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缺失角度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_第1页
从文化缺失角度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_第2页
从文化缺失角度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_第3页
从文化缺失角度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文化缺失角度来研究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    王兴愿 高铭摘 要:语言是一种思维的表现方式,思维异同的直接反映是语言的异同。在汉英翻译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主要是因为译者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译成英语的文本,没办法在翻译的时候转换思维方式。这种翻译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文化缺失,从而导致翻译时的语义的缺失。在此通过一些实例,来使读者进一步的了解汉译英中的语义缺失。关键词:文化缺失;汉英翻译;语义缺失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翻译这三者之间是一种动态交互的依存关系。发展文化能有效促进语言的发展,文化也需要语言来传播和继承

2、。语言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内涵,这就使得翻译成为了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要手段。刘宓庆曾说过,“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的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所以在汉英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做的事对中文文献中的文化符号解码。这些文化符号都是我们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反映,需要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出现错漏。通过仔细地解码之后,译者还需要用英文将文献中的文化信息进行重新编码。而词的概念意义其实是这个词的认知意义或者是指称意义,当然也是词语最基本的意义,是对事物的反映和概括。在形容客观的事物时,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导致一些词语在中文的文化

3、里有,但是在英语文化当中却没有。比如在中文里会出现一些反映了汉语言的风俗文化的词语,在英都是文化概念的空缺,也就是文化缺失。一、 文化差异文化对于语言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体现在语法特征上。由于我们的祖先居住在亚州东部北温带,这里气候比较温和,很少出现非常恶劣的气候,然后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他们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汉语语法中,这样的思想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意统形,强调意义的连贯,但却不在意形式标记,这样的句法特征为意合,语法特征为隐形,词语的意义需要在句子或者是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体会。汉语的词汇,主要是由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组成,但是词的组合是比较方便的,只要是合

4、乎事理,表意明确就可以组合在一起了,造句也比较简单,不需要去考虑形式是否一致。但是英国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祖先居住在干燥的平原和海岸边,常常受到暴雨风霜的袭击,在那个不发达的时代,对于自然的袭击只能冷静面对,与自然争夺生存的希望。久而久之,英國人就形成了人与自然是对立关系的认识。这样的认识文化使得英语的语法特征是显性,句法特征是形合,词序结构也比较自由灵活。因此,汉英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可以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转换。两种文化的共性使转换成为可能,但是文化的差异又决定着这种转换不可能完美,而译者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这种转换无限接近于完美。二、 语义缺失“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语义范畴分解和描述世界。

5、因此,一种文化里有的语义在另一种语言里可能就不存在”,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语义缺失。对于初学者而言,关于翻译的酸甜苦辣体会并不深,所以往往会将汉语语义的翻译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不仅是对于熟悉的词语“不在话下”,即使是不认识的词语,那也是翻一翻汉英词典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在汉语中,词语重复的现象出现的频率很高,这是通过刻意地重复来营造韵律、增强力度的一种常用的修辞模式。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朱自清匆匆)这是属于典型的排比结构,而除了句型的结构前后一致外,“过去”这个词在这句话中重复出现

6、了三次。虽然在英语的修辞手法中也存在着排比,但是同一个词组在句中反复运用的情况并不多见,反而是运用一些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的词组。比如朱纯深所翻译的这一句,“thus-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 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 and 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朱纯深在翻译这一句话的时候并没有运用三个重复的词组,而是采用了英语中的审美模式,选择了三个同义词组

7、,“flow away”、“wear off ”和“pass away”,这样使得译文的表达更加传神达意。还有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句中的三个好字不能直接翻译成good或者是well而是应该根据所需要的动词来在英语中找出地道的搭配关系来选词,所以可以翻译成“keep fit, study well and work hard”。汉英翻译的过程中,词语意义的转换应当是对等的,对应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 完全对应:即汉语的词语所表达的意义要在英语中找到完全相对应的词组来表达,两种语言的意义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得完全相等。但是这种完全对应的情况,仅仅是限于一些通用

8、的科技术语和少数的专有名词。比如:天文学astronomy,莎士比亚shakespeare,铝aluminum,纽约new york,等等。在普通词汇中,也有一些意义偶合的现象,主要都是一些通用名词。如:头head,眼睛eye,脚foot,手hand,等等。(二) 部分对应:即汉语的词语与英语的词组在意义上有部分的重叠。比如“父母”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是“parents”,但是这个单词既可以指“父亲或母亲”,也可以指“养父或养母”,所以在翻译成英文时,有歧义的时候需要特地强调是否是亲生父母。还有汉语中的“农民”这个词本身是作为一个中性词语,但是如果翻译成“peasant”,在英语当中就带有贬义的

9、意思了,指的是举止粗鲁或没有教养的人,因此就需要翻译出英语中同样是中性词的“farmer”比较恰当。(三) 交叉对应:即一个汉语词的词义可以对应几个英语词的词义,反之亦是如此,从而形成交叉的词义对应关系。如:汉语中的“看”,对应英语中的“see”、“watch”和“read”,看电影译成“see a film”,看书译成“read books”,看电视则是“watch tv”。(四) 完全不对应: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汉语中有些词带有浓厚的社会文化、风土习俗色彩,折射出了中国鲜明独特的文化特色,导致译者无法在英语中国找到确切的对应词。如:“四书五经”、“阴阳”、“糖葫芦”、“胡同”、“普通话”等等。这就是文化缺失现象的一种反映。然而,对于这种文化缺失导致语义空缺的现象,我们并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