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筛查及治疗分析_第1页
11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筛查及治疗分析_第2页
11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筛查及治疗分析_第3页
11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筛查及治疗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0例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量表筛查及治疗分析    黄焕章周丹李洪凌紫云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以及赛乐特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0例脑梗死患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进行评定, sds或sas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可诊断为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赛乐特治疗4周后,再行sds、sas和ess评定。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45%)并发抑郁或焦虑,赛乐特治疗4周后50例中42例评分恢复正常(关键词 脑梗死;抑郁焦虑r743.33b 16

2、74-4721(2009)07(a)-147-0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经常出现情绪改变,国内外文献已经有较多报道脑梗死后抑郁焦虑影响脑梗死的康复。本文观察了自2007年3月2008年8月110例脑梗死患者,以评定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焦虑发病率,并对评定抑郁焦虑患者给予赛乐特治疗,观察患者脑梗死后的康复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从2007年3月2008年8月随机观察脑梗死患者110例,其中男60例,女50例。年龄4049岁10例,5059岁33例,6069岁44例,70岁及以上23例,平均(61.1±5.1)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中学70例,大专以上33例。所有患者符合199

3、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失语、痴呆及发病前有抑郁症病史者不入组。初次ess评分平均(71.3±6.2)分。1.2研究方法所有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以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评定。采用定式问卷,按统一指导语完成测评,工具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题目,包括1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每个题目为15级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包括20个题目(1、2、3、4级评分)。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得到总粗分。将总粗分换算成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sds总粗分的

4、分界值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标准分50分以上者为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包括20个题目(1、2、3、4四级评分),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得到总粗分,再换算成标准分(总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根据中国常模sa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0分,标准分为50分。标准分50分以上者为焦虑。初次测评时间为发病24周,每个病例间隔24周复查1次,连续2次以上。1.3 治疗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48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43例,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同时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上者41例。110例脑梗死患者中50例(45

5、%)并发抑郁或焦虑,给予赛乐特20 mg/d口服,所有患者按照脑梗死常规治疗。用药4周后再次进行sds、sas和ess评定。2 结果2.1 scl-90评定研究组与国内常模比较,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因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因子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本组脑卒中患者110例中,48例伴发抑郁,占43%,sds标准分均值为(50.88±6.71)分,43例伴发焦虑,占39%,sas标准分均值为(48.08±7.85)分,41例伴发抑郁焦虑,占37%。初次ess评分平均(7

6、1.3±6.2)分。ess>80分者30例,其中6例(20%)出现抑郁或焦虑;ess 6080分48例,22例(45%)出现抑郁或焦虑;<60分32例,22例(68%)出现抑郁或焦虑。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后抑郁焦虑情绪与ess呈明显负相关(p<0.05)。110例脑梗死患者中小学文化程度者7例,出现抑郁焦虑1例(14%);70例中学文化程度,30例(42%)出现抑郁或焦虑;大专以上程度33例出现抑郁或焦虑19例(57%),统计结果表明中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焦虑较小学文化程度者明显增多。2.3治疗效果50例脑梗死后伴发抑郁焦虑者用赛乐特治疗4周后

7、,再次进行gds评定和es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同时评定标准分50分以下者42例,占84%。ess平均分为(87.2±7.1)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3 讨论3.1 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的发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有20%50%的患者出现抑郁,本组发病率为45%,说明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比例高1。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主要有3种:第1种学说认为psd是由于脑卒中导致肢体瘫痪后引发的心理反应2,这种观点至今仍得到很多国内外学者的支持。第2种学说认为脑卒中损害了一些与情绪相关的中枢及传导通路,即损害了额叶-皮质下情绪中枢或情绪的传

8、导通路所致。第3种是血管性抑郁机制,psd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目前比较容易接受的观点认为,psd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机制造成。3.2 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组资料还表明抑郁焦虑的发生与ess呈明显负相关。ess评分能客观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ess低者病情较严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文化程度高者脑梗死后较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情绪。3.3 脑梗死合并抑郁焦虑的治疗本组50例脑梗死后伴发焦虑抑郁的患者应用赛乐特治疗的效果表明,赛乐特对脑梗死后伴发的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50例经赛乐特治疗的患者e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这可能与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观积极能动性相关。dam m等3的研究认为,长时间使用赛乐特可促进5-ht递质的功能,因而可能经过改善运动神经功能来促进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参考文献1tsaiwc,laijs,wangtg. treatment of emotionalism with fluoxetine during rehabilitatio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05,30(3):145-149.2wiart l. post-cerebraovascular stroke de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