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_第1页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_第2页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_第3页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_第4页
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论文摘要:高职女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本文认为高职女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偏见、 工作负荷、角色冲突、生理特征,提出了高职女教师要从 自身作起,更新价值观念、释放角色压力、规划职业生涯、 找准角色定位,从而远离职业倦怠。论文关键词: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自我缓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柏格()首 次提出的。他用“burnout” 一词来描述“那些供职于助人 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 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女教师已成为高 职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但目前对

2、她们的研究 相对较少,她们的职业角色既区别于普通高校女教师,也 不同于高职男教师。作为知识女性,高职女教师与男教师 一样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拼搏,刻苦钻研。与本科院校 女教师相比,她们不仅要讲授大量课程,要提高学历层次 和科研水平,还要花很大精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实际上,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女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研究高 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对高职女教师职业 生涯可持续发展和中国高职教育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 义。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追因社会偏见首先,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高 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

3、突破口。但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教育至今仍未完全得到社会特别是广 大家长的认可。在高职招生和学生升学、就业等方面,出 现了一些歧视性的不公平现象,这又增加了社会对高职院 校的偏见。处于此种背景下的高职女教师极易产生低成就 感和失落感。其次,在社会舆论中,对男性和女性的价值 评价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对男性,大多是以他的社会价值 为标准,即从事业成就方面去评价。但对女性的价值评价 则更多地体现在为家庭的付出上,如果女性因事业影响到 家庭生活,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严厉指责。长期以来, 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性在长期的社会角色的角逐中生存 与发展,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而女性由于生理上与男性 有别,又受婚姻

4、、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容 易出现认知失调。这些传统观念和社会现状使部分高职女 教师对事业失去信心和决心,一些高职女教师对自己的能 力、知识缺乏自信,成就动机较低。尽管她们都指责传统 的陈规陋习,但在实践中却难以纠正,她们往往在竞争之 前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勇气,从而导致职业倦怠。工作负荷高职女教师工作负荷首先表现在沉重的课时 压力。高职女教师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其他职业女性,她们 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师 生比过低,专任教师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高 职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断加重。不少高职院校的分校 区远离主校区和市区,她们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交通上。 调

5、查发现,有些高职女教师每周二十几课时,平均每天六 节左右,加上备课耗费的时间,基本一周都在忙于备课、 上课。另外,高职女教师为了评职称还要做大量的科研工 作,要撰写高质量的专业论文,完成一些课题,参与精品 课程的申报等等。中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尚未考虑到高 职女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忽略了对育龄女教师的保护,不 少高职女教师由于生育阶段没有科研成果,丧失了正常晋 升机会。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教学、 科研能力,还要具备“双师”素质,既须是教师,又须是 具备一定技能的工程师,即要具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由于女性自身的特点, 在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高职

6、女教师要付出成倍的努 力才能赶超男教师。高职女教师面对沉重的工作负荷,极 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角色冲突随着高职院校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和竞争 机制的引入,社会既要求女性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又要 求她们保持温柔贤惠的女性特质,其结果必然导致高职女 教师的角色冲突。事业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关系是高职女教 师角色冲突的焦点。适度的角色冲突和压力可促使人更加 努力地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但如果遭受角色冲突和压力 而不能有效缓解,就极易导致职业倦怠。布莉克(b raiker, har rietb)在所著的e型女性一书中首次提出了 “面 面俱到,扮好每一个角色"(b eeverythin gtoever

7、ybo dy) 的“e型女性”概念。压力大的女性意味着要取得高成就, 意味着在工作、家庭两方面要进入“e型陷阱”。社会给予 高职女教师较高的理想角色,对其行为有较大的期望,使 高职女教师容易出现角色混乱和迷失。随着生活中成功女 性榜样越来越多,使得“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高 职女教师在竭尽全力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得不在智商、 情商、财商、健商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家庭的" ceo”。从表面看,高职女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开始冲破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束缚,具有比较强烈的男女平等意识, 但是,从实际行动看,多数高职女教师还是恪守传统社会 性别观念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的“相夫教子”类

8、的说教 时刻提醒她们在家庭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们想 突破原有的状态,却又在多重角色的压力下裹足不前。在 事业和家庭的天平上,放弃任何一边的硅码都可能意味着 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她们经常会陷入家庭和事业的角 色冲突之中,从而引发职业倦怠。生理特征高职女教师一般都要经历每月的生理周期以 及怀孕、生育、绝经期等。这些现象造成的内分泌变化乃 至失调必然会带来她们身体的不适和情绪上的问题。随着 年龄增长,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丧失会引起雌性激素水平 下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她们的情绪复杂多变, 容易紧张、激动或者焦虑。不少高职女教师经常出现神疲 力乏、皮肤干燥、反应能力减退、抵抗力下降、内分

9、泌紊 乱、月经失调、失眠、腰背颈酸痛、肌肉紧张等症状。部 分高职女教师还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现象。这 些生理上的不适会加剧她们的心理抑郁,使她们变得更加 敏感多疑。尤其是354 5岁的高职女教师,大部分在事业 上小有成就,但精神却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工 作及家庭压力导致她们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或突然消失,出 现更年期提前的现象。由于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再加上缺 少必要的运动及防病健体意识,她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我院每年体检都会发现部分年轻女教师患有这个年龄不该 有的乳腺增生、心肌缺血等病症。随着高职女教师的年龄 增长,身体机能衰退,精力不足,多数人都会产生不同程 度的职业倦怠感。

10、高职女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缓解策略高职女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和个 人发展,更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高职女 教师要从自身作起,更新价值观念、释放角色压力、规划 职业生涯、找准角色定位。更新价值观念女性成才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内在主观 能动性。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高职女教师要缓解职 业倦怠,必须更新价值观念。具体而言,一是要克服依赖 心理和弱者心态。“三从四德”在今日已没有市场,但 “贤妻良母”仍为男性所希冀,也为大部分高职女教师所 崇尚。正是这种价值观念,使一些高职女教师长期生活在 丧失自我的氛围中。因此,高职女教师

11、应培养自己的独立 意识,抛弃依附思想,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工作、家庭、生活诸方面自 觉地进入到与男性平等的角色,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义务,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要树立“四自”意识,即自尊、 自信、自立、自强。高职女教师在参与竞争的同时,应确 立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既不能好高鸳远,也不要自卑自 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勇于推销自己,大胆地展示自己, 让社会、领导了解你的才干。三是要超越性别自我,建立 个性自我。高职女教师常把困难推给男性,把责任留给他 人,在自卑、自弱中寻求心理平衡,这是与时代发展完全 背离的。高职女教师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自信心, 破除

12、“等、靠、要”的思想,培养爱岗敬业的情操,树立 “育才报国”的新价值观。四是要正确评价自己。高职女 教师应学会自我解脱,有张有弛,不要把紧迫感化为紧张 感,在工作上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与他人竞争,要学会 理性妥协。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欲望过高会出现心理等 方面的问题。因此,高职女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 识水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奋 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不苛求,对 别人不妄想,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释放角色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 幸福与痛苦同在,特别是在较发达地区,生活的节奏日渐 加快,高职女教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 生活

13、环境中,高职女教师容易产生悲观、焦虑、苦闷等消 极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高职女教 师在加强业务学习和科研创新的同时,应加强意志力的培 养和锻炼,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容面对压力,提高耐挫 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寻找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方法以 缓解职业倦怠。要注意发扬女性的心理优势,多与外界联 系和交流,懂得取舍、识别自我、为心灵松绑,提高自身 心理健康水平。须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正确理解自己的 学生,避免各种可能的冲突对自己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高职女教师还要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通过归因训练, 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合理认知,清楚自己的能力,成为可以 内控的人,从而保持工作热情。在工作中,高职女教师要 学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