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中地理选修一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教学中难点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即资源、科技进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 教学时应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人手,联系实际生活事例,明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二、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 说明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概念,并结合我国实例,阐述掌握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2. 对比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及其特点;(二)才能目标1. 要求同学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是如何估量的,并明白有关环境人口容量估量的不同观点;2. 联系我国的详细情形,分析争论,估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三)德育目标1.
2、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人口进展与环境的关系,加强环境爱护;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地球环境人口的容量,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对待;在我国应搞好方案生育工作;三、教学重点1.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即资源、科技进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2. 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四、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五、教具预备收集有关资料 电视新闻资料、相关报刊杂志资料、景观图片资料等,可将课文中的漫画图片制成动态课件,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六、课时支配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相伴着人口的进展、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人口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庞大的压力;那么, 我们的地球能始终承担人口的连续增长吗
3、.我们居住的地球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这是当今社会经济进展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本节内容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以便对我们的地球环境容量有一个明白;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内容;讲授新课 板书 1 3 环境人口容量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事实, 人们经常摸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供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有一个, 地球表面的环境是有限的, 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 .于是,人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 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为什么提出环境人口容量.这可能是同学会第一想到的问题;所以教材一开头,就从人们关怀自身所处的环境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
4、,引出环境人口概念;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结合以上问题,明白相关内容;问题展现 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运算机将以上问题展现于屏幕之上,便于同学摸索与阅读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 同学看完课文后,依据上述所列问题,老师可组织同学绽开一系列活动:让同学相互提问、 相互解答; 或组织同学争论, 让同学列举一些事例来阐述或解答上述问题等, 最终,老师可依据同学争论结果,加以概括、总结,点明核心内容;板书 1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产生的背景从前两节内容我们已经知道, 随着人口的进展, 人口增长过快, 已经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庞大的压力, 其实质已引起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不和谐, 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展造成了肯定的威逼;所以,
5、 “环境人口容量 ”在这种状况下而产生;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开头, 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地增长着, 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 2 亿到 3 亿,而目前已超过了 60 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 多倍,现在每年仍要增加8600 万;据猜测, 21 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 100 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力的关系问题;人是生产者, 也是消费者, 人类一方面不断地利用自然条件, 制造适于自己需要的物质财宝和精神财宝,另一方面要维护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断地消耗生产资料,满意生理和
6、精神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人类向环境索取的范畴、强度和速度不断扩大,加之人口科学文化素养不高,给环境带来严峻的影响;污染严峻、生态遭破坏,人口、资源、环境、进展的冲突日趋突出,自然环境的承担力越来越大,于是人们就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是谁第一正式提出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已难考证; 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应当说是从环境容量的概念中引申出来的;环境容量的概念又是从物理学中电容的概念而来,这是日本学者西村肇借用过的;他认为,一个电容器所能容纳的电荷数有肯定的容量,那么,环境对污染物也有肯定的容量,这种容量取决于它的自净才能;假如环境的自净才能大于排入环 境中的污
7、染物量,环境就出现良性稳固状态;但当排人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才能时,环境就会恶化;后来,人们又在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板书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简洁地说,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就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上述这肯定义,其实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 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详细的时期,由于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2 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
8、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3生活 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 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4假如争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 ”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 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板书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进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1)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 能供养的人口数
9、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 一般在争论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靠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2) 科技进展水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进展水平亲密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 必定带来人类猎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转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 人类几乎没有把握多少科技学问,所能获得的资源也非常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日地球上的60 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行能想像的;(3)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意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 仍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
10、精神生活的消费; 由于不同时期、 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进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仍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社会安排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补充材料: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争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课题;它主要争论人口增加与自然环境承载才能的关系,是特定空间整个地球、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可供养多少人的问题,也就是特定 空间的最大抚养才能和最大负荷才能,马尔萨斯在争论人口问题时曾谈到特定环境下的抱负人口, 即适度人口; 实质上,合理人口容量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环
11、境,不耗尽不行再生资源条件下, 特定空间资源对人口的最大负荷才能; 由于人口增加量是无限的, 而自然资源的负载量是有限的; 人口地理学家必需争论人口的合理增长与资源负载才能的关系, 为人类有方案掌握人口增长, 寻求最合理的增长规律供应依据; 以便使资源能得到合理负载, 人类又能合理地利用自然,防止因资源枯竭而给人类带来无法补偿的缺失;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科学的进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才能和开拓新资源的可能性的潜力是无限的;因此, 既不要盲目乐观, 无掌握地、盲目增加人口, 也不要认为人类前途黯然,无法生存而悲观扫兴;要科学地评判自然负 载才能, 寻求合理的
12、人口容量; 既要有方案地掌握人口的增长,也要不断地改造人类赖以生 存的自然环境;可见,争论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地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承转 我们学习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整个地球,应当有多大的人口容量较为合适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其次部分,明白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板书 二、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请同学们针对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内容;投影展现以下问题: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的两重性.如何正确懂得 .对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的三种观点如何评判.有何借鉴意义 .如何估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怎样正确对待.在同学们看完课文后,老师可引导同学积极摸索,热
13、闹争论,并让同学多举事例,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较为合理的、正确的结论,加深印象;最终,老师加以点拨、总结;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我们应结合上述提及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来详细分析:板书 1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两重性,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 主要是指它的制约因素不确定; 时期不同, 制约因素必定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 科学技术进展水平及人口消费水公平也在不断变化, 这就打算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 这并不排除在肯定历史阶段内, 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 在详细时期内, 假
14、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保持不变, 如课文指出的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固,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 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量,这就是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无论是整个地球,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详细的估量值,都是建立在环 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为了简便, 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例如,土地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值;板书 2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中,假定条件不同, 估量的方法不同, 必定会得出不同的估量结果;在地球上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比较典型地存在以下三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15、(1) 悲观派的观点:面对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加速利用的情形,以及由此引出的多种问题,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进展速度, 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2) 乐观派的观点: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觉的领域,认为将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进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将来,人类有足够的力气禁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不过, 结合人类进展史来考察, 每一个时期应当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
16、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信任, 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由于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 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进展供应更为宽阔的将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熟悉不断加深, 已能主动调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掌握;但是, 我们仍必需留意到: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量的意义;正如悲观者的观点, 在特定时期和肯定的科技进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进展也是有害的;(3) 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将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
17、 亿左右; 1972 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固在 110 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护合理健康的生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量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进展史来考察, 每一个时期应当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信任, 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由于科技水平在提高, 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进展供应更为宽阔的将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熟悉不断地加深,已能主动调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
18、系,世界人口会得到有效的掌握; 但必需强调的是, 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量的意义;在特定的时期和肯定的科技进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进展也是有害的;板书 3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在 1991 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才能及人口承载力争论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掌握在16 亿左右;这里的16 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量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正如前面提到的,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如土地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量值;1995 年 2 月,我国大陆人口已达到12 亿; 2000 年 11 月 1 日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 1296 亿人;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量的我国人口承载量的最高值,但不行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殊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冲突已非常突出;例如: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我国土地很宽阔,但其中将近一半难以利用;人口又多,全国绝大部分人口 和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一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业廉洁教育测试题及答案
- 煤矿后勤专业试题及答案
- 铁路专业试题及答案
- 烹饪专业考证试题及答案
- 航空服务专业试题及答案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2025-2026学年高二暑假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烹饪原料初加工工艺》项目五配菜
- 小学数学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质量专业试题及答案
- 马克笔建筑方案设计
- 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 T-CCASC 0043-2024 氯碱工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指南 电解
- 2024年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招聘真题
- 卡西欧 fx-991CN X 科学计算器使用说明书
- 排污许可条例培训课件
- 婴儿配方奶粉管理办法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央厨房体系管理制度
- GB/T 19437-2025印刷技术印刷图像的光谱测量和色度计算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服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宾馆内部治安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