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33333_第1页
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33333_第2页
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33333_第3页
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33333_第4页
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333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与设备电子皮带秤累计量计量数学模型吴幼庸(营口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营口 115003)摘要根据定长采样脉冲引入单元物料,从单元物料在皮带有效称量段上的过程得出计虽通过的重 讯,再推广到实际过程求出累计fit计fit数学模型。关键词 承载器;传递系数;响应特性曲线;定长采样;单元物料;等效测宦距离DOI:10. 3969/j. issn. 1000 - 0771.2011. 1.008计量技术2011. No 127 测量与设备计量技术2011. No 127 测量与设备0引言当前,电子皮带秤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任 务是测量通过皮带秤物料帝駅的总和,即累计量。 但是电子皮带秤始终不能像静态秤

2、哪样直接读取 称量值,而电子皮带秤是通过复杂地标定取得一个 系数进行间接测取。这种标定既麻烦也容易带来 误差。本文详述了电子皮带秤累计虽数学模型的 求证过程。有了数学模型,电子皮带秤就可以直接 测取累计量,标定手段也可以简化。1电子皮带秤的工作原理电子皮带秤由承载器、称重传感器、位移传感 器、测控仪表等组成。物料瞬时流量乞为qi =p, xv, x( 1 )式中卩为在承载器的有效称量段厶上瞬间的物料 重童在称重传感需测得的数;E为在测量乩时,皮带 的速度;G为定时采样的时间间隔。式中听 x / = 厶(2)厶即所谓的“定长采样”中皮带行走的距离, 皮带行走到-定距离发出的采样脉冲,用它来控制

3、测量仪表采样。这样就从过去的用A/的“定时采 样”发展成“定长采样”,也就是当前使用的位移传 感器的由來°它的优点是当皮带行走的速度发生 波动时不影响采样的粘度,这是因为H对于任一 个皮带秤系统来说是一个常数。如果用耳和两 个参数也会使计算变得麻烦。式(1)将成为q, =p, x AZ,(3)那么,在某段时间内物料输送的流量为= Zp, x AZ,(4)2称重传感器所受的重力p与皮带上物料 的实际重量巴的关系皮带上物料的实际重鼠P,是通过承载器传递 给称甫传感器的,在称重传感器感知的是P, 般来 说、P*(这里先忽略皮带与承载器作用在称重传 感器部件的重最)。首先,人在皮带有效称塑段

4、内 存不同的位置作用存称重传感器的力P-是不相同 的。以悬臂秤为例,因为匕的合力点到力臂的支点 距离不同,所以称重传感器感知的力也就不相同。 这就是响应特性曲线要表达的问题。人与p之间有 一个传递系数,传递系数取决于承载器的结构与尺 寸。下面介绍儿种典型的承载器的传递系数。图1 中T为称重传感器。2. 1悬臂秤悬臂秤工作示意图如图1(b)所示。假如物料 分布是均匀的,那么物料合力屮心在L/2处,根据 力臂的关系,而称重传感器感知是物料合力E的1/ 2,即P, = P/2(5)式中的1/2就是承载器的传递系数最直观的物理意 义,也足选择称重传感器参数的重要依据。图1(a)是皮带秤的响应特性曲线,

5、表示悬臂秤 在皮带上的有效秤凰段人上各点的物料重然反映 在称重传感器的屋,用几表示。其中在"0处,几 =0;在 x = Lt/2 处,p, = P/2;在 =厶处,p, =P,O有-物料重址是E,在图1 ( a)的皮带秤的有效称诂段厶上从头到尾每经过dx的距离测量一次, 用积分计算,所得之数就是通过皮带的虽,也就是 累计量的一部分即化,<2: = P/2(6)丿o其结果并不是G二E,而是<?;二P/2,其中1/ 2就是悬臂式承载器的传递系数耳。2.2托辗直接承重式托棍宜接承重式响应特性曲线及工作示意图 如图2所示。响应特性曲线由-个拐点,两个对称 的曲线组成,用积分计算Q

6、 = P,仏匸仏)血+ J:(1 “仏)血=匕/2(7)故承载器传递系数耳=:1/2。(a)托疑克接承更式响应特性曲线图2 托轮11接辰审式响应特性曲线及匚作示意图2.3悬浮式承载器这是-种减少皮带张力影响的结构,其工作示意如图3(b)所示,它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从图3(a)响应特性曲线看岀,它是由2个拐点,3个线性方程组成。用积分计算°:="厶f (X仏)“血(】_%/(/“ - <2)山 非悬浮段的托觀间距0 = P/Lt (x/Lg)dx - J:(心)山 +I dx + dx九九2=匕仏(。-厶)+ (厶-。)=P/g -厶)仏(9)故承载器传递系数耳=(厶

7、-厶)仏P,(a)悬浮式响应曲线图1Zl T匚5.£(b)悬浮式工作爪意图图3悬浮式工作示意及响应特性这个从承载器到称重传感器的传递系数,既不 是在皮带上任一点的传递系数,也不是在皮带上整 体物料合力中心到称巫传感器的传递系数,因为皮 带上的物料重晟分布是不均匀的,合力中心是一个 变数。最直观的是在承载器皮带有效称吊段上的 物料是均匀的,此时有V = P/P. (10)也可认为它是从承栽器到称亟传感器的传递 系数,是一个单元物料(卜面详细介绍)通过皮带有 效称斌段从头到尾全过程的综合系数。另外,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皮带秤上面物料 计量技术2011. No 127 测量与设备的重量不能

8、直接反映在称車传感器上,这是由承载 器的结构所决定的。同时因为物料重心是个变数, 不能直接应用传递系数。但是,从悬浮式皮带秤的悬浮段上可以看出, 此段的响应特性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水平坐标的直 线,即P严Pg这给我们一个有用的启示,下面用 几何方法计算出承载器的传递系数,同时建立一个 等效测量距离的概念。2.4承载器传递系数的几何算法从以上3种响应特性曲线看出,将其曲线与坐 标围成的面积填充一个矩形,如图4所示。使矩形 的高度等于匕,从而改变了矩形的宽度。这个宽度 就是测最的距离S,我们将其称为等效测量距离。 得出承载器传递系数(a)悬侍式传递系数儿何求法(b)托馄厲接收巫式传递 系数儿何求法v

9、= W (11)P(c)悬浮式传递系数几何求法图4典型传递系数几何求法当然,也有的电子皮带秤的响应特性曲线是比 较复杂的,不容易像上面那样拼凑岀来,这只好画 在坐标纸上分别计算出其各个面积,相加后用巴来 除,也可以得出。3电子皮带秤物料累计量测量的数学模型3.1数学模型的求证如果我们取一个宽度为AA的物料,其重駅为 P,我们称它为单元物料。并认为它是一个矩形面 积,因为它相对于匚是较小的。如图5所示,是 皮带行走采样的距离,这是一个常数,又是位移传 感器在皮带行走AL时发岀脉冲的时间间隔,但这 时间间隔不是常数,是随皮带速度改变而改变的。在皮带的有效称量段上冇下列关系n = L/AL(12)式

10、中:“是在皮带有效称址段厶上等分距离份数,单 元物料的在有效称吐段上的行进的步数,同时也是 测量采样次数。它应该是一个整数,这需要在机械 加工时得到保证。在皮带上物料采用定长采样,如图5所示。所 以单元物料每经过个儿的距离被测量仪表采样 一次。以悬臂秤为例,在单元物料毎次行走为距离 AL的各个位置上,我们取单元物料在各个采样位置 上的力臂%也就是单元物料的重心位置到支点的距 离,它与臂长厶之比,即*/人,以此求取单元物料在 各个位置上对称重传感器的作用力。对于图5来 说,为了便于分析将厶细分为2n x AAo那么,各点 力臂关系将变成1 +(n-l) AL/(2n x AL),式中 1 + (

11、n-l)M是在各个单元物料的重心位置。 这样单元物料的重心,也就是各单元物料的测力 点,在开始位置1。每前进一步增加-个厶的距 离,并口由位移传感器发出一个脉冲,仪表进行一 次计戢。那么该单元物料从头到尾在皮带上通过 有效称量段厶要被采样"次,所以每次采样后所得 数据要被n除,所得之商加在初始化时被清零的存 储器中,得到F面公式图5单元物料在有效称址段上计斌过程(?l=/>/i(2nxAL)|l +(1 +厶)+(1 +2AL) +(1 +3AL) + + 】 +(n-l)A/J|=Pl/n(2n x AA) £1 + 5 - 1)A/J(13) (2;=P./2=7

12、7xP.(14) 在悬臂秤承载器传递系数77 = 1/2综合上述,得到下面公式Qi = P,.(15)式中是p心洁k段内各个位置对称重传感器 的作用力,也就是匕在每个位置之和是控制仪表测 得的数据,这就是通过皮带上的重量。由式(15)可见,一个A£宽的单元物料其重为 P,也是一个通过皮带的匣量,这就是累计量的一部 分,经过上述的计算就可以得到Qi=Pg如果将多 个单元物料一个一个地通过皮带之后,通过皮带的 毎个单元物料都经上述计算,并且把每次的结果都 加在初始时清零的存储器之中,这就是累计皇Q、= X £匕-1/(" X 7?)(式中:每个厶滋的廟料有它的各个不同

13、的审鷹 匚“,其中j表示进入有效称就段单元物料的序号, 表示单元物料在冇效称量段内«个不同的测量位 So各个的匕“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因为这些物料 不可能均匀分布。而且同一个匕“在不同的位置对 称重传感器的作用力也是不相同的。各个位盘根 据响应特性曲线,也就是单元物料的位置到支点的 距离决定对称重传感器产生作用力的大小。当然,皮带秤不可能通过一个一个的单元物料 进行计址,必然是连续物料的计拭,可以将连续的 物料仍看成是无数个宽的矩形物料排列在各个 厶的位晋上,在某个瞬间称亟传感器感受的力是务 个单元物料巧作用力之和。下面用方程组表示皮 带秤连续工作时在皮带有效称员段内各个瞬间所 有物料

14、单元几“作用称重传感器的合力。这甲.是从 笫-个单元物料进入有效称童段开始。件表示传 感器所受的力。P" = C X P!_| Pl2=CxP2_l +匕.2(1 +")P,3=CxP3+眛2(1 +AD +P,.3(1 +2AL)P"CxP+P(1 +A£) +P(.2).3(1 + 2A£) +巴十)(1 +(n-2)AL + P1_h(l + (n - 1)AAP心.1) - C X._ + P”_2( I + <)+P (n-l)-3(l+ 2M) + +P3_(I_1)(1 + (“ -2)M +“2 + (1 4(n-l)A/

15、J(17)式中:C = l/(2n x !)总的累计量为m » ®Q" C 工 Pq/5 XT,) (18) 根据加法交换律,k(18)变成厲二 £肚/(“ xq) (19) J=I X = I 式中:f P,-,类似于式(16),就是某同一个单元物 料的计量过程。如果将所冇的单元物料累计起来 就是整个过程的累计屋。从方程组(17)屮每个方程是一个瞬时值包含 所有在皮带有效称量段上单元物料之和的敢 量,方程组(17)中方程与方程之间有一个厶行程 的吋间间隔.而式(19)中X /<_,是同一个单元物 料每经过一个行程的詁间间隔计量一次,在皮 带有效称

16、屋段上,经过个AA的时间间隔才完成一 个方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单元物料进入皮带有 效称址段到离开有效段后的计址过程。两种表示 法从物料通过过程来说是不相同的。式(17)在某 个瞬间一个是采样有效段厶上的所有单元物料巧“ 之和,就是各个单元物料处不同的位置,P-”中j与 兀都是不同的数。而另一个是单个的匕“采样,其 中的/是同一个数,而为" = 1,2,3,,“中的某 个数。因为对于每个物料单元计算的过程是完金 相同的,都是经过厶的距离,都被采样一次,在采 样"次后依次离开皮带的称乐段,所以两种表达的 结果是等同的。实际上每个单元物料从进入有效 称量段到离开有效段的瞬间,这个

17、单元物料就被计 邑完毕。所以两种农达式对于每个单元物料來说 计量计算过程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结果也经相同的。如果开始汁量n寸以及停止计量时,皮带上有物 料,会带来误差。3.2参数的确定当皮带秤承载器确定后,厶切这两个参数就已 确定。3.2.1 厶的确定AA由位移传感器决定,现在一般都采用光电开 关或光电码盘原理构成的。通常口有4mm或 5mm,而取几个 M的脉冲作为定长取样的距离 “由皮带的速度耳而定,一般叫WO. 5rn/s时,皿 取 1 ; 0. 5m/s < 叫 W 1 m/s 时,厶取 2 ; 1 m/s < v, W 1. 5m/s, AA 取4; 1. 5m/s <

18、 v, w2m/s,zV,取 8。这样就可用L八来计算no这里应该觉明的是,乙选取越小梢度越高。但 是又要受A/D变换速度及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的 限制'有的设计将信号直接接到中断接口上, 这样如果皮带停止时,此U信号恰好处于起动位 置,将会使仪表处于死机。建议接在计数器的接口 上,也可根据皮带速度设置不同的脉冲数。3. 2.2承载器系数耳在每次乙采样瞬间累加值为Qi =P,/(nxr)(20)实际应用时,为了简化程序将耳、“两个常数合 并为K, = 7? xn(21)另一表达式是US"(22)3.3皮带秤累加值的数学模型由式(20) .(21)得9 宀 (23)皮带秤累加值的

19、数学摸型是工也(24)I从式(22)可以看岀:K,是将在皮带秤有效称量 段匚上的计量变成在冇效测量距离厶d上的计母。 因为在有效测量距离上,各点的物重都直接反映给 称重传感器上,且有P,=PtO这就是这个皮带秤累计量数学模型的物理含义。4结束语式(24)皮带秤累加值的数学模型的应用会使 电子皮带秤在标定和检定方面简化,并可以提高精 度。同时这个数学模型在计算机编程也是很容易 的。为了进一步简化编程我建议下面两点:1)将K, 值与AD变换系数结合起来简化计算过程;2)进行 除法计算时,可计算岀商值和余数,将商值正谢处 理,而将余数先暂存起来。待下次的采样值与其相 加再进行计算。参考文献1 方原柏.电子皮带秤的原理与应用.中阖计量出版社,19942 施汉谦,宋文犧.电子秤技术.中国计楚出版社,19913柴饪,汤永花.电子皮带秤误整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术论 文,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