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体特征两首_第1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体特征两首_第2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体特征两首_第3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体特征两首_第4页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文体特征两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材分析文体特征: 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属于咏物诗。浅显的文字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充满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审美。写作手法:不管是石灰吟还是墨梅,两首诗都借具体的物象赋予以人的风骨,从而使得平白如话的语言文字如墨色般清简,格调高雅。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这两位诗人本身的故事就是一段段传奇。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在古诗中,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历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虽然“粉骨碎身”却“全不怕”,“清白在人间”。诗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的赞美,也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呈现于诗句之中。墨梅 是一首

2、题画诗。 诗句用墨梅来比喻,写墨梅的清雅脱俗更是寄托了诗人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情操。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王冕进行了塑造。“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者把王冕的故事放在儒林外史的第一章,正是借此充分塑造王冕高洁的形象。诗句的前两行是写实,“吾家”的梅花,朵朵“淡墨痕”,清雅素净;后两行诗句则借物抒情,点明画梅花不是为了人夸颜色好,而是想让梅花的脱俗清气弥漫。王冕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的胸襟,不媚俗的姿态跃然纸上。新课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011 版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这样说,要诵读古今

3、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教 设计提要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课的教学强调对古诗文的诵读,让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形成自己的感受理解以及欣赏评价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侧重点。学情分析学生的优势: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对古诗有一定的诵读和理解能力,本课选取的两首古诗一首是“吟”,一首是题画诗, 同为七言绝句,都有托物言志的意思,同时对两位诗人的

4、了解和写作背景的熟悉为六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语文学科一直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在这两首古诗的学习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能力,也可以通过诗句形成独立的人格,清雅的格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和整首古诗的意思。3.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诗人的生平,感受古诗所传递的意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词语的意思以及句子和整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生平,感受古诗所传递的意境以及作者托物言志所表达的高洁的品质。课前准备1.

5、 多媒体课件。2. 学生搜集关于诗人于谦的资料,以及写作的背景。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导入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课题20 古诗两首2. 为什么不说两首古诗呢?颠倒一下词序,更有诗歌的韵味了。再来读好课题。3. 古人这样说:谁来读? 教学设计【出示】诗者,志之所之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4. 你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吗?(诗,就是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受)5. 今天,我们就一起用心感受古诗的语言。【板书:心言】6. 课文大家已经预习过了,古诗都会读了吗?谁来读?【出示古诗】石灰吟墨梅于谦王冕千锤 / 万击 / 出深山,吾家 / 洗砚 / 池头树,烈火 / 焚烧 / 若等闲。个个 /

6、 花开 / 淡墨痕。粉骨 / 碎身 / 全不怕,不要 / 人夸 / 好颜色,要留 / 清白 / 在人间。只流 / 清气 / 满乾坤。7. 指导学生读:(1)读得正确。(2)读出节奏。读的时候要读出停顿,也就是读出节奏。中国古诗词具有节奏感、韵律美,浅唱低吟,别有滋味。(3)读出韵味。除了节奏,读诗还要注意长短、快慢,最后一句可以读得慢一点。就像这样读,一起读一遍。(齐读石灰吟)8. 第二首,就按照第一首这种方式自己来练一下墨梅。(指读、齐读)9. 这就读出诗的韵味来了。第二首, 就按照第一首这种方式自己来练一下,注意抑扬顿挫,读出诗的韵味来。(指读、齐读)二、比较阅读两首古诗1. 第一首诗写的

7、是石灰,第二首诗写的是墨梅。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两种具体的事物。(石灰墨梅)2. 诗中的“石灰”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墨梅又是怎样的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可以拿笔勾画出其中的字和词句。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首先应该强调朗读,读准确,读出正确的节奏是古诗学习的基础。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其变化,让学生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行腔使调,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进行“美读”,尤为重要。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 【出示】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 石灰吟, 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对,它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8、你曾经背诵过哪些这样的古诗?诵读相关古诗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辛弃疾3. 吟,带有沉吟思索的意思。诗人眼里的石灰是怎样的?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说出自己的观点,还要说出是从哪里发现的。4. 师生交

9、流(1)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千锤万击捶,敲打。击,撞击。在无数次的敲打和撞击下,石灰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设计意图这两首古诗对于六下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很多学生甚至在平时的积累诵读中已经会背诵两首古诗,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将两首古诗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对两首古诗进行内容的比较,充分留给学生体悟和拓展空间,让古诗的课堂教学更丰厚。烈火焚烧 “焚” 是什么意思?看这个字的字形,你想到了什么?烈火焚烧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你能想象出来吗?指导朗读: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身体粉碎。(2)过渡:无论是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还是粉骨碎身,诗人都选

10、取了极富冲击力的词语来体现石灰所经历的磨难,“千”“万”“烈”“粉”和“碎”这些词眼都呈现出一种决绝和坚定,诗歌中的每个字都值得好好揣摩。(3)面对这些,石灰的态度是?若等闲、全不怕。(4)你感受到什么?(5)能读好这几句诗吗?指导朗读。读好“若等闲”“全不怕”。5. 了解诗人(1)古人说,诗言志,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据说他作这首诗的时候只有12 岁。有人了解他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2)交流关于于谦的故事。(3)当我们了解了诗人于谦的经历,再来看这首古诗,你读出了怎样的“志”?6.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吟诵这首古诗,齐读石灰吟。四、课后延伸1. 诗人于谦借“石灰”抒发的是自己独特的

11、志趣和胸怀,一、二句是具体描写石灰,第三句进行了感情的抒发,它是借助前面的石灰这个事物来表达的,这样的形象我们叫意象。2. 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在古人的眼中, 还有哪些具有独特风骨的意象,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呢?找到后,试着背一背,积累下来。 教学感悟(反思)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应该借助课堂的语文学习打开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扇扇窗户,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堂之后,注重积累和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设计意图石灰吟的学习层次清晰: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通过中心问题帮助学生

12、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的理解读出诗歌的意境。4. 进行当堂的积累内化。这节课的设计,教学主线清晰,主要从古诗教学的读、品、悟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学生从本课古诗出发,结合古诗形式、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展开学习,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更加丰厚的意境。课后的拓展实现了从课文学语文,从课内到课外, 再从课外到课内的整体学习,让学生从语文课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的素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墨梅的诗句意思。2. 能够体会诗人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体会两首诗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高洁的风骨。4. 积累背

13、诵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子托物言志的诗篇,领略古典诗词里高洁的意象和朗若明月的人生追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人物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感受诗歌所传递的高洁品质。课前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拓展阅读材料。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复习导入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于谦的石灰吟,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背一背。2.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王冕的,齐读课题墨梅。【出示古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二、学习墨梅1. 于谦笔下的石灰不仅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描写,诗句更赋予了石灰以人的风骨和品格,王冕笔下的墨梅又是怎样的梅呢?(理解、朗读)2.

14、 师生交流 教学设计个个花开淡墨痕。个个花开有种浓烈的生命,傲视冰雪,孑然独立。淡淡雅。若有若无的色彩,不追求缤纷的色彩,淡淡的,却让人过目难忘。只流清气满乾坤。清气指的是清香之气。乾坤就是天地。3. 说到王冕, 你了解他吗?课文中的这首诗就是题在他自己所画的墨梅图上的,通常我们把这种诗叫作题画诗。你还知道哪些?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4. 王冕笔下的这首墨梅仅仅

15、是在写梅花吗?还在写人。诗中有情,你读出了怎样的情?你能读出这份美丽与脱俗来吗?指导朗读。5. 感受梅花的意象(1)古往今来,梅花在很多诗人的笔下出现,你知道哪些?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早梅张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白梅王冕(2)这些梅花的形象都有怎样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6. 课前老师让同学搜集了古人用最常见的意象所写的诗,谁来背一背?7. 的确,梅兰竹菊松,都成为了古人最青睐的形象。不管是明代的于谦,还是元代的王冕,岁月时空无法阻挡这份心灵的共识,课后大家可以多找一找这些诗歌读一读,背一背,好好体会其中的含义。8. 带着感受读读这两首诗。读得这么好,会背了吗?三、写字1. 不同的书法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2. 【配乐播放】用不同书法写的这两首古诗。3. 我们也来写写字,请大家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写在书写纸上。4. 反馈评价(1)古代的书法一般都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2)题目和作者要写在诗句的左下角。四、背诵并总结希望大家诵读、积累,感受更多古典诗词的美丽。这节课的设计,整合教学,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意象不同,但都是托物言志,通过意象的描写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情,传递诗人的人生追求。教学中融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