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_第1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_第2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_第3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_第4页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以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4月份至2011年4月 份儿科收治的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为研究 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50例患儿分成两组,也就是 对照组25例与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 而治疗组在做常规治疗后给予纳洛酮做静脉滴注治疗。对照 组和治疗组都进行10d时间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比较。结果:通过治疗分析,治疗组25例中,显效23 例,显效率92%,有效2例,有效率为8%,总的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25例,显效10例,显效率为40%,有效5例,有效 率为

2、20%,无效10例,无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60%,两 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即p<0. 05o结 论:临床上,应用纳洛酮来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效 果令人满意,起效快,而且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减少 后遗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纳洛酮;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ir722.1【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 1674-7526 (2012)04-0097-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指的是在围生期,由于窒息而造 成脑发生缺氧缺血性的损害,并在临床上出现较多的脑病表 现。为了进一步分析临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 以及临床效

3、果,降低该病的发生率,本文以我院2010年4 月份至2011年4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 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展开回 顾性分析及总结,现做如下分析报道: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4月份至2011年4月份儿科 收治的50例确诊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在50例患儿中,男32例,女18例,日龄为:有20例24 h,有17例在2472 h之间,有13例72 h.上述患儿的 诊断全都符合全国医学会中儿科学会关于新生儿缺血缺氧 性脑病的相关诊断依据以及临床分度之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上述患儿全都在出生之的后6h发生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如 下:意识

4、发生障碍、原始反射发生异常以及肌张力发生改变; 全部患儿在出生2d内均做头颅ct检查扫描而确诊是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本组研究50例患儿,通过随机抽取的方 式分成两组,也就是对照组25例与治疗组25例,。其中治 疗组25例患儿的严重程度为:轻度9例,中度10例,重度 6例。而对照组25例患儿的严重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 12例,重度6例。全部患儿的性别、年龄、严重程度等的差 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大1。2临床方法2.1治疗方法:首先是对照组25例:均做常规治疗,以 患儿病情为根据给予吸氧,以维持患儿血糖的正常水平,并 给予呼吸道清理,运用导管将口、鼻以及咽喉等部的羊水、 黏液等吸取干净。

5、应用氨茶碱以及纳洛酮来改善呼吸等之类 的治疗;给予甘露醇,每日三次,每次0.250.50 kg;给 予纠正患儿的酸中毒,应用葡萄糖液(5%)与碳酸氢钠液(5%) 按照1 : 1稀释后缓后给予缓慢静脉注射,每日3次,每次3 5 ml/kg;给予阿莫西林针,以预防感染;给予鲁米那针, 剂量510 mg/ (kg?d),以抗惊厥。给予肝泰乐,剂量10 mg/ (kg?d),以保护患儿肝细胞。其次是治疗组,全部患儿在 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溶(0.050. 15 mg/kg) 和葡萄糖糖(5%)1530ml做静脉滴注,低速为610滴/min, 每日三次;两组的治疗疗程均为10d。2.2疗效判断

6、标准。显效:用药后48 h内患儿恢复意 识,临床症状以及体征逐渐消失,恢复原始反射;有效:用 药后48h内患儿恢复意识,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部分 原始反射有所恢复;无效:病情恶化或症状、体征等改善不 显著。2. 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都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 计软件。应用x 2检验,全部计量资料以t来检验,以p<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治疗组25例中,显效23例,显效率92%,有效2例, 有效率为8%,总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5例,显效10 例,显效率为40%,有效5例,有效率为20%,无效10例, 无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治疗组的

7、临床 疗效明显优于治疗组,即p<0. 05o4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指围产期窒息对脑部产生 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患儿多在出生后1周特别是头3 d内 出现各种脑功能障碍现象。医学临床分有轻、中、重度三类 型。轻度患儿预良好,病情严重者,死亡率较高。此病易引 起新生儿慢性神经系统损伤和急性死亡,一旦发生应及时进 行防治,正确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3。通过 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容易造成酸中毒、机体缺氧,导致内 源性阿片样物质释放入血,增高b2内啡肽的含量,b2内 啡肽的增高又将会抑制循环系统、呼吸、中枢神经,加重酸 中毒和低氧血症。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对在应 急状态下大量

8、内源性阿片肽产生的广泛的生理效应进行竞 争性拮抗,降低b2内啡肽水平,改善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情 况,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改善周围循环,保证神经细胞功能 正常,释放生物因子,且还能使自由基的损害降低,达到抑 制中性粒细胞超氧阴离子的目的,保护细胞结构正常。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治疗上应用将纳洛酮展开治疗 之后,治疗组25例的总有效率为100%,而进做常规治疗的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可见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即p<0. 054 o从由上可见,纳 洛酮在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上的疗效显然更好,其见 效快,与其他药物相比,该药物有利于控制患儿的死亡率并 减少患儿后

9、遗症的发生率,应该在临床推广。与此同时,对 于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还应积极治疗,切忌讳疾忌 医,对易产生新生儿缺血缺氧症状的孕妇做好产前诊断与治 疗,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 把握剖宫产时间终止妊娠,熟练掌握手术及助产技术,尽早 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止胎儿宫内窘迫的 产生,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新生儿脑病对 母婴都有极大的影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从治疗方面着手, 更应该以阻隔源头和防御为重5。总而言之,临床上,应用纳洛酮来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 性脑病,效果令人满意,起效快,而且利于降低新生儿的死 亡率及减少后遗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田苗,申馥英,陶俊,李俊秀,李伟,罗彬高压氧在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 2010(06).2 杜龙,张淑霞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干预治 疗与预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7).3李红梅,吴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