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解析版)第 2 页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分)1. 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机械手表,这是利用超声波的什么特性? ()a. 传播距离远b. 穿透能力强c. 遇到障碍物能反射d. 具有能量【答案】 d【解析】解:由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可以击碎人体内部的结石,免除手术的痛苦。故选: d。声音传播时,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这种特点可以应用在医学上。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音传递能量的特点及其生活中具体应用的掌握情况。2.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在水中倒影b. 太阳光透过棱镜

2、后发生色散c. 璀璨的钻石d. 日食的形成【答案】 d【解析】解: a、平面镜中的像、拱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b、太阳光透过棱镜后发生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璀璨的钻石属于光的反射;d、日食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 d。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 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 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 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3、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第 4 页是本题考查的重点。5. 如图,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将几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放手,观察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作出猜想和假设c. 观察实验、收集证据d. 交流合作、评价证据【答案】 c【解析】解: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故选: c。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

4、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其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识别或运用。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让医生听得更清楚b.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 a【解析】解: ?.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故a 错误;b.诗句中

5、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正确;c.“蜡焰跳舞”,是因为它获得了能量,它所获得的能量是由后面的喇叭发出的声波传递来的,由此可以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 正确;d.我们能听出不同的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不同辨别的,故 d 正确。故选: a。(?)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第 5 页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综合利用,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生活中说的“高声喧哗”、“引吭高歌”“低声细语”实际上都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注意区分。7. 如图,是我国哈尔滨的美丽冰雕, 但过一段时间后,虽然冰

6、雕没有熔化, 但会变小, 原因是冰的 ()a. 升华b. 汽化c. 液化d. 熔化【答案】 a【解析】解:使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变小,没有熔化为液态水,而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选: a。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本题主要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升华现象,分析时注意前后的状态。8. 市政府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

7、不正确的是()a. 城区特殊地段禁鸣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 -可以减弱城市噪声c. 增加城市河流面积 -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降低夏季市内气温d. 倡导“无车日” -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答案】 b【解析】解: a、城区特殊地段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错误但符合题意;c、增加城市河流面积,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夏季市内气温,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无车日”,减少了机动车的行驶,机动车在行驶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减缓“温室效应”,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b。(?)(?)

8、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从声源处减弱;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从人耳处减弱;(?) 增加城市河流面积, 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可以,降低夏季市内气温;(?) “温室效应”就是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引起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就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此题考查的是文明建设的措施。这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第 6 页也是中考的热点9. 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许多信息,下列对相关信息描述不正确的是()a. 这种物质一定是晶体b.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c.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d. 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刚好完全熔化大约需要37min【答案】 d【解析】 解:(?) 由图知, 此物质在

9、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故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 25分钟完全熔化完,所以其熔化过程经历了 ?-?= ?,所以 a、b、c 正确, d 错误。故选: d。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并且要掌握熔点的概念。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若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则为晶体。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则为晶体的熔化时间。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够通过图象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1

10、0. 如图,下列热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 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答案】 c【解析】解: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液化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秋天的清晨,许多叶子的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第 7

11、页华后遇冷凝华的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c。(?)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掌握,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1. 小明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蜡烛的倒立像b. 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蜡烛的正立像c. 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三角形的光斑d. 人眼离三角孔越远,半透

12、明纸上成的像越大【答案】 a【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a 正确, bc错误。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 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与人眼离三角孔的距离无关,故d 错误。故选: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分)12. 如图,家庭用的石油液化气,在使用时,_态变成气态, _热,温度 _。而在充气时,气态变成 _态, _热,温度_。【答案】液;吸;降低

13、;液;放;升高【解析】解:家庭用的石油液化气,在使用时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吸热,温度降低。而在充气时,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放热,温度升高。故答案为:液;吸;降低;液;放;升高。物质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种状态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状态会发生转化。转化的过程中同时吸热或放热。物态变化有三组六种: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第 8 页与凝华,每一组中的两个物态变化都是互逆的过程。13. 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此过程需要

14、 _热(选填“吸 / 放”);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你认为小孩发热时 _(选填“要 / 不要” )给小孩加盖被子。道理是 _【答案】升华;吸;不要;加盖被子后,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慢,蒸发慢,吸热少【解析】解: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 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慢,蒸发慢,吸热少,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故答案为:升华;吸;不要;加盖被子后,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慢,蒸发慢,吸热少。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需要吸收热量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

15、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14. 如图 a,验钞机是利用 _来工作的;如图b,夜视仪是利用 _来工作的。【答案】紫外线;红外线【解析】解:紫外线的最显著的特性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答案为:紫外线;红外线。(?) 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制成消毒灯;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 促进钙的吸收;(?) 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 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16、此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和紫外线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15. 如图,判断下列物态变化中的问题:(?) 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 (?) 夏天空调车玻璃上有水雾,它在车玻璃的_表面,是 _形成的第 9 页(?) 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原因是_ (?) 对手吹气,手感到凉爽,原因是_【答案】小水滴;外;液化;液化放热;蒸发吸热【解析】 解:(?) 人嘴里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 夏天空调车玻璃温度较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它在车玻璃的外表面;(?) 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水蒸气液化放热;(?) 对手吹气,加快了汗水蒸发,液体蒸发快,吸热多,凉爽。故答

17、案为: (?) 小水滴; (?) 外;液化;(?) 液化放热; (?)蒸发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是一道热学基础题。16. 听我们自己的说话声音,在教室里比在空旷的操场上响度 _,这是因为 _。而我们人耳能分辨得出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 ?,则我们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我们的距离必须大于_?.我们在大饭堂里,说话不容易听清的原因是回声和我们说话的原声 _。大会堂为了有效地防止回声,墙壁通常进行吸声处理,多用_的材料在墙壁。【答案】大;回声和原声加在一起;17;互相干扰;松软多孔吸声性能好【解析】

18、解:在室内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响度较大;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 ?,则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 ?= ?/? = ?;在大饭堂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回声与原声相互干扰,所以说话不容易听清;大会堂为了有效地防止回声,墙壁通常进行吸声处理,多用松软多孔吸声性能好的材料在墙壁。故答案为:;大;回声和原声加在一起;17;互相干扰;松软多孔吸声性能好。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

19、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 ? 秒, 回声传播是一个出去又返回的过程,所以单程时间是大于?. ?秒,根据公式 ? = ?可计算路程;松软多孔材料的吸声效果较好。此题考查了回声的产生条件、回声现象及减弱回声的措第 10 页施,是一道声现象的应用题,难度不大。17. 如图(?) 所示,小明用示波器、 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第一次钢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 、(?) 所示,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图(?) 、(?) 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图

20、_是乐音的波形,乐音的波形_。图_是噪声的波形,噪声的波形_。【答案】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振动有规律;e;振动没有规律【解析】解:由波形图可知,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声音的振幅小,响度小;由图可知, d 图中的声音有规律,而不规律的声音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属于噪声,是乐音;e图中声音的振动没有规律,是噪声的波形。故答案为: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 振动有规律; e;振动没有规律。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音。本题考查了对声音的响度、乐音与噪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是考查对知识点的应用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考题

21、。18.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应该是 _,但它示数是 ? ,放入 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应该是_,但它的示数是 ?,若它的示数是 ?时,实际温度是_。【答案】 0;100;40【解析】解: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沸水的温度是 ?。(?)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 ?-?=?;(?)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 (?- ?)+ ? = ? 。故答案为: 0;100;40。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 和? 之间有 100等份,每一份代表 ? ;(?) 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

22、混合物体的温度是? ,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中间是 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 时, 距离? 有 38个小格,求出 38 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 时的实际温度 ? ,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第 11 页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 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 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19.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萘熔点/ -?. ?-?-? 328?.?沸点/ 357?.?1111740218(?)- ? 时酒精呈 _态;(?) 铅在? 时呈_态。? 时呈_态

23、。(?)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_制成的。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做测温物质。【答案】液;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酒精【解析】解: (?) 酒精固体的熔点是 -?,-? 没有达到酒精的凝固点,酒精处于液态;(?) 铅的熔点是 ? ,铅是晶体,故其在 ? 时呈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时为沸点,故可能为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态。(?)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铅的熔点为 ?,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为?、?.? ,只有水银的沸点高于铅的熔点,因此测量铅的熔点,应该选用水

24、银温度计;甲苯的凝固点为 -? ,固态的甲苯温度低于 -? ,只有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故答案为: (?) 液;(?) 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 (?)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银;酒精。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物质低于熔点时,处于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处于液态;高于沸点,处于气态;(?) 待测温度 (温度计内工作物质的温度)不能高于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凝固点,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沸点和熔点的理解,会判断特定温

25、度下的物质状态,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20.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第 12 页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 2是_(填“冰”或“蜡” )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 3 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 在冰和蜡熔

26、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 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答案】冰; 52;吸收热量【解析】解: (?) 由图乙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 ? ,所以是晶体,且熔点为? ,因此为冰。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 。(?) 冰和蜡拿出试管, 因为吸不到热而停止熔化; 放进试管因为吸到热而继续熔化,说明熔化需要吸热。(?) 为了让实验顺利进行,且较为准确,在实验中,下述现象都应注意: 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

27、肉机将代熔化的物质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间,不要碰到试管壁和底,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保证数据准确。 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等。故答案为: (?) 冰;52;(?) 吸收热量; (?) 实验前,先用刨冰机或绞肉机将待熔化的物质打碎,以保证受热均匀。(?) 知道蜡是非晶体, 冰是晶体。 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认清其分度值,然后读数。(?) 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据实际情况从温度的测量过程、是否受热均匀等角度分析即可。此题是探究固态的

28、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重点掌握内容,考查的是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21.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如图,是光的三原色组合图, 1 处应为 _光,2处光的颜色是_色。彩虹出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属于光的_现象,颜色有红、橙、黄、绿、蓝、_、紫。第 13 页【答案】绿;绿;白;色散;靛【解析】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则光的三原色组合图中,1处应为绿光,三原色光混合为白色,2 处光的颜色是白色;当太阳光射入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太阳光经过折射发生色散

29、,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从而形成彩虹;故答案为:绿;绿;白;色散;靛。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色光合成的,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混合为白色。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三原色, 是一道应用题,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很容易混淆,注意区分。22. 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_成小水滴或 _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_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

30、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_热。【答案】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吸【解析】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凝华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熔化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变成水是熔化过程需吸热。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熔化;吸。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物质由固态变

31、为液态叫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此题以水的三态变化为素材, 综合考查了各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原来是什么状态,变化后是什么状态,是正确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23. 夜深人静时,某人在尽情唱歌,对他自己来说,是乐音,而对其他要休息的人说,是_。【答案】噪声第 14 页【解析】解:夜深人静,某人唱歌的声音干扰人们的正常休息,所以其对正在休息的人来说是噪声。故答案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的了解,知道即使是再美妙的声音只要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休息都是噪声。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32、分)24. 如图,一根长直的充满水的自来水铁管,长 680m, 求:物质速度(?/?)空气340水1450铁4900(?) 在一端敲击后,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最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时间差是多少?【答案】解: (?) 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液体中传播速度在固体和气体之间。当在铁管一端敲击时,声音就会从铁管、铁管里的水和空气三种介质里传播,所以会听到三次声音。(?) 由题知,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从表中数据可知,?气= ?/?,? = ?,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气=?/?= ?,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来的从表中数据

33、可知?铁= ?/?,? = ?,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铁=?/?.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最后一次听到的声音的时间差:? - ?. ?= ?. ?答:(?) 在一端敲击后,另一端可以听到3 次声音;(?) 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最后一次听到的声音,时间差是?. ?。【解析】 (?) 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好几次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声音在铁管中以最快的速度传过来的,第三次听到的是声音在空气中以最慢的速度传过来的,根据速度公式算出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两者之差即为第一次听到的声音与最后一次听到声音的时间差。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

34、的掌握和运用,分析题意计第 15 页算在铁管和空气中的时间是本题的难点。25. 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反射到地球,时间?. ?,求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答案】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速?=? ?/? ,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 =?. ?= ?. ?,因为?=?,所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 ?= ? ?/? ?. ?= ?. ? ?。答: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 ? ?。【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约为? ?/? ;知道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求出激光从地球到月球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光的传播速度和激光测距离的了解与掌握,求出激光从地

35、球到月球的时间(单趟时间 )是本题的关键。26. 如图,太阳光下,旗杆的影长 6m, 在一旁身高 ?. ? 的人,影长 ?. ? ,则旗杆有多高?【答案】解:根据题意可得:设旗杆高为h。根据在同一时刻身高与影长成比例可得:?.?.?=?,解得: ?= ? 。答:旗杆有 8m 高。【解析】利用在同一时刻身高与影长成比例计算。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旗杆的高度,体现了方程的思想。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分)27. 如图,是体温计,测量范围是_,温度计的示数是_【答案】 ?;?.?【解析】解:图中是体

36、温计,其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 ,图中指示的温度是 ?.? 。故答案为:?;?. ? 。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 ? ,一个小格是 ?. ? ,根据液柱的位置读数。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五、作图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分)第 16 页28. 如图,s是一个点光源, p、q 为挡光板,画出挡板右侧能被光照亮的范围。【答案】答:连接 s点与窗口的上端p和下端 q,做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的范围就是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如图所示:。【解析】要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

37、围,也就是从s点发出的光通过窗口照射到的范围,所以,分别连接 s点与窗口的上端和下端,做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之间的范围即为所求。这是一道作图题,要用直尺做,不能用手乱划,要画出光的传播方向。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分)29.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至少 1 种):_ (?) 当水温上升到 ? 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 后停止记录。 图,乙温度计示数为 _;图丙中 _是水在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可知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 图丁,可以得出水的沸腾特点是_。 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_形成的。(?) 小明在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