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_第1页
普安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_第2页
普安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_第3页
普安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普安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史忠毓摘 要:该文介绍了其区域地质条件,重点分析了其水文地质条件,针对该地区水文地质特点,重点分析其矿井水灾情况,并提出了防治建议。关健词:矿区 水文地质条件 水灾:p64 :a :1674-098x(2014)09(c)-0059-011 工程概况区内目前以公路为主,兴(义)普(安)公路纵贯该区,矿区有楼下镇至普安的公路通过,北距普安60 km,接320国道;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25 km,交通条件较好。2 自然地理该区总体为脊状山地貌,属中高山地形。山岭大致位于区内中部,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呈南东向凸起的弧形

2、,该山岭为区内分水岭。山岭西北部为飞仙关组上部及永宁镇组地层的同向坡,地形陡峭,相对高差在300 m左右,最高点1966.0 m,最低点1465.0 m,最大高差501.0 m;地面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部分地段为林场;地面小冲沟亦较多,并呈树枝状展布,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层倾向基本一致。山岭东南部为飞仙关组中、下部及长兴组、龙潭组地层的反向坡,其中飞仙关组中、下部地层的反向坡非常险峻,多呈悬崖峭壁;龙潭组含煤地层多被滑坡及第四系坡积物覆盖,地形相对平缓。3 矿区地质该区及邻近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上统玄武岩组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3.1 二叠系(p)(1)龙潭组(p3l)

3、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层及灰岩组成。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含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组内连续沉积,含煤1329层,一般20层左右,可采煤层4层。厚度205248 m,平均222 m。根据岩性及其组合、沉积特征分为上、下二段:下段(p3l1):b5顶界至含铝凝灰岩底界。中上部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多含植物化石;中部为26号全区可采煤层;下部夹14层灰岩,含动物化石,含零星可采的29号煤层。厚度5096 m,平均80 m。上段(p3l2):

4、b5顶界至12号煤顶界。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局部夹细砂岩、灰岩。主要含动物化石,中上部含煤层数层,有17、18号全区可采煤层,19号煤层大部可采。中下部夹煤线,多含植物化石碎片,无可采煤层。厚度131164 m,平均厚142 m。出露矿区南部边界附近。(2)长兴组(p3c) 含煤地层顶界至12号煤顶界。岩性以灰色灰岩、浅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钙质泥岩及泥岩,具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富含腕足类及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含植物化石碎片。含煤层15层,均不可采。本组地层在地表上常呈一小陡坎,顶部呈一小平台。厚度105148 m,平均116 m。出露矿区南部。3.2 三叠系下统

5、(t1)飞仙关组(t1f)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灰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灰岩等,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腕足类动物化石。组内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度525630 m,平均580 m。根据岩性分为五段:第一、二段(t1f 1+2):主要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夹细砂岩、鲕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含瓣鳃类、舌形贝等动物化石。底部具水平层理及植物化石碎片。厚度169221 m,平均为198 m。出露矿区中部。第三段(t1f 3):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紫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泥岩。厚度137184 m,平均为155 m。出露

6、矿区北部。第四段(t1f 4):岩性主要为绿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夹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顶底均为一层灰岩。此外,尚夹少量钙质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106160 m,平均为128 m。出露矿区外。第五段(t1f 5):岩性主要为紫色、灰紫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含瓣鳃类动物化石。厚度82110 m,平均为99 m。出露矿区外。第四系(q)分布广泛,主要由松散的崩塌物、坡积物、沟谷冲积物、粘土等组成,厚度020 m。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边界外。该区位于鱼龙向斜与泥堡背斜之间,属鱼龙向斜的南东翼。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北东

7、,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6°15°。区内未见次一级褶曲和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4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于该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大气降水落入地面后,一部分形成坡面流,向附近沟谷流动,以老熊洞为分水岭向南和北流;部分将于沿地表岩体节理裂隙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总体而言,地下水主要向北西方向鱼龙向斜核部运动,最终汇于核部发育的岩溶管道向南排泄,在运动过程中,受地形控制,部分地下水出露于地表,形成泉水。区内无河流、水库、池塘等地表水体,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含煤岩层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矿井内冲沟发育,旱季无水,雨季山洪暴发时冲沟中的水,一部分沿地表自

8、然排泄;另一部分渗入龙潭组含水层中。老窑积水因自然排水条件差,硐口多已封闭,在开采中突水的可能性较大,水力联系密切,在开采中应做好探放水工作,注意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区内煤层赋存于较厚的隔水层中,强含水层如永宁镇组、茅口组等对煤矿开采可能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区内未发现断层或破碎带形成强含水带或构成矿床充水通道。该矿床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覆盖在煤层之上的第四系松散物或滑坡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含煤地层的风化裂隙水及其间夹的灰岩层溶隙水、老窖水及部分河、沟水。该矿床应属第二类-顶板直接突水的裂隙充水矿床,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5 结语煤矿属以大气降雨为主要补给水源的第二类-顶板直接突水的裂隙含水层直接充水矿床,矿井涌水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采空区积水是影响矿山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开采中应做好探放水工作,注意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矿井充水水源为顶板基岩裂隙水和老窖水,充水自然通道为顶板节理裂隙,人为通道为采矿冒落裂隙。矿山需安排专人负责水患预防与监测工作。巷道掘进至地下水岩溶管道异常周围时,要加强井下水文地质观测,边探边采,做好预警工作。矿井生产中严格执行“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则,对小面积积水,采取抽取积水的方法,大面积积水区预留安全防水煤柱。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