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_第1页
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_第2页
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_第3页
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摘要目的掌握安徽马铃薯生产根本信息和肥料施用情况,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研究与示范推广提供根底数据。方法对安徽界首、阜南、临泉、蒙城、怀远、舒城等市县典型种植户的马铃薯栽培模式、施肥数量、施肥类型和方法、产量等进行统计,研究肥料利用率和奉献率。结果安徽6个马铃薯产区氮肥利用率为22.95%33.19%,磷肥利用率为6.34%13.24%,钾肥利用率为40.88%67.12%,肥料奉献率为58.81%63.03%。结论针对安徽马铃薯生产中在肥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对策。关键词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减施增效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

2、7-6611202115-0154-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5.043开放科学资源效劳标识码OSID:AbstractObjectiveTograspthebasicinformationofpotatoproductionandthegeneralsituationoffertilizerapplicationinAnhuiProvince,andprovidethebasicdatafortheresearchanddemonstrationofchemicalfertilizerutilization.MethodThepotatocul

3、tivationmode,fertilizerquantity,fertilizertypeandmethod,yieldoftypicalfarmersinAnhuiJieshou,Funan,Linquan,Mengcheng,Huaiyuan,Shuchengandothercitiescountieswerecounted,andthefertilizerutilizationrateandcontributionratewerestudied.ResultThenitrogenutilizationratewas22.95%-33.19%,thephosphorusutilizati

4、onratewas6.34%-13.24%,thepotassiumutilizationratewas40.88%-67.12%,andthefertilizercontributionratewas58.81%-63.03%.ConclusionAimingattheproblemsoffertilizermanagementinpotatoproductioninAnhuiProvince,thecountermeasuresofreducingfertilizeruseandincreasingefficiencywereputforward.KeywordsPotato;Fertil

5、izerutilizationrate;Reducingapplicationandincreasingefficiency基金工程国家重点研发方案工程“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21YFD02021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程“国家马铃薯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工程CARS-10-ES3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工程“马铃薯种质创新与平安高效生产技术研究15C0303。作者简介廖华俊1976,男,安徽怀远人,研究员,从事马铃薯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收稿日期2021-03-18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为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的典型区域,每年可以春秋两季种植马铃薯

6、,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鲜薯产量220万t【1】。马铃薯是安徽传统粮菜兼用作物,种植模式有露地、大棚、拱棚;生产模式有单作、间作套种和薯-稻/玉米/大豆/甘薯连作等【2】,与主产区相比具有上市季节优、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安徽具有马铃薯优质、高产生产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近年来,由于优良品种、脱毒种薯的运用,机械化生产和肥水一体化管理等生产技术应用,无论设施马铃薯还是露地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均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受山东滕州等地大肥大水管理模式的影响【3】,安徽很多马铃薯种植区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造成生产本钱居高不下,肥料利用率始终在较低的水平,面源污染形式日趋严峻4-5。如何科学施

7、肥施药和实现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利用是推动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结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工作,对安徽马铃薯产业开展现状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但大局部以品种、脱毒种薯应用、产业规模、销售情况、加工及产业政策的调研和讨论为主,对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施用情况、肥料利用率等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少【6】。国内外围绕化学肥料的施用施用数量、种类、方法、时期研究说明,不同肥料及施用对马铃薯的产量、商品性有很大的影响【7】,同时对其利用率和本钱也有较大的影响。为掌握安徽马铃薯生产中肥料施用根本情况,以及化学肥料在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安徽省马铃薯典型生产区域为代表开展调查,旨

8、在为下一步开展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奠定根底。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2004年8月28至9月10日,结合国家重点研发工程“马铃薯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减施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的实施,选取界首市、蒙城县、临泉县、怀远县、阜南县、舒城县等县市分别作为安徽设施马铃薯、露地马铃薯和稻田马铃薯种植的典型区域,联合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和档案调取等方式对其马铃薯生产根本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对象为各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0.667hm2以上的具有代表性的規模化种植户,共计107户,分别为界首市18户、临泉县21户、蒙城15户、怀远18户、阜南18户、舒城17户。调查内容包括土壤根本肥力、种植模

9、式、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马铃薯品种、马铃薯产量、病害类型、用药种类、用药次数等,同时对全省马铃薯生产的根本情况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2结果与分析2.1安徽马铃薯生产情况2021年安徽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5.56万hm2,主要栽培模式为地膜覆盖、地膜加小拱棚、地膜加大棚,其中地膜覆盖栽培4.36万hm2、二膜栽培1.2万hm2,总产176.2万t,总产值31.65亿元。全省马铃薯在生产中运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设施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膜上覆土自出苗技术、大棚马铃薯开沟覆土栽培技术、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等。在种植大户中,马铃薯播种机、上土机、培土机等小型机械及其配套新技术在生产中

10、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良种良法不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度不好,抗逆栽培技术短缺,化肥农药盲目施用现象严重,品种引进缺乏试验,贮藏保鲜库和配套技术严重缺乏等。2.2调查区域土壤肥力水平及马铃薯施肥情况通过对界首、阜南、临泉、蒙城、怀远、舒城6个县市调查区马铃薯种植田块的土壤根底肥力、马铃薯种植模式、肥料施用水平、施肥方式、马铃薯产量进行调查,并以县为单位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2.2.1土壤根底肥力状况。由表1可知,安徽6个马铃薯生产县土壤根底肥力氮含量在1.041.27g/kg,P2O5含量在14.342.9mg/kg,K2O含量在59.7225.0mg/kg。5个地区土壤根底

11、肥力中氮元素含量差异较小,P2O5和K2O差异较大,其中,阜南县土壤P2O5含量最大为42.9mg/kg,舒城县土壤P2O5含量最低仅为14.3mg/kg;阜南县土壤K2O含量最大为225mg/kg,舒城县土壤含量最低为59.7mg/kg,这可能与舒城县降雨较多,土壤为水稻土有关。2.2.2马铃薯施肥水平。由表1可知,安徽6个马铃薯生产县市在施肥方法上均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基肥施用类型上均以化学肥料为主,其中,界首、怀远和舒城在基肥施用上较重视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的施用,而阜南和临泉那么很少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界首和蒙城在马铃薯生长期较重视通过水肥一体化进行追肥,其他县那么根本不进行追肥。

12、6个县市施肥数量差异较大,其中,界首市化学肥料施肥量最大为三元素复合肥1735.5kg/hm2、水溶肥486kg/hm2,阜南县、临泉县次之,舒城县化学肥料施肥量最少平均为三元素复合肥1327.5kg/hm2。根据农家肥、商品有机肥通用折算化学肥料的计算方法,1000kg商品有机肥和1000kg农家肥对应的有效养分:硫酸铵75kg,过磷酸钙90kg,硫酸钾15kg,硫酸铵24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13kg8。6个调查县平均施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折合有效养分施入总量和产量见表2。2.2.3马铃薯栽培模式及产量。由表1可知,6个调查区马铃薯种植模式和产量:界首市为大棚栽培模式,平均产量34

13、200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3170kg/hm2;阜南县为露地栽培模式,平均产量34725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13380kg/hm2;临泉县为大棚和露地混合栽培模式,平均产量34770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14670kg/hm2;蒙城县为大棚和露地混合栽培模式,平均产量32700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12090kg/hm2;怀远县为大棚栽培模式,平均产量26505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10845kg/hm2;舒城县为大棚和露地混合栽培模式,马铃薯平均产量31545kg/hm2,未施肥对照区产量12705kg/hm2。其中,界首市和怀远县大棚马铃薯生产过

14、程中,存在为追求早上市提早收获的情况,导致马铃薯未发挥出应有的产量潜力。2.3调查区域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奉献率综合前期各科研机构对马铃薯块茎形成对养分需求的研究结果,马铃薯每形成1000kg块茎,约需吸收氮N5kg、磷P2O52kg、钾K2O11kg。根据安徽调查区土壤根底肥力、马铃薯块茎产量、生产过程中施有效养分量,以当地未施肥田块产量为对照,利用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奉献率计算公式9,进行各调查区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奉献率计算。由于马铃薯茎叶全量还田,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茎叶携带走营养元素的因素。各调查区肥料利用率和产量奉献率见表3。由表3可知,安徽6个马铃薯产区氮肥利用率为2295%3319%,磷

15、肥利用率为6.34%13.24%,钾肥利用率为4088%67.12%,肥料奉献率为58.81%63.03%。其中,界首市氮肥和钾肥利用率最低,分别为22.95%和40.88%,怀远县磷肥利用率最低為693,舒城县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3.19%,蒙城县磷肥利用率最高为13.24%,阜南县钾肥利用率最高,为65.66%;马铃薯产量临泉县肥料奉献率最低为57.81%,蒙城县肥料奉献率最高为63.03%。3讨论3.1存在的问题3.1.1施肥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调查区种植户在马铃薯生产中,未根据土壤根底肥力和目标产量来精准确定施肥类型和数量,存在盲目跟风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在施肥类型上,未根据马铃薯需肥规

16、律进行N、P、K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普遍选用NPK=11145%含量的硫酸钾复合肥,造成N、P元素的过量施用,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复合肥施肥量达18752250kg/hm2,远超实际产量所需施肥量,造成肥料浪费,生产本钱增加,甚至土壤盐渍化。3.1.2施肥方法不科学。各个调查区未根据马铃薯各个生育阶段对肥料的需求特点,进行差异化供肥,多采用“一炮轰式底肥施用法。这导致在马铃薯对肥料需求最少的发芽期和苗期,由于底肥浓度过大不利于根系茁壮成长,同时在浇水过程中也造成肥料随灌溉水淋溶。尽管在界首、临泉等地设施马铃薯生产中,水分滴灌管理已较为普及,但滴灌施肥还很不标准。3.1.3有机肥施用缺乏。调查区

17、在马铃薯生产中,由于对有机肥重要性认识缺乏或为施肥方便,不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如阜南县和临泉县平均施用商品有机肥量仅为1053和522kg/hm2,而种植大户农家肥施用量几乎为0。长期不施用有机肥或农家肥,既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又容易破坏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导致土传病害发生。3.2对策3.2.1推广测土配方和目标产量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根底养分含量测定,掌握马铃薯种植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依据目标产量和该作物对养分需求规律,科学确定施肥类型、施肥时期和施肥量,重视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10,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给,最大限度地發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

18、率,防止盲目施肥,减少肥料浪费。3.2.2提倡水肥一体化科学施肥方法。由于安徽春季马铃薯生育期短,出苗后70d左右即可收获,在肥料施用中谨慎施用缓释肥,选用易于溶解和被吸收的优质复合肥。肥料施用时科学搭配底肥、种肥和追肥,防止全部肥料“一炮轰作底肥施用,倡导水肥一体化少量屡次施用。在肥料成分中,根据马铃薯对N、P、K肥及中微量元素肥需求数量和规律,进行科学搭配,适期、适量施肥和追肥。3.2.3注重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农家肥是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其矿物养分和有机养分含量全面,具有疏松土壤、改善土质、培肥地力等重要作用。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保持土壤微生物多

19、样性,减少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3.2.4因地因栽培模式施肥。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省内南北气候、土壤和马铃薯栽培模式、接茬作物等方面差异较大。如调查区域的界首、阜南、临泉位于皖北地区,降雨偏少,以旱作农业为主,由于土壤较为缺水,在施肥方面要杜绝“一炮轰式施肥方法,马铃薯生长期结合水肥一体化滴灌管理做到薄肥勤施;调查区域的舒城县位于皖中地区,降雨较多,以水旱轮作为主,由于地下水位较浅,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根本不需要灌溉,在施肥方面要以基肥、种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3.2.5发挥根外追肥优势。在安徽中南部,对于“稻-薯连作等无需灌溉栽培的马铃薯种植区,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控和植物生

20、长调节剂化控时,进行叶面追肥。叶面追肥要根据植株长势和所处生育阶段,对其喷施对应的肥料,如氨基酸叶面肥、海藻肥、磷酸二氢钾、尿素等,不仅可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土壤对养分的固定,提高肥料利用率,增产效果显著11。3.2.6谋划周年肥料施用。马铃薯生育期短,其当季施用的复合肥作底肥时很难被全部有效利用,土壤中残存的肥料可以用于下茬作物生长12。如“稻-薯连作栽培时,春季马铃薯收获后,下茬水稻施肥较“麦-稻连作栽培模式下减施肥料30%以上。尤其是磷肥的当季利用率较低,只有10%25%,在后续的作物栽培中,磷肥会缓慢释放被吸收。在生产中,应多采取耕作和栽培措施,促进土壤中磷元素的活化,从而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参考文献【1】廖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