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_第1页
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_第2页
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_第3页
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_第4页
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框架结构竖向地震作用加速度反应谱及计算简析摘要:大量的地震灾害的研究报告表明竖向地震作用对建 筑结构的能造成较大的影响,相对于水平地震我国对竖向地 震作用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三种应用较为 常见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将其中的反应谱法与静力 法做了简单的比较;阐述了对结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峰比 值(v/h)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关键字:竖向地震;静力法;反应谱法;竖向加速度反 应谱中图分类号:tu31文献标识码:a地震作用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的作 用,在以往的观念中,竖向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所造成的破 坏远不如水平地震作用所带来的大。但是自1995年日本的 阪神大地震后

2、竖向地震作用这一概念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 来。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也只对在高烈度地区的高层建 筑及一些特殊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才会在设计中考虑加上 竖向地震作用对其的影响,而在一般的建筑设计中则不会考 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所带来的影响。根据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 加速度的比值(v/h比),我们可以据此了解某次地震中竖向 地震作用相对于水平地震作用所带来的危害大小。根据多次 的地震记录,在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的加速度v/h比值大 约在0.50.65左右,而在现有的国内外许多资料中,不难 发现许多的地震记录中v/h比达到1甚至有竖向地震加速度 超过水平地震作用加速度的记录。例如,1979年的美国帝国 山谷地

3、震1中v/h比值平均分布在0.77左右,但其中的最 大值达到了 2. 4,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记录到v/h 比值约为1.79,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和我国的唐山大地震 的某次余震的记录中也发现,v/h比值约在1.0左右。综上所述,竖向地震作用的危险性不容忽视,在对地震 灾害的防御措施中,必须要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对其的影 响,尤其是在高烈度地区和地震频发区中更是不容忽视。由 于v/h比值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其直接取值0. 65是不准确 的,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的研究也有待完善。1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介绍1. 1底部轴力法(静力法)其中为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规范中取水

4、平地震影 响系数最大值的0.65倍。1. 2竖向地震时程分析法1.4静力法与反应谱法的计算对比2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我国目前的规范中尚未对竖向地震反应谱有明确的规 定,只是将其视为与水平地震反应谱一致,仅仅只有最大地 震影响系数稍有改变,其取值为水平地震最大地震影响系数 的65%,这个取值有待商榷。正因为没有对竖向地震反应谱 有明确的规定,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在多次地震记录中都 对竖向地震作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找到准确的竖向地震反 应谱。文献指出影响地震作用中v/h比率的因素包括当地的 地形条件、相应的反应谱的周期、距离震源中心的距离以及 地震的震级大小等。随着场地的距离增加v/h比率越来越小,

5、在距离场地较近时,v/h值要大于0. 65而离场地远时v/h值 就有可能要小于0. 65o除此之外,关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的研究中,徐龙军等 人通过对33次的地震记录进行研究发现,在考虑到以上一 些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于地震竖向加速度的规整化和双规 化反应谱来说,其能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并且有着良好 的规律可循,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设计竖向地震加速度的反应 谱的一种依据。耿淑伟等人对大量强震中的v/h比值进行了 研究分析发现了周期、场地条件以及震中距对v/h比值的一 些具体影响。在场地周期较小时,规范中规定的取值是不足 的,而当场地周期较大时,规范所规定的取值取又是偏于保 守的。国外的有些专家在对

6、竖向地震作用进行研究后也得到 了与以上想法相类似的结论。相对于中国规范,欧洲的规范14中很早就叫考虑到了 以上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大量的研究后,欧洲规范对于竖 向地震作用的加速度反应谱有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不仅考虑 到了周期等因素,还考虑到了场地以及震中距对其的影响, 除此之外它还将竖向反应谱的计算分为多个阶段和多个反 应谱来计算以求得较为精确的值。结语本文利用一个较为简单的框架结构模型将规范中竖向 地震作用的底部轴力计算法与竖向反应谱法进行了比较,发 现一些问题,并对竖向加速度反应谱中有关v/h值的选择与 影响因素做了一个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在高烈度地区以及地震频发区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破 坏效

7、果不容忽视。在框架结构中,有关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反应谱法比 规范所采用的底部轴力法要精确些。随着楼层的增加,反应谱与底部轴力法计算所产生的结 果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用底部轴力法所 得出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结果会偏小。竖向地震作用的反应谱的确定有待加强,其v/h比值不 能简单的取为0. 65,还应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参考文献1 钱培风.高层建筑的抗震问题j.世界地震工程,1992, (3).2 陈念英.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地震作用的重要性 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 (3).3 程岩.竖向地震作用对高柔结构的影响j.西北 地震学报,1999, 21 (4) :42

8、4 426.4 gb50011 -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5 niazim, bozorgnia y. behavior of near-source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 at smart-1 array, taiwan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1992, 21 (1): 37 - 50.6bozorgnia y, campbell kw, niazim. observe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groun

9、d motion recorded during worldwide earthquakes from 1957 to 1995 c / / proceedings of the 12thwcee, new zealand, 2000: 2671.7 bozorgnia y, campbell kw. the vertical - to - 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and tentative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simplified v/h and vertical design spectra j earthqua

10、ke engineering, 2004, 8 (2): 175 207.8 周正华,周雍年,卢滔,等.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 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 (6) :25 - 29.9 徐龙军,谢礼立.竖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性 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 ,27 (6) :17 - 23.10 耿淑伟,陶厦新.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竖向分量 与水平分量的比值j地震工程与工振动,2004 ,24 (5) :33 38.11 李恒,秦小军.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加速度反应 谱比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 (01).12 辛娅云.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j 工程加固 与改造,2005, 27: 48-50.13 alfredreyes salazar, achintya haidar. structural response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