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楼综合布线案例分析(DOC)_第1页
某大楼综合布线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大楼综合布线案例分析一. .概述某大楼是某市 8080 和 9090 年代的标志性建筑,主营业务为宾馆、餐饮和商务会议。随着时代的变迁,大楼内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因此需要进行改造。本系统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即一个能够支持用户选择的语音/ /数据/ /图形图像应用的网络布线系统)为其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高速可靠的物理链接平台。二需求分析大楼建设的总目标是:以高性能综合布线系统支撑,建成一个包含多用途的电子商务宾馆智能系统,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宾馆业要求的现代化智能化楼宇。从而实现对大楼的电气、防火防盗、监控、计算机通信等全套实施按需控制,实现资源共享与外界信息 交流。设计范围包括整个大

2、厦的宾馆、饭店和商务会议室及其他公用区间,要求采用先进、成熟、可靠实用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建筑物内的程控交换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统一布线,统一管理,使整个大厦成为能满足未来高速信息传输的,灵活的,易扩充的智能建筑系统。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它满足系统纳入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条件:A.A. 超五类水平电缆在设备端口至终端端口的距离不超过9090 米;B.B. 采用高速率、大带宽的传输介质,数据传输的带宽在水平区内可达1000Mbps;1000Mbps;C.C. 具有一定的抗电磁干扰特性和防电磁辐射泄露性能;通过信息端点规划定位,PDSPDS 布线支撑,使系统获得相当健全的“信息公路”网络体系,借助

3、计算机网络服务的强有力工具,提高调度、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也为该建筑物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畅通的对外联络设施。三、建网目标1.1.根据标准设计的布线方案,能适应和支持现有的或将来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需求,能适合语音、数据计算机局域网、图像和其它连接的需要。智能化楼宇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不仅为现代化的信息通讯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而且也为楼宇的智能管理提供了集中 的控制通路。综合布线系统为用户创造了舒适、快捷的软环境,节约了发展商与经营者的人力和财力开支,极大地提高了对建筑物的综合管理水平,满足了各部门对通讯和网络的需求。根据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本大楼布线系统的设计主要满足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二部分。该

4、系统将为用户提供集话音、数据、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帮助用户实现多功能电话、语音信箱、网络代理连接InIn ternetternet 等应用。大楼通信系统外接InIn ternetternet 网络后,就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联系,实现电子商务、电子邮件(E-Mail)(E-Mail)及电子数据交换(EDI)(EDI)等功能。配置需求本项目主要为标准型宾馆,因此采用较高的配置标准。根据甲方要求并结合本公司多年来在该领域的设计、施工经验,工程所采用布线产品均为超5 5 类结构化布线产品,使整个系统完全满足超5 5 类传输性能标准,以适应 1010 1515 年技术发展和使用的要求,

5、 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四、参照标准及建网原则1.1.设计原则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比及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兼容性综合布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是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而与应用系统相对无关,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 经过统一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 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个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节省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开放性该系

6、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通信协议。灵活性该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线缆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快化设计,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而且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网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线路,组网也可灵活多变。可靠性该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传输通道,所有线缆和相关连接件均通过ISOISO 认证,每条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链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应用系统全部采用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链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链路的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先进性该系统采用光纤和双

7、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链路均按 8 8 芯双绞线配置。 5 5 类双绞线的数据最大传输率 可达到 155Mbps155Mbps ,对于特殊用户的需求可把光纤引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采用电缆,数据部分采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裕量。经济性虽然综合布线初期投资比较高,但由于综合布线将原来相互独立、互不兼容的若干种布线集中成为一套完整的布线体系,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这样可省去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设备占用,使布线周期大大缩短。另外,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简单、方便,维护费用低,可以满足三维多媒体的传输和用户对ISDNISD

8、N、ATMATM 的需求。可见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2.2. 设计依据设计满足下列标准:-ISO11801-ISO11801-ANSI-ANSI / / TIATIA / / EIAEIA 568B568B-ANSI-ANSI / / EIA/TIA-569EIA/TIA-569国际建筑通用布线标准北美商用建筑电信布线标准北美电信走道和空间的商用建筑标准3.3. 安装与设计规范中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五总体设计方案根据用户要求,综合布线系统

9、主要包含网络和电话两部分组成,本设计方案采用四星级宾馆标准,主要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布线方式采用超五类线和多模光缆相结合的综合布线,整个网络系统按五类标准设计,通信设备使用 100M100M 交换机,可实现远程管理、智能控制。整个系统构成了大楼的通讯网络。电话线采用三类线,布线和网络线同时敷设,主干采用大对数主干电缆将每层的电话线集中在程控机房连接之电话程控交换机。大楼主设备间设于大楼一层综合布线机房,从主设备间引线缆经桥架和竖井直接引至工作区。逻辑拓扑图本方案采取二级星型拓扑结构子系统设计本方案分为五大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管理间子系统,由于2-

10、122-12 层是标准的宾馆,先设计 2-122-12 层所用的设备,系统结构图如图 2 2 所示。由于楼面长度比较长,弱电井的位置在大楼的西侧,因此决定将每隔3 3 层设立一间管理间将所有线缆集中在管理间,然后使用光缆将所有网络节点进行互联,电话线通过 配线架和大对数主干电缆连接至一楼机房的总配线架上。网络机构系统图交换机 变换机 交换机空换机 交换机中心机另WOBaHL房一层交换机屋交换机机房lOOBasA-FX服务器防火墻路由舉图 2 2六网络布线详细设计1.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是指信息端口以外的空间,但通常习惯将电信插座列入工作区子系统。 本系统采用双口信息点,一个为网络接口,

11、一个为电话接口,同时厕所放置一个电话的 单口面板。许备问工常电应干YT丁匕呢g辰tj可=击四兰PUPU芯挙隍光.工作区材料配鱼表序号名称型号数览1面板双口2552而板单口2553模块网络2554模块电话510表 1 12 2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为配线间水平配线架至各个宾馆房间的信息面板的连接线缆。本项目数据点采用超五类四对UTPUTP、语音点采用四类两对UTPUTP。每个楼层有 2222 个房间,中心点距离弱电井的位置大约5050 米,每个房间有一个网络信息点,两个电话接入点。楼层平面布线图如图2 2 所示。图 2 2 楼层平面图网线长度的计算:每个房间的平均长度* *房间数* *楼层

12、数/ /每箱网络线的长度50*22*11/300=4150*22*11/300=41 箱电话线长度的计算:60*22*11/300=4960*22*11/300=49 箱水平子系统材料统计序号线齡称型号数量1电话线超五类 4 对492网络线四类 2 对413.3.管理区子系统由于各个楼层的信息点数比较的多,故在每三层楼都要设有管理区子系统,管理区子系统是由配线架、跳线以及相关的有源设备(服务器及交换机等)。具体的材料表如下: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1配线架81X11042机柜36U43交换机241 1124光端盒24 口45光纤跳线STSC4 对4.4.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由总配线架、跳线及相关有源设备(服务器及交换机等)等组成。设备间子系统是一空间概念,总配线架收集来自各水平子系统的线缆,并与相关有源设备通 过跳线或对接实现系统的联网。本项目主设备间设在一层中心机房内,其布线设备主要为系统配线架和相关跳线等。按大楼结构化布线系统实施要求;我们将选用和配置相应产品。设备间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岛称型号数呈1配线架BIX 11042机柜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