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谷艳玲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谷艳玲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谷艳玲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谷艳玲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荆门市东宝区白云路小学谷艳玲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 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 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 去发展;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一、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俗话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众所周知,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 并且要把传统文化寓于语

2、文教学中,就必须博览群书, 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们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更新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一)创设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情景与氛围:1、环境情景:在教室、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名言警句和书画作品,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2、语言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运用诗意动人的语言,铺垫蓄势讲授课文,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3、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播放恰当的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这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学之美烘托出来。4

3、、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象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二)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 、 “内容美”、 “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1、导入求“新”“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导入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被我精心设计的导入所吸引住,而不知不觉地学起了语文。 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 一

4、文,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录象资料,当同学们正沉浸在豪迈激动叹服的心情时,我开口了:“同学们,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便是国旗班战士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谁能跟大家说说现在你内心的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情绪很高涨)“今天,咱们就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山区孩子的内心世界吧。”听了我这一段充满激趣的导语,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翻开了手中的书。”2、引读求“变”中国是诗的国度、 文的国度。 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 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

5、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学习反复朗读, 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 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 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在教学中,教师要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借助语言、音乐和图画想象,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如教学古诗小池时,导入新课后,我就播放了f

6、lash 课件,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画面中想象飞翔,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初夏小池塘的美丽,也激发出了他们想读好本诗的愿望。在学生自由练读后, 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朗读竞赛,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赛,开始的要求不算高,只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即可,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被我调动起来了。在学生对本诗内容质疑并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理解后, 我趁机提出“谁能把小池塘的美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呢?老师会给朗读的同学配上好听的音乐。”结果学生跃跃欲试,也很好地达到了教学效果。3、思辩求“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仁者见仁,知者见智,各抒已见,允许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声音。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有学生向我质疑:“雨水

7、本来是没有颜色的, 课文中为什么说它是有颜色的呢?”想不到持这种观点的学生还有不少,看来他们不能理解到春雨牺牲自己来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这一主题。 我灵机一动, 何不趁此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让他们也扮演一只小鸟来围绕“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展开“争论”呢!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说出了很多新颖独特的见解,有的说“春雨是粉红的,因为它落到桃花上,桃花就红了” ,有的说“春雨是白色的,因为它滴到玉兰花上,玉兰花就白了”,甚至有的同学说“春雨是彩色的,它就像个魔术师,让大地万紫千红,非常漂亮”,尽管最后问题还是没有定论,可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春雨给万物、 ,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教

8、授这节课,我意识到教师要努力创建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去争辩,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还能让他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优良的文化传统。4、拓展求“活”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通用的领域,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在实践中, 我努力把语文教学的课堂伸向课外的每一个角落。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除了事先布置学生预习全文外,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动画故事乌鸦喝水 ,把现代多媒体技术淋漓尽致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不光从书中的文字描写, 还能从生

9、动形象的音像中中感受乌鸦的聪明可爱和不折不挠。 另外我还通过做实验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乌鸦的精神:我扮演乌鸦把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水一点一点地升高了。 做完这个实验, 学生都知道了水真得会升上来, 原因也有不少学生说的很到位, 同时他们通过看水的变化也很好的理解了“渐渐”这个词语的意思,还用“渐渐”说了好多很棒的句子。值得一提的是, 做实验的时候我故意把石子掉下来,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没有灵活的双手, 只能靠嘴巴一个一个叼石子才喝到水的乌鸦的艰辛,反过来也说明了乌鸦做事除了聪明爱动脑之外的坚持精神,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更是尤为难得的。最后我提出“要是地上没有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进行拓展训练

10、,学生基本上能想出把瓶子推倒, 找根吸管或小草的茎杆喝水的办法,但找别人帮忙的办法是在我的引导下才想到的,所以趁机我对学生又进行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教育,学生也是恍然大悟,深受启发。(三)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教材、读本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子, 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的信息。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三、在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11、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定期进行讲故事交流比赛。2、定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和诗配画活动比赛。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定期进行诵读比赛。4、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语文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 历史名人和遗迹、 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访问民间艺人, 了解传统工艺, 让家乡的传统文化放异彩,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四、重视课外文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1、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 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 一个纯

12、净的心灵世界, 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 不管教育怎样改革, 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指导家长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2、语境有三个层次 :一是文章本身,即字、词、句、段、篇的文字语境;二是与文章直接相关的写作背景,缘由,所涉及的人事和作者意图等;三是蕴含在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后面的社会、 历史文化大语境, 包括一个社会的经济、 政治

13、、文艺、风俗、民族的心理和民族历史,乃至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等泛人文内容。我们今天应提倡有个性, 怡然自得的阅读, 而不必把学生绑在 “字、词、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学生苦苦寻求 “准确、深刻”的理解。努力让学生在“得意” 、“会意”和“欣然”的自然过程中陶治性情,发展人文精神,在宽松自由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增进才智,开发创造力。五、利用阅读积淀语言文化“读读背背”是鲁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文之后,在运用时会信手拈来, 游刃有余。 写到时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写到学习会深有感触地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写到春雨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