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ppt第六章生物氧化_第1页
生物化学ppt第六章生物氧化_第2页
生物化学ppt第六章生物氧化_第3页
生物化学ppt第六章生物氧化_第4页
生物化学ppt第六章生物氧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一、生物氧化概述二、电子传递链三、氧化磷酸化四、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 一一、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概念概念 生物细胞将糖、脂、蛋白质等燃料分子生物细胞将糖、脂、蛋白质等燃料分子氧化分解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最终生成co2和和h2o并并释放出能量释放出能量的作用称为生物氧化。的作用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包含了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生物氧化包含了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又称为应,所以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细胞氧化或细胞呼吸。热能热能co2和和h2o 糖糖 脂肪脂肪 蛋白质蛋白质 o2能量能量adp+piatp2、生物氧化的特点

2、、生物氧化的特点1.1.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生物氧化是在生物细胞内进行的酶促氧化过程,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条件温和(水溶液,中性(水溶液,中性phph和常温)。和常温)。2.2.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氧化进行过程中,必然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生物还原反应的的 发生。发生。3.3.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水是许多生物氧化反应的氧供体氧供体。通过加水脱氢。通过加水脱氢作用直接参予了氧化反应。作用直接参予了氧化反应。4.4.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在生物氧化中,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是非同步进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行的。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

3、常由各种载体,如由各种载体,如nadhnadh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5.5.生物氧化是一个生物氧化是一个分步分步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进行的过程。每一步都由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特殊的酶催化,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这种逐步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出来。这种逐步进行的反应模式有利于在温和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条件下释放能量,提高能量利用率。6.6.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atp合成相偶联,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转换成生物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atpatp。*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

4、相同点n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有加氧、脱氢、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失电子,遵循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n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产物(co2,h2o)和释放能量均相同。)和释放能量均相同。w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是在细胞内温和的环境中(体温,温,ph接近中性),在一系列接近中性),在一系列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酶促反应逐步进行,能量逐步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释放有利于机体捕获能量,提高高atp生成的效率。生成的效率。w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进行广泛的加水脱氢反应使物质能间

5、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质能间接获得氧,并增加脱氢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的机会;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生h2o,有机酸脱羧产生,有机酸脱羧产生co2。* 生物氧化与体外氧化之不同点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体外氧化体外氧化w能量是突然释放的。能量是突然释放的。 w产生的产生的co2、h2o由物质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合生成。coco2 2的生成的生成 方式方式: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糖、脂、蛋白质等有机物转变成含羧基的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中间化合物,然后在酶催化下脱羧脱羧而生成而生成coco2 2。 类型类型:-脱羧和脱羧和-脱羧脱羧 氧化脱羧和单纯脱

6、羧氧化脱羧和单纯脱羧ch3coscoa+co2ch3-c-cooh o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nad+ nadh+h+coash例:例:+co2h2n-ch-coohr氨基酸脱羧酶氨基酸脱羧酶ch2-nh2r3、生物氧化中h2o的生成的生成 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代谢物在脱氢酶催化下脱下的氢由相应的氢载体(体(nadnad+ +、nadpnadp+ +、fadfad、fmnfmn等)所接受,再通过等)所接受,再通过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一系列递氢体或递电子体传递给氧而生成h h2 2o o 。ch3ch2ohch3chonad+ nadh+h+ 乙醇脱氢酶乙

7、醇脱氢酶例:例:12 o2nad+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 h2o2eo=2h+脂肪脂肪葡萄糖、葡萄糖、其它单糖其它单糖三羧酸三羧酸循环循环电子传递电子传递(氧化)(氧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酸、甘油脂肪酸、甘油多糖多糖氨基酸氨基酸乙酰乙酰coae-磷酸化磷酸化+pi 小分子化合物小分子化合物分解成共同的分解成共同的中间产物(如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丙酮酸、乙酰coa等)等) 共同中间物进共同中间物进入三羧酸循环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脱下的氢由氧化脱下的氢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传递链传递生成生成h2o,释放,释放出大量能量,其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磷中一部分通过磷酸化储存在酸化储存在atp中。中。大分

8、子降解大分子降解成基本结构成基本结构单位单位 4 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生物氧化的三个阶段1. 1. 自由能(自由能(free energyfree energy)的概念)的概念 概念概念:在恒温恒压下,体系可以用来对环境作功的在恒温恒压下,体系可以用来对环境作功的那一部分能量叫作那一部分能量叫作自由能自由能 定义式定义式:=h-ts=h-ts g代表体内自由能的变化;代表体内自由能的变化; h为体系的焓变化;为体系的焓变化; t为热力学温度;为热力学温度; s代表体系墒(体系的散乱无序程度)变化。代表体系墒(体系的散乱无序程度)变化。二、生物能学简介二、生物能学简介物理意义物理意义:* (体系中

9、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体系中能对环境作功的能量) 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自由能的变化能预示某一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即: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g=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注意:注意:反应的反应的g仅决定于仅决定于反应物反应物(初始状态初始状态)的自由能与的自由能与产物产物(最终状态最终状态)的自由能,而与反应途径和反应机制的自由能,而与反应途径和反应机制无关。无关。 其次其次,g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方向进行是判断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向某个方向进行的根据,而与反应速度无关。负的的根据,而与反应速度无关。负的g表明反应可以表明反应可以自发进

10、行,但并不表明反应以多大的速度进行。自发进行,但并不表明反应以多大的速度进行。2.2.化学反应自由能的计算化学反应自由能的计算 a.a.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计算 基本公式:基本公式:g=gg=g+ rtlnqc+ rtlnqc (qc-(qc-浓度商浓度商) ) gg= - rtlnkeq= - rtlnkeq 例例: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b.b.利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利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 e )计算)计算(限于氧化还原(限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基本公式:基本公式:gg=nfenfe (e (e=e=e+ +-

11、e-e- -) 例例:计算:计算nadhnadh氧化反应的氧化反应的gg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计算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反应的自由能变化达平衡时达平衡时 =keq=19解:解:gg= - rtlnkeq= - rtlnkeq =-2.303 =-2.303 8.314 8.314 311 311 lg19 lg19 =-7.6kj.mol-1g=gg=g+ rtlnqc+ rtlnqc ( (qc-qc-浓度商浓度商) ) =-7.6+ 2.303 =-7.6+ 2.303 8.314 8.314 311 311 lg0.1 lg0.1 =-13.6 =-13.6kj.mol-1未达平

12、衡时未达平衡时 =qc=0.1反应反应g-1-pg-6-p在在380c达到平衡时,达到平衡时, g-1-p占占5%,g-6-p占占95%,求,求 g0 。如果反应未达到平。如果反应未达到平衡,设衡,设g-1- p=0.01mol.l, g-6-p=0.001mol.l,求反应的求反应的 g 是多少?是多少?例题:例题:例题:计算下反应式例题:计算下反应式ggnadh+hnadh+h+ +1/2o+1/2o2 2=nad=nad+ +h+h2 2o o正极反应:正极反应:1/2o1/2o2 2+2h+2h+ +2e +2e h h2 2o o e e+ + 0.820.82负极反应:负极反应:n

13、adnad+ +h+h+ +2e +2e nadhnadh e e- - -0.32 -0.32gg -nfe-nfe -2-296.48596.4850.82-(-0.32)0.82-(-0.32) -220 kj-220 kjmolmol-1-1 生物系统中的能流生物系统中的能流三、高能化合物三、高能化合物 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生化反应中,在水解时或基团转移反应中可释放出大量自由能(释放出大量自由能(2121千焦千焦/ /摩尔)的化合物称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为高能化合物。生物化学中的高能键与普通化学中的高能键含义不同: 普通化学中的高能键指形成或打断一个键要释放

14、或消耗较多的能量,这里的高能键通常表示稳定的键; 生物化学中的高能键是指具有高的磷酸基团转移势能或水解时释放较多自由能的磷酸酐键或硫酯键,此处高能键是不稳定的键。高高能能化化合合物物类类型型n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键的特性可以把根据生物体内高能化合物键的特性可以把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他们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磷氧键型磷氧键型cochoch2ohopoo-o-poo-o-a) 酰基磷酸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磷酸ch3coopoo-o-乙酰磷酸10.1千卡/摩尔11.8千卡/摩尔h3n+coopoo-o-氨甲酰磷酸r coopooo-a酰基腺苷酸rch coopooo-an+h3氨酰基腺苷酸b)b)焦

15、磷酸化合物焦磷酸化合物o-poo-nnnnnh2ohhohhohhoch2o-poo-o-poo-atp(三磷酸腺苷)(三磷酸腺苷)o-poo-o poo-o-焦磷酸焦磷酸7.3千卡/摩尔c)c)烯醇式磷酸化合物烯醇式磷酸化合物opoocoohcoch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4.8千卡/摩尔氮磷键型氮磷键型opoonhcnhnch3ch2coohopoonhcnhnch3ch2ch2ch2chcoohnh2磷酸肌酸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磷酸精氨酸10.3千卡/摩尔7.7千卡/摩尔这两种高能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储存能量的作用。硫酯键型硫酯键型o soo-och2ohhohhohhnnnh2

16、nno poo-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rcoscoa酰基辅酶a甲硫键型甲硫键型coo-chnh3+ch2ch2s+h3ca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甲硫氨酸atpatp的特点的特点 在在ph=7ph=7环境中,环境中,atpatp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解离分子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完全解离成带成带4 4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个负电荷的离子形式(atpatp4-4-),具有较大势能,加之),具有较大势能,加之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水解产物稳定,因而水解自由能很大(gg=-30.5=-30.5千焦千焦/ /摩尔)。摩尔)。腺嘌呤腺嘌呤核糖核糖 o p o p o p o-oooo-o-o- +

17、 + +mg2+atp4- + h2o adp3- + pi2- + h+ g -30.5kjmol-1atp3- + h2o amp2- + pi3- + h+ g -33.1kjmol-1 atp之所以能充当之所以能充当“能量货币能量货币”与其结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与其结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atpatp的特殊作用的特殊作用 atpatp是细胞内的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能量通货” atpatp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是细胞内磷酸基团转移的中间载体ppppatpp02108641214磷磷酸酸基基团团转转移移能能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甘磷酸甘油酸磷酸油酸磷酸磷酸肌酸磷酸肌

18、酸 (磷酸基团储备物)(磷酸基团储备物) 6-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3-磷酸甘油磷酸甘油以高能磷酸形式贮能的物质统称磷酸原,包括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第二节第二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 一、线粒体一、线粒体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二、电子传递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呼吸链的概念概念三、三、呼吸链的组成呼吸链的组成四、机体内四、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及其及其能量变化能量变化 五、五、电子传递抑制剂电子传递抑制剂一、线粒体结构一、线粒体结构二、线粒体呼吸链二、线粒体呼吸链 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线粒体基质是呼吸底物氧化的场所,底物在这里氧化所产生的这里氧化所产生的n

19、adhnadh和和fadhfadh2 2将质子和电子转移到将质子和电子转移到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内膜的载体上,经过一系列氢载体和电子载体的传递,最后传递给递,最后传递给o o2 2生成生成h h2 2o o。 这种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这种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称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eclctroneclctron transfer chain), transfer chain),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三、呼吸链的组成三、

20、呼吸链的组成1. 1. 黄素蛋白酶类黄素蛋白酶类(flavoproteinsflavoproteins, fp, fp)2. 2. 铁铁- -硫蛋白类硫蛋白类(ironironsulfur proteins)sulfur proteins)3. 3. 辅酶辅酶(ubiquinoneubiquinone, ,亦写作亦写作coqcoq)4. 4. 细胞色素类细胞色素类(cytochromes)nadh辅辅 酶酶 q(coq)fe-scyt c1o2cyt bcyt ccyt aa3琥珀酸等琥珀酸等黄素蛋白黄素蛋白(fad)黄素蛋白黄素蛋白(fmn)细胞色素类细胞色素类铁硫蛋白铁硫蛋白(fe-s)铁

21、硫蛋白铁硫蛋白(fe-s)电电子子传传递递链链中中各各中中间间体体的的顺顺序序nadhfmncoqfe-scyt c1o2cyt bcyt ccyt aa3fe-sfmnfe-s琥珀酸琥珀酸等等复合物复合物 ii复合物复合物 iv复合物复合物 i复合物复合物 iiinadh脱氢酶脱氢酶辅酶辅酶q-细胞色素细胞色素还原酶还原酶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氧化酶氧化酶琥珀酸琥珀酸-辅酶辅酶q脱氢酶脱氢酶 cytc q nadh+h+ nad+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 琥珀酸琥珀酸 1/2o2+2h+ h2o 胞液侧胞液侧 基质侧基质侧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 e-e-e-e-e-呼吸链各复合体在线粒体内膜中的位置1

22、. 烟酰胺核苷酸烟酰胺核苷酸n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又叫co,主要作为呼吸链的一个组分,起递氢体作用;n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又叫co,主要在还原性生物合成中作为供氢体。n二者的递氢部位是烟酰胺部分,为vit pp。r=h: nad+; r=h2po3:nadp+nad+和和nadp+的结构的结构nad+(nadp+)的递氢机制)的递氢机制(氧化型)(氧化型)nhconh2r+ h + h + + enh

23、conh2rh+ h +nad +/nadp+nadh/nadph(还原型)(还原型)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氧化还原反应时变化发生在五价氮和三价氮之间。2. 黄素辅基黄素辅基nfmn:黄素单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flavin mononucleotide)n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nfmn和和fad中中异咯嗪环异咯嗪环起起递氢体递氢体作用。作用。 n异咯嗪及核醇部分为异咯嗪及核醇部分为vit b2(核黄素)。(核黄素)。 fmn结构结构ch2ohopohocchohchohhohchhnhnn

24、nooh3ch3c1458910异咯嗪异咯嗪核醇核醇 ch2ooohohhhhch2hopohonnnnnh2opohocchohchohhohchhnhnnnooh3ch3c1458910fad结构结构fmn和和fad递氢机制递氢机制 rnhnnnooh3ch3cfmn/fad1458910rnhnhhnnooh3ch3c1458910+ 2hfmnh2/fadh2(氧化型)(氧化型)(还原型)(还原型)3. 铁硫蛋白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 fe-s)n又叫铁硫中心或铁硫簇。又叫铁硫中心或铁硫簇。 n含有等量铁原子和硫原子。含有等量铁原子和硫原子。n铁除与硫连接外

25、,还与肽链中铁除与硫连接外,还与肽链中cys残基的巯残基的巯基连接。基连接。 n铁原子可进行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反应传递电子,为子,为单电子传递体单电子传递体。 fefesssfefessssscyscyscyscyssfesfesssscyscyscyscys铁原子可进行铁原子可进行fe2+ fe3+e 反应传递电子。反应传递电子。4. 泛醌泛醌 (ubiquinone, uq)n即辅酶即辅酶q( coenzyme q, coq),属于),属于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带有多个异戊二烯侧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带有多个异戊二烯侧链。链。n因其为脂溶性,游动性大,极易从线粒体因其为脂

26、溶性,游动性大,极易从线粒体内膜中分离出来,因此不包含在四种复合内膜中分离出来,因此不包含在四种复合体中。体中。n分子中的苯醌结构能可逆地结合分子中的苯醌结构能可逆地结合2个个h,为,为递氢体递氢体。 ooh3coh3coch3(ch2chcch3ch2)nhcoq isoprene h2cccch2ch3h异戊二烯异戊二烯 ooch3och3ch3orohohch3och3ch3or+ 2h 泛泛醌醌(氧氧化化型型) 二二氢氢泛泛醌醌(还还原原型型)5. 细胞色素类(细胞色素类(cytochrome, cyt)n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电子传递蛋白。n呼吸链

27、中主要有呼吸链中主要有a、b、c、三类。差别在于铁卟、三类。差别在于铁卟啉的侧链以及铁卟啉与蛋白部分连接的方式不同。啉的侧链以及铁卟啉与蛋白部分连接的方式不同。 cyt b、c的铁卟啉与血红素相同;的铁卟啉与血红素相同; cyt a的铁卟的铁卟啉为血红素啉为血红素a。n分子中的分子中的铁铁通过氧化还原而传递电子,为通过氧化还原而传递电子,为单电子单电子传递体传递体。传递电子机理传递电子机理:fe3+ fe2+-e+e 复合体: nadh-泛醌脱氢酶u 功能功能: 将电子从将电子从nadh传递给泛醌传递给泛醌 (ubiquinone) 复合体复合体nadh coq fmn; fe-sn-1a,b

28、; fe-sn-4; fe-sn-3; fe-sn-2 复合体复合体的功能的功能 nadh+h+ nad+ fmn fmnh2还原型还原型fe-s 氧化型氧化型fe-s qqh2复合体: 琥珀酸-泛醌脱氢酶u 功能功能 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给泛醌 复合体复合体琥珀酸琥珀酸 coqfe-s1; b560; fad; fe-s2 ; fe-s3 复合体: 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 u 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功能:将电子从泛醌传递给细胞色素c 复合体复合体qh2 cyt c b562; b566; fe-s; c1复合体: 细胞色素c氧化酶u 功能:将电子从细胞色素功能

29、: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传递给氧 复合体复合体还原型还原型cyt c o2cuaaa3cub 其中其中cyt a3 和和cub形成的活性部位将电子交给形成的活性部位将电子交给o2。 由以下实验确定由以下实验确定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标准氧化还原电位 拆开和重组拆开和重组 特异抑制剂阻断特异抑制剂阻断 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二)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1. 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nadh 复合体复合体q 复合体复合体cyt c 复合体复合体o2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琥珀酸琥珀酸 复合体复合体 q 复合体复合体cyt c 复合体复合体o2机体内两条主要的

30、呼吸链及其能量变化机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及其能量变化nadh呼吸链呼吸链h2o12o2o2-mh2还原型代还原型代 谢底物谢底物fmnfmnh2coqh2coqnad+nadh+h+2fe2+2fe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 c- c1 -aa3 fe s2h+m氧化型代氧化型代 谢底物谢底物fadh2呼吸链呼吸链fadfadh2琥珀酸琥珀酸 fe s2fe2+2fe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 c - c1-aa3coqh2coq12o2o2-2h+h2o延胡索酸延胡索酸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 fadh2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氧氧化化还还原原对对e (v)nad+/nadh+h+-0.32

31、fmn/ fmnh2-0.30fad/ fadh2-0.06cyt b fe3+/fe2+0.04(或或0.10)q10/q10h20.07cyt c1 fe3+/ fe2+0.22cyt c fe3+/fe2+0.25cyt a fe3+ / fe2+0.29cyt a3 fe3+ / fe2+ 0.551/2 o2/ h2o 0.82呼呼吸吸链链中中各各种种氧氧化化还还原原对对的的标标准准氧氧化化还还原原电电位位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时自由能的下降fadh22e-nadh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总反应总反应: nadh+h

32、nadh+h+ +1/2o+1/2o2 2nadnad+ +h+h2 2o o gg=-nfe=-nfe =-296.50.82-(-0.32) =-220.07千焦千焦mol-1总反应总反应:fadh2+1/2o2fad+h2og=-nfe = -296.50.82-(-0.18) =-193.0千焦千焦mol-1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自由能变化(三)、电子传递抑制剂(三)、电子传递抑制剂鱼藤酮、安密妥、杀菌粉蝶素a抗菌素a氰化物、叠氮化物、一氧化碳和硫化氢nad fp q b c aa3nad fp q b c aa3氰化物、叠氮化氰化物、叠氮化物、物

33、、co、hs等等的抑制部位的抑制部位呼吸链的比拟图解呼吸链的比拟图解第三节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氧化磷酸化作用一、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二、氧化磷酸化和磷氧比(二、氧化磷酸化和磷氧比(p/op/o)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五、线粒体穿梭系统五、线粒体穿梭系统六、能荷六、能荷 一、氧化磷酸化一、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代谢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用于合成合成atp(即(即adp+piatpatp), ,这种氧化放能和这种氧化放能和atp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生成

34、(磷酸化)相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类别类别: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adp + pi atp + h atp + h2 2o o生物氧化过程中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释放出的自由能1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底物氧化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形成,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例如:糖酵解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三羧酸循环中的琥珀酰coa等。2氧化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分子氧形成水,同

35、时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称为电子传递偶联的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二、氧化磷酸化和磷氧比(二、氧化磷酸化和磷氧比(p/o)1.电子传递过程的能量变化总反应总反应: nadh+hnadh+h+ +1/2o+1/2o2 2nadnad+ +h+h2 2o o gg=-nfe=-nfe =-296.50.82-(-0.32) =-220.07千焦千焦mol-1总反应总反应:fadh2+1/2o2fad+h2og=-nfe = -296.50.82-(-0.18) =-193.0千焦千焦mol-1贮能效率=61/193.0100%=31.6%2.磷氧比(磷氧比( p/

36、o )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 pi i)消耗量和分子氧()消耗量和分子氧(o o2 2)消耗量的比值)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由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传递一对电子消耗一个氧称为磷氧比。由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传递一对电子消耗一个氧原子,而每生成一分子原子,而每生成一分子atpatp消耗一分子消耗一分子p pi i ,因此,因此p/o的数值相当于一的数值相当于一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分子氧所产生的对电子经呼吸链传递至分子氧所产生的atpatp分子数。分子数。nadhnadhfadhfadh2 2o o2 212h h2 2o oh h2 2o o例例 实测得实测得nadhn

37、adh呼吸链呼吸链: p/o 3adp+adp+pipi atp atp实测得实测得fadhfadh2 2呼吸链呼吸链: p/o 2o o2 2122e-2e-adp+adp+pipi atp atpadp+adp+pipi atp atpadp+adp+pipi atp atpadp+adp+pipi atp atp1. atp合酶合酶由亲水部分由亲水部分f1(33亚基亚基 )和疏)和疏水部分水部分 f0(a1b2c912亚亚基)组成。基)组成。atp合酶结构模式图合酶结构模式图三、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atp合酶结构示意图合酶结构示意图2. 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

38、c hypothesis) 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4h+2h+2h+4h+nadh+h+2h+2h+2h+ adp+piatp高高质质子子浓浓度度h2o2e-+ + + + + + + + +_ _ _ _ _ _ _ _ _ _质子流质子流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磷酸化磷酸化 氧化氧化 f0 f1 cyt c q nadh+h+ nad+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 琥珀酸琥珀酸 h+ 1/2o2+2h+ h2o adp+pi

39、atp h+ h+ h+ 胞液侧胞液侧 基质侧基质侧 + + + + + + + + + + - - - - - - - - - 化学渗透假说详细示意图化学渗透假说详细示意图线粒体电子传递和线粒体电子传递和h+排出的数目和途径排出的数目和途径h h2 2o o2h2h+ +cytccytccytccytccytccytcq qfmnfmnfesfesfesfescytccytc1 1cytbcytbk kcytbcytbr rcytacytafesfescytacyta3 32e2e- -2e2e- -nadh+hnadh+h+ +nadnad+ +o o2 2 +2h+2h+ + h h2

40、2o o4h4h+ +2h2h+ +2h2h+ +复合物复合物 12 3.氧化磷酸化重建示意图氧化磷酸化重建示意图4.boyer和和walker的工作的工作 英国科学家英国科学家walker通过通过x光衍射获得高分辩率的牛心光衍射获得高分辩率的牛心线粒体线粒体atp酶晶体的三维结构,酶晶体的三维结构, 证明在证明在atp酶合成酶合成atp的催的催化循环中三个化循环中三个亚基的确有不同构象,亚基的确有不同构象, 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boyer的假说。的假说。 boyer和和walker共同获得共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美国科学家boyer为解释为解释

41、atp酶作用机理酶作用机理,提出提出旋转催化旋转催化假说,认为假说,认为atp合成酶合成酶亚基有三种不同的构象,一种构象亚基有三种不同的构象,一种构象(l)有利于有利于adp和和pi结合,一种构象结合,一种构象(t)可使结合的可使结合的adp和和pi合成合成atp,第三种构象,第三种构象(o)使合成的使合成的atp容易被释放出来。在容易被释放出来。在atp合成过程中,三个合成过程中,三个亚基依次进行上述三种构象的交替亚基依次进行上述三种构象的交替变化,所需能量由跨膜变化,所需能量由跨膜h+提供。提供。atpase的旋转催化模型的旋转催化模型当当h+顺浓度递度经顺浓度递度经f0中中a亚基和亚基和

42、c亚基之间亚基之间回流时,回流时,亚基发生旋转,亚基发生旋转,3个个亚基的构象发生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改变。atp合酶的工作机制合酶的工作机制四、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1. 1. 呼吸链抑制剂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2. 2. 解偶联剂解偶联剂 使电子传递与使电子传递与adpadp磷酸化两个过程分离,它只抑制磷酸化两个过程分离,它只抑制atpatp的形的形成过程,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自由能成过程,而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使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自由能以热的形式耗散。如:解偶联蛋白以热的形式耗散。如:解偶联蛋白 3. 3. 氧化磷酸化抑

43、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直接干扰直接干扰atpatp的生成过程,即干扰由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形成的生成过程,即干扰由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形成atpatp的过程,结果也使电子传递不能进行。如:寡霉素的过程,结果也使电子传递不能进行。如:寡霉素 4.4.离子载体抑制剂离子载体抑制剂 增大了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的通透性,从而破坏了膜两增大了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的通透性,从而破坏了膜两侧的电位梯度最终破坏了氧化磷酸化过程。侧的电位梯度最终破坏了氧化磷酸化过程。如:缬氨霉素结合如:缬氨霉素结合k+,短杆菌肽可使,短杆菌肽可使k+、na+及其他一些一价阳离子穿过及其他一些一价阳离子穿过膜。膜。鱼藤酮鱼藤酮粉

44、蝶霉素粉蝶霉素a a异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抗霉素抗霉素a a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丙醇 co、cn-、n3-及及h2s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各种呼吸链抑制剂的阻断位点解偶联蛋白作用机制(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作用机制(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yt cq胞液侧胞液侧 基质侧基质侧 解偶联解偶联 蛋白蛋白热能热能 adp+pi atp 2,4-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作用二硝基苯酚的解偶联作用no2no2o-no2no2ohno2no2o-no2no2ohh+h+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内内外外 寡霉素寡霉素(oligomycin) 可阻止质子从可阻止质子从f0质子通道回流,抑制质子通道回流,抑制atp

45、生成生成atp合酶结构模式图合酶结构模式图 nadh+h+ fadh2 nad+ fad 线粒体线粒体 内膜内膜 线粒体线粒体 外膜外膜膜间隙膜间隙 线粒体线粒体 基质基质-磷酸甘油磷酸甘油 脱氢酶脱氢酶 呼吸链呼吸链 磷酸二羟丙酮磷酸二羟丙酮 pich2o-ch2oh c=opich2o-ch2oh c=o-磷酸甘油磷酸甘油 pich2o-ch2oh chohpich2o-ch2oh choh1. - -磷酸甘油穿梭机制磷酸甘油穿梭机制 五、线粒体穿梭系统五、线粒体穿梭系统2.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穿梭作用草酰乙酸穿梭作用细胞液细胞液线粒体内膜体线粒体内膜体天冬氨酸天冬氨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

46、酸苹果酸苹果酸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谷氨酸谷氨酸 -酮戊二酸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苹果酸苹果酸谷氨酸谷氨酸nadh+h+nad+草酰乙酸草酰乙酸nad+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基质苹果酸苹果酸脱氢酶脱氢酶nadh+h+苹果酸苹果酸脱氢酶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 、 为膜上的转运载体)为膜上的转运载体)呼吸链呼吸链六、能荷:六、能荷:在总的腺苷酸系统中在总的腺苷酸系统中(即即atp、adp和和amp浓度之和浓度之和)所负所负荷的高能磷酸基数量。荷的高能磷酸基数量。定义式:能荷定义式:能荷= atp+0.5adpatp+adp+amp 意义意义: 能荷由能荷由atp 、 adp和

47、和amp的相对数量决的相对数量决定,数值在定,数值在01之间,反之间,反映细胞能量水平。映细胞能量水平。 能荷对代谢的调节可能荷对代谢的调节可通过通过atp 、 adp和和amp作为代谢中某些酶分子的作为代谢中某些酶分子的别构效应物进行变构调节别构效应物进行变构调节来实现。来实现。能荷能荷相相对对速速率率atp的利用途径的利用途径 atp的的生成途径生成途径能荷对能荷对atp的生成途径和的生成途径和atp的利用途径相对速率的的利用途径相对速率的 影响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 除了细胞色素系统之外,还有一些氧化体系,又称为非线粒体氧化体系,它们与atp的生成无关,从

48、底物脱氢到h2o的形成是经过其他末端氧化酶系完成的,但具有其它重要生理功能。1、多酚氧化酶系统、多酚氧化酶系统 多酚氧化酶系统存在于微粒体中,是含铜的末端氧化酶,也称儿茶酚氧化酶。由脱氢酶、醌还原酶和酚氧化酶组成,催化多酚类(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邻苯三酚)的氧化。2.抗坏血酸氧化酶系统是一种含铜的氧化酶,在有氧的条件下,催化抗坏血酸的氧化。可以与其它氧化酶系统相偶联,例如与谷胱甘肽氧化酶和nadph脱氢酶偶联,起到末端氧化酶的作用。可以防止含巯基蛋白质的氧化,延缓衰老进程。3.黄素蛋白氧化系统 存在于微体之中,其催化持点是不需经细胞色素或其它传递体,将脱下的氢直接交给o2生成h2o2:4.超氧

49、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在许多酶促反应或非酶反应中,或某些环境因素(如电离辐射、强光等)影响下,生物体内产生了更活泼的含氧物质,如h2o2、o2、脂质过氧化中间产物等,统称活性氧。 超氧物歧化酶(sod)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清除活性氧的酶之一。它主要有三种形式cu、zn-sod、mn-sod、fe-sod. cu、zn-sod主要分布于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和细胞质中;mn-sod主要分布于真核生物线粒体中;fe-sod主要分布于细菌中.它们在清除活性氧(o2)时形成h2o2 过氧化氢酶(cat)是含有血红素辅基的酶,催化h2o2形成h20和02。5.植物抗氰氧化酶系统 抗氰氧化酶是一

50、种非血红素铁蛋白,它不受氰或氰化物的抑制,特别容易受氧肟酸类加:水杨酰氧肟酸、苯基氧肟酸等的抑制。 在某些高等植物中,例如,玉米、豌豆、绿豆的种子和马铃薯的块茎等都含有抗氰氧化酶。这些植物在用kcn、nan3、co处理时,呼吸作用并末被完全抑制,表现为仍有一定程度的氧吸收,这是因为电子传递不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而是通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抗氰氧化系统传给氧。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本章小结本章小结1 生物氧化概述1) 生物氧化概念,生物氧化的主要内容,特点,生物氧化中co2和h2o的生成。2) 生物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3 )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类型,atp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2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1)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排列顺序,在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2)电子传递抑制剂3 氧化磷酸化1)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2)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偶联:电子传递过程的能量变化及p/o比。3)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f0-f1因子,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重建,atp酶的旋转催化理论。4)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