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_第1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_第2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_第3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_第4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和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 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 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 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 应用。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 (要诀:同图等距)3. 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 的哨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要诀:重叠为崖)4.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要 诀

2、:密陡疏缓)5.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 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 v字形。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 山谷。(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 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 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 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 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2) 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3) 每升高100

3、米,气温下降0. 6°co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 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髙线的高度值;如果 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 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右图为等高线 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 于900米,则为山丘。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 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 向海拔较低的方向。4. 判别河流的流向、分布与类别(1)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

4、判断河 流流向;(2) 判别内(外)流河。如右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 河。5.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若 海拔在200米以下,表示为平原。若海拔在500米以下,相 对高度小于100米为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髙度在 100米以上为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 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在不同的等高 线地形图上,需要将比例尺与等高距结合起来考虑。6. 判别坡度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 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 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7. 判别相对

5、高度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 dwh(2)农业区: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 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 牧副渔业布局原则。例如,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 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 主;粮食作物和蔬菜生产,应安排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 水源的地方;花卉等园艺业要安排在靠近水源的地方。(3)居民区:应建在地形平坦、靠近水源、向阳背风 的地方。(注意考虑街道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 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注意考虑 主要街道走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注意远离污染

6、源,居民区应建在污染企业的上风向和水源上 游)4. 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判断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 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 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 时会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四、高考链接【例1】(2013年高考四川文科综合地理卷)图4示 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 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 于a. 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8.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

7、大高差可能是a. 156 米 b. 178 米 c. 220 米 d. 255 米【解题思路】本组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黄土高 原是一个过渡带,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 向草原过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 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 低处之间间隔了 7条等高线,根据(n+1) d>h> (n-1) d计 算可知高差应在180240之间。【答案】7. b 8. c【例2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学 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第23题。2. (略)3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a、b、c、

8、d 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 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 a处氏b处c. c处d. d处【解题思路】该题考查的是集水线,即山谷位置,利用 口诀''凸高为谷,凸低为脊”判断山谷和山脊。山谷积水面 积广则水源最丰富。b、c为山坡,d为山脊,水源条件差。【答案】a【例3】(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如图12是某 丘陵区域的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较大、地势较陡; 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较小、地势较缓。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5961题。59.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e处低于f处b. 图中g处高于h处c. 图中e处海拔高度

9、大于300米d. 由e处到f处地势逐渐上升【解题思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能力。由等高线图推知等高距为 25m,所以 e>275m、f325m、75mb>c>d,甲、乙均在等高线闭合中,两地的地形最有可能的是a.甲为洼地,乙为山丘b.甲为山丘,乙为洼地c.甲、乙均为洼d.甲、乙均为山丘 2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我国河湖叙述正确的是a. a图所示河水流入湖泊b. b图所示湖泊肯定为淡水湖c. c图所示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d. d图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读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5题。3.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a.河b.河c.河d.湖 4.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 e 和 g b. e 和 f c. f 和 £ d. f 和 h5. 若a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最佳逃生路线是a. ak 线 b. al 线 c. am 线 d. an 线【答案】1. a 2. d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