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_第1页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_第2页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_第3页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_第4页
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V10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B-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测试规范Testing Specifications for GSM Radio Digital Signal Repeater specification版本号:1.0.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目 录前 言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 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24.1 常规测试条件24.2 极限测试条件34.3 测试设备要求34.4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35. 无线射频性能测量方法3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35.1.1 测试判定标准35.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5.1.3 现场测量方法45.2

2、 自动电平控制(ALC)55.2.1测试判定标准55.2.2 实验室测量方法55.2.3 现场测量方法55.3 最大增益及误差65.3.1 测试判定标准65.3.2 实验室测量方法65.3.3 现场测量方法65.4 增益调节范围75.4.1 测试判定标准75.4.2 实验室测量方法75.4.3 现场测量方法75.5 增益调节步长85.5.1 测试判定标准85.5.2 实验室测量方法85.5.3 现场测量方法85.6 频率误差95.6.1 测试判定标准95.6.2 实验室测量方法95.6.3 现场测量方法95.7 矢量幅度误差105.7.1 测试判定标准105.7.2 实验室测量方法105.7.

3、3 现场测量方法105.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5.8.1 测试判定标准105.8.2 实验室测量方法115.8.3 现场测量方法115.9 带内波动115.9.1 测试判定标准115.9.2 实验室测量方法115.9.3 现场测量方法125.1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25.10.1 测试判定标准125.10.2 实验室测量方法135.10.3 现场测量方法135.11 带外抑制135.11.1 测试判定标准135.11.2 实验室测量方法145.11.3 现场测量方法145.12 互调145.12.1 输入互调145.12.1.1 测试判定标准145.12.1.2 实验室测量方法145.1

4、2.1.3 现场测量方法155.12.2 下行反射互调155.12.2.1 测试判定标准155.12.2.2 实验室测量方法165.12.2.3 现场测量方法175.13 杂散发射175.13.1 测试判定标准175.13.2 实验室测量方法195.13.3 现场测量方法205.14 噪声系数215.14.1 测试判定标准215.14.2 实验室测量方法215.14.3 现场测量方法225.15 收发隔离抑制比(仅适用于具有ICS功能数字无线直放站)235.15.1 测试判定标准235.15.2 实验室测量方法235.15.3 现场测量方法235.16 传输时延245.16.1 单机及系统时延

5、245.16.1.2 测试判定标准245.16.1.3 实验室测量方法255.16.1.3.1 单机时延255.16.1.3.2 系统时延255.16.1.4 现场测量方法265.16.1.4.1 单机时延265.16.1.4.2 系统时延265.16.2 时延校正补偿精度265.16.2.2 测试判定标准265.16.2.3 实验室测量方法265.16.2.4 现场测量方法275.16.3 时延调节范围275.16.3.2 测试判定标准275.16.3.3 实验室测量方法275.16.3.4 现场测量方法275.17 带内载波泄露抑制275.17.1 测试判定标准275.17.2 实验室测量

6、方法285.17.3 现场测量方法285.18 阻塞285.18.1 测试判定标准285.18.2 实验室测量方法305.18.3 现场测量方法305.19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315.19.1 测试判定标准315.19.2 实验室测量方法315.19.2.1 上行噪声抑制功能315.19.2.2 底噪抑制门限调整范围及调整步长325.19.2.3 具备不同载波不同时隙分别控制功能325.19.3 现场测量方法325.20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335.20.1 测试判定标准335.20.2 实验室测量方法335.20.3 现场测量方法335.21 整机效率335.21.1 测试判定标准335.

7、21.2 实验室测试方法335.21.3 现场测试方法345.22 载波跟踪功能345.22.1 测试判断标准345.22.2 实验室测试方法346 光纤中继性能指标测量方法(适用于数字光纤直放站)356.1 光输出功率356.1.1 测试判定标准356.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56.1.3 现场测量方法356.2 光路动态范围366.2.1 测试判定标准366.2.2 实验室测量方法366.2.3 现场测量方法367 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377.1 组网及承载能力377.1.1 测试判定标准377.1.2 实验室测量方法377.1.3 现场测量方法397

8、.2 光旁路及光环路功能(适用于数字直放站所组成的拉远系统)397.2.1 测试判定标准397.2.2 实验室测量方法397.2.3 现场测量方法407.3 网络信源调度能力(可选)407.3.1 测试判定标准407.3.2 实验室测量方法407.3.2.1 预设置载波信源调度功能407.3.2.2 预设置远端载波区域调度功能417.3.3 现场测量方法427.4 时隙占用时长业务量统计功能(可选)427.4.1 测试判定标准427.4.2 实验室测量方法427.4.3 现场测量方法428电源适应性测量方法438.1测试判定标准438.2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测量方法438.3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测

9、量方法439 环境测试测量方法439.1 低温试验测试方法439.2 高温试验测试方法439.3 恒定湿热试验测试方法4410 GSM数字直放站射频及组网测试判定标准4411 编制历史46附录A(实验室测试设备要求)47附录B(现场测试设备要求)48A.1 信号发生器48A.3 矢量网络分析仪48A.5 功率衰减器49A.7 功分器/合路器49A.9 光功率计49前 言为确保中国移动通信建网工程建设质量,本测试规范作为测试验证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质量依据,为该类设备选型提供技术保障。本测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

10、RU设备的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及测试用例。本标准是中国移动GSM直放站规范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例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测试规范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性附录。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91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采购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鹏、姜雪松。V1. 范围本测

11、试规范规定了GSM 900MHz/1800MHz 数字直放站和GRRU设备无线性能指标测量方法、中继传输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电源适应性及环境适应性测量方法等内容,本设备规范供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GSM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所采用各类数字无线直放站、数字光纤直放站、GRRU设备实验室及现场测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12、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B-A-002-2006GSM直放站设备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YD/T 1337-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3900MHz/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及信息化部GSM数字直放站设备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词语解释ALCAutomatic Level 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AGCAutomat

13、ic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CWContinuous Wave连续波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矢量幅度误差PCDEPeak Code Domain Error峰值码域误差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GMSK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RRUGSM Digital Remote RF Unit GSM数字射频拉远单元8PSK8 Phase Shif

14、t Keying8移相键控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干扰抵消NCSNoise Cancellation System噪声抑制NFNoise Figure 噪声系数Linmax是指直放站在最大增益条件下输出功率为最大时的输入电平。Gmax是指直放站标称的最大增益。下行链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传输的链路。上行链路指由移动台到基站传输的链路。数字光纤拉远系统中继直放站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一个近端站可挂接多个远端站采用光纤中继传输方式将信号送至特定覆盖区域,实现点对多点的远端覆盖。数字无线拉远系统中继直放站是指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一个近端站可挂接多个远端

15、站采用移频中继、微波无线短波中继、微波短波中继传输方式将信号送至特定覆盖区域,实现点对多点的远端覆盖。数字光纤直放站是由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组成,它通过近端单元将射频基站输出信号通过中频数字处理后经光电转化成光信号,采用光纤中继传输方式送至特定的覆盖区域,通过远端单元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数字无线直放站是通过天线将射频基站输出信号接收后,采用中频数字处理后将信号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数字无线移频直放站是指将指配工作频率转换为其他频率(带内频率或短波频率、微波频率)进行空间传输,然后采用天线接收后,通过中频数字处理将信号转换成原有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室内分布系统通过

16、数字光纤直放站的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光电转换模块、室内天线、馈线等将信号分布到建筑物、地下室等各个角落的系统。4. 测量条件及判决依据4.1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4.2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 温度:n 低温:-40(室外机)、+5(室内机);n 高温:+55(室外机)、+40(室内机);n 湿度:95%(室外机)、85%(室内机); 供电电压:n AC 220V:低压+176V;高压 +264V;n DC -48V:低压-38.4V;高压 -57.6

17、V。4.3 测试设备要求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4.4不确定度及判断依据本规范所定义的所有射频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规范定义指标要求判断。5. 无线射频性能测量方法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5.1.1 测试判定标准根据功率等级,数字直放站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10W、20W、30W,GRRU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40W和60W,常温时,下行、上行主信道和分集信道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容差应在±1.5dB范围内,极限条件时输出功率容差应在±2dB范围内。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不小于-10dBm。5.1.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

18、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全时隙GMSK调制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e)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增加1dB,在GSM信号分析仪上查看数字直放站输出电平是否增加1dB;如果增加1dB,则说明输入电平仍未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继续执行步骤5直至达到ALC启控点;如果增加未达到1dB(小于0.9dB),则回退1dB后每次增加输入功率0.2dB,直至每次增加后输出功率增加小于0.18dB,说明输入电平已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

19、;f) 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ALC启控点,GSM信号分析仪上显示的每载波时隙功率应满足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额定功率的容差范围;g) 记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电平及输入电平(输入电平应为GSM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的损耗值);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测量得到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5.1.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2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现场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测量信号发生器到数字直放站之间的连接电缆和单向器的损耗值,测量数字直放站到频谱分析仪之间的衰减器和连接电缆的总损耗值,并将该值作为偏置

20、输入到频谱分析仪中;d)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全时隙GMSK调制信号;e)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f)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增加1dB,在频谱分析仪上查看数字直放站输出电平是否增加1dB;如果增加1dB,则说明输入电平仍未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继续执行步骤6直至达到ALC启控点;如果增加未达到1dB(小于0.9dB),则回退1dB后每次增加输入功率0.2dB,直至每次增加后输出功率增加小于0.18dB,说明输入电平已达到数字直放站ALC启控点;g)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ALC启控点,频谱分析仪上显示的每

21、载波时隙功率应满足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额定功率的容差范围;h) 记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电平及输入电平(输入电平应为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减去连接电缆和单向器的损耗值)。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测量得到上行最大标称输出功率。5.2 自动电平控制(ALC)5.2.1测试判定标准当数字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达到最大输出功率电平ALC启动,继续增加输入信号电平10dB(含10dB),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当输入信号电平提高超过10dB时,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输出。5.2.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

22、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点,并设置50%间隔时隙GMSK调制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并设置直放站ALC调整门限为厂家额定功率门限;e) 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测试值;f) 记录数字直放站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g) 将GS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按1dB的步长增加直至增加到10dB时,用GSM信号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从ALC启控直至最大输入功率增加到10dB,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数值应保持在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之内;h) 将

23、GSM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超出最大输入功率增加10dB以外时,用GSM信号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直放站的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2.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50%间隔时隙的GMSK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并设置直放站ALC调整门限为厂家额定功率门限;e)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

24、大输出功率测试值;f) 记录数字直放站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g)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按1dB的步长增加直至增加到10dB时,用频谱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从ALC启控直至最大输入功率增加到10dB,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数值应保持在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之内;h)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电平超出最大输入功率10dB以外时,用频谱分析仪分别测试数字直放站的每载波时隙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最大额定输出功率的±2dB之内或关闭。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3 最大增益及误差5.3.1 测试判定标准GSM数字光纤直放站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

25、±2dB;GSM数字无线直放站最大增益误差不超过±3dB。5.3.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依次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回退1dB和回退15dB;f) 最大增益即为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g) 最大增益误差即为所测最大增益数值与厂家声明额定增益值之间的差值,取最大偏差值。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5.3.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

26、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50%间隔时隙的GMSK信号;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依次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数字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回退1dB和回退15dB;f) 最大增益即为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取最大增益值;g) 最大增益误差即为所测最大增益数值与厂家声明额定增益值之间的差值,取最大偏差值。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5.4 增益调节范围5.4.1 测试判定标准增益调节范围30dB。5.4.2 实验室

27、测量方法a) 按图5-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3 增益调节范围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设置50%间隔时隙的GSM调制信号;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调节GSM信号发生器的电平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回退1dB;f) 测量此时直放站输出功率,记录最大增益为此时的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g)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小;h) 在射频输出口测量此时直放站输出功率,记录最小增益即为此时的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i) 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j) 关闭

28、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4.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50%间隔时隙的GMSK信号;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回退1dB;f) 测量此时直放站输出功率,记录最大增益为此时的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g)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小;h) 测量此时直放站输出功率,记录最小增益即为此时的数字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i) 增益调节范

29、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j)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5 增益调节步长5.5.1 测试判定标准增益调节步长为1dB,误差不超过±1dB/步长,在0至10dB和10至20dB范围内每步进的累积误差在±1dB范围内;20至30dB范围内的每步进的累积误差在±1.5dB范围内。5.5.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设置50%间隔时隙的GMSK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以增益调节步长降低被测直

30、放站增益,从频谱仪测量出被测直放站实际增益下降每一步长时的功率电平并记录,直至增益为最小;f) 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为每相邻测量功率电平之差;g) 步长误差即为声明的增益调节步长与实际的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h) 计算0-10dB、10-20dB、20-30dB内的累积误差;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5.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并将频率设置为该数字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发送50%间隔时隙的GMSK信号;d) 设置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以增益调节步

31、长降低被测直放站增益,从频谱分析仪测量出被测直放站实际增益下降每一步长时的功率电平并记录,直至增益为最小;f) 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为每相邻测量功率电平之差;g) 步长误差即为声明的增益调节步长与实际的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h) 计算0-10dB、10-20dB、20-30dB内的累积误差;i)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h。5.6 频率误差5.6.1 测试判定标准单机频率误差不超过±0.05ppm。 5.6.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其工作频率调到被测

32、数字直放站的高、中、低三个频点上;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f) 测试输出信号的实际频率f实测,频率误差为=(f实测-f额定)/f额定;g) 在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分别测量高、中、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5.6.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输出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其工作频率调到被测数字直放站的高、中、低三个频点上;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

33、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f) 测试输出信号的实际频率f实测,频率误差为=(f实测-f额定)/f额定;g) 在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分别测量高、中、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h)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g。5.7 矢量幅度误差5.7.1 测试判定标准EVM(RMS):6(均方根)。5.7.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d)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e) 设置GSM信号发生器输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将工作频率依次分别调到被测数字直

34、放站的高、中、低三个频点上;f) 从GSM信号分析仪上读取均方根EVM。g)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f。5.7.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输出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其工作频率调到被测数字直放站的高、中、低三个频点上;d)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e)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设置为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f) 从频谱分析仪上读取均方根EVM。g)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f。5.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5.8.1 测试判定标准无线耦合方式射

35、频输入端口: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直放站能正常工作无损伤;直接耦合方式射频输入端口: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0dBm直放站能正常工作无损伤。5.8.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GSM信号发生器输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其工作频率调到被测数字直放站中心频率点上;d) 电平调到最大允许的输入电平,持续1min;e) 重复5.1、5.2、5.3的指标项的测试,所测数值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f)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e。5.8.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

36、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GSM信号生成模式,输出为全时隙 8PSK调制信号,其工作频率调到被测数字直放站的中心频点上;d) 电平调到最大允许的输入电平,持续1min;e) 重复5.1、5.2、5.3的指标项的测试,所测数值应在指标规定范围内;f)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e。5.9 带内波动5.9.1 测试判定标准带内波动3dB(峰峰值)。5.9.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4 带内波动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信号发生器和频谱仪在数字直放站有效工作带宽内对输入输出路径进行校准;d) 对被测数字直放站有IC

37、S功能时关闭ICS功能;e) 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设置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f) 调节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g) 当被测设备为宽带直放站时,从矢网分析仪上读出被测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最大、最小电平之间的差值,即为带内波动(按图5-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h) 当被测设备为选频直放站时,用频谱分析仪以1MHz间隔扫频信道内输出功率电平,其最大、最小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视为带内波动;i) 对于数字光纤直放站应通过射频或光纤衰减器将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连接在一起,进行系统测量;j)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i。5.9.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5所示连接测试

38、系统;图5-5 带内波动现场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对被测数字直放站有ICS功能时关闭ICS功能;d) 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校准,设置其工作频段比直放站的有效工作频带范围宽2MHz,并设置为测量;e) 矢量网络分析仪输出电平设置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f) 调节数字直放站增益为最大;g) 当被测设备为宽带直放站时,从矢量网络分析仪上读出被测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最大、最小电平之间的差值,即为带内波动;h) 当被测设备为选频直放站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测出高、中、低信道内输出功率电平,其最大功率电平和最小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视为带内波动。i)

39、对于数字光纤直放站应通过射频或光纤衰减器将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连接在一起,进行系统测量;j)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i。5.10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5.10.1 测试判定标准电压驻波比:1.5。5.10.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6 电压驻波比测试连接图b) 关闭反向链路和前向链路的功率放大器;c)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带为数字直放站工作频带,输出电平为-30dBm;d) 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端口进行开路、短路、负载校准后设置为测量;e)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将其输入或输出端口接到测试端口,输出或输入端口接匹配负载,从矢量网络分析

40、仪上读被测直放站工作频带内最大的电压驻波比。5.10.3 现场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同5.10.2。5.11 带外抑制5.11.1 测试判定标准带外抑制指标见表5.1:表5.1 带外抑制指标要求测试项目载波偏离指标要求选频注1宽带注2馈线耦合无线耦合馈线耦合无线耦合带外抑制400kHz£ f_offset<600kHz56dB40dB-600kHz£ f_offset<1MHz60dB60dB-选频:1MHz£ f_offset<5MHz60dB65dB-宽带:3MHz£ f_offset<5MHz-45dB56dB5MHz£

41、; f_offset65dB65dB55dB60dB注1:载波偏离点以信道载波中心频率偏离。注2:载波偏离点为有效工作频带边缘偏离。极限条件时带外抑制也应满足上述的指标要求。5.11.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直放站的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有ICS功能时关闭ICS功能;d)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CW信号,调节其输出电平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e) 按照表5.1所示频率分别设置信号发生器,用频谱分析仪分别测试直放站的相对频段的输出功率,并计算出相对带内希望信号输出功率的差值为带外抑制数值;f) 关闭前向链路,

42、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e。5.11.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b)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c) 将直放站的增益调节为最大增益,有ICS功能时关闭ICS功能;d)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CW信号,调节其输出电平为直放站最大输出功率时的输入电平回退5dB; e) 按照表5.1所示频率分别设置信号发生器,用频谱分析仪分别测试直放站的相对频段的输出功率,并计算出相对带内希望信号输出功率的差值为带外抑制数值;f) 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重复步骤c-e。5.12 互调5.12.1 输入互调5.12.1.1 测试判定标准表5.2 带内互调指标要求设备类别指标要

43、求带内互调-45dBc (2载频,最大输出功率时)带外互调(偏离工作频段边缘2.5MHz外)9k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5.12.1.2 实验室测量方法a) 按图5-7连接测试系统;图5-7 输入互调产物测试连接图b) 调节信号发生器1为CW信号,频率为直放站工作的中心频率,将信号输入电平设置在直放站每载波规定的最大输出功率;c) 调节信号发生器2为CW信号,频率f2 与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f1 间隔0.6MHz,输出电平与f1等幅;d) 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2f1-f2和2f2-f1之间的最小电平差值,即为三阶互调失

44、真;e) 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3f1-2f2和3f2-2f1之间的最小电平差值,即为五阶互调失真;f) 在9kHz12.75GHz范围内读取带外互调产物电平。5.12.1.3 现场测量方法a) 按图5-8连接测试系统;图5-8 输入互调产物现场测试连接图b)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两路CW信号,其中:1路CW信号频率为频率为直放站工作的中心频率,输入电平设置在直放站每载波规定的最大输出功率,另1路CW信号频率f2 与第1路CW信号频率f1 间隔0.6MHz,输出电平与第1路等幅;c) 在便携式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2f1-f2和2f2-f1之间的最小电平差值,即为三阶互调失

45、真;d) 在便携式频谱分析仪上读出频率f1和f2与3f1-2f2和3f2-2f1之间的最小电平差值,即为五阶互调失真;e) 在9kHz3GHz范围内读取带外互调产物电平。5.12.2 下行反射互调5.12.2.1 测试判定标准下行反射互调产物的功率低于-110dBm+上行最大增益。5.12.2.2 实验室测量方法图 5-9 下行反射互调测试连接图图5-10 下行反射互调测试系统测试连接图a) GSM数字直放站上行噪声抑制功能关闭;b) 按照图5-9搭建测试框图;为解决信号源匹配问题,信号源输出端口必须连接单向器;采用高互调电桥进行合路,并采用高互调负载进行端口匹配;合路信号经由一高互调双工器T

46、X端口输入;信号经由设备输出后由高互调、高功率负载匹配(需要满足5阶无源互调产物-160dBc43dBm/CH);c) 先按照图5-10对测试系统进行测试,设置信号源1输出2个GMSK载波信号(频点分别为934.2MHz和934.8MHz),设置信号源2输出间隔为600KHz的2个GMSK载波信号(在935.5MHz953.5MHz范围内以1MHz为步进进行扫频),调整2个信号源使得4个GMSK载波的功率相等且被测设备输出功率达到标称最大功率(在1800MHz频段,四个频点分别是1805.2MHz、1814.8MHz、1820.2MHz、1829.8MHz);在频谱仪观察上行频段内的杂散,须满

47、足-115dBm/100kHz(RBW),如不满足,可逐级排查相关器件的指标,并检查连接是否存在有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d) 再按图5-9进行连接,将直放站/干放的上下行增益设为最大标称值,信号源2的中心频点从低到高在935.5MHz953.5MHz范围内以1MHz为步进进行扫频,在频谱仪中观察其互调产物落在889MHz-909MHz中的最大值P0(对于具备上行噪声抑制功能的设备,须关闭上行噪声抑制功能);对于选频设备来说,由于扫频过程中无法实时将互调产物所在的信道全部打开,为简化测试,需将信号源2的中心频点依次设置为948.5MHz、950.5MHz和952.5MHz进行互调产物功率测试,且

48、测试中需将互调产物所在的的信道全部打开,互调产物的最大值即为P0;e) 观察频谱仪在施主端高互调双工器的RX端口测试落入上行频段的互调产物最大功率值P0;比较P0是否低于-110dBm+G(最大增益),如果低于则本测试合格,反之不合格。5.12.2.3 现场测量方法测试方法同实验室测试方法,并将测试连接图中的信号源和频谱分析仪换成便携式仪表。5.13 杂散发射5.13.1 测试判定标准杂散发射的指标见表5.3、表5.4、表5.5、表5.6、表5.7:表5.3 每载波带外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功率电平(dBm)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c)±100kHz

49、±200kHz±400kHz600<1200kHz1200<1800kHz测量带宽30kHz43+0.5-30-56-70-7343+0.5-30-56注1注233+0.5-30-56-60-63注1: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功率)-70dB注2: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功率)-73dB表5.4 有效工作频带内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功率电平(dBm)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F0-6MHzF0-1.8MHzF0+1.8MHzF0+6MHzFL-2.5MHzF0-6MHzF0+6MHzFH+2.5MHz43dBm75dBc/30kHz75

50、dBc/100kHz43dBm注1或-36dBm/30kHz75dBc/100kHz或-36dBm/100kHz33dBm63dBc/30kHz或-36dBm/30kHz70dBc/100kHz或-36dBm/100kHz24dBm63dBc/30kHz或-36dBm/100kHz70dBc/100kHz或-36dBm/100kHz注1: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输出功率)-75dB /30kHz表5.5 有效工作频带内杂散发射指标要求(1800MHz)功率电平(dBm)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F0-6MHzF0-1.8MHzF0+1.8MHzF0+6MHzFL-2.5MHzF0-6M

51、HzF0+6MHzFH+2.5MHz43dBm75dBc/30kHz75dBc/100kHz43dBm注1或-36dBm/30kHz75dBc/100kHz或-36dBm/100kHz33dBm63dBc/30kHz或-36dBm/30kHz75dBc/100kHz或-36dBm/100kHz24dBm63dBc/30kHz或-36dBm/100kHz75dBc/100kHz或-36dBm/100kHz注1:杂散发射=(43dBm-最大额定输出功率)75dB /30kHz注:FL:工作频段低端边缘频率;FH:工作频段高端边缘频率;F0:测试频率载波,可视为高、中、低。表5.6 带外一般频段杂散

52、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一般频段杂散测试频段指标要求测试带宽工作频带外(偏离工作频带边缘2.5MHz之外)9kHz150kHz-36dBm1kHz150kHz30MHz-36dBm10kHz30MHz80MHz-36dBm100kHz80MHz1GHz-36dBm100kHz1GHz12.75GHz-30dBm1MHz注:如互调产物落在测量在频带内,则杂散发射测量值不包含互调产物功率值;表5.7 带外特殊频段杂散发射指标要求(900MHz/1800MHz)特殊频段杂散(外加带阻滤波器)测试频段指标要求测试带宽备注806MHz835MHz-98dBm100kHz851MHz8

53、80MHz-57dBm100kHz885MHz889MHz-98dBm100kHz适用于下行链路注1测试和上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36dBm100kHz仅适用于上行链路GSM900MHz测试889MHz909MHz-98dBm100kHz适用于下行链路测试和上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909MHz915MHz-98dBm100kHz适用于下行链路测试和上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36dBm100kHz仅适用于上行链路GSM900MHz测试930MHz934MHz-57dBm100kHz适用于上行链路注1测试和下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36dBm100kHz仅适用于下行链路GSM900MHz测试934MHz954MHz-57dBm100kHz适用于上行链路注1测试和下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GSM900MHz频段下行链路不作要求954MHz960MHz-57dBm100kHz适用于上行链路注1测试和下行链路GSM1800MHz频段-36dBm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