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_第1页
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_第2页
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_第3页
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_第4页
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语言中社会语言学现象摘要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利用为网络语言的 出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式各样创意独特新 颖的词汇层出不穷。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在很大 程度上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语 言学的角度入手,初探网络语言。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语言变体【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4244 (2013) 10-157-2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到处 都可以看到网络的身影。人们利用网络工作、学习、娱乐、 购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交流,网络语 言也就应运而生了。虽然网络词汇是在

2、虚拟的空间中使用 的,但作为一种新的语言交际方式,它仍然体现了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是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一个例证,也是社会 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同社 会的相互作用及影响。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称 代形式、语言变体、语言与性别、语用学等等都是它研究的 对象。而网络语言正是语言的一种变体,它可分为广义和狭 义两种,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以中文为主体,以汉语拼音、 英文、符号、数字等为辅助手段,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时所 使用的语言形式;狭义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在网络聊天室和 bbs上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语言。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 角度入手,分析网络

3、语言的形成、特点及发展前景。二、网络语言的形成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语言社区(speech communities, 指一群人使用同一种语言,对语音和语法的异同有相同的概 念)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这种新的语言现象同科学技术 发展、社会发展和网民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前提条件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全新崛起的一种信息传播方 式,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 角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人们在网络上可以 聊天、购物、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通过博客、 微博等方式自由地发表意见,而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虚拟空间 中产生了一种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4、交流时不同的语言环境。“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由此也产生了一 种独特的语言一一网络语言。”由此可见,网络语言的产生 及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社会发展是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并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人们已 经从最初对基本生活资料的追求发展到了对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双追求。计算机的产生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 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工作、娱乐的各种追求。“社会生 活中发生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一定伴随着相当大的语言变 化,而没有什么大的社会事件的历史时期则是语言相对稳定 的时期。因为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归根结底是社会性的,社 会条件和社会现实的突变为加剧某种语

5、言趋势提供了条 件。”网络语言正是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悄悄兴起,不知 不觉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的。(三)网民心理需求是网络语言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利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 觉,那就是一些平常说不出来的话,在网上却能脱口而出。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给了人们一些遮 挡,在这里,交流虽然是即时的,但却不是面对面的,甚至 是匿名的。因此,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中的很多诸如身份地位、 人际关系之类的束缚,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自己的不满或是痛苦。在使用网络的人群中,有不少人存在着一种猎奇的心 理,他们在搜索一些奇闻轶事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

6、求着语 言的新、奇、特,并借此来表现出自己的标新立异、与众不 同。正是在这种心理需求的刺激下,网络语言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愈发具有创造力和时代感。三、从实例中看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具有多样性、简约性、随意性、不稳定性和非 语言符号化倾向的特点。其多样性表现为英语原词、拼音、 汉英混合、数字等多种形式并存。为了适应现代的快速生活 而出现的大量的词语的缩略形式则是网络语言简约性的体 现。人们在利用网络交流时出于调侃或是其他一些目的而对 固有的词语进行改动的行为使网络语言具备了随意性和不 稳定性。当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意思 时,符号便出现了。这些符号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是语言 交际

7、的一种辅助手段。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网络 语言构成的特点。(一)缩略词缩略语是网络语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为了交流方 便,网络语言常常取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或是其他一些发音相 同的单个字母来代替单词或是短语,或是以汉语拼音中的声 母来代替汉语词句。1. 英语单词的缩略形式英语单词的缩略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单词内部 的几个字母或是短语的首字母来代替整个单词或是短语。 如:gf (girlfriend), bf (boyfriend), www (world wide web),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diy (do it yourself

8、), pk (player killing 或 penalty kick),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vr (virtual reality)o 而另 一种缩略形式则是利用一些本身发音接近某些单词的单个 英文字母来代替整个词句,如“u”代替“you” ,“r”代替 “are” , “ic” 代替"isee” , “btw” 是 “by the way" , "cul 是 see you later"等等。2. 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汉语拼音的缩略形式是指以汉语拼音的声母来代替整 个词句。比如dd (弟弟),gg (哥哥),mm

9、 (妹妹或美眉), jj (姐姐),pp (屁屁),plmm (漂亮美眉),bt (变态)等 等。(二)谐音词谐音词的产生往往是为了输入的方便,但却往往具有风 趣、幽默或是亲昵的效果。所谓谐音,就是指用相同或是相 似的音来代替原来的字词。网络语言中的谐音有三种主要类 型,既汉字谐音,数字谐音和英文谐音。1汉字谐音主要是用一些近音字来代替原来的字词,并 由此而产生一些幽默的效果。比如油饼(有病),斑竹、斑 猪(版主),大虾(大侠一网络高手),菌男霉女(俊男美女) 等等。2.数字谐音则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达一 些特定的含义。比如886 (拜拜了),520 (我爱你),7456(气死我了)

10、,555555 (呜呜呜呜呜呜),74974 (气死就气 死),1314 (一生一世),584 (我发誓)等等。3. 英文谐音既利用英语单词的音译来组成新的谐音词。 如英特尔(intel),粉丝(fans),伊妹儿(e-mail),烘焙 机 (homepage)o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谐音类型之外,一些符号也可以取 其谐音表达一定的含义,比如=(等等),0 (哦)。(三)生造和转义生造和转义是指网民们在网上交流的时借用一些修辞 手段,或是旧词翻新,或是生造出一些新词来。生造和转义 的方式多种多样,往往是一些单词、字母或是数字的组合。 如:3q (thank you),帅g (帅哥),e心(恶心),

11、东东(东 西,泛指各种事物),坛子(论坛),灌水(在论坛上发表无 聊或是无实际内容的帖子),拍砖(发对某贴),顶(支持某 贴),楼上楼下(表示两个帖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青蛙(长 相难看的男生),恐龙(长相难看的女生),沙发(第一个回 帖的人),椅子(第二个回帖的人),路过(看完帖子不留言) 等等。而一些网络字组形。如:8-)表不睁大眼睛,:_9表 示舔着嘴唇笑,:-1表示平淡无味的笑,:-7表示火冒三丈 等等。3.标点符号+字母组形。如:_p表不吐舌头,:-s表恥 语无伦次,:t表示吸烟族,:-d表示仰天大笑。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在许多网站为网民 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动画表情,这些表情

12、更加生动有趣,已经 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符号和图形的作用,在网络交流时被广 泛运用。(五)古字新义从到,新一代的网络词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其实,它们当中有许多字都是一些曾经在文字史上出现过的 生僻字,被今天的网民借来表达一些特殊的含义。以下是一 些当今十分流行的网络字:jiong,原意为“光明”,古同“”,因为它看 起来很像是一个愁眉苦脸的人,所以被人们借来表示郁闷、 悲伤、无奈、无语等意思。:mei,古同“梅”,因为它是两个“呆”字放在一 起,所以现在被网民们用来形容某人很傻,很天真。:b ing,原意为“雷声”,由于它是有三个"雷” 字叠在一起构成的,所以在网络上被用来指“太

13、雷了"(程 度比“雷”更深),被三声雷吓到自然要比一声雷的效果强 很多。:ni,原意为"沉没,沉溺”,同“溺”,在网上 可以被封为“”的人都是一些在其他人煽风点火,漫天开 骂的时候到处"救火"的和事佬。:jiang,同“舉",此字因其上“强”下“力”的 造型而被广大网游爱好者所喜爱。魔兽玩家将其衍生为'强 力”,在游戏中装备好意识好的玩家被称为“强力玩家”或 是'强力党”。:jiao,原意为高声大呼,是一种乐器的名字,因 为它有四个口,所以在即时聊天工具中它被用来表示因情绪 激动而大叫,四张” 口”肯定比一张“口”叫得响亮。四、

14、结语对于网络语言中的种种现象,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兴 的文化现象,应该被予以重视和认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网 络文字是对传统文字的挑战,甚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恶 搞,是不能接受和纵容的。其实,任何一种语言形式的兴起 都有着它的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语言变体,它是一种言语现象,它本身 是动态的、开放的、个性化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网络 语言出色地完成了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任务,而它们的出现和 消失都是顺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的自我调整。参考文献:1 郑青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j.科教 文汇,2007.2 殷晟.网络语言现象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02.3 吴山.新一代网络字j.青年文摘,2010.4 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 赵春彦,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