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_第1页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_第2页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_第3页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_第4页
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燃烧与灭火【案例导读】1. 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岀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本单元属于“化学与生活”主题 中的家用燃料部分,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意识、从化学科学角度认识燃料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联系 的重要载体。本案例片段力求呈现以下多元教育价值。2. 学科育人价值追溯燃烧理论的发展史,在感受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形 成。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捉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情感目标于无痕。【案例呈现】教学活动过程育人价值解读片段一【师】你们知道最早使用火的中国古代先民是谁吗

2、?【师】燧人氏。人类开始驾驭火之后,出现了陶器、火药和冶金等很多 发明。人类逐渐从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接着进入了铁器时代, 人类对燃烧的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燃 烧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燃烧?【生】面露困惑,期待发现燃烧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的本质。【师】在300多年前出现了一种解释燃烧现彖的学说,燃素说。它这样 解释燃烧:可燃物中都含有燃素,燃烧是一种分解反应,分解的产物即 为“燃素”和“灰”。并且“灰”的质量远小于可燃物的质量;可燃物 点燃二燃素(变为光和热)+灰【师】你们同意燃素说吗?为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学过的实验事实推翻 燃素说?【生】铁丝燃烧质量会增加。

3、【师】燃素说最不能自圆其说的就是金属锻烧以后会增重的事实。 拉瓦锡的想法与大家是相同的,他做了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这个 曾经一统天下近一百年之久的燃素说,燃素说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拉瓦锡提出了新的燃烧理论一一氧化学说。【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生】得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时,感到非常惊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习情 感。追溯知识的根源有助于提髙学生 思维的原创力。体会定量实验化学方法的重要 性,科学家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 缚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 学生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视频】钠在氯气中燃烧从神七升空推进剂的事例中感受 化学的价值,从燃烧理论的发展 中了解这种

4、化学变化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要进行得 润物细无声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师】(呈现神七升空推进剂中的一个反应)与通常的燃烧相比, 这三个燃烧反应哪里与众不同?人们发现能够支持燃烧的物质并非 氧气一种。燃烧的广义定义就是指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燃 烧的本质终于真相大白。人类揭示了燃烧的本质后对燃烧的利用更 加充分了,出现了重大的发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后来的内燃机 汽轮机的发明都快速地推动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片段二【师】奥运火炬燃烧技术研究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在 海拔8844米的高度点燃了奥运火炬吗?【生】中国(个别同学小声嘀咕)【师】哪个国家能在温度常年为零下4(tc的地

5、方点燃奥运火炬?【生】中国(声音稍显洪亮,语气略带骄傲)【师】哪个国家能在风速达到10级的地方点燃奥运火炬?【生】中国(老师的语音未落全班己经迫不及待地大声喊出了 “中国” 二字,全班同学对于老师提出三个问题的用意心领神会了)【师】中国人能让奥运火炬在这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燃烧谈何容易! 让我们同时为化学的神奇喝彩!【观点提炼】这个案例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价值”两个字上,第一,燃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教师引领学生置身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用燃烧“照亮” 了古今中外,从发现火、利用火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珠峰传递, 使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气息中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

6、类进步中的巨大力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 社会观和化学价值观。第二,科学研究燃烧的价值。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为这节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素材,用科学史的故事和内容来引领学生们对燃烧现象的理解,使教学充满了历史感,其中科学家敢于冲破传统 观念束缚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学生科学精神的逐步形成。该案例将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 有机的融合,较好地体现了这个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学科育人价值。化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方法,科学家的创新思 想、科学精神和态度都是实现知识多元价值的良好载体,因此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可以尝试作“考古式”的分析,

7、 将概念发展形成的历程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情境,使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逻辑结构有机融合。提高教 学设计的艺术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中化学学科育人价值案例(二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案例导读】1. 案例背景本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课题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 题中的原子、分子部分,教材第二单元是较为深入地研究物质微粒构成的部分,这节课要为第二单元的“物质的 量”和“质量守恒定律”等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为构建全面、科学的微粒观作好准备。本案例力求呈现以下学科 育人价值。2. 学科育人价值穿

8、越历史,体会科学家的哲思和智慧,感受化学学科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走进生活,感 受微观之神奇决定宏观之美妙,促进学生形成物质的微粒观;了解科技,树立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和化学社会观。【案例呈现】教学实录育人价值解读【课前】在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教师用多媒体播 放一组充满艺术气息的图片(美丽的化学物质以及化通过这组图片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之美。学变化伴随的神奇有趣现象)。【生】聚精会神地欣赏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美。【师】刚才大家欣赏了一些美丽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 化,我们再来欣赏一张图像,猜猜这张图像可能是什 么物体的图像?【幻灯】逐次呈现一幅放大了 100万倍、1万倍、

9、100 倍和10倍的手部皮肤【生】(展开想象,大胆地猜测)沙滩、月球表面等等【师】这是将某种物体的局部放大了 100万倍所看到的, 我们慢慢把它还原,这是放大了 1万倍,放大了 100倍, 放大1()倍,这是它的原型(手部皮肤)。虽然微观世界 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却很精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 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体验微观世界的精彩。【幻灯】看不到的世界也精彩【板书】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当学生看到他们以为的“月球表面”居 然是人手部皮肤放大了 100万倍的景 象,个个面露惊讶之色,心生感想:微 观世界一定是个有别于宏观世界的别 样天地。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建构物质的

10、微粒观做了铺垫。【师】(展示一杯水)200毫升的水,如果每天倒出一 半?用这种方式将这杯水不停地分割下去,会不会分 割到只剩下一滴水?继续分下去会不会分到肉眼看不 到?【生】各种猜测【师】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猜想:物质都是由 肉眼看不到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他把这种微粒称 为原子atom【幻灯】德谟克利特、道尔顿、阿伏伽德罗的画像【师】直到17世纪哲学家的思想火炬开始传递到科学家 手中了。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在他生日的这一天提 出了原子假说,他的原子论能够解释一些理论而被科学 界接受了,1811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50年后终 于被科学界接受了,但此时他已过世3年了。此时,现

11、 代的原子一一分子论建立起來了,但是在19世纪末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有一些科学家依旧心存怀疑,其中 包括爱因斯坦都非常佩服的物理学家马赫,直到去世前 他都否认原子的真实存在,这种怀疑精神令人钦佩!奇 迹发生在1982年,人类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技 术第一次“看”到了原子!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获得漂亮科学家栩栩如生的画像吸引学生进入了 时空隧道,开始跟随科学家们继续着对物 质世界的探知,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曲 折历史中引领学生逐渐从自然走向科学, 从宏观走向微观,并在此过程中感受科学 家严谨、执着的科学精神,体验现代科学 创造的惊喜,对化学科学的认识逐渐清 晰,尊重之情油然而生。这个环节

12、也促使 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的有效达 成。的分子原子图像(苯分子和苯的图像,铜原子和铜丝地 图片),再来看看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幻灯】通过排列原子写成“中国”二字【师】(感慨地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啊!(自豪地 说)1993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 通过移动硅原子写出的中国二字(加重“中国”二字的 语音),人类居然可以操纵分子和原子啦!如果逝去的道 尔顿,阿伏伽德罗、马赫有机会见证这一刻该多好,遗 憾的是人类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真得是极其漫长而 又充满坎坷,从“哲学猜想”到“眼见为实"经历了 2500多 年。【师】既然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像马赫这样赫赫

13、有名的科学家都曾怀疑它们的真实性?【生】非常小,看不到。【师】究竟有多么小呢?微粒的直径大约是10一1°米,(感 慨地说)这个数字太理性了!你们感觉不到微粒是多么 小!比喻1:如果把一个水分子放大到你的小指指甲一样大, 再按这个比例放大你的手,你的手将大到可以握住地球。 比喻2:红楼梦大约73万字如果用排列原子的方式写出 来,总面积只有针尖大小!【师】微观粒子小到肉眼看不到,但是在生活中它们用 各种方式展现着自我。【幻灯】肯德基香味四溢的炸鸡腿;红墨水滴在一杯水 中,整杯水变成红色,堆放煤的角落时间久了,墙角变 黑了【师】这些现象可以推测微粒具有怎样的性质呢?【生】微粒在不断运动。【

14、实验】两朵用滤纸做的(酚駄浸泡过)花儿,一朵花 与敞口的氨水试剂瓶扣于烧杯中,烧杯外另一朵纸花做 对照用。【生】(喜形于色)烧杯内纸花变红啦【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发现微粒具有什么性质 呢?【生】微粒在不断地运动等等【师】取出红色的花,用魔术师般的动作在空气中轻轻通过形象的类比、生动的语言表述帮助学生体会微粒之小,促进学生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这个环节能够使学生体会对照实验在科 学实验中的应用,该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 建立微观模型的,但是考虑到学生在初二 物理课上已经学过有关分子的知识,在此 该实验的功能定位由建立模型变为应用 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分子不断运动的性 质,也较好地达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15、")。摇动,红花变成白花。【生】面露惊喜,提出疑问:为什么红色褪去了?【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 论。【板书】恒动【师】关于微粒的基本的性质,生活中有很多事例能给 我们一些启发。【幻灯】从微粒的角度如何解释下列事实呢?®10ml酒精与10ml水混和后体积小于20ml;25m3石油气 可压缩1000倍后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生】因为微粒间有间隙【练习】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会上升?铺铁轨时留有一定 缝隙?检查气密性时的现象能反映出微粒的什么性质?(体会温度对微粒运动的影响)此环节列举多种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调动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变

16、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逐步形成 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的化学科学思 维方法。【师】(手持原子模型)分子和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呢?对于分子原子这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我们可以 借助模型来学习,道尔顿就曾经将原子假想为一个实心 的球体來研究。我们也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小球代 表不同的原子ppt氮气球、铁钉的图片【生】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师】原子是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 构成的,请大家拿出水分子的模型。【生】(好奇地)拿出水分子【师】能看出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吗?【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师】很好!(举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水分子中的 这两个橘黄色的原子是什么原子?物质的化学

17、式能随意 书写吗?【生】(豁然开朗)原来物质的化学式与其微观结构有 密切关系!【师】下面进行小组比赛,用最快的速度组合出下面四 种分子(ppt呈现四种分子)!【生】(投入地参与比赛)分工组合,展示所组合的分 子并描述相应物质的微观构成。建立模型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历史上认识 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人类对微观粒子的 认识都来自于对宏观现象的推测及模型 解释,因此用模型进行形象化思维是本节 课特有的思维方法。该环节借助模型将抽 象的事物直观化、简明化也有助于学生理 解物质的微观构成。该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第一个情境(幻 想之旅)不仅巩固了上一环节对微粒基本性质的学习,还为后面从微观角度认识两 种变化做好

18、铺垫。第二个情境(比赛)在 学生并不了解电解水这个化学变化的前提下,使得化学变化微观实质的引出水到渠成。两个情境都为学生提供了感性认识,而模型的合理运用更是有助于培养学 生快速建立从微观映射宏观的思维方式, 进而从微观角度加深了对化学变化本质的理解。其中,水受热汽化和水通电分解 实验的对比,也初步渗透了化学变化的条 件观念。前面的环节主要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 而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的 问题,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化 学价值观和化学社会观。【师】邀请一位同学跟着我开始幻想之旅(手拿一杯水)。【生】憧憬并好奇接下来是怎样的幻想之旅。【师】假如你是这杯水中的一

19、个水分子,放眼四周,你 会看见什么呢?【生】周围有很多个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之间有 间隙。【师】现在对这杯水加热蒸发,你又能看到什么呢?【生】水分子运动加快,间隙增大。【师】水分子挣脱束缚,跑到空气中。我们可用模型来 模拟这个过程。ppt用模型表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师】水的汽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水分子改变 了吗?水分子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下面进行一个比 赛,两组都有两个水分子,请快速把两个水分子变成氢 分子和氧分子。【生】紧张地重新组合原子(模型)。【师】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是化学变化,因为产生了新的分子,新分子会聚 集成新物质。【师】很好。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分

20、解成氧气和氢气。【幻灯】水汽化与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模型【师】对比两种变化的微观模型,能否用微粒的观点解 释两种变化的区别?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师】有人说化学是人类创造新物质的工具,而你们今 天发现了其中的奥妙:ppt缘来如此: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分子分解为 原子,原子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师】人类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结构呢?【生】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师】很好,现在人类研究物质结构已经达到了对原子, 分子进行操纵的水平了,才出现了 21世纪的材料明星。 知道是什么材料吗?这是一种纳米材料c60的1个分 子,像什么?球面与足球一摸一样20个六边形和12个 五边形,假如在这个球面上加上氟原子,它就具有超强 的润滑性,被称为“分子滚珠”,里面放入药物它就成 为能够吞噬癌细胞的纳米药物导弹!神奇的结构决定了它神奇的性质,纳米材料使生活更美好!课前我们也欣 赏了物质的美,变化的美,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谁呢?【生】化学ppt微观之神奇决定宏观之美妙!【师】(感叹)看不见的世界也精彩!ppt “原子”今非昔比!探索永无止尽!(原子结 构模型的发展)【师】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早已超越了道尔顿的实心球体 原子模型,因为人类发现了原子内部更小的微粒,科学 家也因此建立了更多的模型。你们知道最小的微粒是什 么吗?【生】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因为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是永无止尽的!呈现原子结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