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概念题_1_第1页
材力概念题_1_第2页
材力概念题_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力学概念题选集 (一)连政国 王 欣 翟 崑编2008 年 5 月1-1下列结论中 是正确的。(A)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问题。(B)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C)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变形与破坏的规律。(D) 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各类杆件中力与材料的关系。1-2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2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刚度。(3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稳定性。(4 )为保证构件能正常工作,应尽量提高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A) ( 1),( 2),( 3 )。(B)(

2、4)。 (C)全对。(D)全错。1-3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外力是作用在物体外部的力。(2) 杆件的自重不属于外力。(3) 支座约束反力不属于外力。(4) 运动杆件的惯性力不属于外力。(A) ( 1),( 2)。(B)( 1),( 4)。(C)全对。(D)全错。1-4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内力的方法。(2)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应力的方法。(3) 截面法是分析杆件截面上内力与应力关系的基本方法。(A)( 1 )。(B)( 2)。(C)( 3)。(D)全错。1-5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1)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0,則各点的正应力(T

3、也为零(既 0=0 )。0均为零(既0=0),則轴力必为零(既N=0 )。 0均为零(既 00),則弯矩必为零(既M=0 )。(D) (2), (3)。1-6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为正(既为拉力),則各点的正应力 0也均为正(既均为拉应力)。(2) 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0均为正,則轴力 N也必为正。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轴力N不为零,則各点的正应力0也均不为零。(4) 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0均不为零,則轴力 N也必定不为零。(A) (1 )。(B) (2)。(C) ( 3),(4)。(D)全对。1-7若采用Oxyz座标系

4、,并使x轴与杆轴重合,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杆件横截面上一点处,总应力p可分解为正应力 0和剪应力 T它们之间存在下列关系:p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 杆件的某个横截面上,若各点的正应力(A) (1)。(B) ( 2)。(C) (3)。= 0+T。杆件横截面上一点处,剪应力 诃分解为y方向的分量 t和z方向的分量 t且T = T + t2。设横截面面积为 A,则该截面上的轴力 N= / A 0A,剪力Q=/ A TA。设横截面面积为 A,则该截面上的剪力分量Qy= / A TdA,Qz= / A TdA。(A)(1), (2)。(C)(1), (2), ( 3)。

5、(B) (3), (4)。(D) (1), (3), (4)。1-8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若物体产生位移,则必定同时产生变形。若物体各点均无位移,则该物体必定无变形。(3) 若物体产生变形,则物体内总有一些点要产生位移。(A) (1 ),(2)。(B) (2),(3)。(C)全对。 (D)全错。1-9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应变分为线应变 &和角应变 y(2) 应变为无量纲量。(3) 若物体各部分均无变形,则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4) 若物体内各点的应变均为零,则物体无位移。(A) (1), (2)。(B) ( 3), (4 )。(C) (1),

6、(2), ( 3)。(D)全对。1-10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1)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有四种,既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2) 当杆件产生拉伸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只产生线位移。(3) 当杆件产生扭转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只产生角位移。(4) 当杆件产生弯曲变形时,杆件横截面可能同时产生线位移和角位移。(A) (1)。(B) ( 2), (3 )。(C) (1), ( 2), ( 3 )。(D)全对。2-1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1)(3)(4)(A)轴力是轴向拉(压)杆横截面唯一的内力。轴力必垂直于杆件的横截面。非轴向拉(压)的杆件,横截面上无轴力。 轴力作用线必通过杆件

7、横截面的形心。(1),(3)。(B)( 2),( 3)。(C)( 1),( 2),( 3)。(D)全对。2-2图示杆件中,哪些杆件或杆段属于轴向拉(压)?答:2-32-42-52-6P(A) 杆a 1B1aX(B)杆 A1B1, 杆 A2B2。 杆 A2B , B3C3P段C4p,杆 A2B2, b3C23段,D3A3段,(C) 杆(D) Bi段,段,图示为等直杆AB受自重作用,确的?答:杆在在在i.AB杆的I杆的截面C2杆件的容重为D4A4 段。p-:D4A4 段。B4B段B4r,横截面积为A,F列结论中哪的重心在截面D2上。AC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为零。CB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为C上,轴力

8、为y-1/2B(B) (2), A。(1)(2)(3)(4A(A) (1)m/j/n图示两等直杆,荷载均为集中力 内轴力分别为N1和N2,则下列结(C)L/2-r al。Ta(1),不计自重D43(4)。(D)全对。A4P:(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7/77/177L/2设杆的横截面积分别为O哪和A2,杆(1)(2)(3)(A) (1 )。两杆的轴力图均为 两杆的轴力图完全 若A1 A 2,则两(B) ( 1)一矩形。I相同。I杆的轴力图不同(N产N2) °(Ni=N2)。,:(2)°(C) (1), (3)°等直杆AB在水平面内挠, 积为A,容重为r ,A端作匀速

9、转动,角速度为 贝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D)I全错。3,如图所示。设杆件的横截面(1)(2)(3)B端处的轴力A端处的轴力 截面C处的轴力Nb=P 'Na= r /2gAL 3。 r /2gAx(3)°(A) (1), (2)。(B)2 吕。5* X、:(C) (1), (3)°(D)全对。变截面杆AD受集中力作用,如图所示。设Nab、N bc、Ncd分别表示该杆 AB段,BC段和CD段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2-7图示桁架,o=30°设Nab和Nbc分别表示AC和杆BC中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 正确的?答:。2-8(1)(3)

10、Pi=0,贝y Nac=P2, Nbc=-P2。(A) (1), (2)。J3门2,Np= R-P2。;3卩2=0,则 Nac=Nbc=3卩严0,卩2工0,则Nac=33(B) (2), (3)。C(C) ( 1), (3)。变截面杆如图示,设 Fi 结论中 是正确的。、F2、F3分别表示杆件中截面1-1 , 2-2 ,(D)全对。3-3上的内力,则下列(1)(2)(3)(A),(AAB =p/°b)oab-贝V可取_Abc=AB ( Aab=P/ oab ) oabA 则必定 Abc>Aabb ( Aab=P/ 0) (B) (2), ( 3)o(C) (1), ( 3)o(

11、D)全对。若祝=匸恥-则必定A若obc=2若obc <2(1),(2)oi _ A A uC(AB(A) F1* F2, F30(B) F1=F2, F2>F3。2-9轴向拉伸(或压缩)杆件的应力公式 乜七N/A&在什么(C) F1=F2, F2=F.12(D) 3"1=F2, F2<F3。件下不适用?答:(A) 杆件不是等截面 !3(B) 杆件(或杆段)各横截面上的内力不仅有轴力,还有弯矩。(C) 杆件(或杆段)各横截面上的轴力不相同。(D) 作用于杆件的每一个外力,其作用线不完全与杆件轴线相重合。2-10变截面杆AC如图所示。设 Nab , Nbc分别表

12、示AB段和BC段的轴力,oab和Pbc分 别表示AB段和BC段的横截面上的应力,则下列结论中 是正确的。2-12桁架如图所示。杆1和杆2的材料相同,许用应力为o ,横截面积分别为 A1和A2, 横截面上的轴力分别为 N1和N2。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 。2-13桁架如图所示。杆 1和杆2的面积均为 A,许用应力均为o。设N1和2分别表示杆 1和杆2的轴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2-142-152-162-172-18(1)(2)(3)(A)a(3)。(D)全对。cos。(0S a +荷载P= N 1COS a + Ntos B最大许可荷载Pmax= o若a = 0则最大许可荷载P

13、maX=2 o A a'八(1), (2 )o (B) (2), ( 3)d)s桁架如图所示。杆1和杆2的面积均为A,许用应力均为O (拉,压相同)。设荷载P 可在横梁DE上移动,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Q(1)(2)(3)(4)(A)OA。PW2OA。 使 pw 2/3 OA。Pmax=2 OA。(B) (1 ),(2)。a(C) (1)(Kb(3)。ED)全对。无示。三设杆件的横截面积为必须使 PW 2须使当荷载p为于横梁中央时,当荷载P为于结点A1或 处时,必须使当荷载P为于梁的端部匚当荷载P在DE间自由移动或E处时,必须巾时,最大许可荷载矩形截面杆两端受荷载I P作用 些

14、是正确的?答:(1)在截面m-m(2)在截面m柿(3)在截面m-m(4)在截面m-m(A)(1),(2)o则下列结论中哪上的法向上的切向内力(剪力厂Q=Psrn 上的正应力上的剪应力(B) (3), (4)o (C)全对。 (D)全错ao =P/A sin a m t =P/A COS a矩形截面杆两端受荷载 P作用,如图所示。设杆件的横截面积为 些是正确的?答:(1)(2)(3)(A)O杆件横积面上的正应力o=-P/A,剪应力T 0=Oo在截面m-m上的正应力-在截面 m-np上的剪应力- T a =PA Sin a(B)(1), (2)0(C)(1 )。m=P/A cos aP,(和 (D

15、)全对。则下列结论中哪矩形截面杆两端受荷载 P作用,如图 别表示截面m-n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力,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A , Oa和T分 分别表示截面m-n1上的正应力和剪应1-13所示。设杆件的横截面积为 Oal和(1)(2)(3)(A)ma COS a2o尸P/A cos a, t=P/A siniP/Asin 2 ap 亦-P/A sin a cos。二-Oa无论a取何值,T=- Tai(1)。(B) (1), (2)oCL(5叫3)。n(D)全对。阶梯杆ABC受到拉力P作用,如图所示。 为A2,各段杆长均为L,材料的弹性模量为AB段的横截面积为A1, BC段的横截面积 E,

16、此杆的最大线应变気ax为(A) P/EA1+P/EA2。(B) P/2EA1+P/2EA2。(C) P/EAbax2。(D) P/EA102-19如图所示两杆,其中杆 结论中是正确的。1为变截面圆杆,杆 2为等截面圆杆。两杆材料相同。则下列(A)(B)(C)(D)杆1的伸长小于杆杆-杆杆的伸长等于杆, 的伸长为杆 的伸长为杆2的伸长。2的伸长2的伸长的2.52 的伸长的L/22d 212AB的变形及重量可忽略不计。杆 1, 2的横面积均为400mm ,200Gpa。已知L=2m , h=1.5m, l2=1m,为使梁AB在加载后仍保m。2-20如图所示结构中,梁 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 持水平,荷

17、载P的作用点,.C与点A的距离x应为(A)1.2。(B)1210。2-21阶梯形杆AC如图所示。 贝U匕(A) N 1 =N2, 01= C2;(B) N注皿p1.00。(D)2l段的轴力分卜别为卜TCB v0.80。111和N2,应力分别为 0和1(C)e x > 设AB段、BCO(C) N 1=N2, 0工 o;(D) N 1 工 N2, 01=02,C2。2-22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 ”(A)分别是横截面、45°斜截面;(B)都是横截面;(C)分别是45°斜截面、横截面;(D)都是45°斜截面。2-23对于低碳钢,虎克定律(A

18、)比例极限cp;(D)强度极限 °b°o= E&成立,则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B) 弹性极限o; (C)屈服极限o;2-24现有钢、铸铁两种棒材,其直径相同。从承载能力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图示结构中的两杆的合理选材方案是(A) 1杆为钢,2杆为铸铁;(B) 1杆为铸铁,2杆为钢;(C) 两杆均为钢;(D)两杆均为铸铁。2-25图示简单桁架,杆1和杆2的横截面面积均为 A,许用应力均为0,设N1、N2分别表 示杆1和杆2的轴力,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 载荷 P= N1COS0+N2COS 3(B) N 1sin a= N2sin ;(C)许可载荷P = 0

19、A(cos a十 cos3);(D)许可载荷P w 0 A(cos a十 cos®。3-1“齿形”穕连接件尺寸如图所示,两端受拉力P作用。已知挤压许用应力为0C,则连接件的挤压强度条件为。(A) 2P/( h-e) b 丘.(B) P/eb 卡e.(C)P/( h-e) b M.(D)2P/eb 节e.3-2如图所示“齿形"”穕连接件两端受拉力'- P=40kn作用。p=120mm,b=80mm,a=350mm,e=50mm,(1)(A)挤压应力e C=10Mpa.剪切应力T c=0.71(1), (3)。(B)设 吉论中是正确的。挤压应力e c=14.3Mpa.剪

20、切应力 t c=1.43Mpa.I '(C)(2), (3)。(D)(2),'( 4)。3-33-43-53-6则下列结图2-2所示矩形截面的低碳钢板状拉伸试件,在上下端部开有圆孔,孔内插入销钉,荷载通过销钉作用于试件。试件与销钉的材料相同,许用剪应力为t ,许用挤压应力为e c,试件的拉伸强度极限为 e b。为使试件被拉断时,断裂面出现在AB段,上下端部不破坏,则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1)试件端部宽度a> b% »茁。(A) (1),(2).(C) (1),(2),(3).图示铆接件,荷载为 是正确的?答:(1)(2)(3)(4)(A) (1),(2)

21、.(bcrb销钉直径有d>-及d>kJ2bt 二2btb两式确定。两式确定。JLo(B) (3),(4).(D) (2),(3),(4).P,铆钉直径为d,上部板件的形状尺寸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哪些O2 铆钉在剪切面上的剪应力t =4P/3 n d .铆钉的挤压应力 e C=P/3dt.上部板件在截面1-1处拉应力e 1=P/3 ( b1-d ) t.上部板件在截面 3-3处拉应力e 3=P/ (b3-d ) t.B),(4). (C)全对。(D)全错t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P.插销穿过水平放置的平板上的圆孔, 压面积分别等于'(A) n dh nD2/4 ;(B) n dh

22、n 1©d2)/4 ;.材料,且已知nO bO b2 © TP该插销的剪切面面积和挤在图中,若板和铆钉为同 铆钉的直径-C-应该为-C Dh nD2/4 ;_(D)CDs = 2 T,为了充分n提高材b3Dh n ($d2)/4。料的利用率。则(A) d=2t ; (B) d=4t ;(C) d = 4t/n (D) d8t/ n4-1左端固定的直杆受扭转力偶作用,如图所示。在截面 1-1和2-2处扭矩为 4-21 2Nm。1 (B4.5M"22.5kN T:。孑 (D)M1:1=2in,主动轮A的输入功率0kW,从动轮 B, C, D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Nb=Nc

23、=150 kW,Nd=200 kW (不计轴承摩擦所耗的功率)。下列结论中 哪些是正确的?答:(1)(A) M1-1=12.5kNm,M(C) M1-1=-2.5kNm, Mm。图示传动轴的转速2-5 M2-2=-3kNm。M2-2=-3kNm。4-34-4(A)1 2各轮转动的方向与轮作用于轴的扭矩方向一致。TB=4.78kNm。Tmax出现在1 CA段。轴内最轴内最大扭昭Mmax=9(56kNmo(1),(3)。(B)(2),(4)。(C)( 1),TDD(2),(3)。(D)(2),( 3),( 4)。圆轴AB的两端受扭转力偶矩 Ta和Tb作用,于左右两个隔离体,截面C上的扭矩分别用 M

24、n和Mj表示,下列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答:。(A) Mn为正,Mn1为负。(C) Mn 和 Mn1TA如图所示。假想将轴在截面C处截开,对(B) Mn为正fB Mn1 为负。为负。如图所示,传动轴的C,D,E的输出功率分别为 Nb=20 论中哪些是正确的?答:<n=200r/min,主动轮0kW,)Mn和 M.输入功率为 NA=40kW,从动轮 B,Nc=BkW,ND=10kW,NE=5kW,下列结(1)上最大扭矩M max出现的部位在M max上最大扭矩Mn出现的部位在CBAC段。Mn1BA段。轴上BC段的扭矩与A(C段的扭矩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轴上最大扭矩M吋=0.955kNm。

25、(A) (1), (3 )o (B) (1), (4)o(C) (2), (4)o(D) (3), (4)。4-5下列单元体的应力状态中哪些属于正确的纯剪状态?答(A)(1),(2)o(B)( 3)o (C)(4)o(D)(1), (2),(3), ( 4)o4-6(A) (1)剪应力互等定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杆件。,3。(B) (1),*2)。(C) (2),(3代(D)(2),。4-7空心圆轴受扭转力偶作用,横截面上的扭矩为Mn,下列四种(横截面上)沿径向的应力分布图中是正确的。4-8实心4-9径为(A)芙心圆轴,两端受”2,内径改为_ d /2,则轴内的/(B)4 t o8 Too偶作用,是

26、正确的。T大剪应力变为-*(横截面上T )(D)4-10外径为,内径为d的空心圆轴(B两端受扭转力偶矩_ TC乍用,轴内的最大剪应力为 D/2,内径改为(B)4 t o-H-(A)2t od/2,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C)8t o (D)16 Too (D)4- 11外径为D,内径为众d= 0.5D的空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偶矩T作用,轴内的最大剪应力为To若轴的外径不变,内径改为dj=0.8D,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 o(A)1.82 t o (B)1.59 t o (C)1.35 t。 (D)1.14 t。4- 12有两根圆轴,一根是实心轴,直径为D1,另一根是空心轴,内径为d2,外径为D

27、2,d2/D2=0.8 若两轴横截面上的扭矩相同,且轴内的最大剪应力相等,则它们的外径之比D2/D1为o(A) 1.19 o (B)1.25 o(C) 1.50 o (D)1.81 o4-13设空心圆轴的内径为d,外径为D, d/D = a,则其横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t的表达式为(A)Ip=1/64n D(1- a4),Wt =1/32nD1- a3)(B)Ip=1/32nD(1- a4),Wt =1/16nD(1- a)(C)Ip=1/32nD(1- /),Wt =1/16nD(1- a).(D)Ip=1/32n (Dd4),Wt =1/16n (Dd3).4-14材料相同的两

28、根圆轴,一根为实心抽,直径为D1,另一根为空心轴,内径为d2,外径为D2, d2/D2= ao若两轴横截面上的扭矩Mn和最大剪应力 Tax均相同,则两轴横截面积之比A1/A2为 o(A)1-a2 o(B) (1- a4) 2/3 o24 2/34 2/32、(C)( 1- a) ( 1- a) o(D)( 1-a) / (1- a)o4-15等截面的空心圆轴,两端受扭转力偶矩 T = 2kNm作用。若圆轴内外径之比 a= d/D=0.9 ,材料的许用剪应力t = 50MPa,则根据强度条件,轴的外径D应为mm。(A)106mm。(B) 95mm。(C) 84mm。(D) 76mm。4-16图示

29、变截面圆轴, 为Mpa。d1=60m m , d2=40mm,若 T 1=2kNm ,T2=1kNm,则轴内的最大剪应力(A)79.6(C)64T1(B)70.74-17 一根空心轴的内、(A) 7 nd6 ;外径分别为(B) 15d、(D)5-T24-18当实心圆轴的直径增加D 时其抗扭截- _ 4(C) 15 n/32;为4(D) 7 nd6 o倍时,其抗扭强度、抗扭刚度分别增加到原来的(A) 8 和 16 倍;(B) 16 和 8 倍;(C) 8 和 8 倍;(D) 16 和 16 倍。5-1简支梁受集中力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_P是错误的。5-2剪力表达式 Q (x) =Pb/L。

30、弯矩表剪力表达式2弯矩表达式工M (x) =Pa/L (匕-x)。简支梁受三角形分部的荷载作用,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A B C DAC段,AC段,CB段,CB段,5-35-4/x (§ =Pb/L x。Q( x)g=Pa/L。是错误的。(A)(B)(C)(D)支座A的反力RA=1/6qoL( 支座B的反力Rb=1梁截面的剪力A 梁截面的弯矩表达)°M72L。端?BQ (|x) =1/6 qoL- qox2外伸梁受载情况如图,以下结论中_梁上各截面的剪力 Q (x)> 0° 梁上各截面的弯矩丹(|X)|= 0。在a<x<2a处,Q值相同。非 在 a

31、< x< 2a 处,M3x) =1/6 qoLx-qox/3L。L 7是错误的。q。(A)(B)(C)(D)£值相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 a和?,如图示。以下结论中是正确的。B5-5(A)(B)(C)(A)两者的Q图和M图完全相同。(C)1两者的Q图不同, M图相同。, (D) 多跨静定梁受集中力偶作用,寸如图示。以下结论中定梁各截面剪力相等。右支座的反力R=Mo/a ( 各截面弯矩M (X)U(D)梁内M max=M 0°5-6(D)梁内M max5-7I P(B) 两者的Q图相同,M图不同。图均不同。Aia 、2两者的 Q图,MR 是正确的。计工Mo-jj

32、w a如图示。以下结论中是正确的M oa( )°牡x»l1f af 1=M o°O各截面剪力相等。 右支座的反力R=M 各截面弯矩M (x)多跨静定梁受集中力偶作用,(A)(B)(C)多跨静定梁的两种受载情况如图示。以下结论中(A)(B)(C)(D)是正确的。a值愈大,则Ma也愈大。L值愈大,则Ma也愈大。 a值愈大,%L值愈大,MMo愈大。 感大C梁的受力情况对称于中央IOC:截面,如图示。以下结论中3是正确的。(Qc和Me分qp 13pq山J! 1im别表示中央截面 C上的剪力和弯矩)(A) Qc=O,M c=0。(B) Qc 丰 0, Mc 丰 0。(C)

33、一般情况下 Qc=0, Mc* 0。(D) 一般情况下Qc丰0,M c=0。5-9梁的受力情况如图示。求跨度中央c处的剪力Qc和弯矩Me,以下结论中 是正确的。(A)(B)(C)(D)Mc=0。Qc=0,Qc=qa/2,Qc=-qa/2, MA=0。这是超静定问题,必须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来求解。5-10长4m的简支梁,其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梁的受载情况为(A)(B)(C)(D)在0w x < 1处及3mMx三4n处,有均布荷载作用。 在 1 m< x <m 处,在 x=1m 及 x=3m在 x=1m 及 x=3m有均布荷载作用。 处,有大小 处,5-11左端固定的悬臂梁,长 是错

34、误的。的集中力作用。 大小相等方向向下的集中力作用。+4m,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若荷载中没有力偶,则以下结论中(A)梁的受载情况是:Q)作用。10kN处受均布荷载0kN/m( )作用。x =4m处有集中(B)(C)(D)力 P=10kN( 固定端有支反R=10 kN(弯矩图在0<梁上各截面的弯矩均为负值。口支反力偶矩M=20 kNm (逆时针)作用。2mk xkm处为二次曲线。xxkm处为斜直线,5-12右端固定的悬臂梁,长 飾 梁的剪力图如m所示。若荷载中没有力偶,则以下结论中 是错误的。(A)是:Q 0k x2m处有三角形分布荷载 q ( x) =Ax()作用,A=5kN/m,在 处

35、受均布荷载q=10)kiNm()作用。在 2mk xkm处为二次曲线。梁的受载情况2m< x <m弯矩图在0W在x =2m处,在x =4m 处,弯矩值为-20/3 kNm。5-13长4m的简支梁,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以下结(A)(B)(C)(D)(B)(C)(D)10kN是错误的。-)结论(2m处为三次曲线弯矩值为勺0+) kNm梁在0< x4m处,受Q布荷载 q=10kN/m()作用。 梁左端支反坊kN1 =梁上必有集中力偶作 集中力偶的作用点必),右端支反力R2=1 kN (3用。3m5-14长4m的简支梁,梁的剪力图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A)(B)(C)(D)Q0kN(

36、m)作用。 中力 P=2010:kN)作用。梁上有均布荷载卡在x =2m 1处kN集梁内最大弯矩出现在跨度中央(即弯矩图对称于中央:5-15简支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LI-以10x =2m下结论中 k_2m kN4是错误的。1kNx是错误的。土 10k%DBim(C)Ra = Rb =P。(D) 梁的中央截面上弯矩为零。5-16悬臂梁受力情况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是错误的。(B)(C)(D)5-17外伸梁受载情况如图示,以下结论中是错误的。x(X;(A)梁的剪力图为二次曲线 梁上各截面的剪力、走 梁的弯矩图为三次曲梁上各截面的弯矩M(A)(B)(C)(D)在 cb 段,Q=_5/4qap=2qa在

37、AC段和BD段,各截面不出现负剪力。 在截面C处,在梁上,M=0M=3/4qa。的截面有两处。1 i if 1F 15-18梁的截面为对称空心矩形A如图所示C则梁的抗弯截面模2 2(B) bh /6-bihi /模量a(A) bh2/6。(C) M0bh2/12-bh12/12) / h/2。(D) ( bh2/bi hfM)/ hi/hi5-19两根(b*h )矩形截面的木梁叠合在一起,两端受力偶矩Mo的抗弯截面模量W为(A) bh/6。(B) 2 (bh/6 (C)一b/6 (2h) 2。(D)2Mo J5-20两根矩形截面的木梁按两种方式拼成一组合梁(拼接的面上无粘胶) 矩Mo作用,如图

38、示。以下结论中12) /ho0,梁的两端受力偶图示该组合梁|A0两种情况二 (Tnax 相同:emax的M(D两种情况都属于纯弯曲.5-21 T形截面梁,两端受力偶矩 Mo作用,如图示。以下纟i(C)两种情况中性轴的位置相同.(A)(B)(C)(D)梁截1梁的 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截面的上边缘。梁的最大压应力与最大拉应力数值相等。 梁内最大压应力的值(绝对值)小于最大拉应力。的中性轴通过形心(ia:a5- 22 T形截面梁,两端受力偶矩Mo作用,如图示。若材料的抗压许用应力oy大于抗拉许用 应力0,则梁截面的位置应如何安放?答:5- 23图示悬臂梁和简支梁的长度相等.它们的»Mo(A)Q

39、图相同,m图不同;石Q(C) Q、M图都相同;(D) Q、M图都不同。BCD5-24 图示简支梁,当集中力偶在 (A) M 改变, Q 不变; (C) M 、Q 都改变;CB 段上移动时, AC 段任截面上的(B) M 不变, Q 改变; (D) M 、Q 都不变。5-25 梁在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处(A) M 图无变化, Q 图有突变;(C) M 图有突变, Q 无变化;(B) M 图无变化, Q 图有折角;(D) M 图有突变, Q 图有折角。5-26 梁在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A) Q 图有突变, M 图光滑连续; (B) Q 图有突变, M 图连续但不光滑;(C) M图有突变,Q图光滑连续;

40、(D) M图有突变,Q图连续但不光滑。5-27图示简支梁中间截面 B 上的内力为(A) M=0, Q=0 ;(B) M=0, Q 工 0;(C) M 工 0, Q=0 ;(D) M 工 0, Q工 0。5-28 图示悬臂梁载面 B 上的剪力值和弯矩值分别为2 2 2 2(A) q0a/2, -q0a /6 ;(B) q0a, -q0a /3 ;(C) q0a/2, -q0a /3 ;(D) q0a, -q0a /6。5-29 中性轴是梁的什么的交线?(A) 纵向对称面与横截面;(B) 纵向对称面与中性层;(C) 横截面与中性层;(D) 横截面与顶面或底面。5-30 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

41、什么旋转?(A)梁的轴线;(B)中性轴;(C)截面的对称轴;(D)截面的上(或下)边缘。6-1是错误的。出现最大正应力的点上,剪应力必为零。出现最大剪应力的点上,正应力必为零。最大正应力的点和最大剪应力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截面上。梁上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截面,即该截面上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为零。对矩形截面的梁,以下结论中(A)(B)(C)(D)6-2对于等截面梁,以下结论中是错误的。6-36-46-56-66-7(A)(B)(C)(D)最大正应力u最大剪应力max必出现在弯矩值 M为最大的截面上。T max必出现在剪力值 Q为最大的截面上。最大剪应力 Tmax的方向必与最大剪力Q max的方向一致

42、。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在数值上必定相等。矩形截面的悬臂梁,受载情况如图示。以下结论中 示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A处,B处,.是错误的。(6, T分别表(A)(B)(C)(D)在点在点在点在点c=0,c=0,CJA °=0,t0。T3P/2bh。t0。“ M=PLD 处 c=0 ,长4m的剪支C受垂直向下的均布荷载q作用,梁的截面如图所示(点* C为形心,>10许可荷载qmay(A)(C)lz=5.335.33kN/m。3.56kN/m。T=3P/4bh °d材料的许用拉应力cFfMpa,许用压应L/2O(B)4.28kN/m> 201<(D)6.83kN/m。长4m的悬臂梁,自由端受集中力P作用,:梁的说0为0i=20Qmm,截面的形心主惯性矩口宀。则隰大容许值为用压应力cY=160Mpa。梁的截面女呂图示(A) 16kN。(B) 18kN。o矩形截面AB 如口图小。梁的宽度为许用应力 c(A)(B)(C)(D)力JbY】=160Mpa,则梁的最大铸0铁,许用拉应力c=42Mpa,许 截面形心离下缘的距离a=160mm,20Q I 24kNb,高度为 则下列结A2hz(CB 段), 是正确的。段)和h_ _,设固定端处梁的最大应力梁|ab是安全的。L梁AB是不安全的。因条件Ab是否安全。 xo=M/W只适用于等截面梁,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