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特征的探究_第1页
对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特征的探究_第2页
对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特征的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胶州秧歌体态动律特征的探究陈晨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2010级舞蹈表演班250014胶州秧歌在我国自宋朝以来己经有一段相当的历史了,它的体态特征和 动律特点十分独特。又称“地秧歌”,流行与胶州湾一带的农村,跟海阳秧歌、 鼓子秧歌一起被誉为山东三大秧歌。木人在几年的舞蹈学习中,对胶州秧歌有了 一定的研究,下面对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一、胶州秧歌的动律特点胶州秧歌动律特点,可概括为“抻、韧、碾、拧、扭”五大特点。“抻” 是起动或达到极点空间时动作形态的瞬间持续,而表现出一种力的延伸感。如: 丁字拧步向前,上推扇,身旁转扇;丁字拧步后退,跨旁转扇,遮羞横拉扇,就 表现丁字拧步的“抻

2、”。因为换脚拧步过程快,姿态形成过程慢,因此在上推扇 时,把韧劲推向身体各部位,从脚到膝、腰、肩、头、双肩、指间,直到神经末 梢,展现给观众的是肢体渐渐伸展,给人一种神韵丰厚饱满之感。“拧”:是指以腰为轴,向外拧转形成的“三道弯”体态。脚下的“拧” 作为动作的发力点,使胶州秧歌形体线条弯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不失劲健 挺秀,奔放洒脱。“碾”是在形成或移动重心的过程中,膝盖被推动,反射在脚部的旋转 力上。“碾”的律动特点,在舞蹈动作上,主要呈现在脚部。如丁字拧部、提拧 部、丁字三部等。这些脚步动作,舞动时,由于先内侧后外侧辗转同时膝部则以 先开后关、或先合后开的转动及脚步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乂

3、由于舞者大腿与膝 内侧拧动抬起时,支撑着主力腿的脚跟提起,而动力腿下踩时,主力腿乂有控制 地向外侧拧动落脚跟、再落脚的边缘,从而使其动作呈现了 “碾”的律动特征, 同时呈现出另一种重抬轻落的力度美感。胶州秧歌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在一个“扭”字上,所谓“扭”是动 力脚脚掌和脚跟的辗动做运动的支点,从而波及腰和上身各部位的扭动而形成的, 形成流动中“三道弯”曲线特征,也和原来舞蹈踩矮跷有直接关系。“韧”是在流动的动作变形中,表现出的一种力的性格,是通过小臂的 绕8字,手推翻碗的有机配合,训练了身体上下的协调性和内在控制身体的能力, 给人以不间断的里的延伸美感。“拧、碾、扭、韧、抻”不是单独表现的

4、,而是身体各部按一定次序, 依次向上下同吋进行,构成统一和谐的运动,它形成收与伸、强与弱极鲜明的对 比动感特点,是舞蹈生动细腻,更具魅力。胶州秧歌调动全身各部位“拧、碾、扭、韧、抻”,使女性演员的舞蹈动作重抬 (抬起来较快)、落轻(脚落地而轻)、走飘(扭动运行飘逸),活动起来扭断腰。胶州秧歌它既不同于“鼓子秧歌”的粗犷豪迈,也不同于“海洋秧歌” 的欢快奔放,而是以独树一帜的“三弯九动十八态”风格体态的舞蹈动作,以它 阿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三弯九动十八态”动律,如做胶州代表性的“丁 字三步和倒丁字步碾步”动作时,颈、腰、膝三个部位在适当的弯曲中变化;头、 胸、跨、大臂、小臂、手、腿、膝脚这

5、九个部位在同一吋值内各自朝同方向作持 续的弧线运动;这就个部位的左右两侧又有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向和轨迹,形成了 胶州秧歌“三弯、九劲、十八态”的外部运动特征,形成了具有韧性与曲线美的 “三道弯”外在形态,动作细腻迷人,柔美流畅,注重形体传情,着重刻画人物 内在心态。再如舞蹈动作“小扭”,俗称“扭断腰”,虽然该动作节奏快、变化快, 但脚和膝部都要强调拧碾的过程,腰部要随之而扭动,每一拍都形成“三道弯” 的体态。在我国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体态也不乏少见,但它既不同于动作 平稳,柔弱无骨的傣族舞的三道弯,也区别于轻巧玲珑,潇洒利落的安徽花鼓灯 的三道弯。二、胶州秧歌在作品中的体现胶州秧歌已经不仅仅

6、是山东地区的地方舞种了,它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 发展与创新,现在成为了一种具有自己个性的舞蹈。现代胶州秧歌改变了动作的 单一性和重复性。一个动作,不再按照以往的习惯那样,多遍重复,在舞台一点 做四次,转到舞台六点再做四次;而是一个动作最多重复两次便开始转做其它动 作。如果动作需要多次重复,那么必然会有所变化,或者是加入对比性动作,或 者是对所使用的基本动作进行方向、力度、幅度上的调整,使动作呈现出多种状 态的变形,打破传统胶州秧歌舞蹈动作变化的“可预见性”,让舞蹈动作岀人意 料又不失原形。胶州秧歌的动作幅度加尢 是它发展、变化的一个鲜明表现。加大动作 幅度是为了增强其舞蹈的表现力,并且更具有舞

7、蹈特性和艺术性,也更具有现代 审美意识。比如在扇妞这一作品中,脚下重心的移动,除脚底滚部外,都要 求动作加大幅度。脚底的“重心”移动,常常打破动作本身的原始规范,要求演 员在能够保持稳定性的同吋,尽可能将动作做到最人程度,表现出现代人对自由 的追求。这种加大幅度的动作,才能承受情感的迸发和内心生命之流的巨大冲力。“重心”一词与对“重心移动”的讲究,在中国民间舞蹈中是没有的,是从西方 现代舞中借鉴的。总之,我们现在的胶州秧歌动态的风格特点“抻、韧、碾、拧、扭”既 要有民族气息,又不乏西方舞蹈文化的渗入,它脱俗求雅,焕发出现代气息。舞 蹈艺术的社会地位提高,使观众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加深,让他们不在局限与追求 传统的舞蹈形式,这就为舞蹈家们发展和创新我们的民间舞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很多舞蹈家们在扎根于本民族文化这块深厚土壤基础上,努力寻求中西方舞蹈文 化的结合点,不断尝试着以西方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