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语文教案_第1页
《江南》语文教案_第2页
《江南》语文教案_第3页
《江南》语文教案_第4页
《江南》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南语文教案江南语文教案 江南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江南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南语文教案1 设计理念:江南(苏教版第一册)是乐府诗集中一首古诗。诗中描写的是江南夏天,碧绿的莲叶,美丽的莲花和采莲女采摘莲蓬的动人场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诵读,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目标:1、

2、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2、情感目标: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3、思维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江南水乡的美。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歌导入,激发兴趣1、小朋友们,你们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江南25 3 21 62 2 0 江 南呀 可 采 莲 呀,鱼 戏 莲 叶 西 呀,25 3 21 65 5 0莲 叶呀 何 田 田 呀,鱼 戏 莲 叶 南 呀,6 56 1 25 3 2 2 0鱼戏 莲叶 间 鱼戏 莲 叶 间,鱼 戏 莲 叶 北 呀

3、,2 52 1 6 5 12 65 5 0鱼戏 莲叶 东 鱼 戏 莲叶 东 呀。江南 可采 莲 呀 江 南可 采莲 呀。这首歌好听吗?大家想不想学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2. 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课件展示江南采莲图)课件出示:jing nán江 南指导读音nán。南教师讲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二、预习检查,初读古诗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预习情况。lin yè tin tin k莲 叶 田 田 可yú xì lin yè jin鱼 戏 莲 叶 间3、再读课文

4、。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自由读。指名点读。教师范读。刚才小朋友们读得都挺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读完后,学生评价)老师为什么能读好呢?因为老师知道每句诗的意思,知道它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因此能够读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诗。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一)理解第一句。1、第二行:莲叶何田田!(1)小朋友们,你们看荷叶长得怎么样?课件出示采莲小朋友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已经说出了“莲叶何田田”的意思。谁再来试试看。这句是赞美荷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多么。(2)荷叶长得茂盛,荷花开得怎么样?采莲姑娘们在干什么?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心情怎样?(3)荷塘上采莲姑娘

5、们一边采着莲蓬一边说笑着多热闹呀!(4)江南真是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齐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指导朗读。(配乐,边读边做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采莲人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句。(二)理解第二句。1荷塘里多热闹呀,你们看小鱼也来了,它们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一会儿游到东,一会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游到北。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里的“戏”就是游戏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游”呢?(引导:只有人才会游戏,这里说小鱼也在游戏,就是把鱼当成人来写。你们觉得是鱼游莲叶间有趣,还是鱼戏莲叶间有趣呢?)2指导朗读。小鱼们在荷塘中玩得多么高兴啊,谁来把第二句读

6、一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师生配合读。四、再入情境,背诵古诗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配乐),小朋友们,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这时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荷塘中,荷叶长得密密层层,碧绿碧绿的,像一把把碧绿的大伞。荷花也开了,有粉白的,有粉红的,就像一个个美丽的少女。呦,还有那饱满的莲蓬多诱人呀,采莲姑娘们也划着小船来采摘莲蓬了,她们说着、笑着,欢笑声飘荡在荷塘上。小鱼也来赶热闹了,它们在荷叶间游来游去,玩得多高兴啊!小朋友们,刚才老师说的这些景色,你们都看到了吗?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把这首古诗读几遍,看能不能把江南美丽的景色和姑娘们采摘莲蓬时那种欢快的场面给读出来。指名读,点

7、评。配乐朗读。五、学习采莲歌小朋友们,咱们唱着歌,一起去采莲好吗?(教师和学生一起唱江南,边唱边做动作。)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背诵江南。2、认读绿色通道内的字。lin xì jin莲戏间3、在诗中找出生字jin nn k yè tin yú x bi江 南 可 叶 田 鱼 西 北二、学习新字。1、学写“江”“南”“西”这几个字都是什么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用生字组词)教师范写。学生描红。评点。2、自学余字“叶”“北”“可”“田”“鱼”小组内讨论怎样写这些字,组词。描红。评点。引导学生自我欣赏,组内欣赏。三、趣味练习:找朋友

8、。1、师生配合,示范玩法。师:这是什么?出示“江”生:这是江南的江。2、全员参与,游戏自主。同位同学做“找朋友”游戏。 江南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

9、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二、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江南春。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

10、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南朝:一共有四个朝代,是宋齐梁陈。三、读懂诗歌1、学生读江南春。提示注意:停顿(板书)、节奏等2、读出感情。要跟着诗人的这种情感有轻有重地读。指名读古诗(学生练习读诗句)学生齐读,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3、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四、读出意境(一)前两行晴景、写今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

11、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4、体会前两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百花开放、山青水绿、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写出了什么特点?江南景色的秀丽。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6、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二)后两行雨景、怀古过度: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

12、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写出什么特点?蒙蒙细雨,寺庙隐现。江南雨景的秀美。四、读出韵味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只是描写江南春天的雨景吗 ?2、默读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3、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4、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6、练习背诵古诗。五、拓展延伸“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

13、一起来咱们春天吧!齐读古诗:春日题画宋朱熹清袁牧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六、作业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江南春绝句江南之景柳绿花红莺歌燕舞依山傍水酒幡迎风春光无限好南朝寺庙数以百计壮丽宏伟空濛烟雨 包含感慨 江南语文教案3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诵读儿歌、古诗时,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表演和观察读物中的图画等方式阅读。本课内容浅显,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

14、,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读起来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儿童的审美情操。本着“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原则,本教案设计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做到读诗字正腔圆,并能用儿童化的语言描绘情景,体会江南的景美物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发挥想象,充分表演,调动各种感官,深入古诗情境,对古诗进行理解和再创造;而后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前准备1(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荷叶、荷花、小鱼头饰。(教师)2(1)预习生字、新词。(学生)(2)读熟课文。(学生)(3)收集有关江南和荷花的图片或诗句。(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

15、示课题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预设: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生3:碧绿碧绿的荷叶像大圆盘一样,美丽极了。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习“

16、江”。(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预设:加一加:氵工江。字谜:工人在水边江。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2学习“南”。(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

17、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设计意图:在重点指导“江”的读写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自学“南”,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学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4学生自由介绍。预设:生1:我知道

18、莲花在夏天开放。生2:我昨天上网查过,莲花有好几种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生3:莲花可以结出莲蓬,莲蓬里面有许多莲子。生4:我还知道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写到了江南的荷花。5感知内容。(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感知

19、诗文的主要内容并展示收集的资料,增加了学生对江南及荷花的了解。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预设: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征,在识字环节教师重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本环节通过学生参与自主识字、创造性识字、小老师领读识字、赛读识字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识字学习的主人,提

20、高识字的效率与识字的积极性。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设计意图: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强调练字应在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住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书写指导。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1、。(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1)引导学生说说生字的组词情况。(2)组织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3)组织学生试着表演读。(4)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质疑,为第二课时做准备。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内、班内汇报学习成果,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成功的快乐。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2)组织游

22、戏。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一开课就进入游戏闯关情境,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复习字词的热情,不仅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而

23、且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和运用。教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从感官上和心理上激发学生的读文热情,并为诗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2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然后反复朗读画出的句子,读出自己的理解。3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随着学生的交流,重点点拨以下诗句:(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导学:(课件出示莲叶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班内交流自

24、己看到荷叶后的感受。预设:生1:我看到很多莲叶,长得很美、很绿。生2:我觉得莲叶像帽子、像伞。导读: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想象可真丰富!诗人是怎样描绘荷叶的?(莲叶何田田)导学:原来诗人是这样夸荷叶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夸一夸吗?(课件出示“莲叶真_啊!”)预设:生1:莲叶真美呀!生2:莲叶真绿呀!生3:莲叶真多呀!一层连着一层!导读:诗人看到这层层叠叠、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心里也非常喜欢。他是这样来描绘的(课件出示诗的前两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老师看到这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也想来夸一夸。请听老师读这句。(教师范读)导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你能像老师这样来夸一夸这些莲叶吗?(指名读)

25、引读:采莲人划着小船来了,她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她们也夸起了莲叶。(学生模仿采莲姑娘读)小结:好一个“何田田”,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的莲叶,真美。(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导学: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几句吗?学生自由畅谈喜欢的原因。启发想象:这么美的荷花、莲叶也吸引了好多小鱼。小鱼在水里干什么呢?学生大胆想象。预设:生1:小鱼在水里捉迷藏呢。生2:小鱼把莲叶当成雨伞,在它下面躲雨呢!组织学生表演:你们想当快乐的小鱼,在莲叶间游来游去吗?赶快游起来吧。要按照诗中的方向游啊!先向东,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学生一边按方位表演,一边背诵诗句。再

26、次引发学生想象,体会情感:小鱼们!你们游得开心吗?下面,我来采访几条小鱼。这条小鱼,你游到哪儿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学生大胆想象,再次体会小鱼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莲叶的美丽。导读:那就让我们做快乐的小鱼,读出小鱼的快乐吧。学生先独自练读,再分组读、班内展示读,最后教师引读。引读:这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鱼,到处游鱼戏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鱼戏莲叶东,一会儿游到西鱼戏莲叶西,一会儿游到南鱼戏莲叶南,一会儿游到北鱼戏莲叶北。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导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

27、名在班内展示朗读。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3)导读:下面,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设计意图:教师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通过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28、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与文中的景物对话,并背诵积累诗句,不仅使学生升华了情感,还内化了语言,使教学扎实有效。三、布置作业,适度拓展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把积累的诗背给家长听,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试着在家长的帮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资料,锻炼了孩子的信息处理能力。板书设计江南美教学反思1本课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以阅读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使教学过程立体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学

29、生的说、演、读来代替枯燥的讲解,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迪心智的目的。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古诗有很好的感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学、个人悟、自由畅谈、表达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无拘无束地创造、探索的天地。教师通过读读、想象、演演、伴乐背诵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再现、创造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江南语文教案4 知识技能: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

30、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感情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教学难点: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 具:图片、或相应的课件。教学过程: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一、导入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板书课

31、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1、楼阁给你留下

32、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出示课件:3、指导读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不朽的诗文: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

33、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齐读,背诵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指名读古诗,齐读浩瀚的洞庭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指名读3、出示课件欣赏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师:浩瀚的洞庭湖为

34、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动人的传说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齐读这一句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五、小结写作方法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2、布置作业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六、总结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江南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板书课题。3、学习生字:江南。二、分析课题这是古代的一首

35、民歌。“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南部和浙江的北部。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地方。三、初读指导1、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可采莲田田鱼戏间西北(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戏。(4)齐读生字词。(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四、教学生字词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3、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二、精读训练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莲”指荷花,看图说说“采莲”是什

36、么意思。“江南可采莲”是什么意思?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看图,莲叶是什么样的?莲叶挺出水面,像擎在手里的一把把小伞。小结。3、第三至七行。(1)看图,鱼儿在莲叶间游动,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这儿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2)指导朗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3)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小结:这五行写鱼儿在莲叶间四处游动,穿来穿去,好象在游戏作乐。三、巩固1、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采莲田田戏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四、小结1、学习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五、指导朗读背诵1、要读出采莲人愉悦的心情。2、指导停顿

37、。3、反复练习朗读。4、自由练背,指名背诵。 江南语文教案6 教材分析: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作者描写的江南美景能够欣赏,对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

38、不易。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看注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

39、文,扫除字词障碍。教师准备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环境准备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一)谈话导入。(二)简介诗人“白居易”。(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四)了解什么是词。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设计意图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40、(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二)学习生字“谙”。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1.指名读。2.分析字形。3.理解“谙”的意思。4.指导书写。(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1.指名读(评议)。2.范读。3.齐读。(四)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三、品

41、词赏句,想象悟情(一)找词眼。1.品读“好”。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2.指名朗读“江南好”。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二)品词赏句。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方法: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2.想象画面。(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预设与相机点拨: “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 “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

42、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3.入情入境。(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2)赏析“能不忆江南”。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忆人。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三)诵诗韵。1.师生合作读(读出诗韵)。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

43、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师生合作读,这样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一)我是小诗人。忆海南作者海南好,风景()。遥看遍地(),抬头望天()。能不忆海南?(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三)推荐阅读忆

44、江南其二、其三。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忆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江南语文教案7 课题:江南 本课初备课时:共2 课时,本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

45、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二、初读出示词语:莲叶、江南 、采莲、鱼儿(带拼音)。(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

46、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2、初读课文。(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

47、 江南语文教案8 一、预习目标找出自己读不准和不会读的字词并查字典,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二、预习内容1给标线的字注音:煊羊肉()蛰居()乌桕()赭色()槎桠()给予()剥花生米()剥削()拿出纱衫来着()用不着()夹衣()夹克()泊船()湖泊()月晕()晕头转向()搁笔()搁不住()2、找出文中描写的画面并用四个字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3、概括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感情。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2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

48、,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激发珍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重点:品味语言,鉴赏、表达自然之美。难点:体味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热爱之情,掌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二、学习过程品味语言,全心体验1、快速阅读文本,然后独立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文本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江南的冬景?2、认真研读五至九自然段,先个人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作者共描写了几幅画面?请分别给每一幅画面命名。3、谈一谈四幅画面给人的总体感受。合作探究,感受真情1、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四幅画面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幅? 2、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赏析文本中的这三幅画面,并首先推选代表用富含深情的语言朗诵最喜欢

49、的画面。课件投影: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运用何种手法?3、寒郊散步图赏析所写之景:景物特点:作者感受:所用手法:。4、江南冬霖图赏析所写景物:景物特点:作者感受:所用手法:5、江南雪景图赏析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 江南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

50、受江南的美丽。【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江南美景,热爱美丽的大自然。【教学难点】1.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2.学习诵读古诗。【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感受汉字美。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图片:江南荷塘、鱼戏莲叶间。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景色如画。你们看,美丽的莲池中,莲叶茂盛,莲花飘香,莲蓬多么饱满呀!在莲叶下的水里,有很多小鱼。这些鱼可有趣了,它们在莲叶间玩耍,你追我赶,一会儿游向莲叶东面,一会儿游向西面,一会儿游向南面,一会儿游向北面。 诗人看到这种迷人的景象,把它写成了一首古诗。2.导入: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诗歌的节奏,走进江南水乡!(板书课题:3江南)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出示课文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采莲的欢快场景,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