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现状及传承问题的研究摘要:现代社会要保护古代建筑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待,做到既让古代文化保存于世,也让部分古代文化遗产产 生利用价值。对于具有深刻影响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完全 保证古建筑的原貌。对于需要考虑它们的利用价值的古建 筑,让古建筑具有古代的外貌,并具有现代的生活条件设施 或者是现代与古代设滋共有的条件。由于考虑到社会发展的 因素,保护古建筑有很大的难度,政府应该重点保护那些典 型的古建筑,不至于全部的古建筑消失殆尽。本文对中国古 建筑保护的现状以及其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漫长
2、的岁月中,勤劳智慧的中 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 些文化遗产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能否将它们 保留和继承,既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也关乎世界文化发展,切 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 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 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 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 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 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 精髓所在。一、中国古建筑的现状东方古建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来说是以木 结构为主
3、,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 每个建筑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 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有斗拱穿插, 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斗拱既可承托 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宫廷府第、防御建筑、 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陵墓建筑、园囿建筑、祭祀性建筑、 桥梁及水利建筑、民居建筑、文娱建筑、宗教建筑、社交建 筑、商业建筑、生产性建筑等,每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分 类虽繁杂,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中的主流,亦 即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
4、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 材,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 立柱、横梁及顺標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桦 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禅卯结合的形式在 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 今7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二、保护古建筑的主要内容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古建筑修 复中要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并保证在保护和修复过程中不 改变古建筑的历史、有形与无形等特征,这是至关重要的。 古建筑保护的每一项干预、修复活动均需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以前期周详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调查、勘测、记录、分析等 为基础和前提,并开展相关的多学科合
5、作。(一)古建筑保护首先要保存古建筑的本体,古建筑包 含的许多历史综合信息只能依赖建筑本体而存在。保护古建筑的本体包括古建筑原来的平面布局、造型、 艺术风格等等。我们知道,每一个朝代的建筑布局都有它的 特点,不仅反映了建筑制度,也反映了社会情况、民族和地区 的特点及思想信仰等。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关键是保护古建筑 本身的原状。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原 则:“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 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 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 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 2003年5 月1日起施行的
6、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规定:“文物保 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 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 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权威部 门和权威人士在对这条原则进行解释时明确指出,文物法所 提的“原状”是指该建筑物初建时的状况,是健康的状况, 而不是残破的状况;是未经后人拆改的状况,而不是被拆改 后的面目全非的状况。所谓“恢复原状”,就是不改变其原 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果恢复原状的史料和根据不足 时,可以先“保存现状”,以便在依据充足时再“恢复原 状”。但不管“保存现状”还是“恢复原状”,都是指文物 的健康状况,而不是残破衰
7、败的状况。(二)古建筑的“原状”应是其最后建成时的原来状 况。确定是否为“原状”应经过充分的勘测调查,分析哪些 是原有的部件,哪些是后变的。可以从本建筑中找依据,也可 从建造时间、类型、工艺手法等方面找例证。近现代文物建 筑因变化不大,可以保留现状,但古建筑往往经历了多个时 代的变迁,“原状”已被改变歪曲,有的甚至已经过破坏性 修理,其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大大减少,这样的现状就不 能保留,而应把破坏性修理的东西去掉,恢复本来面目,正确 再现历史的精华。(三)要保存古建筑的结构和材料,根据不同建筑结构 的需要而选择使用不同的材料。什么样的建筑物用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材料产生什 么样的结构与艺术
8、形式。因此,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与建筑 艺术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四、古建保护传承所面临的问题(一)许多传统的工艺在不断的丢失。尤其像许多濒临 灭绝的“行业”例如俗称“八大作”(木、瓦、扎、石、土、 油漆、彩画、糊)的各作之中还有细分工。有些就濒临失传 只有其名,没人见过更没人会做了。而这些传统的工艺和技 法在文物保护尤其是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中又是非常重 要的。怎么样把这些技能"行业”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 进行抢救传承,并为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有效地服务。也 是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二)对传统材料的抢救,不仅仅要做到抢救珍稀材料, 重要的是抢救其加工,保管和
9、使用技术文献资料的收集,整 理和理论研究。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对 于文物古建保护也是尤为重要的。五、古建筑保护传承的几点有效措施(一)关于“保护标志”。对地面上的不可移动的文物 如:古建筑,古塔,古桥梁,石窟寺和石碑等确实能起到明 示,“保值”的作用。所以这项工作应坚持完善并随着各级 文物保护单位的不断增加,现场树立标志一定要及时,不能 滞后。(二)关于“保护范围”。它应当是动态的管理,并随 着社会的发展建设,1020年需对保护范围进行复核,而不 能一成不变。需要进行调整的应进行调整,并依据文物法 进行保证实施。这也要求我们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应是以发 展的动态的眼光与思路进行工
10、作而不能只抱着过去的成绩 和经验办法来对待文物保护中的新问题,新动向。否则的话 无异于刻舟求剑,闭门造车。(三)关于“科学技术档案”。20世纪60年代要求对 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有较准确的评估。 要求对碑刻有拓片,要求对壁画有临摹本(足尺原大临摹本) 要求有详细的照相记录,要求有工程用得测绘图纸其精确程 度是一旦原物毁坏,根据图纸可以复建。这是一件技术要求 全面而工程量极大的工作。当时全国各地都已开展。今天开 来仍是一件基础的不可缺少的工作。因此不难看出测绘工作 是保护工程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只有亲手测绘才能深入了解 古建筑的结构研究工作才能深入进行。这就对我们的测绘工 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绘图 的发展。我们应更全面的详尽的对研究对象以及古建筑进行 了解,进行测绘。以便与更好更全面的进行研究与保护。(四)关于“专人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物,古建筑保护的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治理与战略风险管理的整合思路试题及答案
- 未来战略执行中的风险预判试题及答案
- 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知识体系优化方案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知识整合试题及答案探讨
- 2025年公司运营中战略适应性的探讨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中的用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设计中的正则化与规范化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备考资源与试题及答案
- 领导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策略计划
- 工程勘察收费标准
- DB11T 1399-2017 城市道路与管线地下病害探测及评价技术规范
-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
- DB11 637-2015 房屋结构综合安全性鉴定标准
- 大国兵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测试参考答案
- 下月监理工作计划模板
-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陕西省2024年中考地理试卷(附解析)
- 土地互换永久合同范本
-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