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_第1页
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_第2页
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_第3页
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_第4页
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朱宗元教授治疗脉痹经验【摘要】朱宗元教授对脉痹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临证时,他强调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辨证与辨 病相结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进行加 减治疗,同时辅以补中益气汤以求标本兼顾,有针对性地治 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关键词】脉痹;辨治用药;朱宗元朱宗元教授是内蒙古地区名老中医,全国第四届名老中 医学术继承指导教师。他在50多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基础功底扎实,临床擅长诊治肾病、 骨关节疾病等。朱宗元教授诊治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炎等属 中医学'脉痹”的范畴的疾病,辨证思路清晰,疗效显著。 笔者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2、。1辨治思路脉痹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源于内经痹论,临 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局部红斑、疼痛,或皮肤见红斑、疼痛, 或者肌肤有灼热感。中医学一般认可的病因主要为素体血 虚,外感寒湿留滞血脉,或郁而化热,或外感湿热,湿热邪 毒阻滞,脉络瘀阻而致,如伤寒论所云:“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中医临床常以当归四逆汤 加减治疗1。朱宗元教授认为,中医临床辨证既要精通经典,又应知 常达变,灵活变通。对于脉痹一证,要在前人基础上更强调 气虚、湿浊在病变过程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病虽在血脉, 但气血同源,互根互用,气是推动血液正常循行的动力,气 虚无力行血导致血裹不行;同时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血亦

3、随之下陷,导致血脉郁滞;且久站久立,更易造成气虚下陷, 加重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形成气虚血瘀。尤其是对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者,气虚病因尤为重要。其次,下肢静脉曲 张、血管炎等,病位偏下,除疼痛外,常会伴见肿胀、麻木 等,是由于血脉不畅,气血不行,气化不利,湿邪内生,而 湿性重浊趋下,与瘀血交着,湿瘀互结,使症状加重,或反 复不愈。2治疗用药朱宗元教授常以经方当归四逆汤为主加减治疗,方中当 归气味浓厚而性走,既能养血活血,又能温经通脉;桂枝辛 温散寒,以祛经脉中客留之寒邪;白芍养血舒筋,与当归相 配,增强补益营血之力;当归、桂枝、白芍以入血分为主, 其所治的痹证多用于血虚寒凝,肢体经脉气血闭阻

4、,不通则 痛的肢体关节疼痛,关节局部发凉,手足青紫,脉细欲绝 的寒痹、痛痹;尤其以疼痛甚者为主,效果最佳。而通草与 细辛相配,散寒利湿,对于改善小血管病变具有显著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2,当归四逆汤的活血化瘀功效与其 抗凝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及促 进局部血肿吸收有关,且能扩张血管,加速外周血液循环, 提高四肢末端温度,并有显著镇痛抗炎作用。如若疼痛较重 的则可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以加强温经止痛功能,加用水 蛭、蟆蚣等活血化瘀的虫类药,擅长搜剔通络,通经活络。同时,朱宗元教授提出,脉痹急症以当归四逆汤等活血 化瘀、通络止痛可较快缓解疼痛,但要治病求本,必须遵内 经&qu

5、ot;下者举之”,及王清任'气虚而致血瘀”之理论,注 重补气。气壮血充,则经脉才能运行通畅;气化湿行,湿浊 自除。正如医学心悟身痛所云:'身体痛,内伤外感 均有之虚则补之,补中益气汤治者审之。”故朱宗 元教授临床治疗脉痹、腰痛等就深悉此道,善用补中益气汤 健脾温阳补气,升提中气,以恢复气血运行。而新近的实验 研究报道也提示,补中益气汤能够抑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可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质量下降,从而可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o以上研究也为补中益气汤治疗痹证提供了微观物质 基础。此外,补中益气汤还能健脾祛湿,恢复脾主运化水湿, 减轻下肢肿胀症状。针对湿浊流注病机,还可加用性味甘平

6、略酸的赤小豆,利湿消肿、清热解毒兼以活血;蕙该仁甘淡 性微寒,健脾利湿、清热除痹,舒缓筋脉拘挛。另外,朱宗元教授临证还强调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脉 痹病情轻重缓急不一,有些急性下肢静脉栓塞、血管炎发作 时需急则治标,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主,必要时还可内 外同治,给予外用的活血温通药、止痛药局部治疗;而对下 肢静脉曲张、结节性红斑等慢性病变,则多要标本兼顾,寒 热、虚实并用,使补而不腻,祛邪不伤正,温而不燥,达到 根治目的。3病案举例【病案1】患者,女,41岁,2009年2月15日就诊。双下肢疼痛、发凉1个月余,加重1周。患者2 个月前因大出血在本地医院抢救治疗,行脚部输液以后,引 起双下肢,从

7、大腿根至踝、足部胀硬,发凉、疼痛,经b超 检查,诊断为双下肢静脉血栓、炎症。给予抗生素等对症治 疗后,症状略缓解,效果不显,愿服中药治疗。现症:双下 肢发凉、疼痛,时而麻木,触地、行走困难,纳差。体格检查示双下肢皮温较低,触痛不明显。b超示双下肢静脉血栓、 炎症,双侧足背动脉轻度硬化。舌胖暗苔白,脉细弱。西医 诊断:血栓性静脉炎。中医诊断:脉痹,证属血虚寒凝、脉 络瘀阻。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脉,以当归四逆汤合麻黄附 子细辛汤加减。处方:当归4g、桂枝5 g、赤芍5 g、桃仁5 g、川苛5 g、地龙4 g、麻黄4 g、细辛4 g、通草4 g、 制附子6 g、吴茱萸6 g.草菱6 g.忍冬藤7 g

8、甘草2 go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蛭胶囊4粒、蟆蚣胶囊2粒(每粒胶囊相当于研末生药0.3g,汤药送服,下同)。另外,当 归8 g.桂枝10 g、红花10 g.冰片3 g, 3剂,泡酒外涂 疼痛麻木处。2009年2月26日二诊,患者加减服药2周,双下肢疼 痛明显缓解,左腿麻木,纳食一般。舌黯苔白,脉沉。一诊 方加生蕙该仁4 g.赤小豆7 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土鳖虫胶囊4粒。另外,当归8 g、桂枝10 g、红花10 g. 冰片3 g, 3剂,泡酒,外涂疼痛麻木处。2009年4月8日三诊,加减服药1个月余,双腿不再胀 硬,仍疼痛,发凉,右腿内侧时有刺痛感,面色苍白,纳差。 舌暗苔白

9、,脉沉。守二诊方,7剂,外涂剂,同前。按语:该病例是继发性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栓性 静脉炎,病因病机在于大病失血,血虚寒凝,脉络瘀阻而致。 故朱宗元教授立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用当归四逆汤合麻 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加吴茱萸、草菱加强温散寒湿;用性善 走串的活血通络虫类药,加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疗效。二、 三诊时,考虑病在下肢,脉络郁滞,湿邪流注,加慧改仁、 赤小豆利湿舒筋消肿,忍冬藤清热宣痹,并可避免药性过于 温燥。同时加用活血通脉透皮之外用中药,内外同治,体现 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使患者病情很快有所好转。【病案2】患者,女,49岁,2010年3月18日就诊。反复双下肢肿胀1年余,伴酸困、发

10、凉。患者诉, 近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肿胀、酸困,发凉不适,久行、久站加重,2008年7月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双下肢静脉 曲张,给予扩张血管药物曲克芦丁片口服及理疗,效果不明 显。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加重,不愿手术治疗,欲求中药治疗, 遂来就诊。刻下症:双下肢肿胀、酸困、发凉,双膝关节疼 痛,久行、久站后症状加重,双下肢皮温较低、轻微肿胀, 胃月完、右胁肋处酸困胀满,纳差,二便调。舌质淡略暗,舌 苔白,脉沉细。2008年7月内蒙古某医院b超示双下肢静脉 曲张。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3年,颈椎病病史。西医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诊断:脉痹,证属血虚寒凝、脉络瘀阻、 水湿内停。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11、、利湿消肿,拟当归四 逆汤加减。处方:当归4g、桂枝5 g、赤芍5g、桃仁5g、 红花5g、川苇5g、地龙4g、细辛4g、通草4g、吴茱 萸6 g、華菱6 g、蕙该仁7 g.赤小豆7 g、甘草2 go 7 剂,水煎服,每日1剂。水蛭胶囊4粒、土鳖虫胶囊4粒。 汤药送服。2010年4月1日二诊,患者加减服药2周,自述双下肢肿胀减轻,胆囊区酸胀减轻,仍双膝关节疼痛,四肢发凉,纳食一般,睡眠较差。舌质略暗,舌苔白,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脉、益气升阳、利湿消肿,拟当归四逆汤合 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茂15,党参10g、炒白术7g、 当归7 g、柴胡5 g、升麻5 g、枳实10 g、桂枝7 g、

12、赤芍 7 g.桃仁7 g、红花7,川苇7 g、地龙6 g、细辛4 g. 通草4呂、吴茱萸6g、草菱6 g、蕙该仁6g、赤小豆10 g、 锻龙骨7 g、锻牡蛎7 g、甘草2 go 7剂,水煎服,每日1 剂。水蛭胶囊4粒、土鳖虫胶囊4粒,汤药送服。2010年4月29日三诊,加减服药1个月余,诸症好转, 现双腿久站后略肿,四肢有温暖感,有时手麻,纳食可,二 便调,眠欠安。二诊方加茯苓皮7 g.大腹皮7 g, 7剂。按语:该病例为由双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血栓性静脉 炎,病因病机在血虚寒凝、脉络瘀阻、气化失司,水湿停留 而致,但久病湿瘀互结,易于化热,形成寒热、虚实错杂之 证。故朱宗元教授首先立法温经散寒

13、、活血通脉、利湿消肿, 以当归四逆汤加减。针对湿邪流注,肿胀明显,加蕙改仁、 赤小豆利湿舒筋消肿,并可避免药性过于温燥。其次,朱宗 元教授认为,临床治疗时,还应考虑脉痹病程长、病位在下 的特点。患者由于长期站立工作,造成气虚下陷,气虚血瘀 在本病中为重要原因,故在二、三诊时加用补中益气汤益气 升提,加强补气升气功效,使气血充盈,化生有源,则气升 血行,脉络畅通,使患者迁延之顽疾获得显效。4参考文献1 赵新秀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浅析j实用中医内 科杂志,2011, 25 (2): 87-88.2 王国明,张永健.当归四逆汤的应用和实验研究进 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 (13): 1479-1482.3 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等补中益气汤的现代 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 13 (3): 152-154.4 kogure t, tatsumi t, niizawa a, et al. population of cd40 l-ex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