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_第1页
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_第2页
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_第3页
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策略构建    洪菲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怀疑是探索科学的向导,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新课程对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学生能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否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课堂质疑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质疑,但却没能高度重视学生思维的成果,仍按照自己备课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教学,学生问学生的,教师教自己的。同时,许多教师对问题的敏感度不高,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2、快速加以梳理,学生一质疑,教师就被学生牵着走,从而造成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更不能从看似普通的问题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涵,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探究,最后学生的质疑或与本课的主题相差较远,或从课后的习题中随便择取,或明知故问,为质疑而质疑,或问题浅显细碎,毫无价值。课堂中真正参与质疑,真正会提问题的只是班上的少数学生。二、学生消极质疑原因寻绎1.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权利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似乎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周密的提问下进行的,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教师没有真正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没有意识到每个教学步骤都应着眼于学生探索知识兴趣的培养,方法的培养和品格的形成。2.学生没有质疑

3、的机会教师往往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密不透风。没有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有勇气提问,也没有留有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3.学生缺乏质疑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答”的训练,忽视“问”的指导。由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不会或者根本不习惯于向老师提问题。三、有效课堂质疑的策略构建(一)营造民主氛围,催化学生敢问罗杰斯认为,一個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得轻松活泼,努力在情绪上感染学生。其次,要

4、与学生角色平等,教师应变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平等的讨论者,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想法和表达欲望,避免扼杀学生刚刚萌发的具有创造意义的奇思妙想。(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强调: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想问、善问,就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结合文本寻找合适的切人点,唤起学生提问欲望的情境,鼓励学生在情景中大胆设想、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1.质疑重点词句能顺水推舟,引人入胜在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质疑,能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在积极的双边思维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如破竹之势,顺水推舟,从而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5、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什么叫“借口”?我引导学生对“借口”一词二次质疑,学生提出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狼找了哪些借口?狼为什么不直接吃小羊,而要找借口?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深入,学生终于认清这是一只“很会设圈套的”、“很会骗人”、“很凶狠,很狡猾的”、“披着羊皮的”狼。2.质疑反常之处能明辨是非,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反常之处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引导学生在此质疑,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作者用意,畅通思路,还能开拓思维,加深理解。如中彩那天的故事情节是在矛盾中展开的,根据这一特点,我提示学生课文中前后有矛盾的地方常常是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从矛盾中去发现问题。学生联系上

6、下文很陕提出了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质疑好奇之处能反客为主,诱导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情感倾向、认知水平、学习心态、个别差异产生的好奇心质疑,能使学生产生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很好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军民一家讲的是雷锋冒雨送大嫂的事。上完这一课,学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雷锋是一名汽车兵,而且看到大嫂时刚好擦洗完汽车,他为什么要走两个多小时送大嫂回家,却不用汽车呢?是啊,如果用汽车送的话,不会耽误那么多时间,雷锋、大嫂、孩子都不会被雨淋病。学生真的疑惑了,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阅历、经验与雷锋那个时代的背景全然不同,教师就要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

7、生完善雷锋公私分明的人物形象。4.质疑课文空白点能出其不意,制胜千里有些知识,教材在呈现时出于某种考虑,留下了一定的空白。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予以补充。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渲染了父亲挖掘的艰难,但对儿子在废墟下的等待却没有直接描写。对于七岁的孩子来说,废墟下近40小时的等待是何其艰难,而这恰是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的。如果学生不能体会儿子等待的艰难,便不能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那种深深的父子情就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课文的这个空白点上引导学生:“你对阿曼达在瓦砾堆下的漫长等待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学生心中的诸多疑问一下子释放

8、出来,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他们好像在跟阿曼达一起等待着,这个像父亲一样永不言弃的七岁男孩就这样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三)设置成功体验,鼓励学生乐问1.要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的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听听他们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2.要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艺术化处理面对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教师要善于快速理出头绪: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解决;对于涉及重点难点的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看似简单,却与课文重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追问,帮助学生提炼出价值,再进一步深入探讨;有的问题还可以引申到课外,布置长期的作业,引导学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