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明代对宋代书法和 苏轼书法艺术的否定与抨击朱熹的理学思想和崇尚汉魏古法的书学理论在明代初年正为皇家 的政治需要所用。东书堂集古法帖中,自晋至元,凡名迹皆广收罗,独独宋 人书法之代表苏黄米蔡皆弃之,宋代书法仅收入 苏易简摹兰亭序一件。对宋人尚意书风的遏制,及对元代赵孟頫书法的推重。一方面使 得元末以来崇拜赵孟頫的书法风气,不仅未像元代文人画风那样因朝廷推重宋院 体画而受到重创,反 而得以发展,使赵孟頫书法在整个时代都占据着上风;另 一方面,由于反对宋人崇尚意趣的书法观, 使书法的发展走上少意味、重功利的 方向明初台阁体书法的滋 长,有着程、朱理学的因素。在明代,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贬低,以项穆、
2、谢肇涮为最。董其昌 则持扬米(芾)抑苏(轼)的观点。但对苏轼的某些具体作品,董其昌十分赞赏。但 他似乎更喜欢米芾。项穆(公元1596年前后在世)。在书法雅言中云:“逸少一出, 会通古今,书法集成,模楷大定。自是而下,优劣互差。蔡襄得其密厚之貌, 庭坚得其提衄之法,赵孟頫其温雅之态,然蔡过乎模重,赵专乎妍媚,鲁直虽知 执笔,而伸脚挂手,体格扫地矣。 苏轼独宗颜、李,米芾复兼褚、张.苏似肥艳 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米若风流公子,染患痈疣,驰马 试剑而叫笑,旁若无人。数君之外,无暇详论也。择长而师之,所短而改之,在 临池之士玄鉴之精尔”这段话里对苏、黄、米的排斥是显而易见的,所用
3、比喻更令人觉 得色彩浓艳、夸张。但项穆也非一味捧斥,“数君之外,无暇详论也”指明苏、黄、米毕竟能够进入其评论视野之中。在书中他还说:“ 苏、米之迹,世争I 晦摹,为效颦者,岂妄言无谓哉I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 苏 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缘天资虽胜,学力乃疏,手不从心, 藉此掩丑”项穆还是看到了苏、米的长处。而且认为朱熹所谓“字被 苏、黄写 坏,并笔法悉绝之言,两语皆刻矣数公亦有笔法,不尽写坏,体格多有逾越, 盖其学力未能入室之故也。”指出苏、黄也有笔法,但“逾越”了,功夫还是不 到家.项穆论书同朱熹相近,是从儒家观念出发的,自始至终围绕“中 和”二字论书,他称:
4、“评鉴书迹。要诀何存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以此标准,尚意书法 的创新元素,自然会被看作异端,看作“逾越”,看作“超 规越矩”:“人由心正,书由笔正,即诗云思无邪,札云毋不敬。书法大旨,一 语括之矣.尝见古迹,聊 指前人,世不俱闻,略焉弗举。如桓温之豪悍,王敦 之扬厉,安石之蹑率,跋扈刚愎之情,自露于毫楮间也.他如李邕之挺竦,苏轼之肥欹,米芾之努肆,亦非纯粹贞良之士,不过啸傲风骚之流尔。”以此标准, 项穆认为:“君谟之书,宋代巨擘,苏、黄与米,资近大家,学入傍流,非君谟 可同语也.”他推重蔡襄,当然是在宋“四家”范围内。项穆主张,如要学米,需。先柳入欧,由欧趋虞。白虞入褚. 十年之后
5、,方以元章参看,庶知其短而取其长矣.”项穆贬低宋书,是“事出有因”的,如他自己所说:“自祝、文 绝世以后,南北王、马乱真,迩年以来,竞仿苏米.王、马疏浅俗怪,易知其非; 苏、米激厉矜夸,罕悟其失。斯风一倡,靡不可追。攻乎异端,害则滋甚。 子舆距扬、墨于昔,予则放苏、米于今.”从上面的话里,也可看出明代学 苏米者大有其人.谢肇涮与董其昌一样在宋人中推重米芾.元章书才、书学,兼而有之,非 苏黄二公可望也.苏公字如堆泥, 其重处不能自举.黄尤杜撰,撑手拄脚,放而不收,往而不返,近于诗家之钉铰、 打油矣.盖二公于书学原不深,性又不耐烦,信手涂出,便谓自成一家.盖世之 效颦,琵于自轰一家者多矣.谢肇涮(
6、约1607年前后在世)五杂俎卷七在此,谢肇澍对苏黄之书大加否定,言苏字如“堆泥”,黄字更 不堪,不知“收”,“返”.幸子厚日临兰亭一过,苏子瞻哂之,谓从门入者终非家珍.然 古人学书者,未有不从九入,人非生之,岂能师心白甩,暗舍古人哉 !但既入门 之后,须参以变化耳.苏公一生病痛,齐致生此.谢肇涮五杂俎卷七第一段话是拿苏轼、黄庭坚与米芾作比较.米芾书法成就的确很 高。苏轼评其书:“风檣阵马,沉著痛快”.黄庭坚评其书:“元章书如快剑斫 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一.第二段话讲苏轼临池不够、 书论观点错误。米芾(公元1051 1107年)曾对唐人书法下过功夫,不以为满足, 又越唐追
7、晋.他对唐人书多有微词。常口吐狂言,视颜、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 欧、虞之书:“古法亡矣”。张妲书是“变乱古法”。怀素书是“仅趋乎淡为盲 医。”他对张旭、怀素书法的评价与 苏轼惊人的一致.在书法上,苏东坡以自己 多年的学书经验,引导米芾学书应摆脱唐法,以晋人为尚方是。米芾采其意见, 弃唐入晋,体会晋书之高雅气韵,进而钻研之,成为研究晋书的专家,对其日后 书法的发展有深远影响。米苏二人相差十五岁之多,但基于二人对文学与艺术的共同喜好, 竟能成为相知相惜的忘年之交。应该说米芾在书法上比较专攻,较之苏轼用力更多,后世学米者 甚夥。他们同为宋代尚意书法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不能说苏轼于书学
8、研究不深,于书法是胡乱涂鸦,一堆烂泥。苏东坡的艺术价值取向与创作心态是和积学深至、不断实践有机 结合在一起的。书法实践与书法理论相辅相长.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强烈的变革 求新思想.他说:“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苏氏的创新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强调法度又敢于和善于超越。苏东 坡在学习传统方面下过很大功夫.黄庭坚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 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鲁公、杨风 子 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 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苏东坡从传统中广泛吸
9、收营养,苏东坡书法中的许多特点都可以在前辈书家中找到根据。然而苏东坡高人之处在于他能食古而化,知法而变,勇于和善于创新,终于走上了独立发展的 道路。他学古人轻形求意,明确提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书 初无意于佳乃佳.”极力称扬尚意书风。对尚意书风的追求必然是不计工拙,自 然天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如欧阳修因为撰修集古录,获得了成为书家的有利条件(他 说:“余初不识书,因集古著录,所阅既多,遂稍识之,” )一样,苏轼在 学书过程中,也曾经历了过 程,他曾为黄庭坚临写过多幅颜真卿的字帖.黄庭坚云:“余极喜颜鲁公书,时时意想为之,笔下似有风气,然不逮子瞻甚远.子 瞻昨
10、为余临写鲁公十数纸。乃入人 家子孙,虽老少不类,皆有祖父气 骨。”“又(子瞻)尝为余临与蔡明远委屈、蔡兄濠州刺史、侄季 明文、记军容坐次帖、乞脯天气殊未佳帖,皆逼真也。“苏轼亲自“操刀”,为黄庭坚示范。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 张芝作索靖。”这是 苏轼诗题二王书.古人论学书,讲。质、知、力”。质 为天资,知是学养,力指功夫,其中只有学养和功夫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人 只有在学养和功夫上努力,才能获得书法艺术成就.这一点 苏轼是很明白的.可以认为苏轼之所以笑章子厚,并非是笑他每日临习兰亭序 本身,而是他认为书法要有创新和自家风貌,不能食古不化,拘泥成法,循规蹈 矩
11、.总之,谢肇涮的一些言论不无道理,但稍显偏颇.再如他说:“书 名须藉人品,而名盖一代者,以其人也.不然,彼曹操、许敬宗、蔡京、章停皆 工书者也,而今安在哉! ”他把人品问题看得过重,把人品、官德、书品混为一 谈了.东坡书笔俱重落,来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用笔。吾尝评米书,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东坡之上.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自唐以来,未有能过元幸书者,虽赵文教亦于元章叹服日:“今人去古 远矣.”今海内能为襄阳书者绝少.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从纯粹书法艺术(不论文坛的综合地位)的角度来讲,董其昌的说法具有 一定道理.米芾在书法上的专攻可能胜于 苏轼.
12、他们所走的艺术道路有些不同, 苏轼倾向于“顿悟”,更强调“无意”、“意造”;米芾则是“积古出新”,与 苏轼比较,更是渐惨得来的功夫,更是专攻结出的硕果.董其昌还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东坡书有病笔,唐人无此.”米襄 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 苏轼书法信笔之处是偶或有之的.二、明人对苏轼书法艺术的肯定与追慕(一)明代“苏体”的追随者们明代中期以后人们又开始向宋人学习.台阁体只能把书法艺术逼入死胡 同,使书法失去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不能称之为“书法”.明中期以后人们开 始了反思,开始了对宋代书法的再认识和再学习。例如:吴宽(1435 1504)的书法传世作品主要为楷行.学苏东坡,似苏字以外 一
13、步不窥。王鏊曾震泽集云:。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崛,虽规模于苏,而多所自得。”这种自得,虽然在外观上未脱去 苏子面目,然而他以一种肥厚有重量 感的书法,异于 苏州一带书家追求秀丽的常貌,也明显地远离了明初以来染于 元人书法的一般面貌。他的书法与沈周一样,有直接单纯只学宋人一家之特点, 欲超越宋人是困难的。需要 指出的是,吴宽虽学书东坡,但其书学观尚在程、 朱理学的笼罩之中,其题宋四家书跋云:“朱文公论当时名书,独推君谟书 有典型,而谓黄,米书有欹倾狂怪 之势。故世俗甲乙日苏,黄、米、蔡者,非 公论也.沈启南得此四家书列之,深合文公之意,遂定日;蔡、苏,黄、米。”。吴宽引述了朱熹、沈周的观点,语气中
14、透出认同.这种认识似乎与他本人学苏、 黄、沈周相悖。所以吴宽的书法认识尚为时代所局限. 但他与沈周的书法面 貌都直接宋人,其实践确为当时书坛吹入了一股清新之风。陈继儒(1558-1639)于书法主攻苏、米,尤喜苏东坡,于苏书虽断简残碑, 必极力搜集,并手摹勒石,刻为晚香堂帖二十八卷,是历史上 苏帖的重要资 料。徐渭(1521-1593)对于宋人的书法,有他独到的爱好,他认为米芾书“潇 散爽逸”,“一种出尘,人所难及,但有生熟,差不及黄(黄山谷)之匀耳” 他评苏东坡云:“苏长公书,专以老朴胜,不以其人之潇洒,何耶 ?”关于媚, 徐渭在论书中多次提到,对“媚”的认识亦颇有独到处,他认为,“媚者”“
15、姿 态”也,“锋太藏则媚隐,太正则媚藏而不悦,故大 苏(苏东坡)宽之以侧笔取 妍”。如果说吴宽书法一生胎息于宋人 苏东坡,那么沈周则专法黄庭坚,为明 代中期打破程、朱理学的束缚,重新向宋人学习开辟了新径。明代在实践中向 苏轼学习的还有祝允明(1460 1526)文征明(1470-1559) 倪云璐(1593 1644)、吴历(1632 一 1718)等。(二) “宋四家”及其捧名“宋四家”中谁居其首?历代书家评论不一明盛时泰在苍润轩碑跋 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盛。然四家之中, 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皆 令人敛衽,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这是尊蔡者的言论;有贬蔡者,则云, 蔡襄本来就是凑
16、数的,本来应该是蔡京,因为他是奸臣才被拿下.杨加深北宋“书法四大家”的组成及排序冋题考一文认为:就“苏黄米蔡”的排序来说,除 苏黄米蔡的传统捧序外,还有五种说法即 1.主蔡苏 黄米说,代表人物有明人徐灼卿清代的钱泳。徐焰蜕:“宋初善书者四家,日苏黄米蔡,愚窃以为蔡当居三公以上.”钱泳说:“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 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臻妙镜;宋人门类少,蔡 苏米黄俱有毛疵。学者不可 不知也。” 2主蔡苏米黄说,以明人沈周为代表.3主蔡黄米苏说,以清人杨 宾为代表。他说:“余则以为 苏冠于黄米之前,亦未允当,遂于书要更定之 日:蔡黄米苏4.主米苏黄蔡说,以明人祝允明为代表。祝枝山集云:“
17、南宫、眉山、豫章、蒲阳擅声宗室,近时学者,寡师王氏宗祖,必先事四家.” 5.主 苏蔡米黄说,代表人物不详。元人宇文谅云:“先朝评书者,称苏子瞻、蔡君谟、 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家,并驰海内,纵横于夷岛之间,只字片楮不可得京北 宇文谅。”以上为诸家对宋四家人员组成及排序的看法,问题集中到三点上:一是 蔡为何人;二是“苏黄米薛”和“蔡薛米黄”的冲突;三是苏黄米蔡四人的座次。 杨加深分析研究认为,蔡为蔡襄,四人排序应为“ 苏黄米蔡”。综合诸种情况审视。苏轼应居首位。这里主要申说一点,即苏轼对宋代 书风的创造与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碑学方面,由于他的倡导,宋代碑刻形成 了异于唐代的新风貌,擅为碑者有宋一
18、代苏东坡乃一大家。王世贞评苏书醉翁 亭记,结法道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之意。赵孟頫谓醉翁、丰 乐二亭记“绵里裹铁”。在帖学方面, 苏轼开创了宋代行草的独特风格。在理 论上,由于他的寓意说的影响,尚意的观念渗入书家之心,成为创作思想上的一 种指向。在社会上,由于他的特殊地位与感召力,其书艺特色,书学思想影响到 一大批人,影响到一代书风。在书学理论方面,苏轼也有独到之处,冯班认为:“东坡谈书皆笃论,过于黄、米。米老喜作快口语,不知者执之,多为所误.山谷只自言其所得耳。”笔者认为, 苏轼的书学理论确有开风气和高标独立之处。这是从艺术水平因素作为依据。参照非艺术水平因素,苏轼艺术全才和文坛领袖的
19、声誉,在宋四家中也会荣登榜首.这个参照因素,有时作用巨大。(三) “态浓意淡”及其他明人对苏轼书法艺术持褒扬态度的为数仍然不少。对于苏轼墨浓而态肥 一点进行辨析和反证的,如:前辈尝评东坡乏书云温润丰腴,如绵中裹铁,现此信然.学之者,宁可 失其绵要得其铁乃可耳.张弼固跋苏轼答钱穆父诗帖苏轼书法刚健婀娜,绵中裹铁。刚健指刚直骨气,婀娜指跌宕风采。初 学者应从骨力入手,不可过早仿其丰姿。世传苏文忠喜墨书,至有“墨猪”之诮.而此实用淡墨,盖一时革草弄笔,而后世遂宝以为奇玩.文征明(1470 1559)甫田集卷二一苏东坡偶用淡墨,让人惊奇.赵松雪云:“古人作字多不用浓墨,太浓则失笔意。”然羲之书,墨尝 积三分,何也?东坡真迹,墨如漆,隐起楮素之上.山谷齐谓其用墨太丰,而风 韵有余.然则松雪所云特楷书耳,行书则不然.李日华(1565 一 1635)六研斋笔记卷四李日华认为行书是可以墨浓一点的。墨浓而风韵不减。王世贞(1526-1590)在艺苑卮言中评宋人书:苏文忠正,行出入徐浩, 李戡。擘窠大书源自鲁公而微欹,近碑侧记,行草稍自解构,虽有墨猪之诮, 最为淳古.王世贞不仅重古法,也同样重视书法的意趣.坡公书内丰而骨劲,态浓而意淡,藏巧于拙,特为秀伟.公诗有云:“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