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源_第1页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源_第2页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源_第3页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源_第4页
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核心价值探摘要隐喻的概念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 射。隐喻不仅发生在字词、句法层面,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 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下构成篇章隐喻。通过对美国黑人 诗人langston hughes (兰斯顿休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 诗的研究发现:认知主体把基于源域的经验根据自身的知识 结构投射到目标域的概念结构上,通过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 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寻找出源域与目标 域的相似点,从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语篇的隐喻之意。概念隐 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 心价值作用。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隐喻能力;语篇认知推理; 核心价值中图分类号h31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6639 (2013) 02-0066-04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指出,语法隐喻通过展开一个语篇的 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成为组织语篇的重要工具,换句话说, 隐喻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1。现代认知理论认为,隐喻 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认知机制,它有助于我们 组织思想,形成判断,使语言结构化,具有巨大的语言生成 力2。随着系统功能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交叉融合, 隐喻研究大有语篇转向的趋势,但隐喻能力之于语篇认知推 理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既然隐喻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 段,也是人类的深层认知机制,听(读)者如何理解说(作) 者的字面意义背后的隐喻之意及

3、深层思想更应值得学界探 讨。对此,我们认为概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 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着核心价值作用。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概念隐喻能力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打破了两千多年以来 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的隐喻浪漫观的束缚,把对隐喻 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隐喻 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 日常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基本上都具有隐喻性本质 3 o经过对大量的语言表述进行归纳后,lakoff和johnson 正式提出概念隐喻(conceptual theory of metaphor)理 论。概念隐喻认为,

4、隐喻是整个概念认知域的特征,是概念 系统中跨领域的投射,是用一种迥然不同领域(源域)的经 验理解和领悟另一领域(目标域)的经验。源域指示语言的 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而目标域指示语言的隐喻意 义(metaphorical meaning),人们通常用隐喻来表达和理 解抽象概念、复杂事物或情感等4。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 目的在于解释认知域之间的隐喻映射,以及隐喻如何影响和 制约人类的思维及行动。"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 由心理学家gardner和winner提出。他们指出,隐喻能力 是在目标语中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

5、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 映射或编码的高级语言能力5。danes!认为隐喻能力主要 包括识别概念隐喻意向的能力和在交际中正确使用概念图 示的能力。littlemore认为隐喻能力是一种松散类推和发散 性思维的心理过程,隐喻类推需要把各种信息进行比较,通 过发散性思维和想象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6。此 后,littlemore和low又对隐喻能力的内涵作了更为详尽、 深入的探讨。他们还区分了隐喻能力的四个方面,即快速理 解隐喻、熟练理解隐喻、正确理解'原创性”隐喻、创造性 使用隐喻7。我国学者严世清将认知主体在不同的认知域 之间自发地建立系统的类比关系的能力和认知主体在面临 冲突的概念域

6、共存(隐喻性表达)的情形时理解二者之间类 比关系的能力归纳为构成隐喻能力的两大基本要素8。由 此可见,概念隐喻能力不仅是一种隐喻性语言识别能力,更 是人类思辨和创新的基本运作机制,它对人类感受新知、认 识世界具有核心价值。三、语篇中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9。研究发现,隐喻不仅体现在词 汇、句法层,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 下超越字词句法,构成篇章隐喻。语篇对概念隐喻具体化是 将隐喻置于特定的语境中,语篇和语境是一对辩证关系,语 境创造语篇,语篇也创造语境,二者之间的摩擦碰撞产生意 义10。现以william shakes

7、peare (威廉莎士比亚)的 戏剧"as you like it"(如你所愿)剧中人物jaques 的一段经典独白为例来阐述语篇中的概念隐喻:all the world' s a stage,大千世界是个舞台,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所有男男女女不外是戏子;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各有登场和退场,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11. 一生扮演着那么些角色。阅读这段戏剧独白,我们发现作者向我们表达了

8、"life is a play” (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一概念隐喻。隐喻的本 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两者之间相互对应。在这个概念 隐喻中,play (戏剧)是源域,life (人生)是目标域, 该概念隐喻激活了两个概念域中的一组对应关系,如表1所 示:表1 “人生就是一场戏”概念隐喻本体对应图表这段戏剧独白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世界是人生的戏剧舞 台,生活中的男男女女就是剧中的演员,演员出场犹如婴儿 呱呱坠地,演员退场意味着人老寿终正寝,演员在戏剧中扮 演的角色好比人生应该担当属于自己的人生职责。在这段戏 剧独白中,源域(即戏剧)在语篇中通过隐喻逐步被映射到 目标域(即人生)上,而目标域

9、(人生)又在语篇的推进过 程中根据对源域(戏剧)的逐步推理引出一种人生哲理,所 以整段独白突出体现了 “人生就是一场戏”这一概念隐喻。四、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隐喻是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的深层认知机 制。概念隐喻能力不仅是一种隐喻性语言识别能力,更是人 类思辨和创新的基本运作机制,它对语篇认知推理发挥多大 作用值得我们去探讨?现以美国黑人诗人langston hughes (兰斯顿休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dreams” (梦 想)来阐述概念隐喻能力对语篇认知推理的核心价值作用:dreams12.langston hugheshold fast to dreams hol

10、d fast to dreamsfor if dreams die for when dreams go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life is a barren fieldthat cannot fly frozen with snow阅读这首小诗,我们发现诗作者在诗的第一小节向我们 传达了 “life is a flying bird”这一概念隐喻。由于隐 喻的本质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两者之间相互对应,在该 概念隐喻中,flying bird (飞翔的小鸟)是源域,life (人生)是目标域,该概念隐喻同时激活了两个概念中的 一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读者

11、如何解读这段诗节的隐喻意义呢?从“life is a flying bird” (人生是一只飞翔的小鸟)概念隐喻图我们 得知:小鸟只有拥有一双强劲有力的翅膀才能展翅翱翔,飞 到自己想要栖息的枝头,反之则无法飞到自己的栖息地;类 似地,人类拥有交通工具也可以顺利到达想要去的目的地, 反之则难以或根本无法到达。然而,诗节的第一句是“hold fast to dreamsv ,此句和整段小节又有何关联呢?这就要 求读者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 编码,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 行比较,找出小鸟飞翔和人类旅行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从 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诗节的隐喻之意

12、“life is a journey.” (人生是一段旅行)。旅途中必然经历坎坷,困 难重重,唯有抓住梦想,克服千难万险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阅读这首小诗的第二小节,我们发现作者在此又向我们 传达了 “life is a field"这一概念隐喻。在此概念隐喻 中,field (田野)是源域,life (人生)是目标域, 该概念隐喻又同时激活了两个概念中的一组对应关系,如图 2所示:读者应如何建立起"field(田野)”与"life(人生)” 之间的认知关联从而解读这段诗节的隐喻意义呢?根据严 世清的概念隐喻能力理论:读者需要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 发地建立系统的类比

13、关系;当读者在面临冲突的概念域共存 (隐喻性表达)的情形时需要理解二者之间的类比关系。从 "life is a field” (人生是一片田野)概念隐喻图我们 得知:田野里只有富含丰富的液态水分,土地才可以富饶, 万物才能茁壮成长;相反,若冰封大地,白雪茫茫,田野就 会变得荒凉。同理,人们只有心中怀揣梦想,生活才会变得 充实且多姿多彩,也更会激励人们励精图治去取得成功;反 之则有可能会虚度光阴,一败涂地。然而,植物获得生长和 人们取得成功又是如何建立起关联的呢?这也要求读者通 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充分 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找

14、出植物获得生长和人们取得成功二者之间的相似点,从而快 速正确地理解诗节的隐喻之意“life is cultivating."(人生要不断地耕耘)。人们若想取得成功, 不仅要怀有梦想,而且还得发愤图强、辛勤耕耘,这样才能 收获成功的硕果。综上所述,诗作者通过“life is a flying bird”(人 生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以及"life is a field"(人生是 一片田野)两个概念隐喻向读者表达了 “life is a journey. ”(人生是一段旅行)、"life is cultivating. v(人生要不断地耕耘)这一中心思想。换句话

15、说,诗作者想 告 诉人们 “life, with dreams , is a cultivating journey"(人生是一段怀有梦想、不断耕耘的历程)这一 哲理。读者只有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发地建立起系统的类 比关系,通过隐喻性结构和其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 编码,充分发挥松散类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把各种信息进 行比较,才能快速准确地理解诗人的深邃思想。五、结论概念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隐喻不仅体现在词汇、句法层,而 且还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概念结构,自上而下超越字词句 法,构成篇章隐喻。概念隐喻能力是认知主体通过隐喻性结 构和其

16、他认知机制对概念进行映射或编码,充分发挥松散类 推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寻找出源域与 目标域的相似点,从而快速正确地理解语篇的隐喻之意。概 念隐喻能力作为人类的高级语言认知能力对语篇推理发挥 着核心价值作用。参考文献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8. p302.2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p71.3 lakoff , g.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p564 lakoff, g. the c

17、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 a. ortony ( ed. ). 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p202251.5 gardner, h. & winner, e.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ee: 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critical inquiry , special issue on metaphor, 1978 (1)6 litt

18、lemore , j.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dlondon: 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1998.7 石磊,刘振前隐喻能力研究:现状和问题j.外国 语,2010 (3): plo16.8 陈朗.二语教学中的隐喻能力培养j.外语学刊, 2010 (5): p4749.9 martin , j. r. & white , p. r. r. language ofevaluationm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p23.10 halliday, m. a. k. & ruqaiya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