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储层含油气水性质分析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储层含油气水性质的方法比较多,大致 可以归纳为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类。在各种分析方法中, 每种方法针对的地质特点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相同,因此, 为了提高油气评价的准确性,需要优选适合适合本地区地质 情况的解释方法。储层含油气水性质的定性分析 油层最小电阻率法油层最小电阻率(rt) min是指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当储 集层的电阻率大于(rt) min时,可判断为油(气)层。对于某一 地区特定的解释层段,如果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 化度相对稳定时,可用此方法。油层最小电阻率的确定一般 采用估计法和统计法。 标准水层对比法对于某一地区,如果储集层
2、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 相对稳定,可以根据测井曲线划分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 测电阻率最低的渗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将解释层的电 阻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3-4倍标准水层电阻 率者可判断为油层。 径向电阻率法一般情况下,储集层的泥浆侵入特征表现为:油(气)层产 生减阻侵入,水层产生增阻侵入。因此,在径向上,油(气)层的深探测视电阻率大于浅探测视电阻率,水层的深探测视 电阻率小于浅探测视电阻率。与油(气)层的最小电阻率法和 标准水层法比较,径向量电阻率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岩 性、物性等到变化造成的影响。邻井曲线对比法对于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地层水矿化度相对稳定的一个 地区,选择邻
3、井经试油已证实为油(气)层的储集层作为对比 层,根据地质规律与邻井对比,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不同时间的测井曲线对比法在适当的不同时间里,对同一井段进行同一测井方法的重复测量并加以对比,其测井值的变化可近似认为前、后两次测井时泥浆侵入深、浅不同所引起的。这种变化在油(气)层 和水层是有区别的,据此判断储集层的含油气性。储集层含油气性的定量分析含油饱和度是定量分析储集层含油性的主要指标,由于饱 和度参数本身已经基本消除了不同岩性、物性及水性(矿化 度)的影响,使用饱和度参数判断油(气)、水层比定性解释 更合理。目前,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气性主要依靠电阻率这个参数。 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能谱测井也可
4、用于评价地层的含油 气性,但它们一般被作为套管井的测井系列,主要用于产层 的动态分析。确定纯地层的含水饱和度确定纯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一般采用阿尔奇公式法和比值 法。用阿尔奇公式法求含水饱和度有3种方法可供选择,即计 算法、图版法、算图法。计算法是通过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上 计算。图版法是将有关关系绘制成关系曲线加以应用,适用 于手工解释。算图法是将阿尔奇公式的乘、除法运算用诺模 图予以实现。比值法是利用原状地层和冲洗带地层含油饱和度的比值 计算饱和度参数,其公式为:(订二 jri孔。丿r吋/心式中,sw:原状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sxo:冲洗带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rxo:冲洗带地层的电阻率
5、cq.m);rmf:泥将的电阻率(qm); rt:原状地层的电阻率(q.m);rw:地层水电阻率q.m)。为了求出sw,必须已知sxo,对于具有中等侵入及“平均” 残余饱和度的情况,可以应用经验关系卷“了,于是:z5/8< r吋/心>用比值法求sw的优点是不需要知道孔隙度和地层因素。确定含泥质地层的含水饱和度一般认为,泥质在岩石中有3种分布形式,即分散泥质、层状泥质和结构泥质。泥质的分布形式对核测井没有影响, 但对声波、电阻率测井值有影响。因此,用电阻率测井资料 分析地层的含水饱和度时,需要考虑泥质的分布形式。含分散泥质的砂岩储集层arwq(rdb - rj/(iq)式中,钗为总孔
6、隙度;q为分散泥质与总孔隙度的比值,rdis为分散泥质的电阻率;rt为地层电阻率;忆为地层水电阻率。吒卜(1%含层状泥质的砂岩储集层%r,賂丿式中,vbm为层状泥质的含量;e为总孔隙度;r臥为层状泥质的电阻率;rt为地层电阻率;r”为地层水电阻率。含混合状泥质的砂岩层以泥质参数表示的公式:临匕(1-5)2心0"式中,vsh为泥质的含量;e为总孔隙度;为泥质的电 阻率;rt为地层电阻率;r”为地层水电阻率。以粘土参数表示的公式:s =血心|g心y(l-s/)几一* 4嘔严 丽7 2rcla>r式中,jy为泥质的含量;4>为总孔隙度;relay为泥质的 电阻率;rt为地层电阻
7、率;乩为地层水电阻率;si为粉砂指 数。确定含泥质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公式较多,它们大多带有假 设和经验性,这里不逐一介绍。3)储集层含油气性的快速直观解释快速直观解释是根据纯岩石解释模型,通过识别测井曲线 幅度差异或测井交会图特征,评价地层岩性、含油气、可动 油和可动水等的定性解释技术及显示方法。通常分为重叠法 和交会图两大类。曲线重叠法分线性刻度和对数刻度两类。重叠图包括:e 厂“测井曲线重叠法找气层,双孔隙度重叠图(e-ew重 叠图)观判断油层并确定sw等。交会图分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双孔隙度交会图、rwa-sp 交会图等。(8)绘制成果图,射孔试油分析绘制曲线图、成果图,确定射孔、测试层
8、位,分析测蟻资 料解释效果。2、常用的测井资料计算机处理程序(1)p0r程序por程序是单孔隙度测井泥质砂岩油气层分析程序。其主 要特点是简单、实用,要求输入的测井曲线数目少。在地质 情况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好的定量解释结果,本 程序的解释软件结构是目前常规测井解释软件的典型模式。 因此,目前国内仍在普遍使用,或针对地区条件作了改进后 的使用。多功能程序测井定量解释油气层主要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 储层流体的性质;二是评价油气层的产能。因此,测井定量 解释油气层必须建立在油藏物理学的基础之上,把测井学、 油藏物理学和渗流力学结合起来,实现对油层的评价,这是 70年代开发多功能测井
9、定量解释分析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 应该指出的是,多功能测井解释系统当时所提出的油气层评 价原理、思路、评价模式和方法,已被近期推出的核磁共振 测井所吸收和引用,特别是在计算束缚水饱和度方面有了重 大的突破,使得在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层方面又有了新的发 展。最优化程序通常的测井资料计算机解释系统,均具有相应固定的解释 模型,并要求用一定的测井方法组合。对于不同的岩性剖面, 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予以处理;对于测井新方法的测井 资料往往不能被解释系统所利用。为此,为了适应井剖面岩 性变化很大的情况,和容易吸收新的测井方法进入解释系 统,人们提出了测井资料的最优化解释技术,斯仑贝谢公司 的global解
10、释系统可作为其代表。该系统采用了模型与测 井组合无关的结构。它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应用所有可以利 用的测量结果,解释模型种类多,适应性强。能引入局部地 区的约束条件。该系统还具有一套比较好的质量控制办法, 通过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对比,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更好地 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模型参数,直到得出满意的结 果。class程序class程序是基于应用测井信息分析地层中粘土矿物和用w-s模型定量解释泥质砂岩地层的分析程序。主要思路及 特点在于:(1)把地层中油、气、水视为混合流体,以求准 混合流体密度为基本出发点之一,先设法求准混合流体密 度,再来求准粘土含量和孔隙度,而不是采用中子、密度交 会;(2)全面分析粘土性质;(3)将w-s模型和双水模型结 合计算总含水饱和度。它应用中子、密度、能谱等测井信息 计算泥质砂岩地层的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持续维护承诺函9篇范文
- 2025年制造业高端装备研发能力考核试卷-机器人与自动化医疗手术机器人避障算法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练习练习题(详解)
- 2.2025年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继续教育云原生架构设计与优化之云原生环境下深度学习模型部署优化考核试卷
- 2025年房地产项目土地闲置处置法律实务考核试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领悟概念的本质
- 开放题在小学数学“学讲”课堂的教学实践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专题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反射》专题攻克试卷(含答案解析)
- 老年人安全知识宣传方案
- 沉香合作协议合同范例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街道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模板学生外出安全协议书
- 初中班会 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宣传介绍主题班会 课件
- 锅炉使用单位安全员题库
- 五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 FZT 73012-2017 文胸行业标准
- 新概念第二册课文和单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