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_第1页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_第2页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_第3页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_第4页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条文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DB33/T1176-2019条文说明22目次1总则 .242术语 .253基本规定 .274生态型护岸 .285水生植物 .305.1一般规定 .305.2挺水植物 .305.3浮水植物 .305.4沉水植物 .316原位处理设施 .326.1一般规定 .326.2生态浮岛 .326.4曝气设施 .327异位处理设施 .347.1一般规定 .347.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 .347.3旁路循环净化设施 .347.4人工湿地 .348养护安全 .359档案管理 .36231总则浙江省濒临东海,拥有众多河流, 总长度超过6 万千米。 独特的水乡风貌

2、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河道开发建设过程中,大量水泥、钢筋、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当今社会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镇集中,城镇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患可能给城镇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强烈和严重。 因此,城镇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水环境观念转化,并建设了大量的生态治理设施。对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进行标准化是不可或缺,亦是势在必行的。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生态治理基于生态原理,是采用生态工程开展水域(包括水体、岸坡、河床)生

3、态修复的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 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 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 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 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技术主要有三类:1物理方法:如人工曝气、疏挖底泥、配水等,但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及治标不治本等缺点;2化学方法, 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等去除水体中污染物。但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治理费用较高;3 生态方法,通过强化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治理和修复被污染水体。本条规定了本规程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有关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要求不仅要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

4、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242术语生态型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护岸的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1安全性, 这是作为护岸这样一种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即是否能发挥有效的防洪、固岸作用;2生物性, 对本土的原生动植物没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尽量不扰动原有栖息地环境,或者护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3 亲水性,能让人们比较安全和便利地与水亲近,这一点只需在结构设计细节上稍加注意,如预留可供人们上下的台阶,设置亲水平台等;4 景观性,护岸完工后与

5、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挺水植物其常分布于0 1.5 米的浅水处, 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茭白荀、荷花和香蒲等。2.0.6 浮水植物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浮水植物中有的是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有的是根状茎埋生于水底泥中,而叶片漂浮水面, 如萍、王莲和睡莲; 还有的是根生于水底泥中,茎细长,抽出水面,水面上茎的节间缩短,浮水叶密集于茎的顶端,叶柄具气囊,如菱等。浮叶植物的

6、根一般缺乏氧气,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 通过叶柄由叶供给氧气, 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还有一些水中叶和浮叶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态的植物。2.0.7 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 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 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2.0.9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含量的人工浮岛。 它能使水体透明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

7、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 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型藻类和微型动物)附着在固体表面生长后形成的黏泥状薄膜。生物膜技术即为水体有益微生物生长提供附着载体,提高生物量, 使其不易在水中流失, 保持其世代连续性; 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 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加以吸收、同化,因此对水体中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可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材料很多,其中人工水草(各类生物填料、生态基的统称)具有高比表25面积、水草型设计、独特编制技术、表面附着性强和耐磨损

8、等特点,在国内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中应用广泛。缺氧是污染水体较普遍的特征,黑臭型水体尤其如此。恢复水体耗氧/ 复氧平衡、 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水体增氧有多种方法,如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水力增氧、投加化学药剂增氧和机械曝气等。其中,机械曝气能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氧化水体污染物,还兼具造流、景观、底泥修复和抑藻作用,是水体增氧的主要方法。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曝气形式主要有射流式、造流式、叶轮式及转刷式等。人工湿地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以推流

9、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一般分为表面径流人工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农村地区, 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人工湿地同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一般投资可节省1/3 1/2 。在处理过程中,人工湿地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处理过程中基本无能耗,运行费用低。263 基本规定本条规定了生态治理设施养护的目标。养护单位应根据各类突发性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养护预案。国家劳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一般要

10、求对新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岗位不得少于 48学时。国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一般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的人员, 每 2年应进行一次复审, 连续从事本工种 10年以上的, 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 4年复审一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河道日常维修养护是指日常保养及根据检查观测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维修养护和局部修补。河道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内容包括:河道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陆域保洁和绿化养护。27

11、4 生态型护岸生态型护岸的类型主要有植被型护岸、石材型护岸(堆石、抛石、框架和石笼)、木材型护岸(沉梢、木栅栏)、纤维型护岸(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土工格栅护岸、土壤固化剂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等。生态型护岸工程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宜本着安全、 生态和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不同型式, 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采用单一种植植被的护岸型式也称为自然原型护岸,主要采用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进行护岸; 采用石材、 木材等天然材料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护岸型式也称为自然型护岸,为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水下部分采用抛石、干砌块石或打木桩等护脚措施,岸坡上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生态型护岸及特点如下:1 植

12、被型护岸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乔木、灌木、草皮等),起到固土护岸的作用。植被种植形式往往比较简单, 主要应用于水流条件较平缓的城镇河道,在一些城镇的亲水景观设计中也有采用。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目前植被种植也有向多层次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2 石材型护岸( 1)干砌块石护岸砌石护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河护坡方法,一般是利用当地河卵石、 块石, 采用人工干砌形成直立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护岸。这种护岸的最大特点是:结构型式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廉。另外,干砌块石护岸具有一定抗冲刷能力,适用于流量较大但流速不大的河道;对流速较大的河道,可在干砌施工时,在石料缝隙中浆砌粘土或水泥土等,并种植草木等植物

13、,可进一步美化堤岸。实际工程中,多在常水位以下干砌直立挡土墙,用以挡土和防水冲刷。在常年水位以上做成较缓的土坡, 并种植喜水的植物。 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周边流量较大、有一定防冲要求的中小型河道。( 2)抛石护岸(脚)对大型河道, 在河道急弯段或受水流顶冲的深槽部位,其堤脚部位很容易造成冲刷深坑,如处理不及时,往往形成塌坑, 甚至造成挡墙整体坍塌事故。在这种部位, 可采用水下抛石护岸 (脚)。抛石护岸(脚)具有抛投简便、变形能力强、水力糙率高等特点。抛石体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该护岸型式适用于流量较大、防冲要求高的河道,并要与干砌块石、 浆砌块石及混凝土护岸联合应用。( 3)铅(竹)丝石笼护岸利

14、用铅丝或竹条等将卵石、块石固定成较大体积的整体,防止较大水流冲刷。 常常利用铅丝(竹条)编织成网笼装卵(块)石,码砌成坡护岸。在常水位以上,还可在石料空隙中掺入种植土及耐水植物种子,待其生长后形成生态绿色护岸。铅(竹)丝石笼的疏密可根据石料的直径确28定,一般石笼直径为0.5 米,具体尺寸应根据机具和施工要求确定。铅(竹)丝石笼护岸抗水流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且能满足生态型(绿化)护岸的要求。其最大特点是有利于水草、鱼类及两栖水生动物的繁殖和栖息生长。3 木材型护岸在河道狭窄或遇有房屋等障碍必须缩窄河道处,可采用松木、 柳木等木材制成一定长度的木桩,垂直或倾斜打入地基,形成近于垂直的湖岸,保护

15、堤岸不被冲刷。有的小河溪可以采用插柳木桩,待柳桩成活后形成活的垂直护岸。坡上种植植被,固堤护岸。人工竹木桩(插柳)护岸比较适合于流速大的河道,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 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岸的要求。可以保证河流水体与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繁殖、生长,并满足河道洪水期抗冲的需要。具有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优点。4 纤维型护岸 ( 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纤维型护岸主要由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等构成。纤维生态垫是将纤维加工形成三维空间排列后胶结制成的垫材,并在内外表面各复合一层聚合物网格,其内部有大量孔隙,敷土后可在强水流冲刷下保护土

16、壤和植物根系,支持植物生长。目前,护坡建设中应用最多的是土工格室草皮护坡、土工网垫草皮护坡等可支持植物生长的新型护坡材料,但这些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植被恢复通常需要2 年以上时间,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其根系浅,枝叶不够茂密,需要护坡材料具有较强的固土效果,而土工格室的格室空间偏大, 土工网垫的三维空间结构较差,不能在陡坡和有水流冲刷作用的岸坡等环境下起到强有力的护士作用。另一方面,植被恢复以后,其发达的根系和结构已经具有很强的护坡能力,土工格室和土工网垫在此时又防护过度,造成材料浪费,且埋入的有机材料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纤维生态垫特点如下:( 1)在植被恢复前期,根系浅、枝叶不够茂密的情

17、况下,纤维生态垫结构能在陡坡和有水流冲刷作用的岸坡等条件下起到强有力的护土作用,从而支持植物生长。植被恢复, 根系发达时,纤维作为天然材料将逐渐腐烂成为肥料,对环境污染小, 其复合的聚合物网格此时仍可起到加强植被抗冲刷能力的作用。( 2)纤维生态垫结构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岸坡生态系统,达到近自然的景观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水流冲刷不是很严重的岸坡区域。295 水生植物5.1一般规定用于河道生态治理的水生植物,一般是适宜本土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应具有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株高较小,不易倒伏;容易管理;四季常绿或驯化后具有一定的美

18、化景观效果及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本条对水生植物养护的种类作出说明。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霜,露所凝也。 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这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大。5.2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在河道生态治理中,主要有两种用法,即用于滨岸带和生态浮岛。若污染河水氨氮和总氮浓度偏高,则选用氮吸收能力强的植物进行搭配;若总磷浓度偏高,则选用磷吸收能力强的植物进行搭配;若氮磷同时偏高,则选用同时对氮磷吸收能力强的植物进行搭配。植物搭配使用时,种类不可过多,一般选择3-4 个种类。用于生态浮岛时,宜选用植株高度相对较矮的植物,种植密度宜为 1株 / 穴或篮,且种植过程中宣将根部泥

19、土清理干净,以防带入杂草。用于滨岸带时,植物种植密度宜为 9.12 株 /m2。挺水型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一般较强,但对光照、温度、土壤、水体及其他环境、生物因子的要求也有差异,应根据不同情况,满足各自需要,并进行相应的使用和养护管理。枯萎枝叶的整修清理是挺水植物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残枝败叶沤肥或深埋焚毁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减少病虫害。植物残体在水中积存,会分解产生H2S等气体,使水质恶化,并导致水体营养素的循环而使水体保持富营养化状态,所以这是防止水体污染的必要措施。冬季应清除植株地上枯萎部分, 达到通风透光。 由于挺水型植物无性繁殖能力强, 如果超过设计需要的范围不予控制, 便会造成过度蔓延

20、的状况。 在生长期需要结合修剪进行整治, 切除多余根蘖,防止种子散播,以及使用围护、切边等措施进行土壤隔离。5.3浮水植物浮水植物也称浮叶植物。指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根长在水底土中的植物。浮水植物宜采用框养,且种植框底部宜铺设一层网目为2-5cm的渔网,以防风浪较大或河水流速较高时冲出框外。 水葫芦和大薸由于繁殖能力极强, 在使用时严格注意防止其大量蔓延, 种植密度为 10-20 株 /m2为宜;其余浮水植物种植密度以 20-30 茎/m2为宜。浮水植物引种时切忌将生有病虫害的植株带入河道中。浮水植物的养护应及时清除岸边浅水区的挺水类杂草,采用人工打捞方法去除水面非目的植物。对各种原因造成

21、成活率较低、覆盖水面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需要补植,补植方法同种植方法,30浮水植物应将种苗均匀放到水体表面,宜轻拿轻放, 确保根系完整, 叶面完好, 切忌将植物重叠、倒置。5.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完全沉没于水中的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植物生长情况包括生长密度、长势等。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受河道水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也能影响水体溶氧环境和改善水质条件。沉水植物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及时清除水体表面的植物及非目的性沉水植物;2

22、沉水植物长出水面影响景观时, 应进行人工打捞或机割。 对于浮出水面的死株, 应及时清除;3 对于成活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要进行补植,补植方法同设计种植方法;4 根据沉水植物种类的不同, 一年收割 1次,收割时间为枯菱 1周内开始收割, 收割方式为机收割或人工打捞;5 台风、大风大雨天气及强泄洪后 2-3天,检查沉水植物的冲毁情况,如有冲毁,及时补植。316 原位处理设施6.1一般规定本条对生态浮岛和曝气机等原位处理设施的养护提出了要求,新建原位处理设施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宜与河道周围环境相协调,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6.2生态浮岛生态浮岛的覆盖面应根据水质、水流及树荫等外界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23、。生态浮岛又称生物浮岛或生态浮床,利用植物根系和人工载体及其附着的生物膜,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吸收和转化等作用,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降低有机物、营养盐和金属等污染物浓度。 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从构造上可分为成套商品化浮岛、有框湿式浮岛、 无框湿式浮岛和干式浮岛,其中成套商品化浮岛和有框湿式浮岛应用较多,尤其是成套商品化浮岛,由于安装投放较为方便,因此在当前河道生态修复中被广为使用。生态浮岛的各项结构管理在于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延长浮岛使用年限。任何细微的损坏或裂缝,都会因不断的河水流动,造成损坏不断扩大。植物是生态浮岛处理核心,也是生态浮岛后期管理的最重要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

24、点:1植物栽种初期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浮岛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长;2生态浮岛植物一般生长较快,根据不同的植物类型,在其生长茂盛、 成熟后应对植物进行及时收割,并处理和利用。一般的植物收割时间为上半年的3 5月份和下半年的911月份;3防止浮岛内其它杂草滋生,对已生长的杂草应及时清除;需及时清除植物的枯枝落叶,以防止腐烂等污染;4 暴风雨后,浮岛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型藻类和微型动物)附着在固体表面生长后形成的黏泥状薄膜。人工强化生物膜技术为水体有益微生物生长提供附着载体,提高生物量,使其不易在水中流失,保持其世

25、代连续性;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加以吸收、同化,因此对水体中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可作为人工强化生物膜载体的材料很多,其中人工水草(各类生物填料、生态基的统称)具有高比表面积、水草型设计、独特编制技术、表面附着性强和耐磨损等特点,在国内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中应用广泛。人工水草是用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仿水草枝叶, 能在水中自由飘动,形成上中下立体结构层,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微生物富于人工水草表面,形成“好氧-兼氧 - 厌氧”复合结构的微环境,实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按其结构形态主要分为生态基、生物填料及碳素纤维草三种类型。6.4曝气设施32缺氧是污染水体较普遍的特征

26、,黑臭型水体尤其如此。恢复水体耗氧/ 复氧平衡、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河道曝气按曝气方式可以将其分为鼓风曝气和表面(机械) 曝气两种。 鼓风曝气系统由鼓风机、空气输送管道以及曝气装置组成,利用浸没式多孔扩散器或空气喷嘴将空气或纯氧气充入水体中; 机械曝气装置又称表面曝气装置,利用机械设备扰动河水使大气中空气溶解于水体中。其中,机械曝气能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氧化水体污染物,还兼具造流、景观、底泥修复和抑藻作用,是水体增氧的主要方法。适合河道治理的曝气形式主要有推流式、射流式和喷水式曝气三种,主要设备有推流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喷水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

27、氧机、超微气泡增氧机和太阳能增氧机等。增氧机每年(或累计运行2500h)应维护保养一次,内容包括:拆开增氧机主体部分潜水电泵,对所有部件进行清洗,去除水垢和锈斑,检查其完好度,及时整修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更换密封室内和电动机内部的润滑油;密封室内放出的润滑油若油质混浊且水含量超过50mL,则需更换整体式密封盒或动、静密封环。当发生突发污染泄露事件时。应24h开启曝气循环设备;台风、大风大雨天气及强泄洪前后2-3 天,检查曝气机的固定情况,如有脱落应及时固定牢固。337 异位处理设施7.1一般规定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应在充分考虑河道的特性的基础上对采用的技术与设施进行选择优化。设施更

28、换、改造时,宜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对设施的数量、位置、材料等进行选择。7.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排口污染是现状黑臭河道的最重要原因。现阶段大部分雨污混流排口出水直接进入河道,对河道污染尤为严重,要改善河道水质,治理排口污染是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针对排口出水的水质污染程度,处理工艺有多种,如生化、MBR膜处理等。其中针对污染浓度较高的污水排放口,可采用生化+MBR膜处理的一体化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 及以上,大幅度削减排口污水对河道的污染。7.3旁路循环净化设施河道内水体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后续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的生长状况,良好的透明度可以使生态系统稳定运行,削减河道内的各种污染因子。针对河道水质状况,旁路循环净化系统可分为絮凝沉淀、过滤、气浮等多种工艺。其中絮凝沉淀及过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