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网络流行语_的社会学解释_第1页
_网络流行语_的社会学解释_第2页
_网络流行语_的社会学解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梅 艳(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摘 要目前“网络流行语”构成方式基本有三类:语音谐音型、 符号象形型、 英汉简略型。 “网络流行语” 的变异和流行,是网民们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示着一种“为快乐而生活” 的主张,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和现代性的直接写照。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社会学 解释一 、 问题的提出语言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不可置疑的命题。从另一个视角亦可提出一个难以驳倒的命题:社会生活的变化根源于语言的变化。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民越来越多,上网聊天及获取信息,已成为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

2、流行语亦日益丰富,成为网民们网上交流必用语。这些语言与我们的日常语言相比,发生了许多的变异,令正统语言学家们大跌眼镜,甚至提出规范网络语言的建议。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文化垃圾,是对有几千年传统的汉语的破坏,应该扫除这些语言垃圾;并且坚信它的产生与流行是因为词汇贫乏,所以才乱造词汇;不懂语法,所以要超越语法;没有文化,所以才轻慢文化。二 、 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从小到大,我们所接受得是正统的汉语言的熏陶、 正规语法与语汇教学。但是那些由汉字、 字母、 数字以及符号夹杂在一起的网络语,句型语法变得唐突变异。倘若你是一个网坛大虾(网语 “大侠” 的谐音)想必你对 “网络流行语” 早已是乐此不疲了,在网络

3、聊天室或论坛里,以下这种类型的对话真是屡见不鲜: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网络流行语” 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说,目前流行的网络语言中,新兴词语的构成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1.语音谐音型。谐音型 “网络流行语”又可分为数字型谐音和文字型谐音两种。(1)数字型谐音。通常是指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合成为一系列简单易记、输入便捷的字词。比如以“3166” 谐 “撒优那拉” 之音即日语中 “ 再见”的意思;“7758”意为 “亲亲我吧”;“55555. .” 表示 “呜呜,他在哭”;“886” 表示“bye- bye喽”;“8147” 即 “不要生

4、气”;“7456” 即 “气死我了” 。(2)汉字型谐音。此类网语除了便捷输入的考虑外,更多的则具有调侃、 幽默的意味。比如表示聊天站、论坛的管理人员较规范的称谓是 “版主”,但网络中出现更多的是“版主” 的谐音字 “班主” 、“斑竹” 、“版猪” 、“版竹”等等,其调侃语气溢于言表;又如 “大虾” 是 “大侠” 的谐音,指 “计算机高手”,由于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 “大虾”,因而以“大侠” 的谐音“大虾” 出现,凭空多了些许诙谐幽默。2.符号象形型。 网民们利用键盘上的各种符号加以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全新的象形表达方式,或以形会意,或象形隐喻,其表意效果常

5、常让人忍俊不禁,即使是汉字的祖师爷仓颉再世,恐怕也会对这些象形 “ 网络流行语” 叹为观止。以 “笑” 字为例,在 “网络流行语” 中就大有讲究(请将头往右侧来看,以下符号的巧妙之处你将更容易体会)。 “: - )” 这是最普通,最基本的一张笑脸,通常加在句尾或是文章结束的地方;“: - d” 这表示是非常高兴地张开嘴大笑;“: - ” 这是一张嬉戏的笑脸;“8 -)” 这是 “ 眼镜一族” 专用的笑脸;“;- )” 抛媚眼的笑;“| - d” 哈哈地笑;“| - p” 捧腹大笑;“|- )” 这是眯着眼睛笑;“: - 9” 是舌头舔着嘴唇的笑;“( - _- )” 神秘的笑容;“+ : -

6、)” 这是提醒别人用的,意为 “神父可正向你微笑呢,还不正经一些”;“8:” 这是模仿大猩猩的笑容;“: - ” 则是留着胡子的笑脸。 看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笑容”,不知你是否还笑得出来,此类网语还有用 “: - ”表示难过,以 “: -” 表示 “不屑一顾” 等等。3.英汉简略型。 简略型 “网络流行语” 多是英语常用词的缩写,使用这种缩语的网民多少知道一些常用英语,常见的英语缩略网语有afaik(as far as i know ) ,据我所知;cu(seey ou) ,cu l (seeyou later)再见;btw(by theway) ,顺便问95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7期(总第

7、83期)一下;oic(oh, i see ) ,哦 我明白;r u there (are you there ) ,你在那里吗;ing表示 “有什么事情正在进行中” 。当然,也有不少缩略汉语的网语。如 “mm” 即妹妹,“gg” 即哥哥,“bb”即宝贝,“bs” 即鄙视。词语简略以后,比起规范汉语或英语的录入速度肯定是快了不少。三 、 剖析“网络流行语” 背后的意义如果仅仅从语言本身出发,静止地理解和分析纷繁如麻的 “网络流行语言”,可能难以得出清晰的结论。任何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生活都一定是在语言的参与中才展开的,历史的生活只在通过回忆,现实中的生活只有在语言的表达、 对话和理解中才能成为实际过

8、程,而未来生活的预测也同样是在语言中展开的。惟有将语言还原到现实的语境之中,才能清晰地理解和把握“网络流行语” 的变异,如果我们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批评的眼光看待 “网络流行语”,而是仔细地解读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就能够发现许多被人们所忽略的启示。因为,言语(parole ,语言之言)基本上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和实现行为。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语言在特定的场域中有时也构成特殊的意涵,成为发声的表情,曲折的声明,隐性的批评和抗争。即使某些看似个人色彩非常浓郁的语言表达,究其实,它也常常超越了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一类人的代表性表达。“网络流行语” 主要是由网民们创造和使用。根据以往的调查我们知道,网民中30岁以

9、下的约占80%,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也在80%左右。这足以说明网民这个亚文化群体的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喜欢新鲜事物,渴望交流,崇尚创新,追逐时尚,而且不愿意承受现实生活中太多的约束,包括主流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由于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使“ 网络流行语” 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与可能性。1.“网络流行语” 的活跃与生动,展示着一种 “为快乐而生活” 的主张。思想,通过词的形式才能获得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语言,是网民们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直接流露,语言的变异是他们

10、价值观念变迁的真实记载。当代青年中,有很多人信奉这样的人生哲学:生活,是为了开心,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更不是为了痛苦。与语言的放浪相平行对称的,诸如:高消费的行为模式;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丁克家庭的生活模式等等,都是这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现。当代青年积极、 乐观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赋予了他们语言幽默风趣的特征,从而使之更易于让人们所接受,有时,青年人说话没有别的什么目的,说话就是为了寻求快乐;说话这种形式本身,就成为说话的全部内容。自以为幽默,制造幽默,分享幽默常常成为说话的动机。2.“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语言,尤其是刻意转换而成的特殊的语词编码体系,已成为青年交际的亚文

11、化群落的符号表征,是构成不同类型的青年区隔的规定性属性特征。青年,通过对某一套语言符号体系的认同、 摹写、 复制和再加工, ,获得了其特定的社会心理基础,达成了其特殊区隔的身份识别,从而完成了他的社会定位和群体归属。网友之间,其用语在圈外人看来如若天书,成为一种特定的身份资本。网民们对那些怪诞的语言情有独钟,纷纷效仿和沿用。因为,当一群网虫在一起闲聊,他们常用这些 “网络流行语“交流,一旦其中的某位对所说的一切不知所云,那他将得到莫名的尴尬和窘迫,并被认为是 “ 菜鸟”,因为,他会感到一种不合群的异质感。 另外,“网络流行语” 也是显示个性与众不同的一种方式,就像身着奇装异服以显示潇洒一样。3

12、.“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叛逆性,寻找娱乐的媒介和工具。小心谨慎、 机械服从、 循规蹈矩,可能从来就不是青年本身的真实元素。青年人特有的反传统性,对权威以及一切固化的标准的鄙视、 拒绝和挑战,提供了语言不断裂变的永恒动能和无限可能。许多网民对“网络流行语” 十分钟情,甚至在网下都在不断的沿用。因为当代青年喜欢新鲜、 奇特的语言元素。比如,用那些隐晦的数字表达出别样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不好意思用语言直接表达的思想感情,既简洁实用,又显得幽默含蓄。网民上网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 “找乐”,而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别具一格的 “流行语” 无疑增加了这种没有声音,没有图像的实时交流的乐趣,使上网

13、成了一件轻松而有趣的事情。反过来,众多网民在“找乐” 的过程中,又创造了大量新鲜的网语,不断丰富着 “ 网络流行语” 的词汇。4.“网络流行语言” 的简化和再造,也是网民现代性,或曰后现代性的直接写照。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指出,后现代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很大,而业已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文化可以概括为 “俗” 、“媚” 、“特” 这样几个字。而在网民使用的语汇中,我们不难看出后现代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渴望简单生活,已成为网民们的人生取向,用数字来代替汉字语言,为现代人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 网络流行语” 中的奇思异想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网民可能认为表

14、达思想、 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挖空心思创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网语,大有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下转第62页)06梅 艳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解释学术研究诉对象 、 内心复杂情感的交织。再比如莫扎特的艺术歌曲 亲切的平静,莫扎特一生坎坷,生活窘迫,但他的作品却多为乐观向上、 积极欢快的。 亲切的平静就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曲调欢快流畅,人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高昂的情绪。特别是对装饰音演唱时,音值达到了一个音符的时值,充分显现出该作品的柔婉、 细腻的风格特点。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者可以更加贴切的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更恰当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赋

15、予作品新的生命,用心歌唱 。如何更好的理解音乐,诠释你所演唱的作品呢?“用你的心儿去歌唱”这句话,是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18851955)在一次访问中所说的。她说:“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那是感动听众的才能 。如果歌唱者仅仅是把音给唱出来,那么,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 ” 音乐的生命因素不是感官中的现实写照,不是机械的接受和复制,而是情感的内涵,它才是音乐的生命!一位有创造性的演唱者,应该能够把隐藏在作品深层的、声有尽而意无穷的那一部分开掘出来。歌者心灵中感受的流露,才能与听众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可以说,歌声是心声

16、的再现,没有心声的歌唱永远是苍白无力的。演唱者只有对歌曲感受越深,歌唱时的表现才会越纯真、 完美 。演唱者必须在歌唱实践和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力,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像力,以融化在自如的表现力中。同时,歌者也应该注入作品新的生命力 。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更好的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刻画。综上所述,歌唱者表演时做到神要准,技要精,情要真,形要美,味要浓,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达到以歌传情、 声情并茂 、 神形兼备 、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责任编辑:降小宁(上接第60页)四 、 语言的双重性语言具有双重性:一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寄托和体现了人们对于这

17、种文化的感情,二是纯粹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实现的是传递信息的功能。应当说上述这些词汇都具有一定的社会、 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甚至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套时代用语,正如每个行业或社会群体也会有自己的行话和专用话语。我们考察各种词汇、 用语在应用范围和内涵方面的演变,就可以从语言这个角度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大陆社会近几十年中在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 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层变化。加芬克尔的 “ 常人方法学” 认为,应当直接感知并且发生最普遍的 “交谈行为”,认为只有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行为,才能真正地进入生活世界,真正地接触到人们的日常经验过程。他提倡用 “交谈分析” 来研究日常生活世界。福柯的 “知识考古学” 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也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 “历史社会学” 。福柯讨论语言问题,不是分析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揭示语言是如何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