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_第1页
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_第2页
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_第3页
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_第4页
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感教学策略的构建语感是对语言对象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 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语文能力系 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语感并不局限于对言语符号的感觉,而是同时包含着 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因而它通常 包括形象语感、情感语感和意蕴语感。形象语感是指在阅读文章时,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内 在含蕴、情境气势作用于人的大脑,脑海里便形成了一幅 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情感语感是指在阅读中透过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思想 感情,进入文章的思想境界。意蕴语感是指在形象语感、 情感语感的基础上,领悟出语言文字所蕴藉的丰富而深刻 的含义,这是一种更

2、高层次的语言鉴别能力。唐代司空图 说得好:诗歌暗示的一种“空”不能尽意,就不必拘泥于 作品的语言,而应该在领会语言形式的意味指向的前提下 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内涵,睹象外之象,听弦外之音,品言 外之意,从而加大语言的张力。所以意蕴语感强的人,不 仅能正确理解作品,还能将原作品的意蕴作新的开拓和补 充,使阅读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在弄清了语感的意义和类别之后,就应当确立它在语 文教学中的地位。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 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语 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 课程标准也作出了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 感和整体把握的能

3、力”的规定。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 地位:语感是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 切母语学习的基本途径,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努力目标。由于以培养语感为落脚点的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框架、 模式,难以线性化、程式化,加之一些教师对语感培养缺 乏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实践,故而语感在实际教学中显得 孱弱、苍白。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呢?一、在读中培养因为语言的流畅感、节奏感、和谐感只有在读中锻炼 方可生成。所以多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方法。这和古 代文论所倡导的“因声求气”是一致的,它强调以读为主 线,在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气势与文法,探 索语言内在的含义情

4、味和形态,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怎样读? 一方面,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书,不要作烦 琐的讲解、分析,力避“背景一一生平一一段落一一解析 归纳”等教学程式,力求读出流利、畅达的语流,抑 扬顿挫的节奏,升降平仄的语调。长期自觉的训练,学生 自然就掌握了组句的方法,熟悉了音韵、节律,同时又丰 富了语文积累,领悟了文章妙处。另一方面,要交给学生 在读书中提高语感能力的方法。如通过默读法来调动学生 过去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力求使其在 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形象,以培养他们形象语感的能 力。再如通过朗读法让学生在处理节奏的徐疾、语调的抑 扬、语意的轻重的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感情,进入作

5、品的 思想境界,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语感能力。又如通过赏读 法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中的潜在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意 蕴语感能力。简言之,读书的过程,是语言文字形象化、 情感化、意蕴化的过程;读书的阅历,是培养学生获得语 感、掌握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经途径。二、在品中训练就是通过认真品味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修辞、 表达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感、语义感、准 确感等的语感教学。常用的方法有:1.语境体味法词语或句子的表达作用不是静止的,而是相对具体的 语言环境而言的,离开具体的语境就无法分析语言的表达 效果。赏读文章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动态语言环 境中的词句,结合具体语境去品味语言,并以

6、此培养学生 敏锐的语感能力。以一道中考试题为例:有了这座墓以后, 人们不断扩展延伸通向这里的道路,山坡上修砌了花岗石 的台阶。这路,这台阶,常年叠印着数不清的远方来的(a. 探望b .拜访c.瞻仰d.凭吊)者的足迹。人们像对待生者 一样,不能忘记自己的贴心人和朋友。我们从近千份试卷 中抽样发现,该题的得分率仅为。为什么一个词语选择的 失分率这样大?问题在于学生忽略了文段中的语境条件。 如果学生注意到了该文段的最后一句中“像对待生者一样” 这个隐含的状语结构,就会正确地选择a项,而不是所谓 有“共识”的d项了。可见,在理解词句时就必须联系上 下文,甚至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来作整体品 味

7、,从而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2. 调换品评法学生对语言的体会发生偏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 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感知能力不强。不妨将特定语境的词、 句、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换上同义或近义的词、不同的句 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修辞手法,然后品味该词该 句、该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特有的表达效果。3. 删留比较法在阅读作品、欣赏语言时,把一些看似可无,实不可 少的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删去,将删去的内容前后 的意义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明白,如果不用某个词句、 段落、修辞来表达,则表现力很差,如果留下了某个词句、 段落、修辞,则境界全出。4. 联系经验法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天然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8、 的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要 在训练语感的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调动、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验,通过仔细揣摩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语言文字, 这就找到了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5. 电教手段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适度地利用投影仪、录音机、多 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有很大 帮助的,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三、在写中揣摩诚然,学生语感能力的生成离不开听、说、读方面的 语感训练,但语感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写作的训练。这一 点往往是被教师所忽略而又不容回避的。写作时,为了准 确地传情达意,除了注意遣词造句照应题旨情景外,还应 考虑用词的准确、生动、规范,在这个揣摩过程中,自然 就会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正误感和分寸感。为了准确表达思 想突出文章中心,就要在语序的调整、句式的选择、结构 安排等方面仔细斟酌,在这个推敲过程中,学生对语句的 连贯感、语体色彩的协调感和文气的畅达感便会得到锻炼。 为了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富有艺术魅力,还要选用恰 切的修辞手法、恰当的表达方式,在这个思索过程中,便 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学生对文学语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