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竹枝词写作_第1页
[教学研究]竹枝词写作_第2页
[教学研究]竹枝词写作_第3页
[教学研究]竹枝词写作_第4页
[教学研究]竹枝词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枝词写作(9月4 l1讲稿整理)一、竹枝词历史自唐朝刘禹锡在流放夔州期间化歌为诗后,经历代诗人大量的创作,到清末大 约共留存了竹枝词十万首之多。超过了历代其它诗词的总量。竹枝词在漫长的 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 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 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 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后来逐步还出现了有各地风格的竹枝词,如北京竹枝词,西湖竹枝词、锦 城竹枝词等,表现岀了浓厚的地方色彩。近多年许多地方也大力提倡写竹枝 词,如北京市

2、诗词学会等。为什么,因为竹枝词更能贴近生活,而且相对其它 诗、词、曲等形式写作难度要更小一些。有人概括为:四易:易学、易懂、易 写、易流传。二、竹枝词的特色宋代黄庭坚曾称赞刘禹锡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 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这后两句就说出了竹枝词的 特色。竹枝词与其它诗词形式相比,个人感觉可以从五个方面去总结它的特色:b|j: 管韵不管律;像歌不溜口;诙谐好比兴;典型多生动;组诗纪事明。1、管韵不管律。竹枝词只注重押韵,不拘平仄粘对。它的韵脚,从大量作品看,都沿用平声韵。 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而对平仄、粘对却不怎么严格要求。如苏 轼在忠州作

3、的九首竹枝词,韵脚就有平有仄,也有许多有失格律的地方。如咏 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闻,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这是一首平韵诗。这一首诗中,第一句是“三平调”,第二句“扌ii水”应平而 仄。第三句有两个字应仄而平,一个字应平而仄。第四句与上句“失对”。 他咏项羽的一首竹枝词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 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是为仄声韵。这首诗中,则有六个字平仄倒置。不合律。从诗的形式上看,竹枝词基木是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 但很少见。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反映一对情人相

4、爱至深,殃及城门的深切心情。2. 像歌不溜口。竹枝词岀之于民歌,所以它有诸多歌的痕迹和歌的特色,但又不是“顺口溜”。 诗与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诗庄重,内容要求严,形式要求更严。比如内容上, 诗一般不能写得太轻佻。也不太讲求活泼性,史多的注重思想性,开掘得越深 越好。遣词造句讲究比较高的技巧性。形式上,平仄格律要求严。同一首诗, 一般不能出现重词重字。最著名的如毛泽东同志的长征,有一句本来是“金 沙浪拍云崖暖”,但因为前面已有一个“五岭逶迤腾细浪”。所以“浪拍”就改 成“水拍”,要说生动性,前者当然好一些,但为避重字只好如此了。但民歌不同,它可以有大量的重词重字。诗经采口民歌,所以诗经中有大 量

5、的回环重唱,后代的诗中重字就越来越少,唐及其以后的律绝诗,一般很少 重字,否则会被人笑话。而民歌内容上注重浅直易懂,一唱人就能明白,不需 要过多的推敲。它也不是不要“技巧”,而主要是“明白的技巧”。民歌在造句上更多用的是“流水句”,近于口语。很少有倒装呀,排比呀一些 特殊句式。用词越活泼,生活性越强,民歌味越浓。形式上除不严格求律以外, 很大一个特点是用重字重词,不但一首诗中可反复用,甚至一旬中也可反复用。 竹枝词界乎歌和诗之间,是“歌诗”所以它隐显着许多民歌的特色。比如“顺 口”,比如“重复”等。看一下刘禹锡的九首之一: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一首诗

6、中,两个“山”、两个“红”、两个“花”、两个“流”、两个“似”。这 在一般形式的诗来讲,是不能容许的。宋代苏轼听到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他也感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这首里面也是两个“白”字、两个“人” 字、两个“上”字。还比如西湖竹枝词有一首写男女恋情的诗: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这里的重复词更多,但生动性、明白性也跃然“口 ”上。同一本书屮还有一首:黄豆满畦菱满湖,问君生计不须图? 黄豆先偿李家债,菱钱欲抵张家租。两个重复词“黄豆”都处在两联诗的同一位置。还“张家

7、、李家”,都在上下 联的同一位置。同一本书屮还有一首比较著名的诗:山川不朽仗英雄,浩气能排岱岳松。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诗中岳少保是岳飞,于少保是于谦。两位民族英雄,连山川都因他们而不朽。 他们如同泰岳的松柏,英姿令人高瞻。他们乂如杭州的南高峰与北高峰,令人 高山仰止,肃然起敬。这首诗的重复特色大家一看就明白,而且在同一句中 相对重复。以上这几种比较直白的重复,不但不损害竹枝词的质量,反而使其 特点更加突出。3、诙谐好比兴。这里看唐刘禹锡的夔州竹枝词九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一首诗非常著名,可以说是竹枝词的代表作。这一首的比兴特点相当

8、突出。 第一句起兴,起兴句的特点一般是与所耍表达的事物在内容上很少有关联, 可用在此处也可用在他处。但与表现主要内容的句子结合起来,却起着不可 替代的烘托和铺垫作用。这句也一样,而且还点出了诗的场景。第二句是“我” 听到的,有的版本是“踏歌声”。这句有一个字起着“诗眼”的作用,就是这个“郎”字。这个字如果换成个 “人”字,诗句也还能说通,但是下二句就莫名其妙、毫无关联了。前面说的是人事,后面却说的气象,怎么连在一块?但有这个“郎”字就不一样,通过这个“郎”,首先说明“我”是个少女,而且是个谈恋或暗恋中的少女。 这样男女之间,“有情”、“无情”就有了着落。这首诗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后 两句,巧妙地

9、使用了谐音双关字的“暗喻”手法,以这“晴”关联那“情”。这两个少年男女,关系还处在若即若离的状态,有情无情看不出来,只能体 会。那么写在诗里,也不能明说,用暗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这一种手法 后来人模仿的很多。到元朝,诗人倪瓒有这样一首竹枝词: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这首诗写得也很巧妙,后三句全是比喻,第二句是明喻,三四两句全是谐音双 关暗喻。“无藕”原是“无偶”,“网费丝”原是“妄费思”。这首不同前边的是, 前面表现两人看似无情却有情,而这里却纯粹是单相思。所以&动性要比前面 稍逊一筹。还有一首借傀儡戏而痛骂清代统治阶级的竹枝词:朽木难雕从古说

10、,添些粪土捏成坯。 自经妙手施丹圾,尽属封侯拜将材。这是一首相当不错的讽刺诗,满篇不着一个脏字,却把清代腐朽的统治者们骂 个痛快淋漓。这种暗喻也带有一种诙谐幽默性。再来看这一首: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也是九首同样用了比兴手法。本來这里上下两联也 不粘,但用了个“波澜”,把上下关联起来了。瞿塘峡与人心相比,人心比瞿 塘峡还险恶。城西门外淞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这首是把人心和滋濒堆那石头相比,石头坚定而人心反覆无常。4、典型多生动。有一首北京竹枝词: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

11、拣样挑”。这表现的是一个游街货郎的形象,相当生动。它这里没有一般化的讲北京的货 郎这一群人是怎么个样子,而是选了这么一个典型。而且这个典型不是形象典 型,是动作典型。先是他的喊叫声,再是他的踪影,然后是他具体喊的什么。 一个特定人的形象马上就活了起来。特别是他喊的那两句基本是口语原样,原 汁原味,纶动性就此出來了!下一个是杭州竹枝词,同样是卖小食品的小贩,同样是对他身形动作的描绘, 但与前面的又不一样: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清晨出来叫卖,太阳快落山了东西还没有卖完,在人家的檐下靠一靠,希冀有 一个买主六个铜元把这一大堆都买去。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这又

12、是一个描摹小贩生活的: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苍.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为了做好生意,半夜三更出发,不到天明就进了城,反映了卖菜者的艰辛。这 首诗好在把青耘、碧蒜、红萝卜都入了诗,是另一类生动。下一首诗是爱情诗竹枝词: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在外面遇上一位自己心仪的“郎”,为了再见面,就邀请去自己家,以女孩子 家的细心,一反矜持常态的把自家的方位地点说得清清楚楚。这首竹枝词下语 极淡,但特别生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少女的初恋心理描摹得细致入微。5、组诗纪事明。竹枝词从内容上来讲,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 等等皆可入诗

13、。涉及到政治、经汛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可以认为, 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 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同吋,也保 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廷大吏们不顾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纷纷自己携眷逃难,有一首竹枝词写了这种场面: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桔奴。都道相公移眷属,原来小事不糊涂。这里把“大事不糊涂”改成“小事不糊涂”,就把清廷官吏嘴脸,刻画得一览 无余,也是一种历史记载。清代北京竹枝词里有一组都门纪变百咏,是 当吋住在北京的两个外地人目睹义和团进京和八国联军侵略京城的情形而

14、写 出的。纪变百咏每首诗后都有注文、文字简洁,生动具体,实为一组庚子 京师冃睹记,成为史料翔实的历史见证。其一eh玉府门前大義高,黄巾夹路怒提刀。神仙符箓无凭准,误把京官当二毛。后有注释云,在诸王贝勒府第,设立神坛,门前高建大羈,上书“替天行 道,奉旨义和团”等字样。有某京官,携眷逃出城,被团众发现,误当二毛子, 拥至坛前,烧香焚表,才得获免。清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主掌当吋诗坛数十年,号渔洋山人,门生满天下,他 对竹枝词情有独钟。他每到一地都要写一组竹枝词,如都下竹枝词、汉嘉 竹枝词、江阳竹枝词、西陵竹枝词、广州竹枝词等等。他在一首讲自己诗风渊源时的诗中写道:“曾听巴渝里社词,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舲峡,冷雁哀猿和竹枝”。町见竹枝词对他诗风的影响。清代文人唱和之风尤盛,共同唱和也可得一些组诗。如清初孔尚任(桃花扇作者)与朋友九人,在燕九节(正刀十九日)这一天同游白云观,冋来后在一友家中以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