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_第1页
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_第2页
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_第3页
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_第4页
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谈跨文化对技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决策    袁妍【摘 要】在东方文化习惯的影响下,技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显现出许多文化差异带来的中国式英语、半桶水英语和哑巴英语等。本文对比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点,列举了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解决文化差异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技校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关键词】跨文化;东西方文化;英语教学;解决策略1 东西方文化特点的对比在东方文化传统之下,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这个固有思想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方文化以儒道文化的理论道德为核心,儒学追求的是以“仁”为核心、以“德”为

2、基础、以“礼”为规范和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在这种东方文化的传承和熏陶下,它的有利面是表现出人类灵性的一种自然状态,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不利面则是往往限制了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禁锢了人类对理性思维能力的开发。相反的,在遥远大洋彼岸的西方人则更崇尚科学和逻辑推理。西方思维方式是注重事物的对立性,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对立的,善于把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深入分析,他们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这个过程是具体且有科学理论做依据的,与东方文化下中国人的主观又抽象的思维和善于用直觉去感受事物的特点完全对立起来。东西文化差异,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和

3、意义的表达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将成为阻碍英语学习者学好英语的因素绊脚石。2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者的负面影响2.1 思维模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小学我们开始接触26个英文字母,我们借鉴中文汉字的读法和形成方式去理解英语单词,这导致了许多偏差甚至是酿成大的错误。英语的文字是字母,仅仅表音,每个字母之间是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形成的单词和字母间也没有规律和联系1。而汉字是形象的汉字。它不仅表音,而且还能表形表意。汉字大都需要死记硬背其读音和字形,是表音-表形文字。在学汉字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死记硬背汉字的笔画以及它的读音影响下可能会有的偏旁部首,甚至可以通过字的含义来形象记忆它的写法,这种形

4、象思维下的汉字学习法套用在英语单词学习中,常常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误入歧途。技工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中往往会侧重单词的字形而忽略了单词的读音和单词的运用,认为记忆单词就是去背这个单词的所有字母以及死记字母的顺序。这种忽略不同字母结合成音节的特定规律、不依靠读音而只记住英语字形的学习方法使技校学生在记忆单词中吃了哑巴亏,会拼写却不会读单词和运用单词,更别提口语表达了。再如,中国人很谦虚,受到夸奖时经常会说 “哪里哪里”而外国人则会说“ thank you”.中国人在送礼物时会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这句话按字面意思翻译成英文是“here i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it

5、 is not very good”。外国人会觉得既然是不太好的礼物为什么要送给自己呢,便容易产生误解。而在西方文化中, 人们在收到礼物时一般会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说“thank you”,这说到底是西方人直线思维的表现。2.2 表达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东西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对见面打招呼的礼节、称呼和称谓、赞美和夸奖以及招呼客人的礼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文化下人们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在交流之中常常面临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2。(1)打招呼的礼节东方文化注重谦虚,所以我们的先辈们的打招呼方式包括点头、握手、鞠躬、

6、作揖和磕头等等,体现对对方的尊重。演变到今天,中国人最普遍的打招呼方式是握手礼,开场白是“你好”、“吃了吗?”、“要去哪儿”、“最近在哪发财”之类的打招呼方式,这种打招呼方式在行为举止上内敛不亲密,语言上刨根究底,是中国人常用的打招呼方式。而西方人的打招呼方式与此大相庭径。外国人打招呼方式显得很亲密,除了握手礼,还会有拥抱礼和贴面礼,熟人之间有亲吻礼,对地位尊贵的女士有吻手礼等等,她们的开場白除了“hello”、“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有更地道的”whats up?”、 “hows everything going?”等,表示询问最近过的怎样。西

7、方人的打招呼方式在行为举止上亲密热情,语言上客套礼貌,(2)称呼和称谓的不同表达方式东方文化传统观念较深,如称呼一定要带尊称。西方文化不一样,可以直呼其名,表示平等友好,孩子可以叫年长的人tom、andy、 linda、fiona等,甚至孩子对父母也是直呼其名。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也是如此。例如:在外国,学生直呼老师的名字,老师不觉得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反而会觉得学生真正把自己当做朋友。此类状况发生在中国老师身上则是会表示反感和生气,认为学生态度傲慢,不尊敬师长,因为在中国,地位不同的后辈应该尊称老师mr. /mrs. /ms /miss wang,也有用teacher wang以表尊敬,因为在中国

8、,“teacher”不当代表“老师”这一职业,还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的称呼,而直呼老师名字的情况是绝对不会出现的。(3)其他社交礼节在招呼客人方面,热情的中国人会给外国客人会准备美食,还会主动给客人夹菜来招呼外国友人,这种好客会使西方人有点招架不住。而外国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 please!”简单一句“请自便”后就各吃各的,这可能会让中国客人觉得自己不受待见,以为对方不欢迎自己。关于礼貌用语的使用频率方面,就是汉语的“谢谢”、“请”、“打扰一下”和“对不起“,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更广泛。在西方人看来,用客气的礼貌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比如在公共场所,如果有稍微不小心碰触到别人

9、,双方都会说“im sorry.”,一句对不起足以向对方表示歉意。因此,西方人在公共场所很少会为一点小事吵架。endprint2.3 句子结构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常常成为不小的障碍。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方式也会影响句子的结构。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在语言的使用中出现一些关于句子结构的错误,造成交际障碍。英汉语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差异明显。最根本的表现形式就是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3。所谓的形合就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起来。举个例子: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

10、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time fall.(其中who就是关系词,and是连接词)。翻译成中文变为:(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很明显,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并没有使用任何连词,用逗号隔开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3 文化差异的解决策略技校生的英语

11、课堂要与文化相联系,渗透进文化里,才能真正站在同一背景文化之中学会这门语言。教师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英语教学中加强西方文化的渗透,真正掌握好英语这门语言。3.1 在词汇中进行文化教学英语词汇的文化知识是与词汇的真正含义相互联系的,学生一般都仅仅去记忆单词字面的意思,但词汇的字面意思一般与词汇的真正含义相去甚远,而与单词的文化含义,即单词的文化知识相关联。比如我们会学到“green hand”,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了解”green hand”的文化背景,没有渗透进西方文化中的理解它,而仅把它翻译为“绿色的手”,那就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词组。“green”的字面意思是“绿色的、环保的”,但在英语文

12、化里它是个固定的词组,表示“have little experience of life or a particular job”,翻译为“新手”更妥当。最好的词汇文化教学方式应该是把词汇和文化知识相结合,一个词汇不仅仅只有表面的意思,还可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如果缺少了某个词汇的其他文化含义,那可能会在理解上造成歧义。小学时候学习单词“dumpling”,我们知道它表面的意思是“饺子”,但“dumpling”在英语文化知识中还代表”汤团,粽子,水果布丁”一类的东西,教师应该在实施词汇的文化教学中让学生尽量掌握单词的文化知识。3.2 在阅读中进行文化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对阅读很重要。教师可以结

13、合阅读内容导入相关的英美国家文化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篇章在讲到festival(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对比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在讲到food(食物)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在讲到job(工作)方面,教师可以引入中西方的各行各业收入情况。在新模式英语的教学中,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整个单元都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一些符合主题的阅读文章给学生阅读,通过对外国文化的补充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每一个单元。3.3 在口语中加强文化教学在文化层面谈英语口语教学,必然会涉及“跨文化交际”,英语名称叫“inte

14、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在任何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4。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我认为教师应当在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技巧的基础上学习口语。比如:教师设定一定的情境来组织学生进行口头练习,情境可以是在图书馆、办公室、餐厅、机场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把一些西方文化在学生的实践中灌输给学生,从而达到在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反映西方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的影片外国影片来展示中西文化差异,比如美国派、刮痧、木兰等影片,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来培养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敏感度同时提高口语能力。4 结束语综上所述,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英语教学存在着许多的消极因素,教师应该正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意识到由于中西方思维模式、表达方式、句子结构的差异而出现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词汇、阅读、口语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