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_第1页
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_第2页
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_第3页
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_第4页
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弹性力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1-7 试画出题 1-7 图中的的矩形薄板的正的体力, 面力和应力的方向。 注意:(1)无论在哪一个位置的体力,在哪一个边界面上的面力,均 为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 2)边界面上的应力应是以在正坐标 面上,方向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反之为负,在负坐标面上,方向沿坐标 轴负方向为正,反之为负。1-8 试画出题 1-8 图中的三角形薄板的正的面力和体力的方向。2-7 在导出平面问题的三套基本方程时,分别应用了哪些基本假设? 这些方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解答】( 1)在导出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和几何方程时应用的基 本假定是:物体的连续性,小变形和均匀性。在两种平

2、面问题( 平面应力、平面应变问题)中,平衡微分方程和 几何方程都适用。( 2)在导出平面问题的物理方程时应用的基本假定是:物体的连续 性,完全弹性,均匀性,小变形和各向同性,即物体为小变形的理想弹性 体。在两种平面问题(平面应力、平面应变)中的物理方程不一样,如果 将平面应E?换为21?1?,就得到平面应变问题的物理力问题的物理方程中的E换位,方程。2-8试列出题2-8图(a),题2-8图(b)所示问题的全部边界条件。 在其端部边界上,应用圣维南原理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解】(1)对于图(a)的问题在主要边界x?O,x?b上,应精确满足下列边界条件:(?x)x?0?gy,(?xy)x?

3、0?0;(?x)x?b?gy,(?xy)x?b?O。在小边界(次要边界) y=O 上,能精确满足下列边界条件:(?y)y?O?gh1, (?yx)?O。(u)y?h2?0,(v)y?h2?0。这两在小边界(次要边界)y?h2上,有位移边界上条件:当板厚 ?1 时,?b(?)dx?g(h?h)b,12?0yy?h2 ?b?0(?y)y?h2xdx?0,?b?(?yx)y?hdx?0。2?0 个位移边界条件可以应用圣维南原理, 改用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 条件来代替,(2) 对于图(b)所示问题在主要边界 y?h/2 上,应精确满足下列边界条件:(?y)y?h/2?0,(?y)y?h/2?q,(?yx

4、)y?h/2?q1;(?yx)y?h/2?0。在次要边界x?0上,应用圣维南原理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 当板厚 ?1 时,?h/2(?)dy?F,N?h/2xx?0?h/2?h/2(?x)x?0ydy?M,?h/2?dy?FS ?h/2xyx?0在次要边界x?l上,有位移边界条件:(u)x?l?0,(v)x?l?0。这两个位移边界条件可以改用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来代替?h/2(?)dy?ql?F,1N?h/2xx?l ?q1lhql2?h/2?M?FSl?,?h/2(?x)x?lydy?22?h/2(?)dy?ql?F。xyx?lS?h/22-9试应用圣维南原理,列出题2-9图所示的两

5、个问题中 0A边的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并比较两者的面力是否静力等效?【解】(1)对于图(a),上端面的面力向截面形心简化,得主矢和主矩分别为 FN?qb/2,FS=Q M?b0qxb(?x)dx?qb2/12b2。应用圣维南原理,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当板厚 ?1 时,?b(?)dx?qb2,?0yy?0 ?b2?0(?y)y?0xdx?qb?b?(?)dx?0。 ?byxy?0(2)对于图(b),应用圣维南原理,列出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 当板厚 ?1 时,?b(?)dx?qb2,?0yy?0?b2?0(?y)y?0xdx?qb?b?(?yx)y?0dx?0。 ?0所以,在小边界

6、OA边上,两个问题的三个积分的应力边界条件相同, 这两个问题为静力等效的。2-10检验平面问题中的位移分量是否为正确解答的条件是什么?【解】(1)用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E?1?2?E2?1?2u1?2u1?2u(2?)?fx?0?x2?y22?x?y?2v1?2v1?2u(2?)?fy?02 ?y2?x2?x?y( 2)用位移表示的应力边界条件?E?2?1?E?1?2?u?v1?u?v?l(?)?m(?)?fx?x?y2?y?x?x?v?u1?v?u?m(?)?l (?)?fy?y?x2?x?y?x?( 3)位移边界条件(u)s?u,(v)s?v。 (在 su 上)2-11 检验平面问题中

7、的应力分量是否为正确解答的条件是什么?【解】(1)平衡微分方程?x?yx?fx?O,?y?x?y?xy?f?O y?x?y( 2)相容方程?fx?fy?(?x?y)?(1?)(?)?x?y。 2( 3)应力边界条件(假定全部为应力边界条件, s?s?)?(l?x?m?yx)?fx,?(在 s?s?上) ?(m?y?l?xy)?fy。/.( 4)若为多连体,还须满足位移单值条件。2-13 检验下列应力分量是否是图示问题的解答:y2?x?2q,?y?xy?0b (a)题 2-13 图(a),?x?y,?xy?SIbl (取梁的厚度b=1) (b)题2-13图(b),由材料力学公式, 得出所示问题的

8、解答:x3y3qx222?x?2q3,?xy?(h?4y)3lh4lh。 MFS 又根据平衡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得出 3qxyxy3qx?y?2q3?2lhlh2l。试导出上述公式,并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解】按应力求解时,(本题体力不计) ,在单连体中应力分量 ?x,?y,?xy 必须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应力边界条件(假设s?s?)。y2?x?2q,?y?xy?0b(1) 题 2-13 图( a), 相容条件:将应力分量代入相容方程,教材中式( 2-23)?2?22q(2?2)(?x?y)?2?0?x?yb,不满足相容方程。 平衡条件:将应力分量代入平衡微分方程 ?x?yx?0?y?

9、x?y?xy?0?x?y 显然满足。 应力边界条件:在x?a边界上,(?x)x?ay2?2q,(?xy)x?a?0b。在 y?b 边界上,(?y)y?b?0,(?yx)y?b?0满足应力边界条件oMFS?x?y,?xy?Slbl(取梁的厚度b=1)(2)题2-13图(b),由材料力学公式,,x3y3qx22?x?2q3,?xy?(h?4y2)3lh4lh得出所示问题的解答:。又根据平衡微分 俄方3qxyxy3qx?y?2q3?2lhlh2l。试导出上述公式,并检验解答的正程和边 界条件得出确性。 推导公式:在分布荷载作用下,梁发生弯曲变形,梁横截面是宽度为 1 ,高为 h 的矩形,其h3lz?

10、12,应用截面法可求出任意截面的弯矩方程和对z轴(中性轴)的惯性距q3qx2M(x)?x,FS(x)?6l2。剪力方程分别为 所以截面内任意点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M(x)yx3y?x?2q3lzlh,3FS(x)4y23qx222?xy?(1?2)?(h?4y)32bhh4lh。 根据平衡微分方程的第二式(体力不计)?y?y?xy?x?0得到3qxyxy3?y?2q3?A2lhlh。 根据边界条件 (?y)y?h2?0,qx2l, 得 A?3qxyxy3qx?y?2q3?2lhlh2l。 所以 相容条件:将应力分量代入相容方程?2?224qxy(2?2)(?x?y)?03?x?ylh。不满足

11、相容方程。 平衡方程:将应力分量代入平衡微分方程显然满足。 应力边界条件: 在主要边界 y?2 上,应精确满足下列边界条件:(?y)y?h/2?(?y)y?h/2?0,qx,l(?yx)y?h/2?0。 (?yx)y?h/2?0。自然满足。在 x=0 的次要边界上,外力的主矢量,主矩都为零。有三个积分的应 力边界条件: ?h/2(?)dy?0,?h/2xx?0?h/2?h/2(?x)x?0ydy?0,?h/2?(?xy)x?0dy?0。?h/2 ?在x?l次要边界上,(u)x?l?O,(v)x?l?O。这两个位移边界条件可以改用积 分的应力边界条件来代替。h/2?h/2x3y?h/2(?x)x

12、?ldy?h/2?2qlh3dy?O,?h/2x3yql2?h/2,?h/2(?x)x?lydy?h/2?2q3ydy?lh6?h/2?h/23qx3y2ql2(?)dy?(h?4y)dy?。?h/2xyx?l3?h/24lh2?所以,满足应力的边界条件。显然上两图中的应力分量都满足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界条件,但不满足相容方程,所以两题的解答都不是问题的解。【解】参看图,位移矢量是服从几何加减运算法则的。位移矢量为d,它在(x,y)和(?,?)坐标系中的分量分别表示为所以?u?ucos?vsin?u?usin?vcos? (a)写成矩阵形式?u?cos?sin?u?v?u?sin?cos?(b

13、) ?所以?u?cos?sin?u?v?sin?cos?u?(c)若写成一般形式,则位移分量的变换关系为(u,v)和(u?,u?),u?u?cos?u?sin?,v?u?sin?u?cos?或u?ucos?vsin?,u?usin?vcos。?4-14设有一刚体,具有半径为R的圆柱形孔道,孔道内放置外半径为R而内半径为r的圆筒,圆筒受内压力为 q,试求圆筒的应力【解】本题为轴对称问题,故环向位移u?0,另外还要考虑位移的单值条件。( 1) 应力分量 引用轴对称应力解答, 教材中式(4-11)。取圆筒解答中的系数为 A,B,C,刚体解答中的系数为 A?,B?,C?由多连体中的位移单值条件,有B=

14、0 ,(a)B?0。(b)现在,取圆筒的应力表达式为?A?2?2C, ?A?2?2C。 (c)刚体的应力表达式?A?2?2C?,?A?2?2C。? (d)考虑边界条件和接触条件来求解常数A,A?,C,C和相应的位移解答。首先,在圆筒的内面,有边界条件A?2C?qr2(e) (?)?r?q 由此得其次,在远离圆孔处,应当几乎没有应力,于是有?)?0,(?)?0(?由此得2C?0(f) ,再次,圆筒和刚体的接触面上,应当有?)?R(?)?R?(?。?于是有式(c)及式(d)得AA?2C?2C?22RR( 2) 平面应变问题的位移分量应用教材中式( 4-12)的第一式,稍加简化可以写出圆筒和刚体的径

15、 向位移表达式u?1?A?2(1?2?)C?Icos?Ksin?E? (h)( i) ?0u?刚体的径向位移为零, 在接触面上, 圆筒与刚体的位移相同且都为零, 即?)?R?0(u?)?R?(u?。将式(h)和式(i)代入,得1?A?2(1?2?)CR?Icos?Ksin?0?E?R?方程在接触面上的任意点都成立,?取任何值都成立,方程两边的自由项必须相等,于是得1?A?2(1?2?)CR?0?E?R?简化并利用式( f ),得A?2(1?2?)CR2。( j)( 3)圆筒的应力把式(j)代入式(e),得(1?2?)qr2R2A?22?(1?2?)R?r?qr2C?22?2?(1?2?)R?r

16、?, ?。圆筒的应力为 11?2?1?2?2R2?2R?q?q?2?2r2,R r2R。 ?4-15 在薄板内距边界较远的某一点处,应力分量为 有一小圆孔,试求孔边的最大正应力。1?2?x?y?0,?xy?q 如该处【解】( 1 )求出两个主应力,即?1?x?y?q。 ?3?2原来的问题变为矩形薄板在左右两边受均布拉 力 q 而在上下两边受均布压力 q ,如图所示。应力分量?x?q,?y?q,?xy?0代入坐标变换式,教材中式(4-7),得到外 边界上的边界条件(?)?R?qcos2?( a)(?)?R?qsin2?( b)在孔边,边界条件是(?)?r?0( c)(?)?R?0( d)由边界条

17、件式(a)、(b)、(c)、(d)可见,用半逆解法时,可假设一 函数乘以cos2?,而??为?的另一函数乘以sin2?。而?1?1?1?2?(。) , ?2?2?为?的某 因此可假设?f(?)cos2?。将式(e)代入相容方程,教材中式(4-6),得?d4f(?)2d3f(?)9d2f(?)9df(?)?cos?2?3?0。 432d?d?d?d?删去因子cos2?以后,求解这个常微分方程,得f(?)?A?4?B?3?C?D?2,其中A,B,C,D为待定常数,代入式(e),得应力函数?cos2?(A?4?B?3?C?D?2),由应力函数得应力分量的表达式?4C6D?cos2?(2B?4)?2?

18、6D2 ?cos2?(12A?2B?4)?2C6D3? ?sin2?(6A?2B?2?4)?将上式代入应力边界条件由式(a)得4C6D 2B?2?4?q(g)RR由式(b)得2C6D6AR3?2B?2?4?q(h)RR由式(c)得4C6D2B?2?4?0 (i) rr由式(d)得2C6D6Ar3?2B?2?4?0 (j) rrr 联立求解式( g)(j),并命?0,得Rqqr42A?0,B?,C?qr,D?。? 22 将各系数值代入分量的表达式,得?r2r2?qcos2?(1?2)(1?3?2)?r2? ?qcos2?(1?32)?r2r2 ?qsin2?(1?2)(1?32)?沿着孔边?r,

19、环向正应力是?4qcos2?。最大环向正应力为 (?)max?4q。6-2 如题 6-2 图所示一平面平应状态下的三结点等边三角形单元, 其边 长为 a,?。(1)试求出应力转换矩阵 S及单元劲度矩阵k。( 2)试求出 k 中的每行之和及每列之和,并说明原因。(3) 设单元发生结点位移 ui?uj?um?1,vi?vj?vm?0,或发生结点位移 ui?uj?vi?0,vj?1,um?vm?2,试求单元中的应力,并说明其原因。(4) 设该单元在 jm 边上受有线性分布的压力,其在 j 点及 m 点的集度 分别为 qj 和 qm ,试求等效结点荷载。【解】( 1 )在所选的坐标系中xi?0,xj?

20、a,xm?1a,2 yi?0,yj?a,ym?。应用教材中式(6-19)及(6-20),得 bi?a,bj?a,bm?0,2211ci?a,cj?a,cm?a, 222A?。?18180?E?S?3?0( a)?335a?0?7.5?7.5应用教材中式6-32)和( 6-33),得该单元的应力转换矩阵应用教材中式( 6-37)及( 6-38),得单元的劲度矩阵?对?21?8?9?Et?8k?35?921?88?15?4?33?22?称?0 ?0154?(2)求得式(b)中每一行(或列)的元素之和为零(其 第一、三、五个元素之和或第二、四、六个元素之和也为零) 。因为 k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表示,

21、 发生单位结点位移时所引起的结点力0而各个节点的位移都相同,说明单没有发生形变,即不会引起结点力0(3)设单元发生结点位移ui?uj?um?1,vi?vj?vm?0,此时,单元作平移,则三角形内不产生应力和应变,从而结点力为零;但单元发生结点位移ui?uj?vi?0,vj?1,um?vm?2,单元作转动,从而结点力也为零。( 4) 单元在 jm 边上受有线性分布的压力,在 j 点及 m 点的集度分别为 qj 和 qm(可假设,此时,相当于有均布荷载 qj 和三角形分布荷载(在 j 点集度为 0,m 点 qj?qm)集度为qm?qj)同时作用在jm边上。 在均布荷载 qj 的作用下, x方向的均

22、布面力为y方向的均布面力j ; 1为?qj。由教材中式(6-45)求得的结点荷载为jt?Nids,FLjx1?jt?Njds,FLmx1?jt?Nmds,jmjmjm111FLiy1?qjt?Nids,FLjy1?qjt?Njds,FLmy1?qjt?Nmdsjmjmjm222FLix1?应用教材中式( 6-22)中的第二式及式( 6-21)中的第三式,得11Nds?0,Nds?Nds?jmi?jmj?jmm22a。所以,有?FLix1?FLiy1?0?F?F?jta(c) ?Ljx1Lmx1?1?F?F?qjtaLjy1Lmy1?4 在线性分布荷载(j点集度为0, m点集度为qm?qj)的作用下,m点x1qm?qj), y方向的均布面力为qj。由教材中式(6-45) 2求得的结点荷载为?FLix2?FLiy2?0,?F?(q?q)tNds,F?qm?qj)t?Nmds,( d) ?Ljx2mj?jmjLmx2jm44?11?F?(q?q)tNds,F?(qm?qj)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