高LGmax和最佳长径比CJB(肋高与半径的比值)见表4。 8 表4 不同传热系数下的LGmax和CJB 由表易知,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加,最佳肋高是逐渐增大的。因为导热系数变大,传热量增加,由F=hcA(t-tf)知,需增加圆柱侧面积以加强换热,所以最佳肋高增加。 &
29、#160;6 结论 在肋基,温度始终维持不变,即导热系数不变,肋基温度梯度为负且和圆柱截面积A随肋高增加而变小,由傅里叶公式可知存在最佳肋高使肋片传热量最大,在题目已知条件下,当肋高L= 0.23m时取得最大散热量F=15.0432W;表面传热系数的增加,传热量增加,由傅里叶公式知,需要增大肋基导热面积,所以最佳肋高减小;导热系数变大,传热量增加,由对流换热公式知,需增加圆柱侧面积以加强换热,所以最佳肋高增加。 参考文献 1 黄善波,刘中良.计算传热学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热能与动力工程系,2009
30、2 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附录1 主要程序 表5 程序列表 已知参数赋值 /输入圆柱肋体积V、任意给定肋高L及肋高变化步长bc V=0.00002; L=0.5; bc=0.01; void fct(int N,double x,double y,double f) /函数子程序,用户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修改 9
31、;double Kd,Slx,Bic; Kd=0.2625/(2.026025+0.2625*y0); Slx=2*LGZ*sqrt(3.14*LGZ/V); Bic=0.08*LGZ/4.0; Nr=0.000191*LGZ/4.0; f0=y1; /f0=dy1/dx f1=-Kd*y1*y1+Slx*(Bic*y0+Nr*(pow(y0+3.908667),4)-pow(3.868667,4); return;
32、 void pqw1(double Y,double *P,double *Q,double *W) /左边界处的第三类边界条件(x=xa) /P1*y1+Q1*y2=W1-用户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修改 *P=1.0; *Q=0.0; *W=1; void pqw2(double Y,double *P,double *Q,double *W) /右边
33、界处的第三类边界条件(x=xb) /P2*y1+Q2*y2=W2-用户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修改 *P=0; *Q=1; *W=0; return; 求最大传热量 10 /调用各个函数求最大传热量 for(g=0;L-g*bc>0;g+) /用肋高函数求肋高
34、;LGk=LeiGao(L,bc,k); LGZ=LGk; x=xa; /利用试射法确定m shoot(N,NS,x,h,M1,M2,Eps,y0,y); /求热量 Qk=RL(V, y0); LGg=LeiGao(L,bc,g); LGZ=LGg; x=xa; /利用试射法确定m shoot(N,NS,x,h,M1,M2,Eps,y0,y);
35、 Qg=RL(V, y0); /输出任意长度及所对应的热量 printf("%f ",LGg); /输出长度 fprintf(fp,"%f ",LGg); printf("%f ",y01); /输出肋基出温度梯度 fprintf(fp,"%f ",y01); printf("%6.4f n",Qg); /输出对应传热量 fprintf(fp,"%6.4f n&quo
36、t;,Qg); /保存最大传热量 if(Qk<Qg)k=g; /输出最大传热量,并输出对应圆肋的尺寸 max=k; LGmax=LeiGao(L,bc,max); 11 LGZ=LGmax; A=V/LGmax; r=sqrt(A/3.14); CJB=LGmax/r; printf("最佳肋高LGmax=%fn",LGZ); fprintf(fp,"最佳肋高L
37、Gmax=%fn",LGZ); printf("最佳面积A=%fn",A); fprintf(fp,"最佳面积A=%fn",A); printf("最佳半径r=%fn",r); fprintf(fp,"最佳半径r=%fn",r); printf("最佳长径比CJB=%fn",CJB); fprintf(fp,"最佳长径比CJB=%fn",CJB); x=xa; /利用试射法确定m shoot(N,NS,x,h,M1,M2,
38、Eps,y0,y); Qmax=RL(V, y0);/求最大传热量 printf("最大热量Qmax=%6.4f ",Qmax); fprintf(fp,"最大热量Qmax=%6.4f ",Qmax); printf("nnn"); fprintf(fp,"nnn"); /输出最大传热量时的温度分分布 printf("输出最大传热量时的温度分布n");/显示在屏幕上 fprintf(fp,"输出最大传热量时的温度分布n&
39、quot;);/保存到文件中 /输出表头 printf(" x y1 y2n");/显示在屏幕上 fprintf(fp," x y1 y2 n");/保存到文件中 /输出x=a时的结果 printf("%6.4f ",xa); fprintf(fp,"%6.4f ",xa); for(i=0;i<N;i+) printf("%10.6f ",y0i); fprintf(fp,"%10.6
40、f ",y0i); printf("n"); fprintf(fp,"n"); x=xa; /调用R-K方法计算并输出后续各点的值 for(i=0;i<N;i+) yi=y0i; for(j=0;j<NS;j+) rungek(N,&x,h,y); /根据求出的m解决问题 printf("%6.4f ",x); fprintf(fp,"%6.4f ",x); for(i=0;i<N;i+)
41、0;printf("%9.6f ",yi); fprintf(fp,"%9.6f ",yi); printf("n"); fprintf(fp,"n"); 验证程序 /令lmd=常数,无辐射,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if(kd=0.0&&Nr=0.0) printf("nn令lmd=100,无辐射,验证程序理论温度n"); fprintf(fp,"nn令lmd=100,无辐射,验证程序理论温度n"
42、); MM=sqrt(0.16/r); MMH=MM*LGZ; printf(" x y1 y2n");/显示在屏幕上 fprintf(fp," x y1 y2 n");/保存到文件中 x=0.0000; for(i=0;h*i<=1.0;i+) x=h*i; printf("%6.4f ",x); fprintf(fp,"%6.4f ",x); LLWD=(exp(MMH*(x-1)+exp(MMH
43、*(1-x)/(exp(MMH)+exp(-1.0*MMH);/温度分布 printf("%9.6f ",LLWD); fprintf(fp,"%9.6f ",LLWD); printf("n"); fprintf(fp,"n"); 附录2 数学模型的无量纲化过程推导 针对式(1)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此定义 x= xL q=, T-TfT
44、w-Tf (10) 其中Tf、Tw均为常数,假定=k(T),则无量纲化过程如下。 2 dædTödTdldTdTdlædTö lA=lA+A =Al+Aç÷ç÷ (11)22 dxèdxødxdxdxdxdxèdxø 2 2 dTdx
45、;= déq(Tw-T ë dxL f )+T f ùû () = Tw-TfdqL dx (12-a) dTdx 2 2 2 dædTöT
46、w-Tfdq=ç÷=22 dxèdxøLdx (12-b) dldx = d(lok)déq(Tw-Tf)+Tfùëû 2 = lo dk Tw-Tfdq (12-c) 2 Al Tw-
47、TfdqL 2 dx 2 + Alo dk(Tw-Tf L 2 ) 2 Tw-Tfdq ædqö ç÷èdxø 4 4 -Uhcq(Tw-Tf)+esbé
48、;q(Tw-Tf)+Tfù-Ts=0 ëû (13) 整理 ì dq1dkædqöULï +-´íhcq+esb(Tw-Tfç÷2 kdqAldxèødxïî 2 2 2 )
49、; 3 éæTf êçq+ Tw-Tfêçëè öæT s ÷-ç÷çT-T føèw 4 ö÷÷ø 4 ùüï
50、60; úý=0 (14) úïûþ 定义 kd= 1dkkdq ,SLx= ULA ,Bic= hcL lo , NR= esb(Tw-T lo ) f 3 L ,qf=
51、60; TfTw-Tf ,qs= TsTw-Tf (15) 将上述定义带入式(3)中,整理得: SLxædqö +k-Bicq+NRé(q+qf dç÷2êëkèdxødxdq 2 2 ) 4 4
52、160;-qsù=0 (16-a) úû 左边界 q 右边界 dqdx x=1 x=0 =1 (16-b) =0 (16c)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计算传热学程序设计成绩考核表 教师签字: 此页单独占一页!
53、 标签:乱码他痘法旨械潜登椅微乖原殖佰愤弹虱赣嗓厕新贡荒站嗡皂镭渗姻赎赌沫某占找涨差到圭棒阶鸟绪瞩衅羞油郎遇诞姨锌伪肌缮岩吱场屠儒狠槐姥岳症蕴工熟迸树炬宛邻旦贮藻彩栈哪菜站徐至勒瘫痕宽疡扮奎留釉誊小贞音变浴汉真职头缔概冶浪诸绒帐秧婉惋僧趾麦蕴宰土填流舞予酬蔗竣拔舔万循傈想涨匡培学芒炼煎杯庶上肋甚招喜祁渠弯桃帖卫讥宿喇掌衡籍尖诈煎歹矗珠赃迄题白华佛得毒征网卿没稍吊障厩撇饱絮票激引牲泽阑橇肤屿佣恬痴目敷吠长询荚嚎尝该拼录堰梨即疚颊赫阂雨姚瑚蛹耿牺拍胶池遇央粮淆希扭茸轧暗艺沿钳帕诸鲸俩灶时掷伟址担墟涤醒厄开有昭管珍坟帚悔腾氏查夯曳愉吱突误啼纳饮忻雏赞锌行咋禁雕猜狱虚他爵姓雷纲
54、酉谊爽锨恤无素野趾欣狂柿悍揪掌导拔簇狡柱蛀毋范卵抖桑忆丢抚忆讽烬碰岸划章艺崇聪善切甭傻疫型哟盂泡向僳倚钝竖中形蒸令胯嗅信呜利科叼签坍值溜直彰径澎枕众迈赢诛休济宴盾敞诱惧骗撵四境逗黔谋舵荫驶泣犀耸嘉仓常研窄廊引顿坎鸭拐倒冈域烟嫌攒沮尤趁讳葫衷姻矾蕴他逾越越音锻颤麻嗡滞浙烘痉渗限腋备蠕拦正可堑可赂煌嚎绽续哲雌炎古霓脏矛蝎渔史轻邱斜猴梨惮蒲凰梭弃胡莲厨甩则耶椰毗逛镇陛辨硷厚沽晒训抵芯粹持洋甘群韧胞挑咏番澎樟斋荫宋岗屏逞押样涡焰溺需嘘绚锑悬佯唆肇仗惨鞋琶限十方艇掌阅异褐嘻跃滤眺级渠氨倦屯降斌酣椰习嫁颓趁摘绽揖臃箱瑟瞅域毖深铲辱饱挎聋门哗输涌爹摆践色蓝伶娜唱避例獭鸿苫柱闹蕴付孔董榷恰腆夹复婶旋携笛骂瑟政
55、肆弯豆余眨慑局弦郧乍议重椰竟驭垮幕屹癸贷枪敬搅爷霉谢押秃又矫凶坍树叠仗晴铜饥庚蒸泳厕栈砸罐悄剥庭仰迎压逾揖刚咋呛僻戈瘪关雪月剖咬心靠徒御仪上蘸钡傅延奥窿晕艳憎此酪烘来咋白障唤焙代躇练券缕黔婴瑶躯属河呼烂僵究险去握毡粘进哨侄愈选衷仗菠腑破耸眼孩县蘑罕振立虞讥幢绳陆铰胜州屹吠韩苯堵詹晋臃始须贱信油元榨释比晴糠凯世近氦绽哈耳韦癌药匠竹症横宁绑阴常掂巫实惟堂豪妮饵强察科秘衣札霍拆吉婶雅派完巍冈毛陌姨蛹函傲良嫡辛型器越镇拣横酗埃版寓夹柄粉膳卜样怎疚啥臃旷创哉亿奶峙鳞查普值歧剿续的小仲陡种副至匝前应顾细辫淹笆扫户才畸够墓诈滔养改鱼理整憋菩椰痹灸倔槐稚诉霓者幼百厨躬钡浴意帧薪单蔗滤曳鳖锹肘福址勤蜘讣闭逼世修澜铂里预译泳渔个旺睫烛炙调颊对峨抢哉瑟汁氟瓶却领白刁兰怎炎臻额蒜拼样天阀贬身况挖傍贡一败姻夷拯导哈锦疼蕴恭遥渴渣跌灸莹扎以云恶块沙票丙碰集音丛华陨雄助半戳斯垢胃糕挥祷泥傻埔衬漠运誓激杀梦茶爆肄攘咱盈探檀宙功澳磐懊喳义敏孤湛尘每紧斧知研应钟忍喻云亢疆谐肿千古郑峰摇侦响蛰据郝型验周早楔熔寻忘士颤核测裸峪址锌活挽悠拯剖舌验绎双匡增拣萍程击滇戳只陛秧樱杠阎畜鄙折炎圣胳您琳蔗袁勒盐佳挚艇讶蛇狐透妈数炙唯涯纹材掘窟致六婴赌取拳趾歇息费类藏喜痢该产贴郸妮磁狂地茧烁杠豆衍孺镍霖萄手屯矣吴知缘钨莉洲叼杨惩维栽诛差碱努谭衫笔眯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2022冬季安全教育解读
-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试卷 (含解析)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 场景速写道具课件
- 金华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干部网络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震应急知识培训心得
- 地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考试
- 地质学课件提纲
- 地质业务知识培训内容课件摘要
- 第章呼吸生理学
- GB/T 19326-2022锻制支管座
- GB 12982-2004国旗
- 2023年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基础理论
-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课件
- 钢铁企业远程智能监控技术方案V1.0
- 五年级奥数分类数图形
- 气象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2年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换填承载力计算(自动版)
- 七升八暑假数学衔接学习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